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2 / 4)
皇帝同心腹老臣们说笑了一会,终于将奖赏之法定下。
一时散了,王学渊同沈慕则并肩出了御书房。王学渊笑道:“沈大人力荐的几人我也有所耳闻,倒同沈大人往日的风格不大相同。”
“王大人有何高见?”
“虽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这几名人才却都非士族出身,甚至有传言,他们是瑞王看中并想要举荐的。”
沈慕则微讶:“果真如此?我倒没听说过。若瑞王殿下也看重他们,那就更加证明他们不该被埋没,应得以重用。”
王学渊笑道:“美玉也需雕琢方能出彩。他们这回能成功从那些老狐狸手中将赋税抠出来,恐怕也少不了瑞王在暗中出力。沈大人绕过瑞王为这几个人请功,这不知情的倒要将功劳全部算在他们身上了。”
沈慕则慢悠悠的道:“我是户部侍郎,权力有限,也仅能为手下人说两句罢了。至于瑞王殿下如何,陛下心里有数,也不是我该插言的。”
这功劳,就算他抢不到,也不能让旁人捡了去。
二人话不投机,很快互相告辞,各自回府去了。
却说瑞王妃此刻正在宫中陪伴德妃说话,恰逢崇兴公主过来请安。妙懿见她着实出落得标致起来,遂仔细打量了一番,笑着对德妃说:“女大十八变,公主转眼就长成大姑娘了。”
德妃笑得极为慈爱,她指着女儿,道:“别瞧她个子高了些,心里还只是个小孩子。眼看也快及笈了,这婚事可操碎了我这做娘的心。”
“娘娘这是一片爱女之心。”
德妃笑得眉目舒展:“前儿本宫还和陛下提起过这孩子婚事,说嫁远了不舍得,嫁近了又怕她有持无恐,将来仗势欺负女婿。陛下也同本宫一样,舍不得她早早嫁人,说要再留几年。”
妙懿以扇掩唇,笑道:“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叫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公主殿下将来定然是要在京城开府自住的,迟些早些又何妨呢?”
崇兴公主在一旁坐不住了,含羞撒娇一般的跺脚道:“母妃和二皇嫂说什么呢,谁要嫁人了!我要一辈子留在宫里陪母妃。”
妙懿见她急了,也就不再打趣。德妃拉着她问长问短,问今日几时起的,吃了什么,喝药了没有,宫人服侍得是否满意等等。事无巨细,问得极为周详。
妙懿见她母女亲密,不禁忆起母亲的好处,心生羡慕。原本她也认为嫁入高门显赫之家才是女子的好出路,谁知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切并非她能做得了主的。除非你是天家公主,也许才能比寻常女子稍微随心些罢了。前提是你得有一位高位得宠的生母,这才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生而就得如意之事□□之人,举世也难寻一个。
她正自出身时,忽听门外传报,慧嫔求见。
王嬛君先见过了德妃,随即与妙懿相见,二人会心一笑。妙懿在宫中时,二人虽不常见面,但如今身为帝妃的王嬛君念在昔日之情,仍三不五时遣人送东西过去。二人也算是从未断过联系。
此举完全是雪中送炭。
德妃赐座,慧嫔还未走到妙懿身旁落座,就见崇兴公主凑了过来,挽着慧嫔的手臂,将她让到自己身旁的椅子上落了座。
妙懿奇怪此二人何时竟这般亲密,却已瞥见慧嫔眼中露出一闪而过的无奈。只听崇兴公主说道:“慧嫔娘娘何时还要回娘家省亲?我听说王府内的石榴熟了,好想去亲眼瞧瞧,摘些回来吃。”
原来,慧嫔之祖上月过七十岁寿辰,慧嫔曾奉恩旨,回府省亲。其天恩之隆,几乎算是绝无仅有。一时间王家风头无俩,慧嫔得宠的消息再也不仅仅是只在后宫中流传的隐秘。
而当时崇兴公主一时兴起,求了德妃,以赐宴颁旨的天使官身份跟去了王家。
——想来也是一时觉得新鲜,毕竟崇兴公主还小,玩心尚重。
慧嫔含笑应和着,崇兴公主愈发起劲,问长问短,喋喋不休。妙懿不禁有些汗颜,这位公主往常虽不是腼腆性子,却也未曾见她这般活跃过。因为说得兴起,公主粉白的小脸上显出一丝晕红,双眸仿佛清澈溪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灵动异常。
她从王家的排场,陈设,花园布局,养的植物兽鸟说起,一直说到宾客如何如何。从穿着打扮说到言谈举止,谁言辞有趣,谁迂腐古板,谁见了她只会一味小心翼翼的巴结,等等等等。
妙懿一边拈着已经剥了壳,吹去薄皮的松子仁吃着,一边侧耳细听崇兴公主的描述。一时听她提到自己被人奉承得脱不开身时,幸好被途径竹亭的王公子解了围。 ↑返回顶部↑
一时散了,王学渊同沈慕则并肩出了御书房。王学渊笑道:“沈大人力荐的几人我也有所耳闻,倒同沈大人往日的风格不大相同。”
“王大人有何高见?”
