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4)
他面上不动声色,就像早就知晓这些一样道:“就是不知元氏是不是真为谷正阳所杀。”若是真的,谷万军和谷莫敌,就更好说动了。
李廷恩唇角弯出一丝凉薄的笑,低头抚摸了下扳指,沉声道:“我倒是更想弄明白,谷正阳手上的东西是否从元家而来。”
这回赵安是真忍不住大吃一惊,“大都督为何有此猜测?”
李廷恩看了他一眼,“梁山关在岭南道,三面环山,其中一座,正是赫赫有名的岭南山。”
“这,这……”赵安难得脑子有些发懵,迟疑半晌才道:“这当年大燕高宗下令四处搜捕苗人,苗人四散隐居,又怎会回到祖居之地山脚下的梁山关。再说元家在梁山关威名甚重,结交不少权贵,还有子弟入了军营,最骁勇的元破奴官至二品镇远将军,获文宗钦封长胜伯,若元家果真是苗人后裔,怎会大胆至此!”他语速越来越快,“再有,元家虽不是世家,却有族谱,上溯至前夏,乃是自瀚海迁居而来。元大鹏还曾酒后失言,说其祖上在瀚海时曾与夷人联姻,故有子弟面容不似大燕子民。”
李廷恩听完笑了一笑,看着赵安,“赵叔也知元大鹏曾言族中子弟有人承继夷人血统。既如此,赵叔为何不想一想,元家累世繁衍,族人众多,面容有异者百中无一,与夷人通婚联姻亦谈不上美事,更无人借此引发争执。为何元大鹏酒后失言,偏偏将原本无人注意的事情拿出来宣告天下。”
赵安愣住了。
“他是在未雨绸缪。”李廷恩移回视线,“他不愿元家面对暴风骤雨,有倾船之险后再去想对策。故此抢先一步,自揭家丑,告诉别人他元家与夷人联姻,以此隐瞒真正的身份。”他笑了笑,继续道:“至于元家的族谱,若元家果是当年苗人王族之后,求一份靠得住的族谱,并非什么难事。元家定居梁山关,手握富贵却并不欺凌百姓,还常常出银子帮镇守梁山关的官兵将领购买粮草,发放军饷,行事作风皆与一般世家无异。且正如赵叔所言,岭南山因是苗人祖地,自高宗后,大燕数代帝王一直大肆捕杀苗人,想必无人会怀疑苗人王族之后有此胆量,竟敢回到岭南山脚下的梁山关定居,还摆起大家派头,出入军营,受封官职。”
说起来,这正是做到极致的大隐隐于市了。
李廷恩心下哂然,看赵安已是目瞪口呆,就道:“赵叔也不必心急,这不过是我的猜测,究竟元氏是不是苗人王族之后,待谷万军兄弟二人将东西寻到,验一验真假,也便能弄明白了。”
没能查探到元家背后如此重大的关系,手握谍卫的赵安心里自然有点不舒坦,不过他没在李廷恩面前表现出来,只是道:“当年大燕开国皇帝偶遇出身苗人的苗贵妃,得苗人相助鼎定天下,苗人自此在大燕发迹,苗巫医术获世家大族追捧。高宗却因牵涉入孝惠皇后等人之死,被暴怒的高宗下令全族灭杀,自此苗人消声觅迹,苗巫诡异莫测的医术也绝迹人前,谁又能想到,他们手上竟还拿着这样一件厉害的东西。若查探到的传言为真,那高宗当年下令追杀苗人只怕不仅是为发妻嫡子复仇,更是为了自己的皇位。”说着他搓搓手,“只怕能顺顺当当把东西拿出来,大都督也少费些心思。”
李廷恩闻言笑而不语。
他既已打定主意要这天下,没那东西,不过是丢失一块破布,有那东西,亦只算得上是锦上添花。要定天下,靠的还是他手中的兵马!
