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议(6 / 8)
林延潮向赵志皋道:“回禀首辅,此不过是权宜之计,至于将矿税收为朝廷,此法尚未完备。”
“不错,为政需安步当车。”赵志皋赞同地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石星道:“有了钱粮就好办了,可以调东征的云贵川军立即返回驻地平乱,至于各省统划不一,可命一名大臣临时总督四省军务,事后而撤。”
对于总督人选,众官员们争议了半日。
这时沈一贯向林延潮问道:“不知次辅以为何人可以胜任?”
众官员息声。
林延潮掸了膝上的灰尘然后道:“前辽东巡抚李化龙,可!”
于是平播总督的人选就定下来。
廷议之后三个月。
林延潮稳定住了张位走后政局,他虽整日言必称变法,但却一点也不揽权,总是为自己份内之事。
就算与他政见不合的沈一贯,石星,但林延潮还是尽量容忍。
比如林延潮主张的君臣共治。
不少官员以为林延潮与皇帝二人共治,但事实上林延潮在廷议大事上都要咨询六部的意见,阁务上也要与赵志皋,沈一贯充分商量。
尽管沈一贯等与林延潮意见屡屡发生分歧,他仍事事与他们商量。
当然多商量也不是意味着林延潮没主张。只是林延潮在商量中十分擅长于‘说服’他人。
而且容让,不等于放权。
张位去位后,由林延潮独进密揭之权,不许沈一贯染指。
阁臣如何给天子写密揭,也是一等功夫。
每个阁臣都有自己的套路。
林延潮当初入朝时一日两疏上奏天子。
而写密揭则有所不同,有时数日一疏,有时一日数疏。
主要是看天子心情。
林延潮每次写密揭,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千个字。文章要讲歌功颂德,也要捡天子爱听的事说,但更要进谏言。
多年君臣林延潮知道万历天子的喜好。
密揭里保持着九颂一谏的频率,如此几千字的密揭里总有几百个字提些意见,何况林延潮文采还极好。
马屁归马屁,该批评时还必须批评
不过林延潮对自己接下来施政的方略,具体到每一步,以及后面十几步,他都必须和天子解释清楚。
总之一句话,林延潮在后面的施政,不可有任何让天子感到‘惊讶’,甚至惊吓的地方。很多事必须事先层层铺垫,等到用时天子不用费脑子想就可以明白,放心地作一个橡皮图章。
如此沟通才算到位了。
此事说来简单,但需要很高的才能,很多事先准备,以及足够了解天子,正好这三者林延潮都具备。 ↑返回顶部↑
“不错,为政需安步当车。”赵志皋赞同地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石星道:“有了钱粮就好办了,可以调东征的云贵川军立即返回驻地平乱,至于各省统划不一,可命一名大臣临时总督四省军务,事后而撤。”
对于总督人选,众官员们争议了半日。
这时沈一贯向林延潮问道:“不知次辅以为何人可以胜任?”
众官员息声。
林延潮掸了膝上的灰尘然后道:“前辽东巡抚李化龙,可!”
于是平播总督的人选就定下来。
廷议之后三个月。
林延潮稳定住了张位走后政局,他虽整日言必称变法,但却一点也不揽权,总是为自己份内之事。
就算与他政见不合的沈一贯,石星,但林延潮还是尽量容忍。
比如林延潮主张的君臣共治。
不少官员以为林延潮与皇帝二人共治,但事实上林延潮在廷议大事上都要咨询六部的意见,阁务上也要与赵志皋,沈一贯充分商量。
尽管沈一贯等与林延潮意见屡屡发生分歧,他仍事事与他们商量。
当然多商量也不是意味着林延潮没主张。只是林延潮在商量中十分擅长于‘说服’他人。
而且容让,不等于放权。
张位去位后,由林延潮独进密揭之权,不许沈一贯染指。
阁臣如何给天子写密揭,也是一等功夫。
每个阁臣都有自己的套路。
林延潮当初入朝时一日两疏上奏天子。
而写密揭则有所不同,有时数日一疏,有时一日数疏。
主要是看天子心情。
林延潮每次写密揭,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千个字。文章要讲歌功颂德,也要捡天子爱听的事说,但更要进谏言。
多年君臣林延潮知道万历天子的喜好。
密揭里保持着九颂一谏的频率,如此几千字的密揭里总有几百个字提些意见,何况林延潮文采还极好。
马屁归马屁,该批评时还必须批评
不过林延潮对自己接下来施政的方略,具体到每一步,以及后面十几步,他都必须和天子解释清楚。
总之一句话,林延潮在后面的施政,不可有任何让天子感到‘惊讶’,甚至惊吓的地方。很多事必须事先层层铺垫,等到用时天子不用费脑子想就可以明白,放心地作一个橡皮图章。
如此沟通才算到位了。
此事说来简单,但需要很高的才能,很多事先准备,以及足够了解天子,正好这三者林延潮都具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