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四面楚歌(2 / 2)
许元辅等人逼宫,有违礼制法度,即便成功也难逃作乱犯上的恶名,但有了这两道遗诏就截然不同,逼宫就变的名正言顺,从而更加能看出武则天大势已去。
许元辅见所有朝臣皆跪,更是信心十足,转身看向高殿,冷声问道:“太宗和先帝遗诏再次,豫王不跪难不成是想抗旨?”
李旦没想到在登基大典上会发生这么多事,之前窦陶和盘托出武则天不为人知的秘事,这些顶多只能算是宫闱秘闻,可许元辅等人公然发难而且还掌控禁军,李旦心知武则天难有回天之力,如今再加上这两道遗诏可以说武则天败局已定。
“陛下不必顾虑本宫感受,若是想领旨本宫也不会怪陛下。”武则天无力道。
李旦踌躇不宁,对于李旦来说已不是简单的领不领旨问题,不领便要与武则天荣辱与共,领旨就要和武则天反目成仇,如若是在以前,李旦倒是不介意看到武则天被废为庶人,但从许元辅等人今日所作所为来看,这些人虽然打着匡扶李唐社稷的名义逼宫,可想要匡扶的并非是自己,否则应该等到自己登基之后再逼宫也不迟。
而许元辅等人开口闭口都是豫王,可见他们并没打算辅佐自己等上帝位,先帝的遗诏分明是想力保李显,等到武则天被逼退位后,这个皇位极有可能会回到李显手中,自己在妖案中做过那么多不利李显的事,等到李显重新掌权,那时已无武则天的掣肘,李显一定会迁怒于自己。
因此领不领旨对于自己来说结果都一样,与其落下叛母不孝的骂名,还不如站在武则天这边。
想到这里李旦打定主意:“儿臣愿与母后荣辱与共。”
“豫王是想敬孝而忘忠?”许元辅冷声问道。
“尔等逆贼,弄权逼宫,狼之子心昭然若揭,谁知道你手中遗诏真伪。”李旦不屑一顾。
“有郑、费二公亲自甄别无误,豫王为何还执迷不悟?”
“谁又能知晓,郑、费二人是不是早就与你们同流合污。”李旦大声呵斥跪在右边的朝臣,“一群逆臣贼子之言,尔等也深信不疑?”
“陛下今日气魄倒是让本宫刮目相看,不愧是本宫怀胎十月所生的骨血。”武则天对李旦颇有赞色,再看一眼殿下那些见风使舵的朝臣,叹息一声道,“陛下是太高看他们了,遗诏真伪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能让他们进退自如的借口,倘若逼宫谋反成事,那么他们就是顺应天命,拨乱反正的功臣,如若功亏一篑,也自有遗诏来当托词,称自己不敢抗旨,诸卿,本宫说的可对?”
殿下鸦雀无声。
“你呢?你为何不站到右边去?”武则天偏头看向顾洛雪,“殿下的这些人对于本宫死活并不在意,可你不同,你比起他们来说应该对本宫恨之入骨才对,你爹娘之死虽不是本宫动的手,但也因本宫而起,你难道就不想借此为你爹娘报仇?”
“洛雪自幼随家父东征西讨,家父并非尚武之人,也如同太后所评,家父也非将帅之才,洛雪见过太多尸横遍野的沙场,也见过毁于战火的城池,家父并不希望征战,但唯有征战才能平定河山,让百姓安居乐业,娘也教导洛雪,凡是以民为先。”顾洛雪从容不迫道,“太后的确有罪,不过罪在私欲权势,但无罪于民,自太后辅佐朝政以来,虽有豪奢专断之举,但却令天下晏然,万民衣食滋殖,洛雪与太后之间是私怨,逼太后退位却是国事,洛雪不能因私怨而赌上天下万民的福祉。”
“最后忠于本宫的竟然是你。”武则天感慨万千,“也不枉你娘苦心教诲,可惜,可惜了,要是你娘能为本宫所用该有多好。”
“太后!”许元辅冷声打断武则天,“豫王不明事理,难道太后也打算对遗诏充耳不闻?”
“许卿倒是准备的万无一失,连抗旨不尊的罪名都提前为本宫想好,就是不知许卿有没有想过,万一本宫破釜沉舟,许卿又该如何应对?”
“老臣不知太后还有什么破釜沉舟的资本。”
“本宫还有驻扎在京畿外的六郡兵马,距离长安城最近的只有十里,一旦京城有异动,这些兵马会在第一时间驰援。”武则天冷声反问道,“许卿认为京城内的禁军能坚守多久?”
此言一出,那些跪在右边的官员顿时大惊失色,形势又瞬间陡转之下,驻扎在京畿的六郡兵权都在武氏外戚手中,如果强攻京城,城内禁军根本守不住。
“太后若是还在指望京畿外的兵马,恐怕结果会让太后失望了。”
浑厚老成的声音从殿侧传来,所有人目光都循声望去,一个穿着黑色氅衣的人慢慢走出来,李旦听来人的声音异常耳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是谁,这样的感觉其他朝臣也有,只是那人头上的斗笠压的很低,根本看不见容貌。
那人走到高殿前,声音极其平和道。
“兵权是李唐皇室的而不是太后的,既然有遗诏定太后的罪,就轮不到太后想不想遵旨,老臣能替太宗和先帝治太后的罪。” ↑返回顶部↑
许元辅见所有朝臣皆跪,更是信心十足,转身看向高殿,冷声问道:“太宗和先帝遗诏再次,豫王不跪难不成是想抗旨?”