冯保国此时从外面匆匆过来,一见到赵安在,愣了楞,旋即低头禀报,“大都督,滁州府传信来,说是杜姑娘执意启程回西北。”
李廷恩面色不变,眼底却飞快的闪过一丝黯然。许久后他的话音伴随淅淅沥沥的雨声飘然而落,“调五百护卫护送杜姑娘回沙洲。”
“大都督,这,西北将有异动,您又与孙姑娘,只怕……”
赵安的言外之意,李廷恩听明白了,却没有改变主意,只是道:“赵叔,她不是杜玉华。”
“唉……”赵安闷了闷,叹气过后不再说了。
☆、第31章 一更
七月的西北,正开始一年中最为干旱的一段时期。虽有李廷恩连年在西北种树造林,又令人开挖沟渠储水,但西北毕竟是西北,一到这个时候,光是日头火辣辣的晒,吸进去的气连点湿意都没有,少不得让人都怏怏的,懒得出门。
不过富贵人家能在家中安居无忧,普通的老百姓毕竟还要出门做活讨生活。天下动荡,西北安稳,这两年迁居到西北的富贵人家不少,随着西北军势如破竹,又有些迁回原籍,只是有些人家,却打算就跟在大都督府后面伺机而动。松安坊号称李坊,所住不是李氏族人,便是李廷恩近亲挚友,其余的这些权贵人家,就围住在松安坊附近的竹青坊,梅香坊住,至于兰华坊,便成了沙洲城中有名的商坊。
不过这兰华坊虽是商坊,亦有人寻常百姓摆摊开店弄得热闹无比,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经营的。
这一日兰华坊齐家食肆的齐东照例天蒙蒙亮就让人开了店门,又叫厨子把早食做起来。
跑堂的小二年纪不大,才十二三岁,生的一副瘦猴样,又是齐东的本家亲戚,性子活泛的很。他开了店门朝外头一望,美滋滋回来,“掌柜的,外头今儿人不少,咱生意指定好。”
齐东正站在柜台后拨算盘,听了这话就呵呵笑,顺手拿了几个肉包子递给他,“你小子,吃罢,全靠大都督庇佑,咱们这两年日子才能过得好。你好好干,在叔这儿多吃点长壮实些,等大都督府征兵,你去试一试,要是能被挑上,叔以后还得靠着你过日子呢。”
眼下在西北,能从军,实在算是一件大大的美差。在人命如狗的年月里,入了军营,就能吃饱喝足,况西北安稳已久,蛮人早就被打疼打破了,一个个老实的就像是一条狗。就算是调出西北去打仗,饷银充足,死后又有足够的抚恤银子,足以安顿家小老人,比较起来,一条性命实在算不上什么。谁家里,又没有三五个青壮汉子?更何况,西北军条理分明,无人能冒领军功,只要敢拼命,立下点功劳做个伍长甲长的,将来退伍少说也能封赏个一二十亩天地,那就是能传家的家业了。
从军,一直是西北男儿的热切盼望所在。
小二听到齐东这样说,三两口就把包子吞到肚子里,眯着眼睛心里想着将来要是发迹,该如何如何享受。
齐东没有儿子,看着本家亲戚就像是自己亲儿子一样了,见这幅情景也没说什么,捋着胡须微笑。
外面忽传来一阵喧嚣声,生意人最怕的就是环境不安稳。齐东丢下算盘到门口张望,这一看,不由唬了一跳。 ↑返回顶部↑
李廷恩唇角弯出一丝凉薄的笑,低头抚摸了下扳指,沉声道:“我倒是更想弄明白,谷正阳手上的东西是否从元家而来。”
这回赵安是真忍不住大吃一惊,“大都督为何有此猜测?”
李廷恩看了他一眼,“梁山关在岭南道,三面环山,其中一座,正是赫赫有名的岭南山。”
“这,这……”赵安难得脑子有些发懵,迟疑半晌才道:“这当年大燕高宗下令四处搜捕苗人,苗人四散隐居,又怎会回到祖居之地山脚下的梁山关。再说元家在梁山关威名甚重,结交不少权贵,还有子弟入了军营,最骁勇的元破奴官至二品镇远将军,获文宗钦封长胜伯,若元家果真是苗人后裔,怎会大胆至此!”他语速越来越快,“再有,元家虽不是世家,却有族谱,上溯至前夏,乃是自瀚海迁居而来。元大鹏还曾酒后失言,说其祖上在瀚海时曾与夷人联姻,故有子弟面容不似大燕子民。”
李廷恩听完笑了一笑,看着赵安,“赵叔也知元大鹏曾言族中子弟有人承继夷人血统。既如此,赵叔为何不想一想,元家累世繁衍,族人众多,面容有异者百中无一,与夷人通婚联姻亦谈不上美事,更无人借此引发争执。为何元大鹏酒后失言,偏偏将原本无人注意的事情拿出来宣告天下。”
赵安愣住了。
“他是在未雨绸缪。”李廷恩移回视线,“他不愿元家面对暴风骤雨,有倾船之险后再去想对策。故此抢先一步,自揭家丑,告诉别人他元家与夷人联姻,以此隐瞒真正的身份。”他笑了笑,继续道:“至于元家的族谱,若元家果是当年苗人王族之后,求一份靠得住的族谱,并非什么难事。元家定居梁山关,手握富贵却并不欺凌百姓,还常常出银子帮镇守梁山关的官兵将领购买粮草,发放军饷,行事作风皆与一般世家无异。且正如赵叔所言,岭南山因是苗人祖地,自高宗后,大燕数代帝王一直大肆捕杀苗人,想必无人会怀疑苗人王族之后有此胆量,竟敢回到岭南山脚下的梁山关定居,还摆起大家派头,出入军营,受封官职。”
说起来,这正是做到极致的大隐隐于市了。
李廷恩心下哂然,看赵安已是目瞪口呆,就道:“赵叔也不必心急,这不过是我的猜测,究竟元氏是不是苗人王族之后,待谷万军兄弟二人将东西寻到,验一验真假,也便能弄明白了。”
没能查探到元家背后如此重大的关系,手握谍卫的赵安心里自然有点不舒坦,不过他没在李廷恩面前表现出来,只是道:“当年大燕开国皇帝偶遇出身苗人的苗贵妃,得苗人相助鼎定天下,苗人自此在大燕发迹,苗巫医术获世家大族追捧。高宗却因牵涉入孝惠皇后等人之死,被暴怒的高宗下令全族灭杀,自此苗人消声觅迹,苗巫诡异莫测的医术也绝迹人前,谁又能想到,他们手上竟还拿着这样一件厉害的东西。若查探到的传言为真,那高宗当年下令追杀苗人只怕不仅是为发妻嫡子复仇,更是为了自己的皇位。”说着他搓搓手,“只怕能顺顺当当把东西拿出来,大都督也少费些心思。”
李廷恩闻言笑而不语。
他既已打定主意要这天下,没那东西,不过是丢失一块破布,有那东西,亦只算得上是锦上添花。要定天下,靠的还是他手中的兵马!
