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2)
相较之下,云安镇上的布庄在挂上真不二价的匾额后,虽也受到了冲击,但影响没有余华府上那么大,毕竟这里有商会在支撑,大部分的布庄都入了商会,由商会统一挂的牌子,算得上的是一种“垄断”。镇上一开始也有反弹,也有去别的镇买布的,可来去了几次后还是发现其实在云安镇上买最划算。
而就在春天这样的好时节里,陈夫子带了一众学生去了山中踏春。一圈谈天说地后,让众学生以“诚”为题作诗,又让他们以镇上最近的事做出讨论。
学子们是做学问的,他们思考问题自然会比普通小民看的更深。有一学子便道:“所谓真不二价,反过来便是‘二价不真’。一样东西,两种价格,熟真?熟假?这样的东西能买么?荀子曾言,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不少人顿时醒悟!
安家大郎坐回原处,却见陈夫子微微点头,一时间将背脊挺的更直了。
然后这群学子们似乎讨论上瘾了,要知道凡是有些志向的读书人,心中多少抱着经世治国之念,尤其是还在书院中的热血学子们。陈夫子将现在镇中布庄里出现的现象为题让学子们相互辩论。
要知道古代书院素来信仰“理越辩越明”一家书院不仅有内部辩论,还可以邀请友校打个友谊联赛。陈夫子的青云书院就接到了余华府上的白鹭书院的帖子。
州府里的布庄还都处于互相试探的阶段,这群书院里的学生们却已经争的不可开交了。有人说周记不过是做做样子,沽名钓誉,因为自古以来便是无-奸不商。
另一群学子反驳:难道春秋的陶朱公,白圭先生,战国时期的卓氏,吕不韦也是奸-商不成?想说周记奸-商就拿出实例,人家现在明摆着就是“真不二价”,有本事你就去让他变个价,或是去证明他家的布料不值那个价啊!
双方辩的不亦乐乎,还真有不少学子命家中下人去周记试探。
柳明修看着这西南最繁华的州府,也是学子最多的州府余华,竟然为了一个布庄的生意手段而吵成了这样,实在不知该如何形容。
该说他们太闲了吗?
但这场辩论让周记名声大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周记“真不二价”的牌子算是彻底响了!夏君妍以无比强硬的姿态让周记全部掌柜和伙计按下了担保手印,如今所有的目光都在周记,周记的布庄质量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
真不二价,一旦这块牌子真的让周记做成了,周记的地位哪怕是十个皇商前来都不会动摇!同样反过来,一旦无法确定这块牌子的布庄,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质疑,因为——二价不真!
望着周记门前的喧哗,柳明修心中涌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之感。他本以为西南布庄会用降价的方式或者是联合染坊切断柳家的供布渠道来与柳家竞争。而这几乎是生意场上打压对手的所有手段,夏君妍竟然……
她竟然鼓动了书院!!
读书人和商人,这两种本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阶层,却因为一个“诚”字扯在一起了。
书院的作用除了教育学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教化民众。这也是古之君子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达”与“穷”不仅是金钱,也有精神上的意思。
一场因普通布庄而起的争议让书院参与了进来。而当书院几番讨论后,夫子们也让学子将所收获的心得整理再向普通小民传授。
云安镇因有商会之便,立刻组织了众掌柜去听了青云书院的讲学。
“士大夫们不相信商人真的会以诚待人,因为追求利益永远都是商人们的天性。哪怕是真不二价的理念是由当时的大商人夏君妍女士首次提出并带入了布庄行业,士大夫们也没有放下他们的怀疑。所以他们选择了监督,由士大夫阶层监督商人们是否真的遵守了他们的承诺。而正是这样的举措,让两个阶层意外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后来余华府出身的士大夫可以骄傲的说‘全天下都说无-奸不商,唯余华商人并非如此!’”
后世将这次书院的“大辩论”称作古典商业变-革的前奏曲。而煽动了这场变革的夏蝴蝶正坐在书院的末席,津津有味的听着各路学子的演说。
“你从一开始就料到了?”姜小莲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夏君妍诚实的摇摇头:“没有。我只是制造了契机,尽可能的去创造机会和运气,能走到这一步我也没想到。”
“不过这下柳家该不好过了。”姜小莲听了这么多场的辩论下来,也琢磨出了一些心得。这些读书人认为只要余华的商人能够做到以诚为本,让名声好起来,说不定他们余华也能出一两个皇商呢。
这就是本土情怀了,是柳家这个外来户所没有的优势。
柳明修也来到了书院,却频频回望。那个坐在最远处那个角落里的人,脸上露出舒心的笑意,无比专注的听着学子之间的辩论。
这次是他输了……
输得心服口服!这样的女人娶到柳家来,到真不错。
“掌柜的,你看——”姜小莲敏锐的发现了柳明修的目光向她们这边看来,不由轻轻扯了扯夏君妍的衣袖,“他想做什么?”笑的那么……那么好看。 ↑返回顶部↑
而就在春天这样的好时节里,陈夫子带了一众学生去了山中踏春。一圈谈天说地后,让众学生以“诚”为题作诗,又让他们以镇上最近的事做出讨论。
学子们是做学问的,他们思考问题自然会比普通小民看的更深。有一学子便道:“所谓真不二价,反过来便是‘二价不真’。一样东西,两种价格,熟真?熟假?这样的东西能买么?荀子曾言,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不少人顿时醒悟!