李旦没想到在登基大典上会发生这么多事,之前窦陶和盘托出武则天不为人知的秘事,这些顶多只能算是宫闱秘闻,可许元辅等人公然发难而且还掌控禁军,李旦心知武则天难有回天之力,如今再加上这两道遗诏可以说武则天败局已定。
“陛下不必顾虑本宫感受,若是想领旨本宫也不会怪陛下。”武则天无力道。
李旦踌躇不宁,对于李旦来说已不是简单的领不领旨问题,不领便要与武则天荣辱与共,领旨就要和武则天反目成仇,如若是在以前,李旦倒是不介意看到武则天被废为庶人,但从许元辅等人今日所作所为来看,这些人虽然打着匡扶李唐社稷的名义逼宫,可想要匡扶的并非是自己,否则应该等到自己登基之后再逼宫也不迟。
而许元辅等人开口闭口都是豫王,可见他们并没打算辅佐自己等上帝位,先帝的遗诏分明是想力保李显,等到武则天被逼退位后,这个皇位极有可能会回到李显手中,自己在妖案中做过那么多不利李显的事,等到李显重新掌权,那时已无武则天的掣肘,李显一定会迁怒于自己。
因此领不领旨对于自己来说结果都一样,与其落下叛母不孝的骂名,还不如站在武则天这边。
想到这里李旦打定主意:“儿臣愿与母后荣辱与共。”
“豫王是想敬孝而忘忠?”许元辅冷声问道。
“尔等逆贼,弄权逼宫,狼之子心昭然若揭,谁知道你手中遗诏真伪。”李旦不屑一顾。
“有郑、费二公亲自甄别无误,豫王为何还执迷不悟?”
“谁又能知晓,郑、费二人是不是早就与你们同流合污。”李旦大声呵斥跪在右边的朝臣,“一群逆臣贼子之言,尔等也深信不疑?”
“陛下今日气魄倒是让本宫刮目相看,不愧是本宫怀胎十月所生的骨血。”武则天对李旦颇有赞色,再看一眼殿下那些见风使舵的朝臣,叹息一声道,“陛下是太高看他们了,遗诏真伪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能让他们进退自如的借口,倘若逼宫谋反成事,那么他们就是顺应天命,拨乱反正的功臣,如若功亏一篑,也自有遗诏来当托词,称自己不敢抗旨,诸卿,本宫说的可对?”
殿下鸦雀无声。
“你呢?你为何不站到右边去?”武则天偏头看向顾洛雪,“殿下的这些人对于本宫死活并不在意,可你不同,你比起他们来说应该对本宫恨之入骨才对,你爹娘之死虽不是本宫动的手,但也因本宫而起,你难道就不想借此为你爹娘报仇?”
“洛雪自幼随家父东征西讨,家父并非尚武之人,也如同太后所评,家父也非将帅之才,洛雪见过太多尸横遍野的沙场,也见过毁于战火的城池,家父并不希望征战,但唯有征战才能平定河山,让百姓安居乐业,娘也教导洛雪,凡是以民为先。”顾洛雪从容不迫道,“太后的确有罪,不过罪在私欲权势,但无罪于民,自太后辅佐朝政以来,虽有豪奢专断之举,但却令天下晏然,万民衣食滋殖,洛雪与太后之间是私怨,逼太后退位却是国事,洛雪不能因私怨而赌上天下万民的福祉。”
“最后忠于本宫的竟然是你。”武则天感慨万千,“也不枉你娘苦心教诲,可惜,可惜了,要是你娘能为本宫所用该有多好。”
“太后!”许元辅冷声打断武则天,“豫王不明事理,难道太后也打算对遗诏充耳不闻?”
“许卿倒是准备的万无一失,连抗旨不尊的罪名都提前为本宫想好,就是不知许卿有没有想过,万一本宫破釜沉舟,许卿又该如何应对?”
“老臣不知太后还有什么破釜沉舟的资本。”
“本宫还有驻扎在京畿外的六郡兵马,距离长安城最近的只有十里,一旦京城有异动,这些兵马会在第一时间驰援。”武则天冷声反问道,“许卿认为京城内的禁军能坚守多久?”
此言一出,那些跪在右边的官员顿时大惊失色,形势又瞬间陡转之下,驻扎在京畿的六郡兵权都在武氏外戚手中,如果强攻京城,城内禁军根本守不住。
“太后若是还在指望京畿外的兵马,恐怕结果会让太后失望了。”
浑厚老成的声音从殿侧传来,所有人目光都循声望去,一个穿着黑色氅衣的人慢慢走出来,李旦听来人的声音异常耳熟,可怎么也想不起是谁,这样的感觉其他朝臣也有,只是那人头上的斗笠压的很低,根本看不见容貌。
那人走到高殿前,声音极其平和道。
“兵权是李唐皇室的而不是太后的,既然有遗诏定太后的罪,就轮不到太后想不想遵旨,老臣能替太宗和先帝治太后的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