“虽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这几名人才却都非士族出身,甚至有传言,他们是瑞王看中并想要举荐的。”
沈慕则微讶:“果真如此?我倒没听说过。若瑞王殿下也看重他们,那就更加证明他们不该被埋没,应得以重用。”
王学渊笑道:“美玉也需雕琢方能出彩。他们这回能成功从那些老狐狸手中将赋税抠出来,恐怕也少不了瑞王在暗中出力。沈大人绕过瑞王为这几个人请功,这不知情的倒要将功劳全部算在他们身上了。”
沈慕则慢悠悠的道:“我是户部侍郎,权力有限,也仅能为手下人说两句罢了。至于瑞王殿下如何,陛下心里有数,也不是我该插言的。”
这功劳,就算他抢不到,也不能让旁人捡了去。
二人话不投机,很快互相告辞,各自回府去了。
却说瑞王妃此刻正在宫中陪伴德妃说话,恰逢崇兴公主过来请安。妙懿见她着实出落得标致起来,遂仔细打量了一番,笑着对德妃说:“女大十八变,公主转眼就长成大姑娘了。”
德妃笑得极为慈爱,她指着女儿,道:“别瞧她个子高了些,心里还只是个小孩子。眼看也快及笈了,这婚事可操碎了我这做娘的心。”
“娘娘这是一片爱女之心。”
德妃笑得眉目舒展:“前儿本宫还和陛下提起过这孩子婚事,说嫁远了不舍得,嫁近了又怕她有持无恐,将来仗势欺负女婿。陛下也同本宫一样,舍不得她早早嫁人,说要再留几年。”
妙懿以扇掩唇,笑道:“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叫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公主殿下将来定然是要在京城开府自住的,迟些早些又何妨呢?”
崇兴公主在一旁坐不住了,含羞撒娇一般的跺脚道:“母妃和二皇嫂说什么呢,谁要嫁人了!我要一辈子留在宫里陪母妃。”
妙懿见她急了,也就不再打趣。德妃拉着她问长问短,问今日几时起的,吃了什么,喝药了没有,宫人服侍得是否满意等等。事无巨细,问得极为周详。
妙懿见她母女亲密,不禁忆起母亲的好处,心生羡慕。原本她也认为嫁入高门显赫之家才是女子的好出路,谁知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切并非她能做得了主的。除非你是天家公主,也许才能比寻常女子稍微随心些罢了。前提是你得有一位高位得宠的生母,这才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生而就得如意之事□□之人,举世也难寻一个。
她正自出身时,忽听门外传报,慧嫔求见。
王嬛君先见过了德妃,随即与妙懿相见,二人会心一笑。妙懿在宫中时,二人虽不常见面,但如今身为帝妃的王嬛君念在昔日之情,仍三不五时遣人送东西过去。二人也算是从未断过联系。
此举完全是雪中送炭。
德妃赐座,慧嫔还未走到妙懿身旁落座,就见崇兴公主凑了过来,挽着慧嫔的手臂,将她让到自己身旁的椅子上落了座。
妙懿奇怪此二人何时竟这般亲密,却已瞥见慧嫔眼中露出一闪而过的无奈。只听崇兴公主说道:“慧嫔娘娘何时还要回娘家省亲?我听说王府内的石榴熟了,好想去亲眼瞧瞧,摘些回来吃。”
原来,慧嫔之祖上月过七十岁寿辰,慧嫔曾奉恩旨,回府省亲。其天恩之隆,几乎算是绝无仅有。一时间王家风头无俩,慧嫔得宠的消息再也不仅仅是只在后宫中流传的隐秘。
而当时崇兴公主一时兴起,求了德妃,以赐宴颁旨的天使官身份跟去了王家。
——想来也是一时觉得新鲜,毕竟崇兴公主还小,玩心尚重。
慧嫔含笑应和着,崇兴公主愈发起劲,问长问短,喋喋不休。妙懿不禁有些汗颜,这位公主往常虽不是腼腆性子,却也未曾见她这般活跃过。因为说得兴起,公主粉白的小脸上显出一丝晕红,双眸仿佛清澈溪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灵动异常。
她从王家的排场,陈设,花园布局,养的植物兽鸟说起,一直说到宾客如何如何。从穿着打扮说到言谈举止,谁言辞有趣,谁迂腐古板,谁见了她只会一味小心翼翼的巴结,等等等等。
妙懿一边拈着已经剥了壳,吹去薄皮的松子仁吃着,一边侧耳细听崇兴公主的描述。一时听她提到自己被人奉承得脱不开身时,幸好被途径竹亭的王公子解了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