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传说结束,历史刚开始(1 / 2)
歙县渔梁镇码头是新安江水路通向杭州的重要节点,从数日前开始,徽州城汪、程、许三大姓,就一直派人在这蹲守。在码头做生意的船商船主也好,苦力运工也罢,全都得到了一个消息,松明山汪小官人回来了——虽然如今的汪孚林已经结婚生子,不能再称之为汪小官人,可依旧无碍他名声远扬。
多年过去,不少在这寻觅生计的新人不大知道汪小官人是什么人物,可禁不住有老人在旁边添油加醋地介绍从前汪小官人的丰功伟绩,以至于那些已经过去多年的久远传说再次被人提起。
更何况,汪孚林不是在朝中争斗失败,这才黯然回乡的悲情人物,他凶残地干掉了张四维和刘守有,参劾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却还能够全身而退回乡,临走前送行的文官足有好几十,甚至还有不少京师百姓扶老携幼送出京城,据说那些老人是想让小辈沾点儿他那无往不利的仙气!
汪孚林既然称病,他走的就不是快却累人的陆路官道,而是运河到杭州,再从杭州到徽州的水路。先期抵达的几个家丁家将骑马从陆路走,所以汪家人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算日子,可汪孚林走的却就是比推算中慢。原因很简单,运河沿岸的扬州、丹阳、南京、杭州,全都是汪孚林战斗过的地方,每到一地就会有人热情留他迎接款待,所以,二月末运河封冻时节过去时,汪孚林带着家眷从京师启程,却是四月末还没到家。
这天午后,渔梁镇码头相比一大早和傍晚时的忙碌,显得清闲了许多。先期和几个家丁家将一同回来的,是汪吉和汪祥,两个人到汪家报了信,就受命搬了凳子守在码头,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此时,他们仍然一面眺望远处的水面,一面自顾自聊天。不经意间,汪吉往远处看了一眼,依稀发现有帆影,他便立时霍然站起身来。汪祥也跟着起身,当看清楚那条船上挂着旗号,赫然是一个汪字,他就立时大声叫道:“快快,回城报个信,是一条官船,十有八九是公子回来了!”
当船只靠岸的时候,歙县城中汪宅过来的人早已经全都到了,却是金宝抱着弟弟,也就是大名汪无论,小名阿毛的小家伙站在最前头,身后错开半步,是同样抱着儿子的沈氏,小家伙的小名叫阿福,是祖父汪道蕴起的,大名叫汪明川,是宣城状元沈懋学起的。
虽说两个小家伙年纪只相差一丁点,却是差着整整一辈。
金宝和沈氏夫妻俩再往后,方才是汪小妹夫妻。如果不是他们回娘家,劝住了汪道蕴和吴氏,一对年纪不大却已经升格当曾祖父母的夫妻俩差点忍不住亲自来接儿子儿媳。
当看到第一个下船的正是汪孚林时,汪小妹就第一个冲上前去,高声叫道:“哥!”
“长胖了,长高了,又是当娘的人了,居然还这么爱撒娇?”汪孚林忍不住在妹妹头上扑棱了两下,见汪小妹赶紧护着脑袋,随即气呼呼地瞪着自己,他看到妹夫赶紧上前来打招呼行礼,就笑着颔首道,“小方,我家小妹是我一直娇惯的,你对她还算不错,以后再接再厉。”
什么叫再接再厉?
别说汪小妹又羞又恼,一同上前来的金宝和沈氏听到最后这四个字,全都有些哭笑不得,可等到汪孚林看向他们时,夫妻俩连忙上前行礼见过,却不想汪孚林在伸手虚扶之后,盯着两个孩子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阵,却是饶有兴致地问道:“这两个小家伙,哪个是阿毛,哪个是阿福?”
扑哧——
这一次,却换成汪小妹嘲笑哥哥了:“哥,你也好意思,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居然全都认不出来!”
“废话,无论是儿子和孙子,落地之后我都还是第一次见,你觉得我怎么能认得出来?”
“你不会看谁和你长得像吗?”汪小妹却不放过这绝无仅有的嘲笑机会,嘿嘿笑道,“再说,阿毛可比阿福要大一岁呢!”
