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东洲大陆(1 / 1)
新朝二十五年,距离增兵东洲大陆,并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经过几年的戡乱战争彻底剿灭西班牙、英国等残余势力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新大陆中部及前秘鲁总督区内的人口在消化掉不少参与印地安人并有不少新出生人口后突破了一千二百万人。已经超过了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这一带土著居民的总规模。不仅仅有大量顺着洋流航线从西岸赶来的居民,在新朝二十年之后,新大陆北部东海岸的新朝居民也开始越来越多起来,并在新朝二十五年接近三百万人口的规模。
不同于西方历史上移民群体的松散,这些西洲大陆上的新朝移民群体基本上是以军队及其家属为核心,组织上也更军事化。以最初远征美洲及补充战损征集人员2万核心精兵做为军官骨干,最终通过补充移民的方式扩充到二十万左右的现役军队、亲属关系范围内的人则达到七八百万的规模,并通过消化一部分当地印第安人口达到了一千几百万人口的规模,成为整个新大陆上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随着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组织在经过初期的削弱后,随着中部耕地范围内的人口逐步接近边际效应的极限,再加上西方势力被彻底剿灭和消化,以北美印第安人为核心的北方部落同新朝在新大陆势力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最初的时候,这种冲突只是零星的。同松散的英法殖民定居点不同,在农业领域更为精通的新朝居民在组织上更强,居住地范围也更为集中。没有太多的小部落敢于主动挑衅新朝势力,敢于这样做的势力则被消灭了不少。
不过西方上百年美洲殖民历史特别是十年前的那场“戡乱战争”还是给印第安人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影响。中部和南部那些更为先进与文明的印第安人经过西方殖民者的打压和新朝势力的强势压力已经在新朝二十五年已经没有多少敢于敌对的势力,很多印第安人都被“改土归流”一般的同化了。
而北美印第安人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英法西等势力有意或无意的技术和军火输出之下,北美印第安人在军事上的发展和进步比历史上的进步更为迅速,在十年前戡乱战争的时候就有不少印第安人获得了马匹、马蹄铁、繁育技术、甚至火枪及其黑火药相关制造工具方面的技术。
军事上的进步也带来社会组织上的巨大变化,就像曾经的祖鲁人那样,以比旧时代自然村规模还小的几十人口小型氏族群体为主的原始部落在征讨之中逐渐联合,形成了不少规模多达数万甚至十数万人的部落、乃至几十万人口规模的部落联盟,正如同两宋辽国时代中原技术输入对通古斯人的影响那样。
还没有受到太多文明时代腐朽安逸文化影响的印第安人在军事技术的学习方面甚至要比明清时期的东亚社会还要积极的多。那些部落里熟练的工匠们甚至开始能够制造在明时的朝鲜和日本都无法制造出来的精良火绳枪,有些部落甚至开始能够仿造在新朝军队中非常普遍的燧发火器。
并且,在战术思想上也受到新军公安军军事体系的很大影响,开始有了更先进的复合弓和抬炮、每个印第安士兵通常在战斗中携带五到六支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进行战斗。落后社会下朴素的三观也带来远比欧洲或亚洲文明地区更为优秀的战斗心理素养,让那些曾经把北美印第安人视为中国周边土著群体的不少部队都遭遇过教训。
到了新朝二十四年,随着船只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新朝境内的东北移民已经接近边际效应的边界,向东洲的移民规模大幅度的加大了,仅仅新朝二十四年一年移民到东洲新大陆的新朝“建设兵团”就达到了百万人左右的规模。
中美洲一带的新朝社会已经虽然已经渐渐开始安居下来,土地也过了需要重新积肥的阶段,可是各行业的发展依然有限。在负责管理新大陆的刘洪涛与张海商议之后,决定展开“北部开拓行动”,并在不少新大陆北部纵深林地通过烧荒的方式开垦出“隔离带”“筑垒堡”以彻底给一些并不驯服的部落联盟以决定性的打击。
以往的时候这种行动也进行过不少,不过效果并不很理想。原因在于:林地作战成为新大陆作战中的一个新课题。如今的新大陆正如文艺复兴时代以前的欧洲一样,或者更像春秋时代以前的中原之地,除了山区和高原之外的大部分肥沃的土地依旧被森林覆盖。如果说二十世纪的美国森林覆盖率依然有三分之一,而在这个时代,后世美国领土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很可能达到六成以上的面积。即便是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森林,也会给大部队的行动带来不少的困难,并给传统优势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削弱。在交锋中面对还保持着原始时代一丝淳朴与无畏之风的印第安人进行的清剿往往是一种代价高昂的行动。
按照新朝十七年到二十年的不少战例,赶跑一个上万人规模的部落,往往要在正面交锋中杀伤敌军全部武装兵力中的三分之一以上才能达到目的,交战中消耗性的杀伤几千敌军,就算凭借铠甲和防护上的优势也会让自身遭遇到近千人的伤亡。北美印第安人的强悍表现也让远在南京城处理奏报的张海明白了为什么在美国建国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北美十三洲的版图为什么很长时间内无法西扩,甚至还出现过某些州在印第安人的大规模行动中被屠三分之一以上的情况。