安家大郎坐回原处,却见陈夫子微微点头,一时间将背脊挺的更直了。
然后这群学子们似乎讨论上瘾了,要知道凡是有些志向的读书人,心中多少抱着经世治国之念,尤其是还在书院中的热血学子们。陈夫子将现在镇中布庄里出现的现象为题让学子们相互辩论。
要知道古代书院素来信仰“理越辩越明”一家书院不仅有内部辩论,还可以邀请友校打个友谊联赛。陈夫子的青云书院就接到了余华府上的白鹭书院的帖子。
州府里的布庄还都处于互相试探的阶段,这群书院里的学生们却已经争的不可开交了。有人说周记不过是做做样子,沽名钓誉,因为自古以来便是无-奸不商。
另一群学子反驳:难道春秋的陶朱公,白圭先生,战国时期的卓氏,吕不韦也是奸-商不成?想说周记奸-商就拿出实例,人家现在明摆着就是“真不二价”,有本事你就去让他变个价,或是去证明他家的布料不值那个价啊!
双方辩的不亦乐乎,还真有不少学子命家中下人去周记试探。
柳明修看着这西南最繁华的州府,也是学子最多的州府余华,竟然为了一个布庄的生意手段而吵成了这样,实在不知该如何形容。
该说他们太闲了吗?
但这场辩论让周记名声大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周记“真不二价”的牌子算是彻底响了!夏君妍以无比强硬的姿态让周记全部掌柜和伙计按下了担保手印,如今所有的目光都在周记,周记的布庄质量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
真不二价,一旦这块牌子真的让周记做成了,周记的地位哪怕是十个皇商前来都不会动摇!同样反过来,一旦无法确定这块牌子的布庄,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质疑,因为——二价不真!
望着周记门前的喧哗,柳明修心中涌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之感。他本以为西南布庄会用降价的方式或者是联合染坊切断柳家的供布渠道来与柳家竞争。而这几乎是生意场上打压对手的所有手段,夏君妍竟然……
她竟然鼓动了书院!!
读书人和商人,这两种本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阶层,却因为一个“诚”字扯在一起了。
书院的作用除了教育学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教化民众。这也是古之君子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达”与“穷”不仅是金钱,也有精神上的意思。
一场因普通布庄而起的争议让书院参与了进来。而当书院几番讨论后,夫子们也让学子将所收获的心得整理再向普通小民传授。
云安镇因有商会之便,立刻组织了众掌柜去听了青云书院的讲学。
“士大夫们不相信商人真的会以诚待人,因为追求利益永远都是商人们的天性。哪怕是真不二价的理念是由当时的大商人夏君妍女士首次提出并带入了布庄行业,士大夫们也没有放下他们的怀疑。所以他们选择了监督,由士大夫阶层监督商人们是否真的遵守了他们的承诺。而正是这样的举措,让两个阶层意外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后来余华府出身的士大夫可以骄傲的说‘全天下都说无-奸不商,唯余华商人并非如此!’”
后世将这次书院的“大辩论”称作古典商业变-革的前奏曲。而煽动了这场变革的夏蝴蝶正坐在书院的末席,津津有味的听着各路学子的演说。
“你从一开始就料到了?”姜小莲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
夏君妍诚实的摇摇头:“没有。我只是制造了契机,尽可能的去创造机会和运气,能走到这一步我也没想到。”
“不过这下柳家该不好过了。”姜小莲听了这么多场的辩论下来,也琢磨出了一些心得。这些读书人认为只要余华的商人能够做到以诚为本,让名声好起来,说不定他们余华也能出一两个皇商呢。
这就是本土情怀了,是柳家这个外来户所没有的优势。
柳明修也来到了书院,却频频回望。那个坐在最远处那个角落里的人,脸上露出舒心的笑意,无比专注的听着学子之间的辩论。
这次是他输了……
输得心服口服!这样的女人娶到柳家来,到真不错。
“掌柜的,你看——”姜小莲敏锐的发现了柳明修的目光向她们这边看来,不由轻轻扯了扯夏君妍的衣袖,“他想做什么?”笑的那么……那么好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