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3 / 4)
她看了徐刺史一眼:“可惜徐使君生得比我还好看,扮个登徒子也扮不太像,差点露了破绽,为免沈南吕起疑心,只怕接下来数日,使君都要多多与他接触,降低他的防备才好。”
徐刺史被她这样说,竟也不生气,反是露出无辜的神色,脸上明明白白写着“我又不是登徒子,怎么可能扮得像”,如此俊美的容貌作出这等表情……饶是周枕玉,也瞧得心神一荡,忙移开视线。
这下她可以确定了,这位徐使君和焦娘子,果然是旧识。
非但旧识,而且关系匪浅。
焦娘子果然不是寻常人家出身,周枕玉想,可人家跟自己萍水相逢,是何来历,与徐使君有何渊源,又有什么必要得对自己交代清楚呢?
顾香生似乎看出她的心事:“我从前的确与徐使君有些来往,但无意瞒你,还请你见谅。”
周枕玉含笑点头:“我明白的。”
她抛开杂念,回转正事:“若我猜得不错,徐使君假作对焦娘子有意,只是迷惑沈南吕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可有我能帮得上忙的?”
徐刺史轻咳一声:“沈南吕有沈太后撑腰,从不将我放在眼里,如今邵州府兵,人心离散,我初来乍到,他们也不会听从我指挥,沈家在邵州又是地头蛇,我虽然暗中派人收集了他的一些罪证,却不敢保证上禀朝廷之后,朝廷一定会严查。”
周枕玉有些失望。
她对徐刺史寄予了无限希望,因为他是邵州城内唯一能够跟沈南吕抗衡的人,可如果连他都没办法,那还有谁能对付得了沈家,难道她真得向沈家低头求饶不成?
“既然如此,焦娘子与徐使君费心拖延时间,又有何用?”她忍不住叹息一声。
顾香生却没有露出颓丧的表情,她似乎早已料到徐刺史会说的话,闻言也没有变色,依旧沉稳地坐在那里,徐徐问道:“敢问使君,我听说如今南平国内州县各自为政,天子虽在京城,却未必能号令四方,可是如此?”
徐刺史倒也没有隐瞒:“各州县长官皆为南平宗室,许多人不满沈太后把持朝政,又见天子年幼,是以心有不服。”
寥寥数语,将现在南平的局势点了出来,无须说得更明白,顾香生与周枕玉就大致明白现在是个什么情形了,如果有外敌入侵,又或者天子出现什么意外,可以想象,南平内部立马就会四分五裂了。
“那么徐使君呢,您的想法又如何?”顾香生问。
徐刺史面色微变,没有言语。
顾香生这句话,一下子就问到他现在面临的困境。
邵州没钱,离京城又远,是个苦差事,这人人都知道,所以像他这种在南平毫无根基的人,才会被发配过来,徐刺史原也没什么想法,只希望来到这里之后,恪尽职守,就算做不出什么大事,也别像上一任那样,变成人人喊打的贪官污吏。
谁知道情势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别说自己初来乍到,底下的人面服心不服,就连那帮粮商,见到沈南吕作威作福,也跟在后面助长声势,把堂堂邵州使君视如无物。
徐刺史怎么可能不恼怒?
只是他尚未想好,要如何突破这个局面。
就在这个时候,故人来信。
二人暌违数年,终于重逢。
然而在这雅室之内,谈论的却不是离情,而是枯燥无趣的正事。
任是他之前设想再多两人重逢之后的场面,也料不到是这种情况。
想及此,徐刺史苦笑摇头,也不知是觉得失落,还是滑稽。
“擒贼先擒王,为今之计,唯有先扳倒沈氏。沈氏一去,余等不过是细枝末节,对付起来要容易许多。”
见他还是挺明白的,顾香生微微一笑:“不错,只要使君下定决心,不忌惮得罪沈太后,我们便可从长计议。”
徐刺史:“如若可以,我倒是不想大动干戈,但现在沈氏不倒,我在邵州城也是个空壳刺史,不过你将周娘子叫到此处来,我却有些不解。以周家如今的光景,怕是不足以跟沈氏抗衡的。” ↑返回顶部↑
徐刺史被她这样说,竟也不生气,反是露出无辜的神色,脸上明明白白写着“我又不是登徒子,怎么可能扮得像”,如此俊美的容貌作出这等表情……饶是周枕玉,也瞧得心神一荡,忙移开视线。
这下她可以确定了,这位徐使君和焦娘子,果然是旧识。
非但旧识,而且关系匪浅。
焦娘子果然不是寻常人家出身,周枕玉想,可人家跟自己萍水相逢,是何来历,与徐使君有何渊源,又有什么必要得对自己交代清楚呢?
