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2 / 4)
林纯鸿令张兆返回荆州,难道担心张兆坐大,威胁荆州的权威?
还是林纯鸿担心周望把持都督府,造成所谓的外戚干政的威胁?
与或两者皆有之?
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都督,大明才智之士迅速将这件事与另外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一是林纯鸿若干年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大明内阁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内阁首辅基本都来源于翰林院,地方官无一例成为内阁首辅。事实确实如此,凡是金銮殿登科后,若被任命为地方官,则表明这辈子担任内阁首辅无望。
林纯鸿认为,连地方行政首脑都未担任过,如何执掌庞大的大明?
朱之瑜从未担任过地方行政首脑,这次远赴天涯海角,是否有积累资历的意思?
二是张道涵已经将近七十岁。七十岁对于大明朝廷官员而言,并不算老,还属于当任之年。但是,荆州高层的工作压力比朝廷大得多,不仅需要应付堆积如山的案牍,还需要经常深入地方查探民情,七十岁已经显得有点老。
即便张道涵精力再旺盛,最多干到七十五岁,五年之后,中书府令由谁接任?
细究荆州中书府各高官,除了朱之瑜、郭铭彦,还有谁有傲人的经历和崇高的声望?
也就是说,将来的中书府令不是朱之瑜就是郭铭彦。林纯鸿究竟会从两人中挑选哪个,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当各路人马纷纷猜测荆州官场变动对自己的利弊时,林纯鸿似乎有意淡化官场轮调的冲击,在大明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风浪。
第六百八十一章 恩科取士
“交趾、广南之土地、山林、矿藏,皆属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对大明皇帝忠心之人,才有资格耕种……”
大明皇宫内,朱由检正在读奏章,他觉得这句话非常顺眼,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句话,来源于马世奇、钱祚徵的联名奏章。
早在交趾、广南平叛令下达之前,林纯鸿在朝廷备案,得到了朱由检的默许。后来,马世奇、钱祚徵被林纯鸿任命为交趾、广南布政使,由杨一仁上奏朱由检,建议朝廷认可。
朱由检犹豫不决,后在杨嗣昌的力劝之下,终于追认。
既然马世奇、钱祚徵是朝廷任命的布政使,当然有了上奏之权。奉林纯鸿之命,马世奇、钱祚徵将征服、治理交趾、广南的方略,实施过程一一上奏,供皇帝陛下阅览。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朱由检读着奏章,忽然想起了这句话,觉得林纯鸿对交趾、广南的治理,可列为践行这句话最经典的实例。
不过,当朱由检继续往下读,却变了脸色,马世奇、钱祚徵建议,今年由礼部在交趾、广南特设恩科,收取交趾、广南士子之心。
马世奇、钱祚徵还建议,交趾、广南士子中举或中进士后,可至大明任何一处任职,一应待遇皆如大明人。
加恩科,接纳交趾、广南士子,这些都不是问题,朱由检也想收交趾、广南士子的心,毕竟,交趾、广南名誉上还是属于他嘛。
朱由检所不解的是,林纯鸿早已将大明的官制破坏得不成模样,为什么忽然又想起了科举这条路?
在大明登科,对交趾、广南士子而言,固然是几辈子的荣耀,可这份荣耀哪里比得上在交趾、广南或者荆州控制范围内掌握权力?
朱由检想不通,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内阁,让内阁票拟,希望杨嗣昌能琢磨明白林纯鸿的目的。
杨嗣昌并未立即票拟,反而票拟了一份命令,要求交趾、广南布政使提供户口、土地统计数字,并如同广西一般向朝廷纳税。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毕竟,林纯鸿打着皇帝陛下的旗号出兵,又宣称,土地都属于皇帝陛下。既然是皇帝陛下的,那总该纳税吧?
朱由检收到这份票拟后,一眼就看出杨嗣昌想与林纯鸿做交换,以纳税换取朝廷在交趾、广南开科取士。 ↑返回顶部↑
还是林纯鸿担心周望把持都督府,造成所谓的外戚干政的威胁?
