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3 / 4)
颜希真道:“放心吧,昂州的风气,可比长安好多了。人心也比这里有些人好。”
于是饮酒尽欢。
颜神佑悄悄对颜希真使了个眼色,两人各指一事暂时退席,颜神佑将颜希真引到自己的小书房里,说起了陈氏之事。颜希真道:“女学里的先生又不止是她一个,还有旁的人呢,她……也不是像你想那样迂腐的。要是霍家那样的,打死我也不能要啊!”
颜神佑有些释然,不管怎么样,先扫盲吧!在长安,或许也能照此办理呢?要办,就办得高端一点好了……颜神佑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这做官,讲究个避嫌什么的。比如颜希真和李今,这是没被挑了刺儿,真要挑了,他俩一文一武,岂不是割据之势?亏得这颜希真姓颜,挑刺儿的少。换了李纪与丰小娘子这样的,就不好说了。
不过,像丰小娘子之类的,倒可以在工作之余,去女学里授课……
颜神佑将这个意思说了,颜希真笑道:“我在昂州,还有另一个办法——”反正可以辟用女官么,在主管教育方面的机构里加一个女官的名额,专管这女学,有事没事,去上一课。
两人越说越来劲,直到颜静娴来寻,姐妹三人说笑一回,颜静娴道:“我要随郎君去雍州的,到时候,我也在雍州办起学来。我自己做山长!”
真是好主意啊!颜静娴到了雍州这片保守的土地上,施展的空间有限,本来就有些浪费的,如果搞教育,那自然是极好极好的了。
几人说得差不多了,再回来,颜希真与颜静娴被罚酒三杯,只有颜神佑躲过一劫。
第二日,六郎便上书,太学已成,请试行文举以扩大生源塞满太学充门面。
作者有话要说:【1】要相信前辈史官的节操啊!
上原文吧,中国史官的尊严是拿命填出来的——(崔杼弑君)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300·秃头与狗头
晴天霹雳!
连太子都倒戈了吗?!
在大家的心里,六郎是个谦逊守礼的好孩子。受母亲的影响远比父亲大,他爹是个中二帝,他娘却是正正经经的名门淑女,贤惠慈爱,从不干政,跟那个上蹿下跳、仿佛整个天下都装不下她的齐国公主,简直不像是一个次元的生物!
说好的礼贤下士的好太子呢?
也许是六郎之前“表现得太好”,让人以为他是一个端方循(某些人认为的)礼的太子。猛然这么一搞,让人有些受不了。
尤其是米挚,虽然上一回“进言”被六郎严肃驳回,自己还病了好几天。还是觉得六郎是个乐于纳谏的明主,是个对礼法很尊重的少年人。这怎么突然就要改变成法了呢?这是被他姐姐给带坏了吗?!
我就知道!不能让好好的太子跟着齐国公主那一帮子女人学坏了!他总要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变成明君,跟奇奇怪怪的人混在一起,一定会学坏掉!必须加紧对太子施加积极影响,眼前么,先把这个提议给挡回去再说!哪怕太子不开心,也得把科举之事给挡上一挡,事后再好好解释,相信太子是会理解的。
大臣总想着“自己”影响了皇帝,却不知道正常情况下,皇帝听你的,只是因为你的“建议”他觉得可行。君臣相得到言听计从的,只能说明人家思想合拍。
昏君不在此列、傀儡不在此列。
颜肃之父子,既不昏庸,也不是傀儡。
大家的立场本来就不一样,颜氏父子作为开国父子档,有兵有权、天下一统,其威势绝非前朝可比,纵有一二妥协,却不会对旧族低头。他们看的是家国天下,米挚等盯的,实际上是旧族的利益。事实证明,过于迁就旧族,结果只能是朝廷式微,被更强者取而代之。
就冲这一条,那就不能由着旧族作。
对六郎来说,什么“你姐姐权柄太重了,以后是威胁”之类的,能不能成真,还是五五之数,照目前来看,五五都不到。他姐是朵大奇葩,好像对权利什么的感情不太情,对女人的感情反而比较深。但是如果只听旧族的,不趁着开国的势头及时培养出新兴势力来,还这么因循守旧,前朝之祸妥妥会降到他子孙手上。前朝虞氏,三世而亡,正是血一般的教训。
六郎表示,这回死活不能听他们的,得跟他姐一条心去拍翻这些要弱化他们家根基的家伙!
他铁了心要把科举给推行下去,不论是文举还是武举!
