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我不想归去,任重道远(2 / 5)
赵诚继续在厨房里找了一下还是没找到。
“那是之前剩下的腊肉,招待大人自是需要有些油气,所以妾身就全部剁碎和粥一起炖了。”
漂亮小妾说道。
赵诚真想扭头就走,却看这姑娘的尴尬神色,也不好意思表现的太市侩,只得维持着僵硬的表情表扬了一句,“讲究,这才是当下池州应该提倡的作风。”
“大人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咱们家老秦能一直跟着大人便好了。听说大人不日就要赴京深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要是能把我家老秦带进京,那妾身也就能跟着沾光了,妾身长这么大,还没有进过京呢。”
这位年纪和赵诚差不多的小妾滔滔不绝的说着。
“这当然没问题,带着你们,其实对我自身也有许多好处。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
赵诚一以贯之的维持这样的觉悟立场,“各取所需而已。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坏不坏也说不好。只是说人在特定条件下,一般只要和自身利益没有较大冲突时,大多数人还是想把手边事做好的,我也一样。责任和使命感,一些时候比好坏的属性之分更重要。”
小妾听的一脸懵圈,眼睛倒是很大,看着赵诚眨巴眨巴个不停。
“举个栗子。”
赵诚又道,“张商英肯定比我更像好人,但他造成的无辜之魂比我多。”
这下小妾就不懵圈了,深有感受,老秦一家的前途是这位赵大人救的,但在十里亭时候,张商英把秦明所有部下和许多民兵一起断送了。
于是,她怀着十分崇拜的心情,偷偷多看了赵诚几眼……
一锅腊肉粥也算是当下的好东西,赵诚和那小妾一起把一大锅粥抬进堂屋时,秦明已经等了睡着了,扑在桌子上鼾声如雷。
他的几房美女也不避嫌,一起眼巴巴的围坐下来,包括赵诚在内各自抬着大碗等候着“大娘”分配。
一人一大勺盖下来,粘稠无比的粥就把碗给满上了。
剩下就是秦明自己抬着砂锅,稀里哗啦的胡吃一阵子。
赵诚吃的很慢很认真,味道也只是一般般。但这应该是在池州的最后一顿饭。
既然走已经不可避免,赵诚打算明日上路。
继续留下来其他人不待见,也管不了更多了。
仅仅是前几日“批示”春耕牛事件,算是大观二年开年以来的贵池县第一个红头文件,就已经把蔡攸急了跳脚。
因为自灵芝山战役后,赵诚威望尤其大。民兵也没有解散。这种情况下蔡攸尤其如履薄冰,担心出事。
赵诚有时候会犯浑,这事老蔡比谁都清楚。
蔡攸基本把赵诚视为默认女婿了,没直接挑明只是还等着蔡京的最后考虑而已。但在政治上蔡攸看的很准,对赵诚的防备心尤其大。
因为一衣带水,这个时候赵诚出幺蛾子,基本也就等于蔡家或者是蔡攸出幺蛾子了。而正因为赵诚现在威望无出其右,只要话能传出官府去,那些从灵芝山战场归来的民兵,那是谁的账也不卖的,只听赵诚的。
简单点说,灵芝山大捷后,那些国战功臣民兵队、以及总指挥赵诚,已经成为了传统固有权贵官僚的尴尬和痛点。
包括包拯包青天在内,大宋从未有任何一个人能解决牛的问题。但赵诚可以,就算已经被蔡攸停职,赵诚也就是以“委员”的身份去县衙讲了一句话,就被当做了一号红头文件。
接下来民兵以及一千多个带红袖套的民众代表一转悠,还真就把明目张胆的牛肉利益链给弄了个底朝天,刘启山迫于压力,亲自带队抓了四十多人。其他的没抓,但就真的全部“关停”,缩回去了。
范仲淹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所以他就凉了。走马观花的换着地方做官,直至病死在路途中。
赵诚比他猥琐的多,获得了蔡家更厚的政治护甲。但也着实被蔡攸来指着鼻子严厉警告了“你已经被停止,不许在插手任何事物,不许在有任何的公开发言”。 ↑返回顶部↑