冯保国此时从外面匆匆过来,一见到赵安在,愣了楞,旋即低头禀报,“大都督,滁州府传信来,说是杜姑娘执意启程回西北。”
李廷恩面色不变,眼底却飞快的闪过一丝黯然。许久后他的话音伴随淅淅沥沥的雨声飘然而落,“调五百护卫护送杜姑娘回沙洲。”
“大都督,这,西北将有异动,您又与孙姑娘,只怕……”
赵安的言外之意,李廷恩听明白了,却没有改变主意,只是道:“赵叔,她不是杜玉华。”
“唉……”赵安闷了闷,叹气过后不再说了。
☆、第31章 一更
七月的西北,正开始一年中最为干旱的一段时期。虽有李廷恩连年在西北种树造林,又令人开挖沟渠储水,但西北毕竟是西北,一到这个时候,光是日头火辣辣的晒,吸进去的气连点湿意都没有,少不得让人都怏怏的,懒得出门。
不过富贵人家能在家中安居无忧,普通的老百姓毕竟还要出门做活讨生活。天下动荡,西北安稳,这两年迁居到西北的富贵人家不少,随着西北军势如破竹,又有些迁回原籍,只是有些人家,却打算就跟在大都督府后面伺机而动。松安坊号称李坊,所住不是李氏族人,便是李廷恩近亲挚友,其余的这些权贵人家,就围住在松安坊附近的竹青坊,梅香坊住,至于兰华坊,便成了沙洲城中有名的商坊。
不过这兰华坊虽是商坊,亦有人寻常百姓摆摊开店弄得热闹无比,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经营的。
这一日兰华坊齐家食肆的齐东照例天蒙蒙亮就让人开了店门,又叫厨子把早食做起来。
跑堂的小二年纪不大,才十二三岁,生的一副瘦猴样,又是齐东的本家亲戚,性子活泛的很。他开了店门朝外头一望,美滋滋回来,“掌柜的,外头今儿人不少,咱生意指定好。”
齐东正站在柜台后拨算盘,听了这话就呵呵笑,顺手拿了几个肉包子递给他,“你小子,吃罢,全靠大都督庇佑,咱们这两年日子才能过得好。你好好干,在叔这儿多吃点长壮实些,等大都督府征兵,你去试一试,要是能被挑上,叔以后还得靠着你过日子呢。”
眼下在西北,能从军,实在算是一件大大的美差。在人命如狗的年月里,入了军营,就能吃饱喝足,况西北安稳已久,蛮人早就被打疼打破了,一个个老实的就像是一条狗。就算是调出西北去打仗,饷银充足,死后又有足够的抚恤银子,足以安顿家小老人,比较起来,一条性命实在算不上什么。谁家里,又没有三五个青壮汉子?更何况,西北军条理分明,无人能冒领军功,只要敢拼命,立下点功劳做个伍长甲长的,将来退伍少说也能封赏个一二十亩天地,那就是能传家的家业了。
从军,一直是西北男儿的热切盼望所在。
小二听到齐东这样说,三两口就把包子吞到肚子里,眯着眼睛心里想着将来要是发迹,该如何如何享受。
齐东没有儿子,看着本家亲戚就像是自己亲儿子一样了,见这幅情景也没说什么,捋着胡须微笑。
外面忽传来一阵喧嚣声,生意人最怕的就是环境不安稳。齐东丢下算盘到门口张望,这一看,不由唬了一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