第2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来安禄山在的时候他跟着安禄山造反,现在安禄山死了,叛军中能做主的大将也死了大半,他一介文官,还非要接着造反干什么呢?
  他又不是傻子,形势已经到了如今的地步,他眼瞎了才看不出来叛军已经回天乏术。晚投降不如早投降,还抵抗个什么劲呢。
  “只是田将军不同意投降。”贾循道出了缘由。
  范阳城中除了文臣还有武将,田承嗣就是安禄山留在范阳守城的大将,统领范阳城内所有军队。
  贾循是个文官,虽然顶着太守名头,可实际上谁拳头大谁才说了算,遇到大事还得是田承嗣做主。
  “白平日和田将军也有往来,这……田将军也并非是不通情达理之辈啊。”李白诧异挑起了眉毛。
  “许是要待价而沽。”贾循猜测,“听闻薛嵩归降大唐之后还被大唐太女封了侯。”
  投降也得卖笔好价钱嘛。
  “范阳兵强马壮,城中粮草充足,亦有险关可守,哪怕大唐发兵三十万攻打范阳,范阳也能守上三年五载。等到唐军吃了亏以后田承嗣就能和大唐太女商量投降条件了。”
  至于僵持之中叛军和唐军会死伤多少田承嗣毫不在意,他只要高官厚禄。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李白离开太守府后没有直接回他所居住的小院,而是在街上漫无目的逛着,望着范阳城中的寂寥景象,长叹一声。
  中原百姓惨,范阳百姓也惨啊,叛军也并非人人都想造反,大部分士卒也是被强征作战。
  这场战乱早就该结束了。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李白挎着剑,手上拎着酒坛,站在了田承嗣府邸前。
  “请通传一声,李白携美酒前来拜会田将军。”
  第259章
  李白和田承嗣也早就相识。
  田承嗣出身雁门田氏,虽算不上大世家,可也是自幼读书,文韬武略。谁不知李太白耶?但凡识字之人,无一人不曾读过李白的诗,尤其是在军中,李白豪放爽朗的诗风十分受将领推崇。
  早在得知李白投入贾循麾下之后,田承嗣便主动作宴结识了李白。李白倘若想让一个人喜欢他,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李白知道田承嗣是军中大将,有心结交,一来二去便相识了,偶尔也会登门拜访。
  “战况焦灼,某还担心贸然上门会唐突了将军。”李白提着酒坛快步走入后院,一跨过院门就看到田承嗣正坐在胡床上晒太阳,悠闲惬意,丝毫没有陷入绝境的紧迫感。
  田承嗣示意下仆搬来座位,李白也不见外径直坐下。
  “无碍无碍,抗唐之事本将心中已经有了成算,不着急。”田承嗣胸有成竹笑了笑。
  打赢不容易,投降却不难,他只要抵抗上一年半载,打上两次仗,让大唐知晓他不好欺负,那就有了讲条件的资本。到时候把范阳城卖一个高价,给自家换一个能传三代的爵位,岂不是美事一桩。
  他要的可不是既往不咎,而是高官厚禄。
  二人吃喝一阵,又饮了半坛美酒,虽然未醉,却也有了热意,打开了话匣子,田承嗣拿早年军中趣事来说,李白就讲自己游山玩水的乐事。
  中间李白数次想要把话题拐到归降大唐一事上,田承嗣却不为所动,李白屡次试探无果,只能只谈风月,不谈政事。
  田承嗣越加开怀,指着李白:“你啊你,不老实,你只讲寻仙问道之事,却从来不提在长安城当翰林的旧事。李翰林传遍天下的三首《清平调》,还有圣人呼来不上船,自称酒中仙的趣谈怎么不拿出来讲一讲?”
  李白抬头扫视一眼,语焉不详:“白在长安不受圣人重用,被赐金放还,来投了贾太守,虽说如今故旧已经上位,可那时旧事也不适合如今拿出来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