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田丰摆了摆手,说道:“很久以前陛下就和田某说过,不能让权力过度集中在皇帝手里,陛下让咱们拟定这些章程,田某以为也正是这个意思,我想他会答应的。”
  蒯越皱眉道:“那么这部新律法还能改动吗?”
  沮授摇了摇头,说道:“陛下金口玉言,已经颁行的东西又岂会轻易更改?大家还是回去管好各自的子弟吧。”
  第二天又到了每三天一次的朝会时间,参加朝会的有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讨论的内容自然就是他们费尽心力拟定出来的那些章程。
  其实,内阁和六部这些机构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各自的职责都相当清楚,只要做一些轻微的调整就可以了。所以,讨论的焦点还在于皇帝、内阁和六部各自的权力有多大。
  刘欣翻看完他们呈上来的章程,不由笑了起来。在这份章程中,除了今后颁布律法和诏令需要经由内阁以外,几乎其他所有事情都要经由刘欣同意。
  这份章程和刘欣的初衷相差甚大,刘欣摇了摇头,说道:“不要把什么权力都放到朕的头上。朕提个意见,在官员的任免上面,朕只决定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和各大军团的正副军团才的任免,其余官吏由你们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任免即可。另外,除了决定对外征战,其他职权也由你们行使。”
  看到这份章程,刘欣终于明白古时候的明君为什么都过得那么累,因为权力都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他需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众大臣们还在担心刘欣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有什么不满,现在刘欣却把这么多权力都下放给了他们,大家自然没有什么异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其实,这也是刘欣限制皇权的重要一步。众大臣们能够想到到刘欣在颁布律法和诏令之前先通过内阁的协商,已经是一大进步了。不过,众臣们显然没有考虑那么周全,他们见刘欣没有对那条限制他的政策提出异议,已经很是松了一口气,于是刘欣的提议很快获得通过。
  三天以后,在下一次朝会的时候,众大臣撰写的章程得以通过,皇帝权力的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自郡守双下官吏的任命都由内阁决定,不需要再请求刘欣了。
  不过,刘欣对军队的控制权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将各大军团的军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政权就会稳固。
  又过了数日,刘欣在太庙举行了献俘大会。
  第813章区别对待
  一个月以后,青、徐、兖、豫、并、幽、冀七州尽皆平定,自董卓乱政形成的群雄割据局面终于结束,大汉王朝重归一统。<-》被俘虏的曹操和袁绍两军的士兵在进行登记以后,被递解回原籍,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入深山的百姓也陆续返回家园,北方诸州又恢复了几分人气。
  为了摸清北方诸州的家底,派往各郡县的官员开展了各项登记工作,从官府的财产到人口户籍、土地归属,几乎包罗了涉及民生的各个方面。尽管最终的登记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反馈回来的信息还是令刘欣大吃一惊。
  北方的土地兼并比南方要严重得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掌握在士族的手里。除去袁绍、曹操和他们手下那些文武被抄没的土地,北方士族仍控制着百分之七十的土地。
  人口也是一个大问题,经过估算,全国的人口大约在四千五百万左右,比起灵帝时期的五千六百万,整整减少了一千多万人。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刘欣这么快就统一了全国,人口还会锐减。在历史上,三国归晋的时候,全国的人口只剩下两千六百万,还不到汉末的一半,以致司马炎不得不出台政策,鼓励南方的百姓迁往北方。
  大多数人并不是直接死于战争,而是死于战争带来的副作用饥荒和瘟疫。不过,刘欣早有准备。灵域
  刘欣虽然特别强调发展商业,但他更知道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是一刻也不敢有所放松。从前年开始,刘欣便组织人力在江南新开垦了许多水田,利用研究院提供的优良稻种,种植了大量水稻,这两年都获得了丰收,积攒了充足的粮食。现在,这些粮食已经运往了北方诸州,可以保证直到明年秋收都不会有人死于饥荒。
  医学院这几年也培养出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医生。刘欣每占领一座城市,就会选派医生,在城中设立医馆,同时从各地调拨药物。有了这些救死扶伤的医生,就不用担心会造成瘟疫流行。
  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刘欣亲自操劳,内阁和六部按照各自的职责,早就进行了妥善安排。刘欣担心的是北方士族控制的大量土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欣交给了内阁。
  北方士族的势力远远超过南方士族,如果也像对付南方士族那样强行征收他们的土地,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弹,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刚刚平息的北方又会乱起来,这些都是刘欣不愿意看到的,沮授等人也非常清楚。
  几经商议,内阁最终还是拿出了一个折衷方案,让那些北方士族将各自的土地拿一半出来。不过,这些土地也不是白白贡献给朝廷的,朝廷会按照市价给付。
  尽管北方七州百分之三十五的土地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但朝廷在这个时候购买还是相当划算的。因为连年战乱,土地作为带不走的不动产,价格已经一落千丈了,朝廷的负担会减轻许多。而且蒯越还想出一个办法,朝廷只付一半的款项,另一半的款项用今后三年的税收予以抵扣。对于这个折衷方案,刘欣其实并不太满意,但也只能做出妥协。
  又过了几天,长安城开始忙碌起来,一大批来自草原部落的俘虏被押了回来,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是各部落头领的家眷,既有鲜卑人,也有乌桓人,还有一些其他小部落。刘欣君臣齐集太庙,举办一场献俘大典,盛况空前。
  长安城的太庙早在更始之乱的时候就已经毁于战火,洛阳城的太庙也被董卓付之一炬,现在的太庙是刘欣下令工部重修的。与过去不同的是,这座太庙虽然占地颇大,却没有以前的金碧辉煌,很简约,但也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整个太庙由三座大殿组成,中间一座大殿自然供奉着大汉历代帝王的牌位和画像,而左边一座大殿则供奉着自大汉开国以来,历朝历代功臣、名将的画像,刘欣将这座大殿命名为功臣阁。这是刘欣受到后世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启示而设立,略有不同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功臣,他们的画像只有在他们去世以后才有资格挂进这座大殿。
  刘欣将自大汉开国以来的功臣名将都列进去,就是要弄出一个流芳百世的氛围,激励现在的人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谁都想名垂青史,受万人景仰。但是刘欣却规定在世的人是不可名列其中的,这就提醒那些大臣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律,否则晚节不保的话,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大汉开国已经四百多年,功臣、名将不计其数,但是能够列入功臣阁的却寥寥可数。不过,刘欣对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却十分宽容,公开宣布,只要他们不触犯国法,都有机会名列其中。比如,早在襄阳就因病去世的蒯良,他的画像如今就悬挂在功臣阁里。还有在阻击颜良的战斗中丧生的史涣、王威,他们的画像也挂在里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