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储(3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次日,赵志皋,林延潮,沈一贯与六部九卿廷议。
  赵志皋将册立太子诏书给九卿商议,九卿以为林延潮所起草的册立的诏书文辞用典无不妥当。
  同时廷议九卿一致决定册立诏书诏告万民后,再进行大赦天下。
  死罪罪轻者改为流放,流放改为徒刑,徒刑改为杖刑,杖刑以下赦免,并清理庶狱,蠲免赋税。
  一切恩典随着太子册立后一并传至各州县官员,惠及百姓。
  从初七至十五日,这下诏至册立的时间实在太短,但官员们对此不敢有丝毫异议,就怕时间一长,天子又搞事……故而各衙门都忙得是鸡飞狗跳。
  这几日官员们所呈给天子的奏章也是满满的歌功颂德之词,整个天下呈现出一等太平盛世的气象,为了皇长子册立大典添加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
  期间天子也颇为关注,数度下旨催问内阁册立大典的进度。
  至于内阁里三位辅臣都忙着操办此事,一把年纪的赵志皋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皇太子册封事,但在这个时候却是很不争气地再次病倒了。
  故而内阁大事都压在了林延潮,沈一贯身上。
  还好这两位阁臣都是精明能干,任何千头万绪的事都能处置的井井有条。
  到了十一日,林延潮,沈一贯正在阁内吩咐礼部,光禄寺,鸿胪寺官员,太子册立典礼的事。
  沈一贯言道:“洪武永乐之时,皇太子册立之仪到三殿之上受册宝,宣德嘉靖以后改为至文华殿受册宝。但种种典礼仍在三殿之中举行,眼下三殿皆被焚毁,你们一部二寺议得当补救?”
  礼部左右侍郎分别是冯琦,朱国祚,光禄寺卿书李植,鸿胪寺卿为张栋。
  四人对望一眼,左侍郎冯琦上前禀道:“回禀阁老,我们几位议了一阵,以为有二等,一是在皇极殿原址上重新搭建棚屋,以为替代。二是将册封典礼一并移至文华殿举行,一切典礼从简。”
  闻此林延潮,沈一贯二人都是沉吟不语。
  “依沈阁老之见呢?”
  这个问题实在有难度,从简有可能得罪皇太子,从繁又可能令天子不快。
  沈一贯言道:“依沈某一管之见一并移至文华殿可以节用,且古礼甚为繁杂,还是从简为佳。但搭建屋棚再行大典,也是完备之意,此亦可。不知次辅意下如何?”
  林延潮道:“沈阁老之言可谓万全之策,从简也是从权从宜,眼下距册立之期紧迫之至,再搭盖屋棚已来不及,且惊动宫里也是不妥,那么就一并移至文华殿举行吧。”
  众人闻此一并称是。
  光禄寺卿李植,当年因反对申时行而罢官十年,他与林延潮素来不和。眼下见他如此轻易的听从了沈一贯之见,满是不屑之意。
  看来林延潮这次辅当得也不过如此,果真有当年申时行那和事佬的风范。
  众人又议了数件事,将大典流程拟成奏本,再一并合奏。正当议得差不多时,中书官李俊带着大一票人急匆匆抵至。
  李俊一赶至内阁,即向林延潮,沈一贯施礼道:“两个老先生,皇上有旨意。”
  众人见李俊神色凝重皆然心道,这离册立大典没有几日了,难道天子又要搞什么幺蛾子了。
  中书官李俊双手捧旨,林延潮取来一看。
  林延潮见此沉默不语,递给沈一贯。
  沈一贯见此泛起怒色。
  但见李俊道:“两位老先生,太子册立之事,所需的钱粮尚未完备,恳请两个老先生立即改票,择日再举行册立大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