“都养得白白胖胖,看上去就和双胞胎似的。”
汪孚林当然不是真的认不出来,要知道,两个孩子是金宝和沈氏分别抱着的,按照亲疏远近来算,这么一来就很容易区分了。他伸出手去,把金宝手中的小家伙接了在手,那沉甸甸的分量顿时让他吓了一跳。然而,还不等他逗弄孩子叫自己一声,那装扮成小粉团子似的小家伙突然开口叫道:“爹!”
别说汪孚林,就连后一步在严妈妈搀扶下,小心翼翼下了船的小北,听到这一声也险些掉下泪来。眼见汪孚林如同献宝似的把小家伙给抱到了自己面前,已然显怀的她忍不住擦了擦眼角,这才嗔怪道:“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当初早就看了个饱,你还来做什么怪?小心孩子只是随便乱叫,其实却不认得你。”
可下一刻,小北就听到了一声娘。她之前虽然说得嘴硬,可心里知道小孩子最不认人,不论是亲生父母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论曾经怎么亲近,只要几个月不见,再次见时,孩子就一定会不认识。此时此刻,她不知道这是老天给予自己的补偿,所以孩子早慧,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当即伸手摩挲着孩子的脸庞,却是泣不成声。
见汪孚林手忙脚乱安抚小北,金宝也不忙着上前,等到这父子母子久别重逢的伤心时刻过去,他方才示意沈氏抱着儿子随自己上前,因笑道:“爹,阿毛早慧,八个月就会叫人了。一岁半就能背诗,教他的东西都学得很快,最难得的是,他才刚两岁,居然能大略明白大人说什么。今早出来的时候,我们才教他今天去见爹娘,谁知道他就真的叫准了人。”
早慧两个字,汪孚林自己没见识过,只见识过金宝这个曾经的小天才,所以,他此时此刻觑着自己的宝贝长子,心里忍不住有些嘀咕——小家伙真的这么神奇?不会也是穿的吧?可是,当阿毛开始好奇打量他,随即在他脸上印了一个沾满口水的印记,继而又开始抓着他的头发时,他就开始晕了。
果然,就算是早慧,那也是凶残的熊孩子!
汪孚林果断把阿毛先丢给金宝这个便宜哥哥,随即才从沈氏手中接过了阿福。和年长一岁却大了一辈的叔叔相比,阿福显得安静很多,哪怕是换了个人抱,他也只是睁开眼睛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随即继续呼呼大睡了起来,看样子那是被人转手卖了也不会醒。
“这小子有趣。”汪孚林抱了两下,这才又把孩子凑到小北跟前。小北如今正是好不容易再次怀孕的当口,自己的儿子当然喜爱,可自己名义上的孙子,她也同样爱不释手。尤其是儿子阿毛这般大时,她根本就不曾看过,此时此刻忍不住摩挲着那温软的头发,那肉乎乎的手脚,直到快把孩子闹醒了这才有些不舍地放了手。
“都是好孩子。”汪孚林轻咳了一声,做足了父亲和祖父的威严,随即微微点头道,“码头上不好说话,回头再说。金宝,让你媳妇陪着你娘,把孩子也放在车里,你和我骑马,我们爷俩说说话。”
汪孚林和金宝多年前就是这么相处的,金宝自然习以为常。而沈氏进门之后,也不是没伺候过小北这个婆婆,可那次小北上京的时候就曾经对汪孚林提过,被家教太好,礼节规矩太一丝不苟的儿媳妇给伺候得浑身不适应,这才逃上京城。所以,如今婆媳俩再次同车而行,在几句闲话之后,她就忍不住说道:“三娘,你虽说叫我娘,但平时不用这么恭恭敬敬的样子,你太婆婆待我也是和待女儿似的,我对你也……”
小北一下子卡住了,怎么也不好意思说我拿你当女儿似的,她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气后,笑着说道:“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自己一家人,在外人面前不能让人挑剔,可在自己家里,还是怎么闲适怎么来。晨昏定省之外,吃饭,起居,说话,不用拿我当成长辈似的毕恭毕敬,我在家里也没有妹妹,你在家也没有姐姐,不用拘束。”
沈氏进门不久,婆婆就上京了,那段相处的日子很短,小北又老是避着她,再加上她常常听金宝说起公公婆婆如何如何,赫然敬若神明,总是不由自主地多加几分小心,生怕公婆不喜欢自己。直到这时候,她这才隐隐约约体会到,不止是自己对年纪相差太小的婆婆有些不习惯,婆婆也同样对年纪相差太小的媳妇不习惯。 ↑返回顶部↑
多年过去,不少在这寻觅生计的新人不大知道汪小官人是什么人物,可禁不住有老人在旁边添油加醋地介绍从前汪小官人的丰功伟绩,以至于那些已经过去多年的久远传说再次被人提起。
更何况,汪孚林不是在朝中争斗失败,这才黯然回乡的悲情人物,他凶残地干掉了张四维和刘守有,参劾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却还能够全身而退回乡,临走前送行的文官足有好几十,甚至还有不少京师百姓扶老携幼送出京城,据说那些老人是想让小辈沾点儿他那无往不利的仙气!