“那是之前剩下的腊肉,招待大人自是需要有些油气,所以妾身就全部剁碎和粥一起炖了。”
漂亮小妾说道。
赵诚真想扭头就走,却看这姑娘的尴尬神色,也不好意思表现的太市侩,只得维持着僵硬的表情表扬了一句,“讲究,这才是当下池州应该提倡的作风。”
“大人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咱们家老秦能一直跟着大人便好了。听说大人不日就要赴京深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要是能把我家老秦带进京,那妾身也就能跟着沾光了,妾身长这么大,还没有进过京呢。”
这位年纪和赵诚差不多的小妾滔滔不绝的说着。
“这当然没问题,带着你们,其实对我自身也有许多好处。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
赵诚一以贯之的维持这样的觉悟立场,“各取所需而已。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坏不坏也说不好。只是说人在特定条件下,一般只要和自身利益没有较大冲突时,大多数人还是想把手边事做好的,我也一样。责任和使命感,一些时候比好坏的属性之分更重要。”
小妾听的一脸懵圈,眼睛倒是很大,看着赵诚眨巴眨巴个不停。
“举个栗子。”
赵诚又道,“张商英肯定比我更像好人,但他造成的无辜之魂比我多。”
这下小妾就不懵圈了,深有感受,老秦一家的前途是这位赵大人救的,但在十里亭时候,张商英把秦明所有部下和许多民兵一起断送了。
于是,她怀着十分崇拜的心情,偷偷多看了赵诚几眼……
一锅腊肉粥也算是当下的好东西,赵诚和那小妾一起把一大锅粥抬进堂屋时,秦明已经等了睡着了,扑在桌子上鼾声如雷。
他的几房美女也不避嫌,一起眼巴巴的围坐下来,包括赵诚在内各自抬着大碗等候着“大娘”分配。
一人一大勺盖下来,粘稠无比的粥就把碗给满上了。
剩下就是秦明自己抬着砂锅,稀里哗啦的胡吃一阵子。
赵诚吃的很慢很认真,味道也只是一般般。但这应该是在池州的最后一顿饭。
既然走已经不可避免,赵诚打算明日上路。
继续留下来其他人不待见,也管不了更多了。
仅仅是前几日“批示”春耕牛事件,算是大观二年开年以来的贵池县第一个红头文件,就已经把蔡攸急了跳脚。
因为自灵芝山战役后,赵诚威望尤其大。民兵也没有解散。这种情况下蔡攸尤其如履薄冰,担心出事。
赵诚有时候会犯浑,这事老蔡比谁都清楚。
蔡攸基本把赵诚视为默认女婿了,没直接挑明只是还等着蔡京的最后考虑而已。但在政治上蔡攸看的很准,对赵诚的防备心尤其大。
因为一衣带水,这个时候赵诚出幺蛾子,基本也就等于蔡家或者是蔡攸出幺蛾子了。而正因为赵诚现在威望无出其右,只要话能传出官府去,那些从灵芝山战场归来的民兵,那是谁的账也不卖的,只听赵诚的。
简单点说,灵芝山大捷后,那些国战功臣民兵队、以及总指挥赵诚,已经成为了传统固有权贵官僚的尴尬和痛点。
包括包拯包青天在内,大宋从未有任何一个人能解决牛的问题。但赵诚可以,就算已经被蔡攸停职,赵诚也就是以“委员”的身份去县衙讲了一句话,就被当做了一号红头文件。
接下来民兵以及一千多个带红袖套的民众代表一转悠,还真就把明目张胆的牛肉利益链给弄了个底朝天,刘启山迫于压力,亲自带队抓了四十多人。其他的没抓,但就真的全部“关停”,缩回去了。
范仲淹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所以他就凉了。走马观花的换着地方做官,直至病死在路途中。
赵诚比他猥琐的多,获得了蔡家更厚的政治护甲。但也着实被蔡攸来指着鼻子严厉警告了“你已经被停止,不许在插手任何事物,不许在有任何的公开发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