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1 / 4)
刘欣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策儿,你勇则勇矣,但仍要看得更远一些。朕问你,漠北草原因何成鲜卑人的天下?”
这两年孙策鲜有上阵的机会,倒让他闲暇时读了不少书籍,对鲜卑的历史也稍有涉及。他想了想,拱手说道:“回父皇,鲜卑原本依附于匈奴人,后来汉武帝大败匈奴,匈奴北遁,鲜卑人这才趁机崛起。不知孩儿说的可对?”
“不错!”刘欣摆了摆手,说道,“不过,那只是表面现象。你想一想,击败匈奴的是大汉,而获利的却是鲜卑。这就是因为汉人还不适应草原上的生活,至少大多数汉人难以适应那里恶劣的环境。现在的鲜卑就相当于从前的匈奴,如果朕将他们赶尽杀绝,草原上很快又会有其他民族崛起,天长日久,又会成为我大汉的威胁。”
孙策沉吟道:“那么父皇的意思是?”
刘欣转头看向北方,缓缓说道:“现在鲜卑最强大的四个部落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小部落和依附于他们的其他部落。如果朕在漠北的话,一定会下令大军不再东进,而是转而向南,杀奔弹汗山,将进入中原的所有鲜卑军队干净彻底地全部消灭!”
不等孙策答话,刘欣已经继续说道:“当然了,这件事情发生在三天前,想必子龙已经作出他自己的决定了,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子龙将军是如何打算的吧。”
孙策的理想是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大将军,对于运筹帷幄却没有多大兴趣,尤其这些内容深奥难懂,他更加不愿意动个脑筋了。听刘欣说到看看赵云是如何决定的,孙策不由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刘欣看到孙策脸上神情的变化,不禁摇了摇头,随手翻看起来其他几份战报来。他之所以和孙策说这么多,就是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孙策走内政这条道路。将军难免阵上亡,毕竟孙策现在是刘欣的女婿,刘欣不太想让他继续领军。但是看孙策的表现,恐怕一时难以如愿了。
其他几份战报上面记载的消息时间更早,从内容来看,各地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之中。不过,刘欣并不十分担心,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他就越为有利。因为打仗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没有后勤的支撑,再强大的军队最终也只能陷入穷兵黩武的地步。
刘欣在乌孜别里要塞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当队伍集结完毕,还没有来得及出发的时候,又一份战报送了过来。这是关于第五军团围攻濮阳城的战报。
濮阳作为曹操的老巢,城高池深,城中积蓄了大量粮草,荀攸等人又发动了大量民壮,而且下令城中所有的士族世家,都必须将家丁奴仆派上城头。但是面对汉军的连日强攻,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所有人都知道,濮阳城守不了几天了。
荀攸是曹操留在濮阳的最高长官,面对困境,他不得不召集陈群、于禁等人商议,决定护着刘协弃城而逃。说是护,其实就是挟持,以避免这个傀儡皇帝落入刘欣的手中。
汉军攻城一贯采取的都是围三缺一的打法,也就是日夜围攻南、西、北三门,却放开东门不攻。这种情况下,因为守军会觉得仍有退路可走,通常不会作殊死搏斗。汉军这样的意图当然瞒不过荀攸这样的智谋之士,但是汉军的日夜强攻却令濮阳城岌岌可危。
荀攸虽然明知道汉军留下东门一个缺口必有阴谋,但是另外三门攻打甚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选择这个缺口逃之夭夭,真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784章白捡了一场大功
荀攸将弃城时机选择在黎明前天色最暗的那段时间,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避免引起汉军的注意。现在,汉军是不分昼夜地攻城,无论他选在什么时候弃城,都难逃汉军的耳目。所以,荀攸此举防的不是汉军,而是自己人。
濮阳城中人员复杂,既有曹操的嫡系人马,又有小皇帝刘协和一大帮前朝旧臣,还有许多兖州的豪门大户。
曹操的许多亲信将领都随他攻打虎牢关去的,但这些人的家眷还留在城里,如果听说荀攸要弃城的话,肯定会哭着吵着要跟荀攸他们一起逃走。且不说荀攸原本就知道瞒不过汉军,就算能够瞒得过汉军的话,这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跟在后面,行踪也会马上暴露。
刘协肯定是要一起带走的。但那么多的前朝旧臣,其心各异,如果被他们知道了很可能会坏事,不过荀攸仍然打算带上他们,有另外的用途。
至于那些豪门大户,荀攸就更不放心了。前几天荀攸下了个命令,通知这些豪门大户把各自的家丁奴仆派上城头,这些豪门大户就颇为不满,现在要是他们得知自己要弃城的消息,说不定立刻就会反戈一击。
入夜以后,濮阳城里的兵马调动开始频繁起来,这些天一直这样,城中百姓们见了倒也不以为怪。
二更时分,住在濮阳城中的前朝旧臣陆续接到刘协的旨意,召集他们去皇宫议事。这些旧臣为了表示自己的骨气,坚持只听刘协的旨意行事,却不知道刘协只是曹操掌握下的傀儡,他哪里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听说是刘协相召,这些前朝旧臣都乖乖地来到了大殿,直等到三更,一个个又困又乏,也不见刘协出来。
四更天,于禁顶盔贯甲,领着一群虎狼之后冲进了大殿,将这些前朝旧臣都围了起来。群臣大惊,自是吵闹不休,于禁不理,挥了挥手,让士兵们将群臣都押上了马车。这些马车本来就是大臣们自己家的,现在已经被于禁派兵征用了,当然征用后的结果还是让这些大臣们乘坐。
看到大臣们都被押上马车,在士兵们的簇拥下向东门走去,于禁才猛然惊觉,脱口问道:“所有人都在这里吗?”