汪孚林既然称病,他走的就不是快却累人的陆路官道,而是运河到杭州,再从杭州到徽州的水路。先期抵达的几个家丁家将骑马从陆路走,所以汪家人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算日子,可汪孚林走的却就是比推算中慢。原因很简单,运河沿岸的扬州、丹阳、南京、杭州,全都是汪孚林战斗过的地方,每到一地就会有人热情留他迎接款待,所以,二月末运河封冻时节过去时,汪孚林带着家眷从京师启程,却是四月末还没到家。
这天午后,渔梁镇码头相比一大早和傍晚时的忙碌,显得清闲了许多。先期和几个家丁家将一同回来的,是汪吉和汪祥,两个人到汪家报了信,就受命搬了凳子守在码头,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此时,他们仍然一面眺望远处的水面,一面自顾自聊天。不经意间,汪吉往远处看了一眼,依稀发现有帆影,他便立时霍然站起身来。汪祥也跟着起身,当看清楚那条船上挂着旗号,赫然是一个汪字,他就立时大声叫道:“快快,回城报个信,是一条官船,十有八九是公子回来了!”
当船只靠岸的时候,歙县城中汪宅过来的人早已经全都到了,却是金宝抱着弟弟,也就是大名汪无论,小名阿毛的小家伙站在最前头,身后错开半步,是同样抱着儿子的沈氏,小家伙的小名叫阿福,是祖父汪道蕴起的,大名叫汪明川,是宣城状元沈懋学起的。
虽说两个小家伙年纪只相差一丁点,却是差着整整一辈。
金宝和沈氏夫妻俩再往后,方才是汪小妹夫妻。如果不是他们回娘家,劝住了汪道蕴和吴氏,一对年纪不大却已经升格当曾祖父母的夫妻俩差点忍不住亲自来接儿子儿媳。
当看到第一个下船的正是汪孚林时,汪小妹就第一个冲上前去,高声叫道:“哥!”
“长胖了,长高了,又是当娘的人了,居然还这么爱撒娇?”汪孚林忍不住在妹妹头上扑棱了两下,见汪小妹赶紧护着脑袋,随即气呼呼地瞪着自己,他看到妹夫赶紧上前来打招呼行礼,就笑着颔首道,“小方,我家小妹是我一直娇惯的,你对她还算不错,以后再接再厉。”
什么叫再接再厉?
别说汪小妹又羞又恼,一同上前来的金宝和沈氏听到最后这四个字,全都有些哭笑不得,可等到汪孚林看向他们时,夫妻俩连忙上前行礼见过,却不想汪孚林在伸手虚扶之后,盯着两个孩子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阵,却是饶有兴致地问道:“这两个小家伙,哪个是阿毛,哪个是阿福?”
扑哧——
这一次,却换成汪小妹嘲笑哥哥了:“哥,你也好意思,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居然全都认不出来!”
“废话,无论是儿子和孙子,落地之后我都还是第一次见,你觉得我怎么能认得出来?”
“你不会看谁和你长得像吗?”汪小妹却不放过这绝无仅有的嘲笑机会,嘿嘿笑道,“再说,阿毛可比阿福要大一岁呢!”
“都养得白白胖胖,看上去就和双胞胎似的。”
汪孚林当然不是真的认不出来,要知道,两个孩子是金宝和沈氏分别抱着的,按照亲疏远近来算,这么一来就很容易区分了。他伸出手去,把金宝手中的小家伙接了在手,那沉甸甸的分量顿时让他吓了一跳。然而,还不等他逗弄孩子叫自己一声,那装扮成小粉团子似的小家伙突然开口叫道:“爹!”
