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2 / 4)
冯显一顿,更显得方才这话颇为意味深长,他又继而道:“二月初五那天,圣上命三法司会审萧琰一案,在此之前,这人犯便交由到蒲大人手上,还请顾大人从旁监理。”
他看着蒲风顾衍二人立在一旁拱手应了,这才站起身来望着堂外的景致神色不明地问了句:“不过说来,咱家倒是有一点事情颇为好奇,还请蒲少卿万勿见怪。”
蒲风有些不明就里答道:“冯公公请讲。”
“听闻蒲大人乃是出身昆溪蒲氏,说来也是个在当地有些名望的耕读世家。何以刑部之人说萧琰在狱中一直声称你乃正阳蒲氏之人……”冯显立在此处回头瞥了一眼蒲风,轻笑道,“别的无稽之谈且罢,这一点别再闹出了什么误会。”
顾衍在一旁听着,忽然有些皱了眉头。正阳蒲氏?岂非是他刚入仕时,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当朝东阁大学士蒲梓濂身后的世族?可这蒲老大人当年莫名致仕返乡,后来被参了一本曾教唆太子,阖族流放。这蒲阁臣虽是任太子太师,其嫡长孙女却是和王皇后所生的端王订下了婚事。
端王性格有些离经叛道,传言端王少年时自皇宫出逃,还曾在蒲家躲过一段日子……可后来蒲家一倒,王氏被废,端王也在封地自尽了。
圣上似乎因此事极为伤怀,足足罢朝半年有余,追封了“端怀王”的封号。自此之后圣上便是脾性大变,即使是近身之臣也很难再揣摩出圣上所想。正朔十九年的廷杖案当场杖毙了足足数十位大臣,此后人人自危,再无人敢议圣上家事。故而当年和端怀王有关的所有事在朝中已无人敢提,连带着废后王氏、蒲梓濂等皆成了众旧臣心照不宣的秘密。
故而这一句正阳蒲氏在后生耳中只是闻所未闻,可在顾衍他听来,却能牵扯出这么一连串关乎人命的往事来。难怪蒲风身无功名,岂非只因他乃是罪臣之后?
然而蒲风望着冯显平静道:“说来不过都是些下官家中的私事,家父早殁,蒲风平生与父未曾相见一面。单是幼年自家母口中得知家中祖籍乃是昆溪蒲氏,因与长房不和,这才搬入京城另立门户的。至于这正阳蒲氏,下官竟是从未听说起过,想来或是远房世族?”
冯显轻轻眨了眨眼不由得嘴角一挑,任着随从给他系好了披风,轻笑着和蒲风道:“原来如此。宫中事忙,咱家便不在此叨扰二位了。”
“干爹,车马已经妥当了。”
蒲风随在顾大人身后将冯显送出了门,不由得擦了擦冷汗长长舒了口气。顾衍又好生教诲了她不少事宜,这才回书房处理公务去了。
而张渊一早去了外城给血书的几个案子善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蒲风为了萧琰的案子在卷宗室驻留到了将近午时才出来,索性点了两个差吏直奔临近的刑部衙门。
想来是冯公公在大理寺和他们相谈的这点子工夫儿里,已有小公公将此事传遍了刑部和都察院。是以蒲风刚一脚跨进刑部大门的时候,典刑徐洪已经笑脸相迎地快步出来和他行了礼。
蒲风一向最厌恶这些虚礼,硬着头皮和徐洪寒暄了几句,便开门见山说要去大牢里见见萧琰。
徐洪微微迟疑了一瞬,满口答应了。时值刑部左侍郎正寻徐洪处理什么事务,好巧不巧又是林篆从侍郎书房中带了钥匙出来,便领着蒲风去见萧琰。
蒲风已经有些记不得这是她第几次见林篆此人了,因着似乎哪里都有他瞎搅和,蒲风顿感头大之余,难免对此人生出了几分防备。她自然记得,李归尘曾说林篆城府颇深,可他表面上越是一副谄媚草包的样子,越是意味着危险——蒲风宁可是自己多虑了,也不能就此放松戒备。
她一路上反复思索着当日萧琰所作所为,以及血书案中的尽数细节,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了刑部大牢的门口。
狱卒将两扇厚重的漆门推开之时,自牢狱中羁押已久的、混杂着血腥汗臭粪尿气味的阴冷气息朝着他们迎面扑来,令人作呕。
蒲风微微压了压眉头,毫无迟疑地跨进了牢狱中,顺着石阶向下而行。她身后跟着一挑着灯的狱卒,而林篆则难得安静地跟在了后面。
大牢之中晦暗无光,所幸每隔三步便设了两盏虎头灯座的壁油灯,令人勉强可以视物。下了石阶便是长长一条相对较宽的甬道。春来地暖,水汽漫过砖缝使得地面湿滑异常。蒲风走得谨慎,即便李归尘他并未陪在身边,心中倒也并不怎么慌乱。
毕竟这地方和地佛宫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她微微环视着此处的构造:左右依次排开的牢房皆是四面石壁,仅有一小门与外相连。牢内阴蒙狭窄,或有十数人被同时关在一起,一见她经过,数十双眼睛无不冒着绿光般挤在那道栅栏小门前,连连哀呼不止。
蒲风心里有些不大自在,轻轻咳了一声回首问那狱卒道:“萧琰却是关在何处?”
