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1192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1 / 3)
“我不是让你超过祖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不用多想。”华皇洒然一笑:“即便是祖父现在还活着,并且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其实,也只是做一个高级顾问罢了,恐怕,华国政府中,也不见得有适合他的位置,所以,他能够做的事情,并不见得比你多。”
曾纪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华皇要让自己去找俾斯麦这么重要的人物,而他却在罗马尼亚王国这种‘小国’盘桓?却也不敢随便发问,知道华皇等会必定会说出来的,既然陛下想要聊天,那就聊聊呗。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三大名臣,各有所长,曾的长处是识人用人,培养人,对局势看的很明白,对自己个人人生的把握,看的很透彻。
左的长处是战略头脑和军事才华,李的长处是精通时务,为人干练,三个人都各有擅场。
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当然,在华皇的这个时空中,不再会有袁世凯同志发挥的空间了,不是说华皇控制不了袁世凯,只是没有必要,袁世凯只是前清政府的一个小官,甚至连小官都不见得算的上,加上稍微知道一些历史,华皇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一批的人,到时候可能会冒出来,也可能不会冒出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清朝,就不会有百日维新这些事情了,他们即便是通过自己的才学,在新政府中通过考核活的做官的机会,也需要在体制中锤炼。
华皇不会特别去关注这些人了,而且,以华皇的猜测,像是康有为这种性格的人,顶多做到乡镇长官就到头了,华国的体制,不需要‘大师’。
入了这种幕府,甚至比科举还要攀升得快,尤其是曾国藩的幕府,言传身教之下,无论是性格还是仕途,对于人的提升是很快的。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先是办团练,但那时候军事才能很一般,所以打了几次败仗。
李鸿章之父跟曾国藩交情匪浅,他们是同年进士。
李鸿章初入幕府,曾国藩就对他青眼有加,说他“少荃天资于公牍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有才的人总是骄傲的,曾国藩幕府有个规矩,早起都要跟幕僚一起吃饭,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偏偏散漫慵懒得厉害,有次装病偷懒,曾国藩干脆就等他开饭,等他来了之后教训他一顿,拂袖而去。
曾国藩的幕府,还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湖南人,李鸿章一个安徽人难免有些扎眼。
有次,将帅们和幕僚一次聊天,说着说着说到各自的家乡,湖南人当然说自己家乡好,李鸿章也说些安徽的好处。
这时候,曾国藩帐下名将彭玉麟忽然说了一句:少荃每日晚睡懒起,想必皖地民风若此,无怪合省以负贩为业,少有正途。
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鸿章本来就对偷懒这事觉得很没有面子,更何况,还把偷懒安到所有安徽人头上,这就涉及到地域攻击了,再说彭玉麟虽然是湖南人,但是却是在安徽生的。
李鸿章当然不干,正好彭玉麟父亲在安徽当过官,他脑子反应很快,立即反唇相讥:雪琴(彭玉麟字)有所不知,安徽民风勤勉,然自令尊执掌数载,竟令做慵懒之态尔。
要不说名臣就是名臣,反应就是快,合着安徽的民风都是彭玉麟老爹带坏的。不过这里李鸿章犯了一个错误,地域攻击尚可原谅,辱骂别人父亲可是要出事的。
彭玉麟日后有三个美名“不要官,不要钱”,第三个叫“不要命”,通常有这样名声的人脾气不会太好。
李鸿章如此侮辱他父亲,他当然不干,“遂用老拳”,李鸿章也不含糊,“亦施毒手”,一场撕逼大战立刻开始了。
李鸿章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彭玉麟虽然又瘦又小,又是读书人,他李鸿章虽然身材高大,但是彭玉麟是带兵的,曾经“初习拳脚”,后来又“逐队杀贼”,也就是说,彭玉麟是练过的。
这场仗,李鸿章应该没占到便宜,彭玉麟跟他“相扭扑地”,这两人被曾国藩称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日后的两个大佬就在地上打得滚来滚去。
旁边这帮大佬包括曾国藩居然就袖手看戏,可以看出来,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幕府没啥人缘,曾国藩对他也是想磨练一下,挫挫他的锐气。
这事发生后,李鸿章就萌生去意。
1860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移驻祁门,李鸿章与他意见相左,曾国藩一意孤行。
后来发生了李元度事件,李元度是最早曾国藩办团练的时候就跟他的人,后来曾国藩被太平军打的大败,两度想自杀,都是李元度拦住了他。
