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4)
退朝后见到讷敏,李治便将此事提了,讷敏却是一愣,并称二圣,不是史上武则天的谋划么?
“朕亦觉此意甚好。”将她的手置在掌心,微微收拢,李治笑着叹道,“此番,亦多亏了梓潼,若不然……朕欠你的,实在太多了。”
“大家这般说,倒叫妾无颜了。”讷敏微垂着首,将另一只手轻轻覆上他的手背,忽而抬眸,凝目于他的眼,温声道:“妻以夫为天,妾为君妇,何以齐肩?”
轻柔和缓,仿若和风,却又掷地有声,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李治望着她,沉默许久,方轻声应下。
同众臣再议此事时,忍不住将讷敏的话复述了一遍,末了,更是叹道:“此生得王氏为妇,朕之大幸,亦我大唐之福。”
☆、第67章 太子李忠
天后之议虽搁浅,但李治对讷敏的信任,却愈加亲厚。而风眩之症愈甚,至头重目昏不能视物,朝事政务一应由讷敏处理,每有御史上谏,却从无采纳应允。便是讷敏,也几番婉转建议,太子渐长,然李治却总握着她的手,道:“太子孝则孝矣,难担大任,不若梓潼甚矣。”
“太子敦善,若悉心教导,亦有所长。”她跟李忠,一个皇后,一个太子,哪能相提并论?
“妾疏于宫务日久……”
刚一开口,便听李治说道:“六宫相安,若梓潼当真累了,不如在妃嫔之中择一二人,协理宫务也就是了。”停顿片刻,又补充道,“贤儿言行有度,慧敏好学,最是省心合意不过的。”言下之意,宫务有人相佐,皇子不用你操心,叫她再找不出旁的借口推诿。
话已至此,讷敏还能如何?
只是,心里对李忠,难免扼腕叹息。李治如今,谈论政务朝事从不避讳她,甚至,还会在私底下与她商议一二,讷敏如何不知他的心思?东宫这位,摆明了就是个挡箭牌,往后,怕是再难长久的。李忠为人,她亦心知,当年也曾动过心思,想好生栽培一番,只是,十几岁的男儿已定了性,人如其名,是个再忠厚不过的。然为帝者,帝王心术、机谋手腕缺一不可,可不是一味忠厚便能御下的。
太子如何,莫说帝后,朝中大臣亦心知肚明,李忠自己也感觉得到,早年父皇喜爱四弟,后来最宠爱的是六弟,而他,却从未得过这般青睐。他也用心努力过,只是,生来不若几位弟弟聪慧,他们不过是吟诵两回便能记下的,他回去埋头苦读上七八遍,也未必能记得全。
虽不甚机敏,可李忠也不是傻的,再听闻皇后往甘露殿议政的事后,在屋里静坐了几日,终是提笔落款,双手捧着平生第一道奏折,往甘露殿去。
太子让贤,奏折虽被留中不发,仍激起滔天巨浪。一时间,朝野内外,都将视线移向了东宫。
“你怎就糊涂了呢,这太子的位子,怎可想让?这些年来,你什么都没做错,往后,这日子可还怎么过?”
任由刘氏又哭又闹,拽着自己拍打捶着,李忠却一动不动,待她哭得累了,倦了,方道:“往后,儿做一太平王爷,侍奉阿娘于身前,便不好么?”
“我这是替你叫屈哪,那黄口小儿又算什么,便因他养在皇后膝下,便要委屈我儿,将这太子之位拱手让于他?”刘氏心神大乱,只觉胸中如火焰熊熊,实难平息,便口不择言起来,“皇后就不怕养出条没良心的蛇来,当心竹篮子打水,叫彩丝院那位占了便宜。”
“阿娘,这些话,往后再莫说了。”李忠叹着气,不过几日功夫,便觉得自己老了许多,可刘氏这般激愤,若不将她说通了,难保不会闹出些什么事来,“阿娘可知,汉太子刘疆,乃光武帝长子,忝居储位十九年,却因生母郭后被废而崇执谦退、恭让天下,得以保身全退,不伤父子之情,亦为后人称颂。儿虽无匡扶天下之能,却尚有自知之明,与其……倒不如儿今日自行请退,还能得一份无忧顺遂。”
世上的废太子,能有几个余生太平的?
