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1 / 4)
不过开矿挤占了大量劳力,满清这边粮食一直不足,时时刻刻面临着断粮的危险,皇太极不得不加速改革,将所有包衣从亲戚手中夺出,分配土地,令其生产粮食。后来,皇太极甚至令一部分披甲人解甲归田,从事生产。
随着贸易开通,南方的商人犹如潮水一般涌入旅顺,带来了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等工艺品以及茶叶、书本、棉布、毛纺织品等必须品。而满清方面所能拿出的交换品非常有限,除了铁材、东珠、人参、兽肉、羊毛等物之外,其余货物极为有限。
满清贵族拼命追逐南方运来的奢侈品,迅速陷入穷奢极欲的生活中。也是,拼死拼活打仗,不就是为了享受?
白银、黄金等硬通货迅速流失。满清小朝廷虽然通过掌控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整个辽东却陷入了缺乏金银等硬通货的窘境。
缺乏硬通货,必然的后果就是市场萧条,税收减少。
皇太极不得不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捞取粮食、金银和人口!大明内乱,可不就是最好的机会?
正当皇太极厉兵秣马,准备伺机南下时,又接到了王大俊在天津组织大局,开始与朝廷谈判的消息。皇太极明白,林纯鸿已经暗暗插手天津事务,很可能与朝廷来一次激烈碰撞。
皇太极更是兴奋,准备劫掠的力度更大。
正当整个满清小朝廷陷入狂热中时,皇太极忽然收到了紧急军情:驻扎在济州岛的金吾军团主力乘船抵达旅顺港,郑福林令军团进兵,将复州控在了手中,隐隐有威胁盖州之势。
与此同时,西边的张凤仪虽然率领骑步军及弓兵返回了东胜四城,一帮仆从军却舍不得离开,将活动范围扩散至锡林格勒、西拉木伦河一带,四处劫掠,隐隐有威胁辽西之势。
林纯鸿用实际行动告知皇太极,若满清小朝廷胆敢异动,必将遭到两路大军的打击。
皇太极愤恨难平,想来想去,觉得金吾军团虽然向盖州进兵,只要能派出万余重骑,足以被牵制住。至于辽西的威胁,皇太极压根没放在眼里。
他知道,宣府不在林纯鸿的手中,张凤仪的武卫军团想要从西边进兵,粮草、军辎必须从陕西接济。这一路几乎有数千里之遥,粮草、军辎转运之艰难可想而知,大规模用兵绝不可能。
更何况,林纯鸿与朝廷龌蹉不断,会不会尽力解救朝廷还在两可之间。
皇太极深思熟虑,决定趁机捞一票。
第六百九十章 光禄大夫
最高级光禄院在扬州成立,经推举,黄宗羲成为理事长,下面还设有十二名理事。
既然机构已经成立,光禄大夫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相比较顾问权,光禄大夫们更为看重质询权。毕竟,按照皇帝陛下已经批红的相关律法,一旦光禄大夫提出质询,相对应的政府、司法、监察机关必须做出回应。
不过,科举出身的光禄大夫们还是觉得非常尴尬。他们最想质询的,当然是安卧荆州的林纯鸿,可是,一旦他们向荆州发出质询,岂不是变相地承认了荆州才是大明的中枢?
不得已之下,他们为了发挥自己的价值,向朝廷发出了一系列质询。
光禄院的成立虽然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背书,但包括皇帝陛下在内,几乎所有官员都未意识到需要对光禄院发出的质询需要回应,有的甚至对光禄院这帮家伙指手画脚颇为不满,满口抱怨之声。
因此,这些质询石沉大海,无人理会。
至于其他一些光禄大夫则没有任何顾忌,接连向荆州发出了数道质询。
比如,归安茅元仪质询荆州都督府,长江南北诸多重镇城墙皆已残破,为何都督府从未组织修缮城墙。
茅元仪可不是一般人,曾是辽东经略使杨镐之幕僚,后来为孙承宗所重用,崇祯二年时任副总兵,率领舟师守护觉华岛。觉华岛失陷后,获罪戍边,后来返回故里。这次被推举为光禄大夫。
都督府认真答复道:战争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火炮成了当前军队的标配。按照以前城墙的修筑方法,无法抵御火炮的轰击。若要抵御火炮,非得如襄阳一般修筑棱堡。
然而,修筑棱堡需要耗费巨资,鉴于当前长江南北并无实质威胁,不修也罢。
……
黄宗羲、黄道周等人觉得向荆州发出质询不妥,向茅元仪等人发出严正警告。如茅元仪、郑梦帆等辈则大不服气,辩解道,朝廷不尊法度,不能履行中央的职责,不向荆州质询向哪里质询?