不过这些冲突也让新朝大致掂量出了那些印第安人的斤两:同新朝公安军级别的武装交锋,那些印第安人还可能不落太大下风,可是到了线膛武器开始更广泛出现并且也不会受到统治方面安全顾虑的年代,这种平衡终将会打破。 ↑返回顶部↑
不同于西方历史上移民群体的松散,这些西洲大陆上的新朝移民群体基本上是以军队及其家属为核心,组织上也更军事化。以最初远征美洲及补充战损征集人员2万核心精兵做为军官骨干,最终通过补充移民的方式扩充到二十万左右的现役军队、亲属关系范围内的人则达到七八百万的规模,并通过消化一部分当地印第安人口达到了一千几百万人口的规模,成为整个新大陆上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随着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组织在经过初期的削弱后,随着中部耕地范围内的人口逐步接近边际效应的极限,再加上西方势力被彻底剿灭和消化,以北美印第安人为核心的北方部落同新朝在新大陆势力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最初的时候,这种冲突只是零星的。同松散的英法殖民定居点不同,在农业领域更为精通的新朝居民在组织上更强,居住地范围也更为集中。没有太多的小部落敢于主动挑衅新朝势力,敢于这样做的势力则被消灭了不少。
不过西方上百年美洲殖民历史特别是十年前的那场“戡乱战争”还是给印第安人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影响。中部和南部那些更为先进与文明的印第安人经过西方殖民者的打压和新朝势力的强势压力已经在新朝二十五年已经没有多少敢于敌对的势力,很多印第安人都被“改土归流”一般的同化了。
而北美印第安人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英法西等势力有意或无意的技术和军火输出之下,北美印第安人在军事上的发展和进步比历史上的进步更为迅速,在十年前戡乱战争的时候就有不少印第安人获得了马匹、马蹄铁、繁育技术、甚至火枪及其黑火药相关制造工具方面的技术。
军事上的进步也带来社会组织上的巨大变化,就像曾经的祖鲁人那样,以比旧时代自然村规模还小的几十人口小型氏族群体为主的原始部落在征讨之中逐渐联合,形成了不少规模多达数万甚至十数万人的部落、乃至几十万人口规模的部落联盟,正如同两宋辽国时代中原技术输入对通古斯人的影响那样。
还没有受到太多文明时代腐朽安逸文化影响的印第安人在军事技术的学习方面甚至要比明清时期的东亚社会还要积极的多。那些部落里熟练的工匠们甚至开始能够制造在明时的朝鲜和日本都无法制造出来的精良火绳枪,有些部落甚至开始能够仿造在新朝军队中非常普遍的燧发火器。
并且,在战术思想上也受到新军公安军军事体系的很大影响,开始有了更先进的复合弓和抬炮、每个印第安士兵通常在战斗中携带五到六支填装好弹药的火器进行战斗。落后社会下朴素的三观也带来远比欧洲或亚洲文明地区更为优秀的战斗心理素养,让那些曾经把北美印第安人视为中国周边土著群体的不少部队都遭遇过教训。
到了新朝二十四年,随着船只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新朝境内的东北移民已经接近边际效应的边界,向东洲的移民规模大幅度的加大了,仅仅新朝二十四年一年移民到东洲新大陆的新朝“建设兵团”就达到了百万人左右的规模。
中美洲一带的新朝社会已经虽然已经渐渐开始安居下来,土地也过了需要重新积肥的阶段,可是各行业的发展依然有限。在负责管理新大陆的刘洪涛与张海商议之后,决定展开“北部开拓行动”,并在不少新大陆北部纵深林地通过烧荒的方式开垦出“隔离带”“筑垒堡”以彻底给一些并不驯服的部落联盟以决定性的打击。
以往的时候这种行动也进行过不少,不过效果并不很理想。原因在于:林地作战成为新大陆作战中的一个新课题。如今的新大陆正如文艺复兴时代以前的欧洲一样,或者更像春秋时代以前的中原之地,除了山区和高原之外的大部分肥沃的土地依旧被森林覆盖。如果说二十世纪的美国森林覆盖率依然有三分之一,而在这个时代,后世美国领土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很可能达到六成以上的面积。即便是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森林,也会给大部队的行动带来不少的困难,并给传统优势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削弱。在交锋中面对还保持着原始时代一丝淳朴与无畏之风的印第安人进行的清剿往往是一种代价高昂的行动。
按照新朝十七年到二十年的不少战例,赶跑一个上万人规模的部落,往往要在正面交锋中杀伤敌军全部武装兵力中的三分之一以上才能达到目的,交战中消耗性的杀伤几千敌军,就算凭借铠甲和防护上的优势也会让自身遭遇到近千人的伤亡。北美印第安人的强悍表现也让远在南京城处理奏报的张海明白了为什么在美国建国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北美十三洲的版图为什么很长时间内无法西扩,甚至还出现过某些州在印第安人的大规模行动中被屠三分之一以上的情况。
不过这些冲突也让新朝大致掂量出了那些印第安人的斤两:同新朝公安军级别的武装交锋,那些印第安人还可能不落太大下风,可是到了线膛武器开始更广泛出现并且也不会受到统治方面安全顾虑的年代,这种平衡终将会打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