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2 / 4)
明苏听她这般说,颇觉安慰,她忽然想到母妃还不知皇后便是郑宓的事。这是数年来最好的事,明苏自是欲与母妃分享的。
但她思索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说。她知晓世人对于鬼神之事的看法,她能接受阿宓的魂魄附在另一人身上,但母妃未必会相信。
还是过些日子再看吧。明苏想着。
夜早已深了,外头传来四更天的打更声,打更的内侍声音又尖又高,拖得长长的,伴着击打梆子的声响,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渐渐消失。
“明苏。”淑妃唤她。
明苏回过神,笑了一下,道,“时候不早,母妃早些安置吧。外祖母的病情,儿臣会令太医时时禀报的。”
淑妃点了点头,也不好再多说,起身送她出门。
走出大殿,夜间的秋意极是浓重,明苏紧了紧衣领,看到殿外一轮明月挂在半空,映下清冷的月华,草木的映在落在地上微微的晃动,风很弱,听见风声,而这夜色下庭院却静谧而平和,显得十分美好。
明苏眼见着情景,宁静的心中骤然生出一阵浓重的愧疚与罪恶,她走出两步,突然回过身,问道:“母妃可还记得李槐?”
李槐?先皇后身边的内侍首领,为人忠直,行事过毅,是个十分难得的人物。淑妃道:“自然记得,可惜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当年也没能逃过一死。”
她说罢,又问:“怎么了?怎么突然提起他?”
明苏站在夜色中,淑妃看不见她的神色,只听得她快速道:“随口一提罢了。外头冷,母妃快入殿吧。”
淑妃也没在意,只道:“你也快去歇了吧。”
明苏点了下,便走了。她走得极快,快得身后侍奉的几名宫人都跟得气喘吁吁。回到垂拱殿,她便在偏殿歇下了。
可闭了眼,却怎么也睡不着。明苏辗转半宿,想,若是阿宓在就好了,即便仍是睡不着,但至少能抱一下她。
如此到了天明,明苏难免头疼,中书令办事极快,连夜写了奏表上来,当着群臣的面,呈上奏表,跪在大殿中,高声道:“太傅一案疑点重重,当年不是无人质疑,今臣得首告卢元康供状一份,卢元康亲口供认,太傅一案乃是诬告,连首告都是假的,此案自然有莫大内情,臣请殿下下令重审此案。”
此言一出,本就安静的大殿更是静得一丝声响都无,大臣们皆手持笏板,或讶异地看着中书令,或忐忑地望向上首的信国殿下。
明苏没有急着开口,她在等。
几位老臣站了出来,禀笏而跪:“臣附议!”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臣等附议!”
再接着所有的大臣都跪下了:“臣等奏请殿下重审太傅谋逆之案!”
明苏看着他们,他们中有一些是当真以为太傅冤屈,且时时记挂此时,期盼着这一日的,也有一些是事不关己,顺势而为的,还有一些是这些年靠着党争与媚上爬上来,揣摩她的心思,附议以讨好的。
但无妨,将来这朝堂会换一副气象,换成她想要的气象。
明苏站起来,望着他们,道:“此案乃陛下所定,是否重审当由陛下裁断。众卿既有此请,便随孤一同拜见父皇,恳请圣裁吧。”
她说罢便走下玉阶,朝外走去。大臣们纷纷起身,跟在她身后。
明苏走在前头,身后是满朝的大臣,浩浩荡荡地朝着紫宸殿去。
郑宓已在紫宸殿中了,她站在皇帝身边,皇帝一早见她来,还惊讶她今日如何有此闲心来陪他闲坐着,趁着殿中只有明苏派来看守他的两名内侍,便半是试探半是嘲讽的说了两句:“你是自何处听闻郑宓之事的?竟然说自己便是郑宓,如此荒诞之事,你当朕傻了,会信借尸还魂这等离奇事?”
