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3 / 7)
杨镐闻言吃了一惊,他也曾听闻于道之官声很差,但无奈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背景通天。
“当初游击王必迪因不肯行贿此人,结果被逼死,此事吴惟忠等南军将领皆知,你此去为备倭经略心底要有数,朝中虽有我替你主张,但也不可太得罪此人。”
杨镐低头道:“下官谨遵阁老吩咐。”
林延潮点点头,临如此的大事,还是必用心腹。
这也是很多官员喜欢任人唯亲的道理。
若不是心腹,很多话不能说透,也不能百分百执行你的意思。
杨镐道:“下官受命以前,对阁老当初辽津鲁一体布局深以为然。朝鲜之役,首先就要保障从登州至铁山饷道必须通畅,饷道不断,如此援兵军粮即可源源不断抵至朝鲜。”
“至于铁山有五千南军,及以我明军为师范操练的一万朝鲜人马……”
杨镐深知这是上一次朝鲜之役,张位,林延潮二人与朝鲜谈判的结果。
有这一路人马在朝鲜,使明军避免了千里转输的困境。
当初朝鲜国国内的党人还极力反对,认为此举丧权辱国。现在随着倭军再度登陆朝鲜,这些声音一下子都没有,反而朝鲜国主以朝鲜官员上下连声请求大明爸爸速速调兵调粮支援朝鲜。
杨镐说了一通朝鲜战守之策,都深合林延潮之意。果真还是自己人好用。
林延潮道:“这一次虽说是起于宗室勋戚将海贸之事搅得乌烟瘴气,但倭人狡诈反复,未必肯一战而降,故而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将起打服!”
“不过战后必需重开东洋海贸,不然这一战就白打了,你与倭人谈判要着重这一点。”
杨镐道:“下官明白,此去平倭,还是在于以战促和,但听闻倭酋平秀吉狡诈反复,信口雌黄,不可以按常理度之,下官朴实之人,怕与他商谈会落于下风,还请阁老面授机宜!”
林延潮失笑道:“他既狡诈反复,你就不必跟着他狡诈反复,不妨以诚示之。”
“以诚示之?下官不明白。”
林延潮道:“两邦交往,不在于和而在于一个礼字。若得礼,和顺手可得。你若急切言和,反而遂了最凶最蛮者之意。”
“你划定规则与倭人谈判,无论他们如何折腾,咱们以不变应万变。如此他们就知道威逼利诱皆不可动摇于我,最后顺应我们的规则之下,与之谈判。大节寸步不让,小处则可出入,这就是本阁部当初与平秀吉打交道的办法。”
杨镐露出心悦诚服之色,当即向林延潮长长一拜道:“多谢阁老赐教!”
林延潮闻言点了点头。
杨镐走后,林延潮看了一眼户外,但见雨依旧下得很大。
不久陈济川又引入一名八九岁的少年,此人就是林延潮今日要见的第三位客人,是何等身份令他反居于外头的部寺大臣之上呢?
但见他低垂着脸,神情有些扭捏不安,衣裳也是湿了。
林延潮见了叹息不已,陈济川对林延潮道:“老爷,他就是丘师爷的遗孤,眼下给你带来了。”
丘明山曾是林延潮的师爷,后来投了钟骡子,操持漕运的事。丘明山后来病故,就留下了此一子,于是他写信托付给林延潮照看。
林延潮起身走到少年面前,微微屈身对他道:“今日时候不早,我多余的话也没有。你只要记得以后将这里当作自己家就好了。”
陈济川频频目视,但见少年似畏于林延潮威仪,或还是认生之故而沉默不答。
林延潮见此不以为忤问道:“你用过饭没有?”
少年仍是不敢答,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而这时很不巧地肚子里长长地咕了一声。 ↑返回顶部↑
“当初游击王必迪因不肯行贿此人,结果被逼死,此事吴惟忠等南军将领皆知,你此去为备倭经略心底要有数,朝中虽有我替你主张,但也不可太得罪此人。”
杨镐低头道:“下官谨遵阁老吩咐。”
林延潮点点头,临如此的大事,还是必用心腹。
这也是很多官员喜欢任人唯亲的道理。
若不是心腹,很多话不能说透,也不能百分百执行你的意思。
杨镐道:“下官受命以前,对阁老当初辽津鲁一体布局深以为然。朝鲜之役,首先就要保障从登州至铁山饷道必须通畅,饷道不断,如此援兵军粮即可源源不断抵至朝鲜。”
“至于铁山有五千南军,及以我明军为师范操练的一万朝鲜人马……”
杨镐深知这是上一次朝鲜之役,张位,林延潮二人与朝鲜谈判的结果。
有这一路人马在朝鲜,使明军避免了千里转输的困境。
当初朝鲜国国内的党人还极力反对,认为此举丧权辱国。现在随着倭军再度登陆朝鲜,这些声音一下子都没有,反而朝鲜国主以朝鲜官员上下连声请求大明爸爸速速调兵调粮支援朝鲜。
杨镐说了一通朝鲜战守之策,都深合林延潮之意。果真还是自己人好用。
林延潮道:“这一次虽说是起于宗室勋戚将海贸之事搅得乌烟瘴气,但倭人狡诈反复,未必肯一战而降,故而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将起打服!”
“不过战后必需重开东洋海贸,不然这一战就白打了,你与倭人谈判要着重这一点。”
杨镐道:“下官明白,此去平倭,还是在于以战促和,但听闻倭酋平秀吉狡诈反复,信口雌黄,不可以按常理度之,下官朴实之人,怕与他商谈会落于下风,还请阁老面授机宜!”
林延潮失笑道:“他既狡诈反复,你就不必跟着他狡诈反复,不妨以诚示之。”
“以诚示之?下官不明白。”
林延潮道:“两邦交往,不在于和而在于一个礼字。若得礼,和顺手可得。你若急切言和,反而遂了最凶最蛮者之意。”
“你划定规则与倭人谈判,无论他们如何折腾,咱们以不变应万变。如此他们就知道威逼利诱皆不可动摇于我,最后顺应我们的规则之下,与之谈判。大节寸步不让,小处则可出入,这就是本阁部当初与平秀吉打交道的办法。”
杨镐露出心悦诚服之色,当即向林延潮长长一拜道:“多谢阁老赐教!”
林延潮闻言点了点头。
杨镐走后,林延潮看了一眼户外,但见雨依旧下得很大。
不久陈济川又引入一名八九岁的少年,此人就是林延潮今日要见的第三位客人,是何等身份令他反居于外头的部寺大臣之上呢?
但见他低垂着脸,神情有些扭捏不安,衣裳也是湿了。
林延潮见了叹息不已,陈济川对林延潮道:“老爷,他就是丘师爷的遗孤,眼下给你带来了。”
丘明山曾是林延潮的师爷,后来投了钟骡子,操持漕运的事。丘明山后来病故,就留下了此一子,于是他写信托付给林延潮照看。
林延潮起身走到少年面前,微微屈身对他道:“今日时候不早,我多余的话也没有。你只要记得以后将这里当作自己家就好了。”
陈济川频频目视,但见少年似畏于林延潮威仪,或还是认生之故而沉默不答。
林延潮见此不以为忤问道:“你用过饭没有?”
少年仍是不敢答,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而这时很不巧地肚子里长长地咕了一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