他手下的亲兵连忙拉住最后一辆马车,掀开车帘,向坐在车内的大臣询问了几句,然后拱手答道:“回将军,众人皆在此处,独缺孔融。”
孔融是大圣人孔子的嫡传子孙,也是刘协的坚定拥护者,更是当代大名士,这样的人竟然被于禁给遗漏,他不由懊恼起来。像他这样的大将,本来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只是由于他心情不好,才会造成一时疏忽。
这次荀攸决定弃城而走,除了刘协和前朝旧臣以外,只带走了曹操的家眷,不要说跟随曹操的其他文武的家眷都蒙在鼓里,就连于禁和陈群的家眷也没有带走。于禁、陈群二人心中自然不满,只是作为主事人的荀攸,自己的家眷以及他叔父荀彧的家眷都留在了城中,他们又能说什么呢。但是于禁心里明白,只要他们一走,濮阳城的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他们的家眷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他真不敢想像。
现在再想起这些来已经迟了,于禁咬了咬牙,不再去管孔融,提枪上马,押解着这些车辆出了东门,向鄄城去了。
其实,像孔融这样的前朝支持者,在得到刘协的召唤以后,是不敢不去的。但是自从有了上次与糜芳之间有了走私粮食的交易以后,孔府上下大多已经被糜芳收买,还安插进许多幻影秘谍的人。这些幻影秘谍呆在孔府,一来可以借着孔融的名声为自己的行动做掩护,二来也可以保护孔融免受曹操的毒害。孔融其实也隐约知道这些人的身份,只是自己的妻儿现在都被扣在襄阳做人质,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当刘协的旨意传到孔府的时候,孔融已经睡下,接信的门人正是一名幻影秘谍,他请示过头领以后,便将这份旨意压了下来,所以孔融还在酣睡中,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份旨意。而幻影秘谍却已经将刘协深夜召集群臣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偷偷传递了出去。 ↑返回顶部↑
这两年孙策鲜有上阵的机会,倒让他闲暇时读了不少书籍,对鲜卑的历史也稍有涉及。他想了想,拱手说道:“回父皇,鲜卑原本依附于匈奴人,后来汉武帝大败匈奴,匈奴北遁,鲜卑人这才趁机崛起。不知孩儿说的可对?”
“不错!”刘欣摆了摆手,说道,“不过,那只是表面现象。你想一想,击败匈奴的是大汉,而获利的却是鲜卑。这就是因为汉人还不适应草原上的生活,至少大多数汉人难以适应那里恶劣的环境。现在的鲜卑就相当于从前的匈奴,如果朕将他们赶尽杀绝,草原上很快又会有其他民族崛起,天长日久,又会成为我大汉的威胁。”
孙策沉吟道:“那么父皇的意思是?”
刘欣转头看向北方,缓缓说道:“现在鲜卑最强大的四个部落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小部落和依附于他们的其他部落。如果朕在漠北的话,一定会下令大军不再东进,而是转而向南,杀奔弹汗山,将进入中原的所有鲜卑军队干净彻底地全部消灭!”