郑宓自然未曾理会,只是不由自主地想,借尸还魂的确离奇,可明苏信了,且坚信不疑。
不多时,外头便来禀报,信国殿下率文武百官拜见陛下。
皇帝心下一喜,昨日几位重臣来游说他退位时,他提出要求,要明苏孝顺恭敬,以天下奉养。今日她率百官前,自然是答应了,不然,难道是要当着百官的面忤逆他不成? ↑返回顶部↑
但她思索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说。她知晓世人对于鬼神之事的看法,她能接受阿宓的魂魄附在另一人身上,但母妃未必会相信。
还是过些日子再看吧。明苏想着。
夜早已深了,外头传来四更天的打更声,打更的内侍声音又尖又高,拖得长长的,伴着击打梆子的声响,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渐渐消失。
“明苏。”淑妃唤她。
明苏回过神,笑了一下,道,“时候不早,母妃早些安置吧。外祖母的病情,儿臣会令太医时时禀报的。”
淑妃点了点头,也不好再多说,起身送她出门。
走出大殿,夜间的秋意极是浓重,明苏紧了紧衣领,看到殿外一轮明月挂在半空,映下清冷的月华,草木的映在落在地上微微的晃动,风很弱,听见风声,而这夜色下庭院却静谧而平和,显得十分美好。
明苏眼见着情景,宁静的心中骤然生出一阵浓重的愧疚与罪恶,她走出两步,突然回过身,问道:“母妃可还记得李槐?”
李槐?先皇后身边的内侍首领,为人忠直,行事过毅,是个十分难得的人物。淑妃道:“自然记得,可惜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当年也没能逃过一死。”
她说罢,又问:“怎么了?怎么突然提起他?”
明苏站在夜色中,淑妃看不见她的神色,只听得她快速道:“随口一提罢了。外头冷,母妃快入殿吧。”
淑妃也没在意,只道:“你也快去歇了吧。”
明苏点了下,便走了。她走得极快,快得身后侍奉的几名宫人都跟得气喘吁吁。回到垂拱殿,她便在偏殿歇下了。
可闭了眼,却怎么也睡不着。明苏辗转半宿,想,若是阿宓在就好了,即便仍是睡不着,但至少能抱一下她。
如此到了天明,明苏难免头疼,中书令办事极快,连夜写了奏表上来,当着群臣的面,呈上奏表,跪在大殿中,高声道:“太傅一案疑点重重,当年不是无人质疑,今臣得首告卢元康供状一份,卢元康亲口供认,太傅一案乃是诬告,连首告都是假的,此案自然有莫大内情,臣请殿下下令重审此案。”
此言一出,本就安静的大殿更是静得一丝声响都无,大臣们皆手持笏板,或讶异地看着中书令,或忐忑地望向上首的信国殿下。
明苏没有急着开口,她在等。
几位老臣站了出来,禀笏而跪:“臣附议!”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臣等附议!”
再接着所有的大臣都跪下了:“臣等奏请殿下重审太傅谋逆之案!”
明苏看着他们,他们中有一些是当真以为太傅冤屈,且时时记挂此时,期盼着这一日的,也有一些是事不关己,顺势而为的,还有一些是这些年靠着党争与媚上爬上来,揣摩她的心思,附议以讨好的。
但无妨,将来这朝堂会换一副气象,换成她想要的气象。
明苏站起来,望着他们,道:“此案乃陛下所定,是否重审当由陛下裁断。众卿既有此请,便随孤一同拜见父皇,恳请圣裁吧。”
她说罢便走下玉阶,朝外走去。大臣们纷纷起身,跟在她身后。
明苏走在前头,身后是满朝的大臣,浩浩荡荡地朝着紫宸殿去。
郑宓已在紫宸殿中了,她站在皇帝身边,皇帝一早见她来,还惊讶她今日如何有此闲心来陪他闲坐着,趁着殿中只有明苏派来看守他的两名内侍,便半是试探半是嘲讽的说了两句:“你是自何处听闻郑宓之事的?竟然说自己便是郑宓,如此荒诞之事,你当朕傻了,会信借尸还魂这等离奇事?”
郑宓自然未曾理会,只是不由自主地想,借尸还魂的确离奇,可明苏信了,且坚信不疑。
不多时,外头便来禀报,信国殿下率文武百官拜见陛下。
皇帝心下一喜,昨日几位重臣来游说他退位时,他提出要求,要明苏孝顺恭敬,以天下奉养。今日她率百官前,自然是答应了,不然,难道是要当着百官的面忤逆他不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