与或两者皆有之?
朱之瑜就任海事都督府都督,大明才智之士迅速将这件事与另外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一是林纯鸿若干年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大明内阁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内阁首辅基本都来源于翰林院,地方官无一例成为内阁首辅。事实确实如此,凡是金銮殿登科后,若被任命为地方官,则表明这辈子担任内阁首辅无望。
林纯鸿认为,连地方行政首脑都未担任过,如何执掌庞大的大明?
朱之瑜从未担任过地方行政首脑,这次远赴天涯海角,是否有积累资历的意思?
二是张道涵已经将近七十岁。七十岁对于大明朝廷官员而言,并不算老,还属于当任之年。但是,荆州高层的工作压力比朝廷大得多,不仅需要应付堆积如山的案牍,还需要经常深入地方查探民情,七十岁已经显得有点老。
即便张道涵精力再旺盛,最多干到七十五岁,五年之后,中书府令由谁接任?
细究荆州中书府各高官,除了朱之瑜、郭铭彦,还有谁有傲人的经历和崇高的声望?
也就是说,将来的中书府令不是朱之瑜就是郭铭彦。林纯鸿究竟会从两人中挑选哪个,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当各路人马纷纷猜测荆州官场变动对自己的利弊时,林纯鸿似乎有意淡化官场轮调的冲击,在大明掀起了一股更大的风浪。
第六百八十一章 恩科取士
“交趾、广南之土地、山林、矿藏,皆属大明皇帝,所有良田,唯有对大明皇帝忠心之人,才有资格耕种……”
大明皇宫内,朱由检正在读奏章,他觉得这句话非常顺眼,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句话,来源于马世奇、钱祚徵的联名奏章。
早在交趾、广南平叛令下达之前,林纯鸿在朝廷备案,得到了朱由检的默许。后来,马世奇、钱祚徵被林纯鸿任命为交趾、广南布政使,由杨一仁上奏朱由检,建议朝廷认可。
朱由检犹豫不决,后在杨嗣昌的力劝之下,终于追认。
既然马世奇、钱祚徵是朝廷任命的布政使,当然有了上奏之权。奉林纯鸿之命,马世奇、钱祚徵将征服、治理交趾、广南的方略,实施过程一一上奏,供皇帝陛下阅览。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朱由检读着奏章,忽然想起了这句话,觉得林纯鸿对交趾、广南的治理,可列为践行这句话最经典的实例。
不过,当朱由检继续往下读,却变了脸色,马世奇、钱祚徵建议,今年由礼部在交趾、广南特设恩科,收取交趾、广南士子之心。
马世奇、钱祚徵还建议,交趾、广南士子中举或中进士后,可至大明任何一处任职,一应待遇皆如大明人。
加恩科,接纳交趾、广南士子,这些都不是问题,朱由检也想收交趾、广南士子的心,毕竟,交趾、广南名誉上还是属于他嘛。
朱由检所不解的是,林纯鸿早已将大明的官制破坏得不成模样,为什么忽然又想起了科举这条路?
在大明登科,对交趾、广南士子而言,固然是几辈子的荣耀,可这份荣耀哪里比得上在交趾、广南或者荆州控制范围内掌握权力?
朱由检想不通,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内阁,让内阁票拟,希望杨嗣昌能琢磨明白林纯鸿的目的。
杨嗣昌并未立即票拟,反而票拟了一份命令,要求交趾、广南布政使提供户口、土地统计数字,并如同广西一般向朝廷纳税。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毕竟,林纯鸿打着皇帝陛下的旗号出兵,又宣称,土地都属于皇帝陛下。既然是皇帝陛下的,那总该纳税吧?
朱由检收到这份票拟后,一眼就看出杨嗣昌想与林纯鸿做交换,以纳税换取朝廷在交趾、广南开科取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