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3 / 4)
他这样说着的时候,忍不住就咽了咽口水。
顾臻问:“除此之外呢?有没有想过那之后想做什么?”
王文杰想了半天,才回答道:“……我不知道。”
……
整个交流辅导的过程持续了一整天。中午一行人出去吃了一顿饭,然后又回来继续这个流程,最后到结束的时候,顾臻手上已经有了好几百份的心理卷子。
晚上专门成立的这个小组还额外开了个会,李会生和几名警员以及少管所的所长也过来旁听了一下。
顾臻说道:“就我们目前收集的材料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这些孩子们目前的心态都比较压抑,而且消极;第二,他们刑满之后想要做的事情多数都和个人*有关,无论是口腹之欲还是其他什么,很少几位才有和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想法;第三,凡是被关押三个月以上的犯人,他们于家人朋友的感情联系都已经变得非常薄弱,甚至有一部分表示对于出去之后与父母亲人的相见也已经没什么期待感……”
顾臻开门见山,李会生等一众政府人员都没想到他的言论会这样犀利……而且直接。
顾臻说道:“就个人来说,我没有研究过关于犯罪心理之类的内容,但是从今天收集到的资料里面,我大致有几个想法:首先,我不是很赞同在目前的少管所所实行的管理方案——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想法,我理解少管所或者少年监狱这种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对于犯罪者进行管理和惩罚而建立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它确实磨砺了犯人的意志,但是却并没有对于犯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纠正。”
“我们暂时还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今天取得的所有资料,但是如果光从我今天自己记录的内容里面来看,我觉得你们目前的管理方式有三大特点:一,军队式的作息管理以及苛刻的饮食内容十分磨砺犯人的意志;二,放纵犯人之间彼此竞争和人际往来的做法非常得弱肉强食的精髓;三,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完全割裂了犯人的社会联系,让外界对犯人的影响逐渐性地减弱,包括每个人自身的社会联系。”
他笑吟吟地问道:“我说的对不对?”
……没有不对。
李会生偏过头,咳了两声。所长倒是开口想说些什么,但是却最终想不出说什么好。顾臻的陈述中其实多少带了一些讽刺的味道,可惜在场的人都无法反驳。
半晌,李会生才开口说道:“你的判断相当正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想要寻求改进的原因……你们这边有没有办法对这方面做出改进?”
“有!”顾臻点点头,非常肯定地回答。
李会生没想到他会回答得这么爽直,顿时愣住。
顾臻问道:“我之前提到了社会联系的问题。李局长你知道对大部分人来说,在一个可以以违法行为获得利益的情况下,什么会阻止这个人进行违法的行为吗?”
李会生问道:“道德观念?”
顾臻摇了摇头,回答道:“是对于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联系可能遭受破坏的恐惧。说得简单点,就是亲友的议论,父母的失望,朋友的鄙视……这世界上不说所有人吧,但是怕也有一小半人的道德感并没有强烈到让他们严守社会规则。而真正迫使他们去遵守的,是他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们对现有环境的重视和联系。”
“成年人暂且不说,但是所里的少年人大多都缺少一种跟周围环境的健康和紧密联系。要么就是他们本身周围的环境就不健康,要么就是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非常薄弱。”
“李局长有没有兴趣听一听我的建议?”
“愿闻其详。”
☆、第93章
“我认为可以加强犯人和外界的联系。比如周末的时候,局长可以安排一些各行业从业者的就业讲座。其它还有一些想法,目前还需要筛选,暂且不说。但是我强烈建议所长给每个人设立一个上锁的小柜子,空间小一点无所谓,但是要确保安全性。”
李会生莫名:“理由?”
“局长知道那种人最容易铤而走险吗?”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顾臻。
顾臻本来也就是用的设问句,所以没有等对方回答就自己回答道:“是一无所有的人。不管是哪个时代,最容易铤而走险的永远是一无所有的人。犯人们在外面也许不是一无所有,但是在所里确实是接近一无所有的状态。而一旦刑满释放,他们马上就会接触到一个规则更宽松,人们的警戒心更弱的环境。这就好像从一个戒备森严的城镇走进了一个家家夜不闭户的城镇,再次犯罪几乎是一件极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顾臻的比喻浅显易懂,李会生几乎马上理解了他的意思。
他问道:“这跟给他们设立上锁的柜子有什么关系?” ↑返回顶部↑
顾臻问:“除此之外呢?有没有想过那之后想做什么?”
