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对苏提供部分无线电设备的事情,我希望霍普金斯先生还是要考虑、考虑的。如果你们美国军队参战,那么按照你们的观念,无线电设备的需求量会很大的。而我的装备清单上,除了有线电话之外,并未提出任何无线电装备。”
  “这说明我们有这个实力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为盟国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霍普金斯先生,这样你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优先满足美国军队的需要,而不用与斯大林去打官司。考虑到减轻美国方面的压力,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再考虑一下我的意见。”
  其实杨震坚持索要现在英国人和苏联人,几个月之后美国人在战场上缴获的德军火炮。除了因为补充美援不足以及自身军工生产能力不足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他没有说出口。
  德军的lefh一零五榴弹炮,与同口径的美国榴弹炮相比重量是最轻的,也是唯一可以使用马匹牵引。而日制九一式榴弹炮,虽然比它轻了二百公斤,射程也远了一百多米。但一来缴获的数量不多,无法满足部队需要。二自己仿制,也有相当的困难。
  中国地形复杂,既不是北非那种的沙漠平原地形,也不是苏德战场上主要是东欧平原,或是西欧那种大部分地区相对平坦的地形。山地、平原、河流,地形之复杂远非欧洲和北非战场可以相比的。
  而且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交通设施,也远不如欧洲国家。都说苏联的交通环境差,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公路的中国交通环境更差。很多的地区别说西欧那种高等级公路了,就是简易公路都没有。
  在复杂的地形之下,单靠汽车牵引的火炮很难满足作战需要。大口径火炮作为压制火力的是必须的,但是一百毫米以下,包括一百毫米在内口径的火炮,最好还是能以马匹牵引能力为好。
  美制m二榴弹炮性能的确先进,但是只能依靠汽车牵引,这对于中国战场来说,机动能力要受到极大的限制。最起码在山区作战,就会限制火炮的使用。而且中国马匹矮小,力气不如苏联的顿河马。火炮如果太重,同样限制机动能力。
  即便是如今美国人答应大量的提供性能优秀的卡车,但是有了大量的现代化汽车,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淘汰马匹。中国的道路现状,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也限制了卡车的使用。师一级的火炮保留马匹牵引能力,甚至可以用人转移阵地的能力,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选择美制m二榴弹炮,先不说美国人能提供多少火炮,能不能满足需要。单单就是这种只能用卡车牵引的火炮,作为师级炮兵的骨干火炮,那么不仅仅在山区,就是很多平原地区,也是受到相当限制的。
  第1517章 英国人的鸡肋
  其实杨震在部队挑选武器装备,尤其是重装备的时候,并未一味的要求先进,一味的要求别人提供性能最先进的武器。他更多的是看重是不是符合自己部队的现状,以及保证补充的能力。
  杨震为抗联师一级选择的无论是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还是fefh一零五榴弹炮,都是可以使用马匹牵引。而且这两种火炮与同口径火炮相比,重量都是比较轻,牵引方式也极其灵活,必要的时候可以由人力转移,很符合中国人的体质。
  尤其是fefh一零五榴弹炮,可以使用马匹牵引。以及不到两吨,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人力转移的重量,很适合抗联现状。最关键的是作为德国陆军师属标准火炮,这些火炮在战场上装备的数量相当大,被缴获的可能性也最大,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这也是杨震为何在m三零火炮,形成生产能力之后,却一直控制其产量。使其在整个战争之中,总产量并不高。而将生产能力主要放在zls三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以及为德制一零五榴弹炮生产零部件上。
  就是因为这种苏式火炮的确性能先进,炮弹的威力也大,也同样能够用马匹牵引。但是也秉承了苏制火炮一贯的优点,那就是实在是太重了。三吨多的行军重量,对于中国的道路来说,作为一种师级火炮实在是太重了。
  而且中国的马匹矮小,力量也不如苏联的顿河马,牵引这样一门火炮,需要的马匹数量太多。对于下面的部队,也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以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桥梁,也无法承受这么重的火炮通行。
  杨震在这件事情上,考虑的很全面。从火炮的来源,火炮的牵引方式以及通行能力,他都详细的考虑到了。苏德战场,还有英国人在北非战场上,缴获的坦克不见得有多少,但是火炮的数量肯定会满足自己需要的。毕竟与坦克相比,德军的火炮数量要多的多。
  对于杨震的这几个要求,霍普金斯与韦维尔上将都不约而同的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了杨震好大一会。才由霍普金斯开口道:“杨,你应该相信我们援助你们的诚意。你不应该对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协助盟友的决心有所怀疑。”
  “就算在运输途中会产生一些意外,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美国方面答应给你们物资和装备,会一样不少的运到满洲的。尤其是武器装备,我可以用人格担保,我们答应的一样都不会少你们的。”
  “作为美国的前商业部长,我坚信美利坚合众国有能力也有把握,在满足其他方面战线,以及自身所需的情况之下,满足你们的所有需要。这一点,你还有你的同僚们,大可不必要有什么担心和隐忧。”
  “我清楚你担心的是什么,但是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德国的坦克和火炮,先不说英国军队现在缴获了多少,能不能满足你们的需要。就是数量足够,但是单单就维修、保养这一方面,根本无法与有着稳定供应渠道的我们相比。”
  “要知道,就算我们答应提供给你们缴获的德军武器装备,但是你们根本就无法获得必要的零部件补充。没有稳定的零部件来源渠道,你们怎么能够保证转交给你们的德国装备可以在战场上使用?”
  “更何况,英国方面目前在北非战场上的态势,并不是很理想。德国人在北非战场上,投入的力量也不是最多的。即便是我们同意你的这个要求,但是寥寥无几的战利品,怎么能够满足你口中战场上巨大的消耗所用?”
  “杨,还是那句话,你应该相信你的盟友,会按照我们签署的协议一丝不苟的来执行。而我们美利坚合众国,也有能力在你们大规模的扩充军队情况之下,保证你们所有的武器装备达到你们想要的标准。”
  霍普金斯的反驳,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老朋友,不是我不相信美国有没有能力去履行你们的诺言。我还是那句话,战争之中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出现。为了应对意外,我们必须要有多手准备。至少在你们美国方面提供的坦克没有按时到位,火炮数量也许不足的情况之下,我们能有应付意外的手段。”
  “而且老朋友,在这里的人都是明眼人。我说句毫不客气的话,如果我们与苏联人都急需坦克补充,你们是优先给我们,还是先给苏联人?就算你们美国目前还没有参战,大规模的扩军暂时还无法实现。但是苏联方面,还有北非的英国方面有需要怎么办?”
  “按照目前苏德战场上,苏军损失坦克的数量以及速度来看。你们需要给他们补充多少辆坦克,才能让他们军工能力全面恢复战前产量之前,保证苏军的作战能力不被德国人彻底的击垮?”
  “要知道生产足够数量的坦克,可能会需要一个月。但是让这些坦克在战场上损失掉,却是只需要短短的几天而已。而仅仅从苏德战场目前进行的几次会战来看,苏军每场战役损失的坦克数量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其数量之大,甚至你们美国人,都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他们的战损本补充完毕。”
  “打个比方,一个月之内你们生产了三千辆坦克,但是英国方面因为战损过大,自身的产量短时间之内无法满足,急需在短时间之内至少补充一千辆坦克。而苏联人要必须得到一千辆以上的坦克,才能维持战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