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3 / 4)
小夫妻俩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感情直线下降。
每次吵架,沈琪珍必定要占上风,否则就回娘家去搬救兵。沈家人一到,立刻逼马滔认错、下跪、道歉、发誓,否则离婚。
马滔哪里受得了这个,他宁愿离婚。马氏夫妻加入了战团,两家人吵得昏天黑地,不知被多少人笑话......
这样的家子婆,谁娶到谁倒霉。邵寒本不想拆人姻缘,只是事关马滔的终身幸福,这才托人打听,结果沈琪珍跟前世一样骄纵蛮横,一点都没改变。
一周后,邵寒约马常鸣喝酒聊天,席间,一字未提沈琪珍,只说马滔性子单纯、重义气、轻钱财、不懂人□□故,最好给他找个温柔大方、懂事知礼、性格柔顺的家子婆,要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最好找老大,不要找老幺,娇宠长大的女孩跟马滔不合适。
马常鸣听了这番肺腑之言后,感觉很有道理,回去说与姜采芸听。姜采芸不死心,托了亲朋好友打听沈琪珍的脾气、性子,结果自然是让她灰心。
眼看马滔又要大一岁,马常鸣再也坐不住了,亲自出马,托人介绍了一个家世中等、工作中等、长相也中等的女孩,见面后彼此感觉都不错。
两人开始约会,马滔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第97章9 大结局上
即便没有实行有奖促销,章记炒货依旧火了一把,原因就是章记是全国第一家推出炒瓜子机器的公司。这批只需插上电源就能自动翻炒瓜子的机器一投放到门店,立刻就引来无数百姓好奇围观。
几家门店全部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相购买,许多人不问价格,只以买到为荣。临近春节时,所有机器日夜不停地开动,依旧供不应求。马滔想要提价,章秀青不同意,邵寒自然站在章秀青这一边。
每天从早到晚,店门口都排着长龙,郁非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提出建议:每位顾客限购两斤。
章秀青在乡下老家也放了两台炒公子机器,每天均有村民到她家来拿货,然后走村串户贩卖,他们虽然只赚一角钱差价,但是过年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几斤瓜子用来招待客人,因此一天下来也能挣十来块钱。为了多拿点炒货,有的村民半夜就起来到她家排队,章林根怎么劝阻都不听,只得仿效门店,每家限购一百斤。
年后,天气转暖,有奖促销却越演越烈,终于有一天,中文发文叫停,很多公司布署全部被打乱,那家跟章记竞争的炒货公司也受到冲击,迎来了退货风潮。
看着这一幕让人心惊胆跳的景象,马滔暗自庆幸,幸亏听了章秀青的话,没有搞有奖促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个冬季,章记炒货的生意除了火爆还是火爆,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赚了一百万,沈荷英和马滔都好好体验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工人们全都拿到了丰厚的红包,跟着邵寒的一批人则全都成了万元户。
手里有了钱,章秀青一家人看那三间破屋全都碍眼起来,特别是邵寒,每次到章家做客,他都要到亲戚家去借宿,和章秀青的表哥或者表弟挤在同一张床上,巴不得马上推倒重建。
对于农村人来说,人生三大要事:造房子、讨家婆、生小孩。比起后两者,造一栋宽敞漂亮的房子,是许多农村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大事。
在章秀青的极力劝说下,章林根决定建造楼房。
这一回,沈荷英倒是没有强烈反对,因为在苏南很多地方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幢房子、半个娘子。意思就是家里有房子的小伙子,比没有房子的小伙子吃香,讨家子婆等于成功了一半。
章晓锋现在还小,可是再过个五六年,就是小伙子了。在农村,小伙子年满十八岁就可以说亲了。
章晓锋知道自家要造新东村第一幢楼房,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这些东西根本不足为奇,可是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能住进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楼房,简直就像是进入了天堂。章林根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有机会实现,那种感觉,当真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套句章家某位老长辈的话,林根的腰杆子终于挺起来了。
在全家人的期盼中,这幢由章秀青设计的两层复式小洋楼主体结构终于建好了。
这一天,是章家新楼房上梁的日子。“梁”谐音“粮”,在农村,经常会听到老人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谁家要是造房子,亲朋好友都要背上粮食(一般是大米)来吃上梁酒,客气一点的,还会带上一块猪肉。
章秀青的大姑和伯娘仿佛约好了似的,全都背着米、拎着肉,在几个老长辈的陪同下,不请自来。
章林根的心里极其复杂。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两个人了,留在他脑海里的记忆全部是两人指着他的鼻子大骂的场面:“章林根,你个短寿命,为什么不去死?”“章林根,你个断子绝孙的畜生,你会有报应的......”
沈荷英嘴里说着“欢迎”,心里却异常恼火。上次章秀青订亲,章林根求她们来,她们也不肯来,现在自家日子好过了,希望过平静的日子,她们却冒了出来,还求了老长辈出面,这是什么意思?想要道歉的话,早在前年真相大白时就应该来了,偏偏拖到今时今日,还不是看自家兜里有钱了,想要来沾光......