王文杰想了半天,才回答道:“……我不知道。”
……
整个交流辅导的过程持续了一整天。中午一行人出去吃了一顿饭,然后又回来继续这个流程,最后到结束的时候,顾臻手上已经有了好几百份的心理卷子。
晚上专门成立的这个小组还额外开了个会,李会生和几名警员以及少管所的所长也过来旁听了一下。
顾臻说道:“就我们目前收集的材料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这些孩子们目前的心态都比较压抑,而且消极;第二,他们刑满之后想要做的事情多数都和个人*有关,无论是口腹之欲还是其他什么,很少几位才有和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想法;第三,凡是被关押三个月以上的犯人,他们于家人朋友的感情联系都已经变得非常薄弱,甚至有一部分表示对于出去之后与父母亲人的相见也已经没什么期待感……”
顾臻开门见山,李会生等一众政府人员都没想到他的言论会这样犀利……而且直接。
顾臻说道:“就个人来说,我没有研究过关于犯罪心理之类的内容,但是从今天收集到的资料里面,我大致有几个想法:首先,我不是很赞同在目前的少管所所实行的管理方案——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想法,我理解少管所或者少年监狱这种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对于犯罪者进行管理和惩罚而建立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它确实磨砺了犯人的意志,但是却并没有对于犯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纠正。”
“我们暂时还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今天取得的所有资料,但是如果光从我今天自己记录的内容里面来看,我觉得你们目前的管理方式有三大特点:一,军队式的作息管理以及苛刻的饮食内容十分磨砺犯人的意志;二,放纵犯人之间彼此竞争和人际往来的做法非常得弱肉强食的精髓;三,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完全割裂了犯人的社会联系,让外界对犯人的影响逐渐性地减弱,包括每个人自身的社会联系。”
他笑吟吟地问道:“我说的对不对?”
……没有不对。
李会生偏过头,咳了两声。所长倒是开口想说些什么,但是却最终想不出说什么好。顾臻的陈述中其实多少带了一些讽刺的味道,可惜在场的人都无法反驳。
半晌,李会生才开口说道:“你的判断相当正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想要寻求改进的原因……你们这边有没有办法对这方面做出改进?”
“有!”顾臻点点头,非常肯定地回答。
李会生没想到他会回答得这么爽直,顿时愣住。
顾臻问道:“我之前提到了社会联系的问题。李局长你知道对大部分人来说,在一个可以以违法行为获得利益的情况下,什么会阻止这个人进行违法的行为吗?”
李会生问道:“道德观念?”
顾臻摇了摇头,回答道:“是对于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联系可能遭受破坏的恐惧。说得简单点,就是亲友的议论,父母的失望,朋友的鄙视……这世界上不说所有人吧,但是怕也有一小半人的道德感并没有强烈到让他们严守社会规则。而真正迫使他们去遵守的,是他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们对现有环境的重视和联系。”
“成年人暂且不说,但是所里的少年人大多都缺少一种跟周围环境的健康和紧密联系。要么就是他们本身周围的环境就不健康,要么就是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非常薄弱。”
“李局长有没有兴趣听一听我的建议?”
“愿闻其详。”
☆、第93章
“我认为可以加强犯人和外界的联系。比如周末的时候,局长可以安排一些各行业从业者的就业讲座。其它还有一些想法,目前还需要筛选,暂且不说。但是我强烈建议所长给每个人设立一个上锁的小柜子,空间小一点无所谓,但是要确保安全性。”
李会生莫名:“理由?”
“局长知道那种人最容易铤而走险吗?”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顾臻。
顾臻本来也就是用的设问句,所以没有等对方回答就自己回答道:“是一无所有的人。不管是哪个时代,最容易铤而走险的永远是一无所有的人。犯人们在外面也许不是一无所有,但是在所里确实是接近一无所有的状态。而一旦刑满释放,他们马上就会接触到一个规则更宽松,人们的警戒心更弱的环境。这就好像从一个戒备森严的城镇走进了一个家家夜不闭户的城镇,再次犯罪几乎是一件极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顾臻的比喻浅显易懂,李会生几乎马上理解了他的意思。
他问道:“这跟给他们设立上锁的柜子有什么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