不等孙策答话,刘欣已经继续说道:“当然了,这件事情发生在三天前,想必子龙已经作出他自己的决定了,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子龙将军是如何打算的吧。”
孙策的理想是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大将军,对于运筹帷幄却没有多大兴趣,尤其这些内容深奥难懂,他更加不愿意动个脑筋了。听刘欣说到看看赵云是如何决定的,孙策不由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刘欣看到孙策脸上神情的变化,不禁摇了摇头,随手翻看起来其他几份战报来。他之所以和孙策说这么多,就是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孙策走内政这条道路。将军难免阵上亡,毕竟孙策现在是刘欣的女婿,刘欣不太想让他继续领军。但是看孙策的表现,恐怕一时难以如愿了。
其他几份战报上面记载的消息时间更早,从内容来看,各地的战事仍然处于胶着之中。不过,刘欣并不十分担心,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他就越为有利。因为打仗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没有后勤的支撑,再强大的军队最终也只能陷入穷兵黩武的地步。
刘欣在乌孜别里要塞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当队伍集结完毕,还没有来得及出发的时候,又一份战报送了过来。这是关于第五军团围攻濮阳城的战报。
濮阳作为曹操的老巢,城高池深,城中积蓄了大量粮草,荀攸等人又发动了大量民壮,而且下令城中所有的士族世家,都必须将家丁奴仆派上城头。但是面对汉军的连日强攻,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所有人都知道,濮阳城守不了几天了。
荀攸是曹操留在濮阳的最高长官,面对困境,他不得不召集陈群、于禁等人商议,决定护着刘协弃城而逃。说是护,其实就是挟持,以避免这个傀儡皇帝落入刘欣的手中。
汉军攻城一贯采取的都是围三缺一的打法,也就是日夜围攻南、西、北三门,却放开东门不攻。这种情况下,因为守军会觉得仍有退路可走,通常不会作殊死搏斗。汉军这样的意图当然瞒不过荀攸这样的智谋之士,但是汉军的日夜强攻却令濮阳城岌岌可危。
荀攸虽然明知道汉军留下东门一个缺口必有阴谋,但是另外三门攻打甚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选择这个缺口逃之夭夭,真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784章白捡了一场大功
荀攸将弃城时机选择在黎明前天色最暗的那段时间,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避免引起汉军的注意。现在,汉军是不分昼夜地攻城,无论他选在什么时候弃城,都难逃汉军的耳目。所以,荀攸此举防的不是汉军,而是自己人。
濮阳城中人员复杂,既有曹操的嫡系人马,又有小皇帝刘协和一大帮前朝旧臣,还有许多兖州的豪门大户。
曹操的许多亲信将领都随他攻打虎牢关去的,但这些人的家眷还留在城里,如果听说荀攸要弃城的话,肯定会哭着吵着要跟荀攸他们一起逃走。且不说荀攸原本就知道瞒不过汉军,就算能够瞒得过汉军的话,这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跟在后面,行踪也会马上暴露。
刘协肯定是要一起带走的。但那么多的前朝旧臣,其心各异,如果被他们知道了很可能会坏事,不过荀攸仍然打算带上他们,有另外的用途。
至于那些豪门大户,荀攸就更不放心了。前几天荀攸下了个命令,通知这些豪门大户把各自的家丁奴仆派上城头,这些豪门大户就颇为不满,现在要是他们得知自己要弃城的消息,说不定立刻就会反戈一击。
入夜以后,濮阳城里的兵马调动开始频繁起来,这些天一直这样,城中百姓们见了倒也不以为怪。
二更时分,住在濮阳城中的前朝旧臣陆续接到刘协的旨意,召集他们去皇宫议事。这些旧臣为了表示自己的骨气,坚持只听刘协的旨意行事,却不知道刘协只是曹操掌握下的傀儡,他哪里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听说是刘协相召,这些前朝旧臣都乖乖地来到了大殿,直等到三更,一个个又困又乏,也不见刘协出来。
四更天,于禁顶盔贯甲,领着一群虎狼之后冲进了大殿,将这些前朝旧臣都围了起来。群臣大惊,自是吵闹不休,于禁不理,挥了挥手,让士兵们将群臣都押上了马车。这些马车本来就是大臣们自己家的,现在已经被于禁派兵征用了,当然征用后的结果还是让这些大臣们乘坐。
看到大臣们都被押上马车,在士兵们的簇拥下向东门走去,于禁才猛然惊觉,脱口问道:“所有人都在这里吗?”
他手下的亲兵连忙拉住最后一辆马车,掀开车帘,向坐在车内的大臣询问了几句,然后拱手答道:“回将军,众人皆在此处,独缺孔融。”
孔融是大圣人孔子的嫡传子孙,也是刘协的坚定拥护者,更是当代大名士,这样的人竟然被于禁给遗漏,他不由懊恼起来。像他这样的大将,本来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只是由于他心情不好,才会造成一时疏忽。
这次荀攸决定弃城而走,除了刘协和前朝旧臣以外,只带走了曹操的家眷,不要说跟随曹操的其他文武的家眷都蒙在鼓里,就连于禁和陈群的家眷也没有带走。于禁、陈群二人心中自然不满,只是作为主事人的荀攸,自己的家眷以及他叔父荀彧的家眷都留在了城中,他们又能说什么呢。但是于禁心里明白,只要他们一走,濮阳城的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他们的家眷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他真不敢想像。
现在再想起这些来已经迟了,于禁咬了咬牙,不再去管孔融,提枪上马,押解着这些车辆出了东门,向鄄城去了。
其实,像孔融这样的前朝支持者,在得到刘协的召唤以后,是不敢不去的。但是自从有了上次与糜芳之间有了走私粮食的交易以后,孔府上下大多已经被糜芳收买,还安插进许多幻影秘谍的人。这些幻影秘谍呆在孔府,一来可以借着孔融的名声为自己的行动做掩护,二来也可以保护孔融免受曹操的毒害。孔融其实也隐约知道这些人的身份,只是自己的妻儿现在都被扣在襄阳做人质,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当刘协的旨意传到孔府的时候,孔融已经睡下,接信的门人正是一名幻影秘谍,他请示过头领以后,便将这份旨意压了下来,所以孔融还在酣睡中,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份旨意。而幻影秘谍却已经将刘协深夜召集群臣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偷偷传递了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