颜肃之,也是这么想的。 ↑返回顶部↑
于是饮酒尽欢。
颜神佑悄悄对颜希真使了个眼色,两人各指一事暂时退席,颜神佑将颜希真引到自己的小书房里,说起了陈氏之事。颜希真道:“女学里的先生又不止是她一个,还有旁的人呢,她……也不是像你想那样迂腐的。要是霍家那样的,打死我也不能要啊!”
颜神佑有些释然,不管怎么样,先扫盲吧!在长安,或许也能照此办理呢?要办,就办得高端一点好了……颜神佑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这做官,讲究个避嫌什么的。比如颜希真和李今,这是没被挑了刺儿,真要挑了,他俩一文一武,岂不是割据之势?亏得这颜希真姓颜,挑刺儿的少。换了李纪与丰小娘子这样的,就不好说了。
不过,像丰小娘子之类的,倒可以在工作之余,去女学里授课……
颜神佑将这个意思说了,颜希真笑道:“我在昂州,还有另一个办法——”反正可以辟用女官么,在主管教育方面的机构里加一个女官的名额,专管这女学,有事没事,去上一课。
两人越说越来劲,直到颜静娴来寻,姐妹三人说笑一回,颜静娴道:“我要随郎君去雍州的,到时候,我也在雍州办起学来。我自己做山长!”
真是好主意啊!颜静娴到了雍州这片保守的土地上,施展的空间有限,本来就有些浪费的,如果搞教育,那自然是极好极好的了。
几人说得差不多了,再回来,颜希真与颜静娴被罚酒三杯,只有颜神佑躲过一劫。
第二日,六郎便上书,太学已成,请试行文举以扩大生源塞满太学充门面。
作者有话要说:【1】要相信前辈史官的节操啊!
上原文吧,中国史官的尊严是拿命填出来的——(崔杼弑君)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太史记载说:“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崔武子杀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着这样写,因而死了两人。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武子就没杀了。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样写好了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
☆、300·秃头与狗头
晴天霹雳!
连太子都倒戈了吗?!
在大家的心里,六郎是个谦逊守礼的好孩子。受母亲的影响远比父亲大,他爹是个中二帝,他娘却是正正经经的名门淑女,贤惠慈爱,从不干政,跟那个上蹿下跳、仿佛整个天下都装不下她的齐国公主,简直不像是一个次元的生物!
说好的礼贤下士的好太子呢?
也许是六郎之前“表现得太好”,让人以为他是一个端方循(某些人认为的)礼的太子。猛然这么一搞,让人有些受不了。
尤其是米挚,虽然上一回“进言”被六郎严肃驳回,自己还病了好几天。还是觉得六郎是个乐于纳谏的明主,是个对礼法很尊重的少年人。这怎么突然就要改变成法了呢?这是被他姐姐给带坏了吗?!
我就知道!不能让好好的太子跟着齐国公主那一帮子女人学坏了!他总要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变成明君,跟奇奇怪怪的人混在一起,一定会学坏掉!必须加紧对太子施加积极影响,眼前么,先把这个提议给挡回去再说!哪怕太子不开心,也得把科举之事给挡上一挡,事后再好好解释,相信太子是会理解的。
大臣总想着“自己”影响了皇帝,却不知道正常情况下,皇帝听你的,只是因为你的“建议”他觉得可行。君臣相得到言听计从的,只能说明人家思想合拍。
昏君不在此列、傀儡不在此列。
颜肃之父子,既不昏庸,也不是傀儡。
大家的立场本来就不一样,颜氏父子作为开国父子档,有兵有权、天下一统,其威势绝非前朝可比,纵有一二妥协,却不会对旧族低头。他们看的是家国天下,米挚等盯的,实际上是旧族的利益。事实证明,过于迁就旧族,结果只能是朝廷式微,被更强者取而代之。
就冲这一条,那就不能由着旧族作。
对六郎来说,什么“你姐姐权柄太重了,以后是威胁”之类的,能不能成真,还是五五之数,照目前来看,五五都不到。他姐是朵大奇葩,好像对权利什么的感情不太情,对女人的感情反而比较深。但是如果只听旧族的,不趁着开国的势头及时培养出新兴势力来,还这么因循守旧,前朝之祸妥妥会降到他子孙手上。前朝虞氏,三世而亡,正是血一般的教训。
六郎表示,这回死活不能听他们的,得跟他姐一条心去拍翻这些要弱化他们家根基的家伙!
他铁了心要把科举给推行下去,不论是文举还是武举!
颜肃之,也是这么想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