林篆抢话道:“蒲大人不知,这靠在外边的多是玄字号、黄字号的犯人,而犯了重罪的天字号犯人则被关在最里面。”
蒲风点了点头,七拐八拐地又走了也不知多长时间,这才止步在了墙角的一间石室边。
以此看来这天字号的牢房与那些寻常牢房亦是大有不同:这间监牢的石壁明显增厚了不少,即便是他们在过道里大喊大叫,牢房之内也未必听得到什么动静。经人进出的铁门仅仅及肩,单是在下面留了一小道活门以供饭菜进出。
蒲风回过头来瞥了一眼林篆,默默点了点头,林篆便从善如流地借着光找出了钥匙,一边开着锁一边低语道:“这一带的牢房,即便是狱头子也不配钥匙,由典刑或司狱大人管着。”
“咔哒”一声脆响后,锁头应声而开。蒲风拿过灯来,一委身便进到了这牢门里,林篆紧跟在她身后。 ↑返回顶部↑
他看着蒲风顾衍二人立在一旁拱手应了,这才站起身来望着堂外的景致神色不明地问了句:“不过说来,咱家倒是有一点事情颇为好奇,还请蒲少卿万勿见怪。”
蒲风有些不明就里答道:“冯公公请讲。”
“听闻蒲大人乃是出身昆溪蒲氏,说来也是个在当地有些名望的耕读世家。何以刑部之人说萧琰在狱中一直声称你乃正阳蒲氏之人……”冯显立在此处回头瞥了一眼蒲风,轻笑道,“别的无稽之谈且罢,这一点别再闹出了什么误会。”
顾衍在一旁听着,忽然有些皱了眉头。正阳蒲氏?岂非是他刚入仕时,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当朝东阁大学士蒲梓濂身后的世族?可这蒲老大人当年莫名致仕返乡,后来被参了一本曾教唆太子,阖族流放。这蒲阁臣虽是任太子太师,其嫡长孙女却是和王皇后所生的端王订下了婚事。
端王性格有些离经叛道,传言端王少年时自皇宫出逃,还曾在蒲家躲过一段日子……可后来蒲家一倒,王氏被废,端王也在封地自尽了。
圣上似乎因此事极为伤怀,足足罢朝半年有余,追封了“端怀王”的封号。自此之后圣上便是脾性大变,即使是近身之臣也很难再揣摩出圣上所想。正朔十九年的廷杖案当场杖毙了足足数十位大臣,此后人人自危,再无人敢议圣上家事。故而当年和端怀王有关的所有事在朝中已无人敢提,连带着废后王氏、蒲梓濂等皆成了众旧臣心照不宣的秘密。
故而这一句正阳蒲氏在后生耳中只是闻所未闻,可在顾衍他听来,却能牵扯出这么一连串关乎人命的往事来。难怪蒲风身无功名,岂非只因他乃是罪臣之后?