双方吵成一团,各不相让。 ↑返回顶部↑
随着贸易开通,南方的商人犹如潮水一般涌入旅顺,带来了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等工艺品以及茶叶、书本、棉布、毛纺织品等必须品。而满清方面所能拿出的交换品非常有限,除了铁材、东珠、人参、兽肉、羊毛等物之外,其余货物极为有限。
满清贵族拼命追逐南方运来的奢侈品,迅速陷入穷奢极欲的生活中。也是,拼死拼活打仗,不就是为了享受?
白银、黄金等硬通货迅速流失。满清小朝廷虽然通过掌控贸易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整个辽东却陷入了缺乏金银等硬通货的窘境。
缺乏硬通货,必然的后果就是市场萧条,税收减少。
皇太极不得不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捞取粮食、金银和人口!大明内乱,可不就是最好的机会?
正当皇太极厉兵秣马,准备伺机南下时,又接到了王大俊在天津组织大局,开始与朝廷谈判的消息。皇太极明白,林纯鸿已经暗暗插手天津事务,很可能与朝廷来一次激烈碰撞。
皇太极更是兴奋,准备劫掠的力度更大。
正当整个满清小朝廷陷入狂热中时,皇太极忽然收到了紧急军情:驻扎在济州岛的金吾军团主力乘船抵达旅顺港,郑福林令军团进兵,将复州控在了手中,隐隐有威胁盖州之势。
与此同时,西边的张凤仪虽然率领骑步军及弓兵返回了东胜四城,一帮仆从军却舍不得离开,将活动范围扩散至锡林格勒、西拉木伦河一带,四处劫掠,隐隐有威胁辽西之势。
林纯鸿用实际行动告知皇太极,若满清小朝廷胆敢异动,必将遭到两路大军的打击。
皇太极愤恨难平,想来想去,觉得金吾军团虽然向盖州进兵,只要能派出万余重骑,足以被牵制住。至于辽西的威胁,皇太极压根没放在眼里。
他知道,宣府不在林纯鸿的手中,张凤仪的武卫军团想要从西边进兵,粮草、军辎必须从陕西接济。这一路几乎有数千里之遥,粮草、军辎转运之艰难可想而知,大规模用兵绝不可能。
更何况,林纯鸿与朝廷龌蹉不断,会不会尽力解救朝廷还在两可之间。
皇太极深思熟虑,决定趁机捞一票。
第六百九十章 光禄大夫
最高级光禄院在扬州成立,经推举,黄宗羲成为理事长,下面还设有十二名理事。
既然机构已经成立,光禄大夫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相比较顾问权,光禄大夫们更为看重质询权。毕竟,按照皇帝陛下已经批红的相关律法,一旦光禄大夫提出质询,相对应的政府、司法、监察机关必须做出回应。
不过,科举出身的光禄大夫们还是觉得非常尴尬。他们最想质询的,当然是安卧荆州的林纯鸿,可是,一旦他们向荆州发出质询,岂不是变相地承认了荆州才是大明的中枢?
不得已之下,他们为了发挥自己的价值,向朝廷发出了一系列质询。
光禄院的成立虽然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背书,但包括皇帝陛下在内,几乎所有官员都未意识到需要对光禄院发出的质询需要回应,有的甚至对光禄院这帮家伙指手画脚颇为不满,满口抱怨之声。
因此,这些质询石沉大海,无人理会。
至于其他一些光禄大夫则没有任何顾忌,接连向荆州发出了数道质询。
比如,归安茅元仪质询荆州都督府,长江南北诸多重镇城墙皆已残破,为何都督府从未组织修缮城墙。
茅元仪可不是一般人,曾是辽东经略使杨镐之幕僚,后来为孙承宗所重用,崇祯二年时任副总兵,率领舟师守护觉华岛。觉华岛失陷后,获罪戍边,后来返回故里。这次被推举为光禄大夫。
都督府认真答复道:战争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火炮成了当前军队的标配。按照以前城墙的修筑方法,无法抵御火炮的轰击。若要抵御火炮,非得如襄阳一般修筑棱堡。
然而,修筑棱堡需要耗费巨资,鉴于当前长江南北并无实质威胁,不修也罢。
……
黄宗羲、黄道周等人觉得向荆州发出质询不妥,向茅元仪等人发出严正警告。如茅元仪、郑梦帆等辈则大不服气,辩解道,朝廷不尊法度,不能履行中央的职责,不向荆州质询向哪里质询?
双方吵成一团,各不相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