可以说此人是曾国藩的恩人。
曾国藩对他也很感恩,保荐他驻守徽州,但是这人是个书生,本就没有领兵之能,太平军一来,他又不听曾国藩的坚壁据守的命令,擅自出战,丢了徽州。
李元度兵败后直接跑到浙江巡抚王有龄处,王有龄是曾国藩政敌。 ↑返回顶部↑
曾纪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华皇要让自己去找俾斯麦这么重要的人物,而他却在罗马尼亚王国这种‘小国’盘桓?却也不敢随便发问,知道华皇等会必定会说出来的,既然陛下想要聊天,那就聊聊呗。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三大名臣,各有所长,曾的长处是识人用人,培养人,对局势看的很明白,对自己个人人生的把握,看的很透彻。
左的长处是战略头脑和军事才华,李的长处是精通时务,为人干练,三个人都各有擅场。
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当然,在华皇的这个时空中,不再会有袁世凯同志发挥的空间了,不是说华皇控制不了袁世凯,只是没有必要,袁世凯只是前清政府的一个小官,甚至连小官都不见得算的上,加上稍微知道一些历史,华皇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一批的人,到时候可能会冒出来,也可能不会冒出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清朝,就不会有百日维新这些事情了,他们即便是通过自己的才学,在新政府中通过考核活的做官的机会,也需要在体制中锤炼。
华皇不会特别去关注这些人了,而且,以华皇的猜测,像是康有为这种性格的人,顶多做到乡镇长官就到头了,华国的体制,不需要‘大师’。
入了这种幕府,甚至比科举还要攀升得快,尤其是曾国藩的幕府,言传身教之下,无论是性格还是仕途,对于人的提升是很快的。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先是办团练,但那时候军事才能很一般,所以打了几次败仗。
李鸿章之父跟曾国藩交情匪浅,他们是同年进士。
李鸿章初入幕府,曾国藩就对他青眼有加,说他“少荃天资于公牍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有才的人总是骄傲的,曾国藩幕府有个规矩,早起都要跟幕僚一起吃饭,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偏偏散漫慵懒得厉害,有次装病偷懒,曾国藩干脆就等他开饭,等他来了之后教训他一顿,拂袖而去。
曾国藩的幕府,还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湖南人,李鸿章一个安徽人难免有些扎眼。
有次,将帅们和幕僚一次聊天,说着说着说到各自的家乡,湖南人当然说自己家乡好,李鸿章也说些安徽的好处。
这时候,曾国藩帐下名将彭玉麟忽然说了一句:少荃每日晚睡懒起,想必皖地民风若此,无怪合省以负贩为业,少有正途。
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鸿章本来就对偷懒这事觉得很没有面子,更何况,还把偷懒安到所有安徽人头上,这就涉及到地域攻击了,再说彭玉麟虽然是湖南人,但是却是在安徽生的。
李鸿章当然不干,正好彭玉麟父亲在安徽当过官,他脑子反应很快,立即反唇相讥:雪琴(彭玉麟字)有所不知,安徽民风勤勉,然自令尊执掌数载,竟令做慵懒之态尔。
要不说名臣就是名臣,反应就是快,合着安徽的民风都是彭玉麟老爹带坏的。不过这里李鸿章犯了一个错误,地域攻击尚可原谅,辱骂别人父亲可是要出事的。
彭玉麟日后有三个美名“不要官,不要钱”,第三个叫“不要命”,通常有这样名声的人脾气不会太好。
李鸿章如此侮辱他父亲,他当然不干,“遂用老拳”,李鸿章也不含糊,“亦施毒手”,一场撕逼大战立刻开始了。
李鸿章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彭玉麟虽然又瘦又小,又是读书人,他李鸿章虽然身材高大,但是彭玉麟是带兵的,曾经“初习拳脚”,后来又“逐队杀贼”,也就是说,彭玉麟是练过的。
这场仗,李鸿章应该没占到便宜,彭玉麟跟他“相扭扑地”,这两人被曾国藩称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日后的两个大佬就在地上打得滚来滚去。
旁边这帮大佬包括曾国藩居然就袖手看戏,可以看出来,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幕府没啥人缘,曾国藩对他也是想磨练一下,挫挫他的锐气。
这事发生后,李鸿章就萌生去意。
1860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移驻祁门,李鸿章与他意见相左,曾国藩一意孤行。
后来发生了李元度事件,李元度是最早曾国藩办团练的时候就跟他的人,后来曾国藩被太平军打的大败,两度想自杀,都是李元度拦住了他。
可以说此人是曾国藩的恩人。
曾国藩对他也很感恩,保荐他驻守徽州,但是这人是个书生,本就没有领兵之能,太平军一来,他又不听曾国藩的坚壁据守的命令,擅自出战,丢了徽州。
李元度兵败后直接跑到浙江巡抚王有龄处,王有龄是曾国藩政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