然而蒲风望着冯显平静道:“说来不过都是些下官家中的私事,家父早殁,蒲风平生与父未曾相见一面。单是幼年自家母口中得知家中祖籍乃是昆溪蒲氏,因与长房不和,这才搬入京城另立门户的。至于这正阳蒲氏,下官竟是从未听说起过,想来或是远房世族?”
冯显轻轻眨了眨眼不由得嘴角一挑,任着随从给他系好了披风,轻笑着和蒲风道:“原来如此。宫中事忙,咱家便不在此叨扰二位了。”
“干爹,车马已经妥当了。”
蒲风随在顾大人身后将冯显送出了门,不由得擦了擦冷汗长长舒了口气。顾衍又好生教诲了她不少事宜,这才回书房处理公务去了。
而张渊一早去了外城给血书的几个案子善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蒲风为了萧琰的案子在卷宗室驻留到了将近午时才出来,索性点了两个差吏直奔临近的刑部衙门。
想来是冯公公在大理寺和他们相谈的这点子工夫儿里,已有小公公将此事传遍了刑部和都察院。是以蒲风刚一脚跨进刑部大门的时候,典刑徐洪已经笑脸相迎地快步出来和他行了礼。
蒲风一向最厌恶这些虚礼,硬着头皮和徐洪寒暄了几句,便开门见山说要去大牢里见见萧琰。
徐洪微微迟疑了一瞬,满口答应了。时值刑部左侍郎正寻徐洪处理什么事务,好巧不巧又是林篆从侍郎书房中带了钥匙出来,便领着蒲风去见萧琰。
蒲风已经有些记不得这是她第几次见林篆此人了,因着似乎哪里都有他瞎搅和,蒲风顿感头大之余,难免对此人生出了几分防备。她自然记得,李归尘曾说林篆城府颇深,可他表面上越是一副谄媚草包的样子,越是意味着危险——蒲风宁可是自己多虑了,也不能就此放松戒备。
她一路上反复思索着当日萧琰所作所为,以及血书案中的尽数细节,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了刑部大牢的门口。
狱卒将两扇厚重的漆门推开之时,自牢狱中羁押已久的、混杂着血腥汗臭粪尿气味的阴冷气息朝着他们迎面扑来,令人作呕。
蒲风微微压了压眉头,毫无迟疑地跨进了牢狱中,顺着石阶向下而行。她身后跟着一挑着灯的狱卒,而林篆则难得安静地跟在了后面。
大牢之中晦暗无光,所幸每隔三步便设了两盏虎头灯座的壁油灯,令人勉强可以视物。下了石阶便是长长一条相对较宽的甬道。春来地暖,水汽漫过砖缝使得地面湿滑异常。蒲风走得谨慎,即便李归尘他并未陪在身边,心中倒也并不怎么慌乱。
毕竟这地方和地佛宫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她微微环视着此处的构造:左右依次排开的牢房皆是四面石壁,仅有一小门与外相连。牢内阴蒙狭窄,或有十数人被同时关在一起,一见她经过,数十双眼睛无不冒着绿光般挤在那道栅栏小门前,连连哀呼不止。
蒲风心里有些不大自在,轻轻咳了一声回首问那狱卒道:“萧琰却是关在何处?”
林篆抢话道:“蒲大人不知,这靠在外边的多是玄字号、黄字号的犯人,而犯了重罪的天字号犯人则被关在最里面。”
蒲风点了点头,七拐八拐地又走了也不知多长时间,这才止步在了墙角的一间石室边。
以此看来这天字号的牢房与那些寻常牢房亦是大有不同:这间监牢的石壁明显增厚了不少,即便是他们在过道里大喊大叫,牢房之内也未必听得到什么动静。经人进出的铁门仅仅及肩,单是在下面留了一小道活门以供饭菜进出。
蒲风回过头来瞥了一眼林篆,默默点了点头,林篆便从善如流地借着光找出了钥匙,一边开着锁一边低语道:“这一带的牢房,即便是狱头子也不配钥匙,由典刑或司狱大人管着。”
“咔哒”一声脆响后,锁头应声而开。蒲风拿过灯来,一委身便进到了这牢门里,林篆紧跟在她身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