别说汪孚林,就连后一步在严妈妈搀扶下,小心翼翼下了船的小北,听到这一声也险些掉下泪来。眼见汪孚林如同献宝似的把小家伙给抱到了自己面前,已然显怀的她忍不住擦了擦眼角,这才嗔怪道:“是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当初早就看了个饱,你还来做什么怪?小心孩子只是随便乱叫,其实却不认得你。”
可下一刻,小北就听到了一声娘。她之前虽然说得嘴硬,可心里知道小孩子最不认人,不论是亲生父母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论曾经怎么亲近,只要几个月不见,再次见时,孩子就一定会不认识。此时此刻,她不知道这是老天给予自己的补偿,所以孩子早慧,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当即伸手摩挲着孩子的脸庞,却是泣不成声。
见汪孚林手忙脚乱安抚小北,金宝也不忙着上前,等到这父子母子久别重逢的伤心时刻过去,他方才示意沈氏抱着儿子随自己上前,因笑道:“爹,阿毛早慧,八个月就会叫人了。一岁半就能背诗,教他的东西都学得很快,最难得的是,他才刚两岁,居然能大略明白大人说什么。今早出来的时候,我们才教他今天去见爹娘,谁知道他就真的叫准了人。”
早慧两个字,汪孚林自己没见识过,只见识过金宝这个曾经的小天才,所以,他此时此刻觑着自己的宝贝长子,心里忍不住有些嘀咕——小家伙真的这么神奇?不会也是穿的吧?可是,当阿毛开始好奇打量他,随即在他脸上印了一个沾满口水的印记,继而又开始抓着他的头发时,他就开始晕了。
果然,就算是早慧,那也是凶残的熊孩子!
汪孚林果断把阿毛先丢给金宝这个便宜哥哥,随即才从沈氏手中接过了阿福。和年长一岁却大了一辈的叔叔相比,阿福显得安静很多,哪怕是换了个人抱,他也只是睁开眼睛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随即继续呼呼大睡了起来,看样子那是被人转手卖了也不会醒。
“这小子有趣。”汪孚林抱了两下,这才又把孩子凑到小北跟前。小北如今正是好不容易再次怀孕的当口,自己的儿子当然喜爱,可自己名义上的孙子,她也同样爱不释手。尤其是儿子阿毛这般大时,她根本就不曾看过,此时此刻忍不住摩挲着那温软的头发,那肉乎乎的手脚,直到快把孩子闹醒了这才有些不舍地放了手。
“都是好孩子。”汪孚林轻咳了一声,做足了父亲和祖父的威严,随即微微点头道,“码头上不好说话,回头再说。金宝,让你媳妇陪着你娘,把孩子也放在车里,你和我骑马,我们爷俩说说话。”
汪孚林和金宝多年前就是这么相处的,金宝自然习以为常。而沈氏进门之后,也不是没伺候过小北这个婆婆,可那次小北上京的时候就曾经对汪孚林提过,被家教太好,礼节规矩太一丝不苟的儿媳妇给伺候得浑身不适应,这才逃上京城。所以,如今婆媳俩再次同车而行,在几句闲话之后,她就忍不住说道:“三娘,你虽说叫我娘,但平时不用这么恭恭敬敬的样子,你太婆婆待我也是和待女儿似的,我对你也……”
小北一下子卡住了,怎么也不好意思说我拿你当女儿似的,她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气后,笑着说道:“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自己一家人,在外人面前不能让人挑剔,可在自己家里,还是怎么闲适怎么来。晨昏定省之外,吃饭,起居,说话,不用拿我当成长辈似的毕恭毕敬,我在家里也没有妹妹,你在家也没有姐姐,不用拘束。”
沈氏进门不久,婆婆就上京了,那段相处的日子很短,小北又老是避着她,再加上她常常听金宝说起公公婆婆如何如何,赫然敬若神明,总是不由自主地多加几分小心,生怕公婆不喜欢自己。直到这时候,她这才隐隐约约体会到,不止是自己对年纪相差太小的婆婆有些不习惯,婆婆也同样对年纪相差太小的媳妇不习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