只是,看着忽然之间沉默下来的母亲,李忠却不知该如何宽慰,他本是不善言辞之人,此刻,更觉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只撩起衣摆,低头跪在刘氏跟前,不发一言。
太子行事,常问计于属官,如此大事,却罕见地不曾吐露半句。亦有性情激烈者,疾言厉色,冒死进谏:“太子无过,素有善德,岂能因圣人之偏喜而妄言废立之事?如此轻率行事,天下人何以看太子?何以看圣人?……又将置皇后于何地?”
闻讯赶至的李忠听得此言,心中慌乱,连忙出声呵斥道:“此事,乃孤一意而行,与皇后何干?”说罢,猛然跪下,凝目于上位,一脸果决坦然,“太子位关乎社稷,自当有德者居之,吾无甚大才,愿佐新储,甘为贤王。”
当年长孙无忌等人上疏奏请立李忠为皇储,可面对太子让贤之事,却罕见地没有出声,既不似太子太傅等人含泪苦谏,亦没有如许敬宗等新兴官吏那般称善,仿佛,这桩轩然大波不曾耳闻一般,便是李治问计,也不过寥寥数语,惜字如金。
只是,当几人在朝堂之下偶遇时,却都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感慨叹息。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敢断,能舍,此大智也。”
后宫之中,除却刘氏,当属讷敏首当其冲,干系重大。跟前亲近如陆风仪,连柳氏亦频频进宫,讷敏却置若罔闻,每日往来帝后二殿间,从容平静宛若从前,却不曾提过半句。仿佛那些激烈的言辞,那些只差喊出“妇人误国”的朝臣,都不曾有过。
“他们这般污蔑中伤母后,母后为何不加以惩治,不是说有罪当罚,不可枉法么?难道因为是太子哥哥的人,就可以这样犯上?”
讷敏平静地直视着他,早已不是襁褓中的婴孩,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了,会跪伏在她跟前,仰首望着自己,可讷敏却只轻轻叹了口气:“你只需记得,这是为人臣子的忠义。”待李贤退下后,便召来陆风仪,不过两日功夫,掖庭局里又多了几位犯事的宫人。 ↑返回顶部↑
“朕亦觉此意甚好。”将她的手置在掌心,微微收拢,李治笑着叹道,“此番,亦多亏了梓潼,若不然……朕欠你的,实在太多了。”
“大家这般说,倒叫妾无颜了。”讷敏微垂着首,将另一只手轻轻覆上他的手背,忽而抬眸,凝目于他的眼,温声道:“妻以夫为天,妾为君妇,何以齐肩?”
轻柔和缓,仿若和风,却又掷地有声,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李治望着她,沉默许久,方轻声应下。
同众臣再议此事时,忍不住将讷敏的话复述了一遍,末了,更是叹道:“此生得王氏为妇,朕之大幸,亦我大唐之福。”
☆、第67章 太子李忠
天后之议虽搁浅,但李治对讷敏的信任,却愈加亲厚。而风眩之症愈甚,至头重目昏不能视物,朝事政务一应由讷敏处理,每有御史上谏,却从无采纳应允。便是讷敏,也几番婉转建议,太子渐长,然李治却总握着她的手,道:“太子孝则孝矣,难担大任,不若梓潼甚矣。”
“太子敦善,若悉心教导,亦有所长。”她跟李忠,一个皇后,一个太子,哪能相提并论?
“妾疏于宫务日久……”
刚一开口,便听李治说道:“六宫相安,若梓潼当真累了,不如在妃嫔之中择一二人,协理宫务也就是了。”停顿片刻,又补充道,“贤儿言行有度,慧敏好学,最是省心合意不过的。”言下之意,宫务有人相佐,皇子不用你操心,叫她再找不出旁的借口推诿。
话已至此,讷敏还能如何?