章秀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自家依旧跟过去那样穷得揭不开锅,这些早就断了n年的亲戚还会上门吗?答案一定是否。
上好梁后,就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抛梁”。 ↑返回顶部↑
每次吵架,沈琪珍必定要占上风,否则就回娘家去搬救兵。沈家人一到,立刻逼马滔认错、下跪、道歉、发誓,否则离婚。
马滔哪里受得了这个,他宁愿离婚。马氏夫妻加入了战团,两家人吵得昏天黑地,不知被多少人笑话......
这样的家子婆,谁娶到谁倒霉。邵寒本不想拆人姻缘,只是事关马滔的终身幸福,这才托人打听,结果沈琪珍跟前世一样骄纵蛮横,一点都没改变。
一周后,邵寒约马常鸣喝酒聊天,席间,一字未提沈琪珍,只说马滔性子单纯、重义气、轻钱财、不懂人□□故,最好给他找个温柔大方、懂事知礼、性格柔顺的家子婆,要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最好找老大,不要找老幺,娇宠长大的女孩跟马滔不合适。
马常鸣听了这番肺腑之言后,感觉很有道理,回去说与姜采芸听。姜采芸不死心,托了亲朋好友打听沈琪珍的脾气、性子,结果自然是让她灰心。
眼看马滔又要大一岁,马常鸣再也坐不住了,亲自出马,托人介绍了一个家世中等、工作中等、长相也中等的女孩,见面后彼此感觉都不错。
两人开始约会,马滔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第97章9 大结局上
即便没有实行有奖促销,章记炒货依旧火了一把,原因就是章记是全国第一家推出炒瓜子机器的公司。这批只需插上电源就能自动翻炒瓜子的机器一投放到门店,立刻就引来无数百姓好奇围观。
几家门店全部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相购买,许多人不问价格,只以买到为荣。临近春节时,所有机器日夜不停地开动,依旧供不应求。马滔想要提价,章秀青不同意,邵寒自然站在章秀青这一边。
每天从早到晚,店门口都排着长龙,郁非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提出建议:每位顾客限购两斤。
章秀青在乡下老家也放了两台炒公子机器,每天均有村民到她家来拿货,然后走村串户贩卖,他们虽然只赚一角钱差价,但是过年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几斤瓜子用来招待客人,因此一天下来也能挣十来块钱。为了多拿点炒货,有的村民半夜就起来到她家排队,章林根怎么劝阻都不听,只得仿效门店,每家限购一百斤。
年后,天气转暖,有奖促销却越演越烈,终于有一天,中文发文叫停,很多公司布署全部被打乱,那家跟章记竞争的炒货公司也受到冲击,迎来了退货风潮。
看着这一幕让人心惊胆跳的景象,马滔暗自庆幸,幸亏听了章秀青的话,没有搞有奖促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个冬季,章记炒货的生意除了火爆还是火爆,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赚了一百万,沈荷英和马滔都好好体验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工人们全都拿到了丰厚的红包,跟着邵寒的一批人则全都成了万元户。
手里有了钱,章秀青一家人看那三间破屋全都碍眼起来,特别是邵寒,每次到章家做客,他都要到亲戚家去借宿,和章秀青的表哥或者表弟挤在同一张床上,巴不得马上推倒重建。
对于农村人来说,人生三大要事:造房子、讨家婆、生小孩。比起后两者,造一栋宽敞漂亮的房子,是许多农村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大事。
在章秀青的极力劝说下,章林根决定建造楼房。
这一回,沈荷英倒是没有强烈反对,因为在苏南很多地方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幢房子、半个娘子。意思就是家里有房子的小伙子,比没有房子的小伙子吃香,讨家子婆等于成功了一半。
章晓锋现在还小,可是再过个五六年,就是小伙子了。在农村,小伙子年满十八岁就可以说亲了。
章晓锋知道自家要造新东村第一幢楼房,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这些东西根本不足为奇,可是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能住进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楼房,简直就像是进入了天堂。章林根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有机会实现,那种感觉,当真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套句章家某位老长辈的话,林根的腰杆子终于挺起来了。
在全家人的期盼中,这幢由章秀青设计的两层复式小洋楼主体结构终于建好了。
这一天,是章家新楼房上梁的日子。“梁”谐音“粮”,在农村,经常会听到老人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谁家要是造房子,亲朋好友都要背上粮食(一般是大米)来吃上梁酒,客气一点的,还会带上一块猪肉。
章秀青的大姑和伯娘仿佛约好了似的,全都背着米、拎着肉,在几个老长辈的陪同下,不请自来。
章林根的心里极其复杂。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两个人了,留在他脑海里的记忆全部是两人指着他的鼻子大骂的场面:“章林根,你个短寿命,为什么不去死?”“章林根,你个断子绝孙的畜生,你会有报应的......”
沈荷英嘴里说着“欢迎”,心里却异常恼火。上次章秀青订亲,章林根求她们来,她们也不肯来,现在自家日子好过了,希望过平静的日子,她们却冒了出来,还求了老长辈出面,这是什么意思?想要道歉的话,早在前年真相大白时就应该来了,偏偏拖到今时今日,还不是看自家兜里有钱了,想要来沾光......
章秀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果自家依旧跟过去那样穷得揭不开锅,这些早就断了n年的亲戚还会上门吗?答案一定是否。
上好梁后,就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抛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