顾香生似乎看出她的心事:“我从前的确与徐使君有些来往,但无意瞒你,还请你见谅。”
周枕玉含笑点头:“我明白的。”
她抛开杂念,回转正事:“若我猜得不错,徐使君假作对焦娘子有意,只是迷惑沈南吕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可有我能帮得上忙的?”
徐刺史轻咳一声:“沈南吕有沈太后撑腰,从不将我放在眼里,如今邵州府兵,人心离散,我初来乍到,他们也不会听从我指挥,沈家在邵州又是地头蛇,我虽然暗中派人收集了他的一些罪证,却不敢保证上禀朝廷之后,朝廷一定会严查。”
周枕玉有些失望。
她对徐刺史寄予了无限希望,因为他是邵州城内唯一能够跟沈南吕抗衡的人,可如果连他都没办法,那还有谁能对付得了沈家,难道她真得向沈家低头求饶不成?
“既然如此,焦娘子与徐使君费心拖延时间,又有何用?”她忍不住叹息一声。
顾香生却没有露出颓丧的表情,她似乎早已料到徐刺史会说的话,闻言也没有变色,依旧沉稳地坐在那里,徐徐问道:“敢问使君,我听说如今南平国内州县各自为政,天子虽在京城,却未必能号令四方,可是如此?”
徐刺史倒也没有隐瞒:“各州县长官皆为南平宗室,许多人不满沈太后把持朝政,又见天子年幼,是以心有不服。”
寥寥数语,将现在南平的局势点了出来,无须说得更明白,顾香生与周枕玉就大致明白现在是个什么情形了,如果有外敌入侵,又或者天子出现什么意外,可以想象,南平内部立马就会四分五裂了。
“那么徐使君呢,您的想法又如何?”顾香生问。
徐刺史面色微变,没有言语。
顾香生这句话,一下子就问到他现在面临的困境。
邵州没钱,离京城又远,是个苦差事,这人人都知道,所以像他这种在南平毫无根基的人,才会被发配过来,徐刺史原也没什么想法,只希望来到这里之后,恪尽职守,就算做不出什么大事,也别像上一任那样,变成人人喊打的贪官污吏。
谁知道情势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别说自己初来乍到,底下的人面服心不服,就连那帮粮商,见到沈南吕作威作福,也跟在后面助长声势,把堂堂邵州使君视如无物。
徐刺史怎么可能不恼怒?
只是他尚未想好,要如何突破这个局面。
就在这个时候,故人来信。
二人暌违数年,终于重逢。
然而在这雅室之内,谈论的却不是离情,而是枯燥无趣的正事。
任是他之前设想再多两人重逢之后的场面,也料不到是这种情况。
想及此,徐刺史苦笑摇头,也不知是觉得失落,还是滑稽。
“擒贼先擒王,为今之计,唯有先扳倒沈氏。沈氏一去,余等不过是细枝末节,对付起来要容易许多。”
见他还是挺明白的,顾香生微微一笑:“不错,只要使君下定决心,不忌惮得罪沈太后,我们便可从长计议。”
徐刺史:“如若可以,我倒是不想大动干戈,但现在沈氏不倒,我在邵州城也是个空壳刺史,不过你将周娘子叫到此处来,我却有些不解。以周家如今的光景,怕是不足以跟沈氏抗衡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