只是,心里对李忠,难免扼腕叹息。李治如今,谈论政务朝事从不避讳她,甚至,还会在私底下与她商议一二,讷敏如何不知他的心思?东宫这位,摆明了就是个挡箭牌,往后,怕是再难长久的。李忠为人,她亦心知,当年也曾动过心思,想好生栽培一番,只是,十几岁的男儿已定了性,人如其名,是个再忠厚不过的。然为帝者,帝王心术、机谋手腕缺一不可,可不是一味忠厚便能御下的。
太子如何,莫说帝后,朝中大臣亦心知肚明,李忠自己也感觉得到,早年父皇喜爱四弟,后来最宠爱的是六弟,而他,却从未得过这般青睐。他也用心努力过,只是,生来不若几位弟弟聪慧,他们不过是吟诵两回便能记下的,他回去埋头苦读上七八遍,也未必能记得全。
虽不甚机敏,可李忠也不是傻的,再听闻皇后往甘露殿议政的事后,在屋里静坐了几日,终是提笔落款,双手捧着平生第一道奏折,往甘露殿去。
太子让贤,奏折虽被留中不发,仍激起滔天巨浪。一时间,朝野内外,都将视线移向了东宫。
“你怎就糊涂了呢,这太子的位子,怎可想让?这些年来,你什么都没做错,往后,这日子可还怎么过?”
任由刘氏又哭又闹,拽着自己拍打捶着,李忠却一动不动,待她哭得累了,倦了,方道:“往后,儿做一太平王爷,侍奉阿娘于身前,便不好么?”
“我这是替你叫屈哪,那黄口小儿又算什么,便因他养在皇后膝下,便要委屈我儿,将这太子之位拱手让于他?”刘氏心神大乱,只觉胸中如火焰熊熊,实难平息,便口不择言起来,“皇后就不怕养出条没良心的蛇来,当心竹篮子打水,叫彩丝院那位占了便宜。”
“阿娘,这些话,往后再莫说了。”李忠叹着气,不过几日功夫,便觉得自己老了许多,可刘氏这般激愤,若不将她说通了,难保不会闹出些什么事来,“阿娘可知,汉太子刘疆,乃光武帝长子,忝居储位十九年,却因生母郭后被废而崇执谦退、恭让天下,得以保身全退,不伤父子之情,亦为后人称颂。儿虽无匡扶天下之能,却尚有自知之明,与其……倒不如儿今日自行请退,还能得一份无忧顺遂。”
世上的废太子,能有几个余生太平的?
只是,看着忽然之间沉默下来的母亲,李忠却不知该如何宽慰,他本是不善言辞之人,此刻,更觉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只撩起衣摆,低头跪在刘氏跟前,不发一言。
太子行事,常问计于属官,如此大事,却罕见地不曾吐露半句。亦有性情激烈者,疾言厉色,冒死进谏:“太子无过,素有善德,岂能因圣人之偏喜而妄言废立之事?如此轻率行事,天下人何以看太子?何以看圣人?……又将置皇后于何地?”
闻讯赶至的李忠听得此言,心中慌乱,连忙出声呵斥道:“此事,乃孤一意而行,与皇后何干?”说罢,猛然跪下,凝目于上位,一脸果决坦然,“太子位关乎社稷,自当有德者居之,吾无甚大才,愿佐新储,甘为贤王。”
当年长孙无忌等人上疏奏请立李忠为皇储,可面对太子让贤之事,却罕见地没有出声,既不似太子太傅等人含泪苦谏,亦没有如许敬宗等新兴官吏那般称善,仿佛,这桩轩然大波不曾耳闻一般,便是李治问计,也不过寥寥数语,惜字如金。
只是,当几人在朝堂之下偶遇时,却都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感慨叹息。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敢断,能舍,此大智也。”
后宫之中,除却刘氏,当属讷敏首当其冲,干系重大。跟前亲近如陆风仪,连柳氏亦频频进宫,讷敏却置若罔闻,每日往来帝后二殿间,从容平静宛若从前,却不曾提过半句。仿佛那些激烈的言辞,那些只差喊出“妇人误国”的朝臣,都不曾有过。
“他们这般污蔑中伤母后,母后为何不加以惩治,不是说有罪当罚,不可枉法么?难道因为是太子哥哥的人,就可以这样犯上?”
讷敏平静地直视着他,早已不是襁褓中的婴孩,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了,会跪伏在她跟前,仰首望着自己,可讷敏却只轻轻叹了口气:“你只需记得,这是为人臣子的忠义。”待李贤退下后,便召来陆风仪,不过两日功夫,掖庭局里又多了几位犯事的宫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