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2 / 4)
这批苏制火炮到位之后,火炮的缺口通过内部调整,尽管数量上还有一定的短缺,但是可以用此次会战缴获的日制火炮代替。而且抗联此次缴获的火炮,很多都是自己已经不再使用的。像九二式步兵炮和九四式三七速射炮,全部都可以调拨给挺进军。
而且这两种火炮重量以及还可以的威力,都很适合挺进军作为主力火炮使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七九口径的轻武器,为挺进军换装的数量缺口较大。这批武器,得等到年底苏联人答应的转运过来之后,才能给他们换装。
没有在坚持下去的杨震,将头转向了李延平道:“政委,这段时间我主要考虑对美英谈判的事情。一直没有想起来问,你到苏联领事馆抗议的事情,究竟怎么样了?苏联人给予我们什么答复没有?”
听到杨震提起这件事情,李延平摇头苦笑道:“老杨,我找过科瓦廖夫了。他劝说我们不要在追究这件事情了,也不要再提起这件事情了。远东军区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被莫斯科整顿的很厉害。”
“此次谈判结束之后,苏联代表团刚一返回苏联境内。原来一直负责与我们联系的远东军区参谋丈夫格里格连科少将在机场就被撤职,随同代表团一同离开远东军区,而且还是被远东军区内务部派人押上飞机的。”
“而远东军区司令阿巴那申克大将,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与结束之后也多次受到莫斯科的严厉训斥,几乎差一点没有撤销职务。他劝我们就算为了阿巴那申克大将,最好也要暂时忍耐一下。”
“反正这件事情也没有给我们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还是就此算了为好。而且他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这件事情不要再揪着不放。我们最好考虑一下有资格能下这个决心的人之后,再提其他的事情。”
“如果一直支持我们的阿巴那申克大将出事了,对我们的影响就太大了。还有他告诉我,他也接到回莫斯科述职的要求。如果他回不来的话,也就意味着莫斯科对我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让我们自己在今后多加小心,有些事情别太过于斤斤计较了。”
对于李延平的答复,杨震微微一愣,随即苦笑道:“这是莫斯科的那个老头因为这次谈判,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在拿远东军区出气呢。不过阿巴那申克大将,至少目前在远东军区还无人可以代替,他不会有什么事的。至于科瓦廖夫那个家伙,可就保不准了。”
“如果他真的也因为此事受到牵连的话,那么恐怕在也回不来了。不过考虑到他位置,我想应该这个可能不会太大。罪是要遭一些的,但是如果说莫斯科让他彻底消失,可能性也不会很大。毕竟他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即便发泄怒火也轮不到他。”
在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杨震摇了摇头道:“虽说他的这个答复很让人生气,但是有一点他说的不错。阿巴那申克大将要是真的被撤职,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如果换了一个惟莫斯科之命是从的家伙,我们的麻烦更多。还是算了吧,此事到此就算为止了。”
杨震这番语气之中充满的不甘与无奈,老帅和李延平都听了出来。只是在这件事情上,两个人都不好再说什么。生命线在人家手中握着,要想掐死你们就在弹指之间。而根据杨震之前讲的那些来看,美国人是不会为了抗联与苏联人彻底闹翻的。
在这件事情,抗联几乎没有任何的反击手段。不忍下来怎么办?闹大了对抗联只有坏处,而没有任何的好处。好在虽说泄露了一些机密,但是总算在杨震的巧言令色之下,并未给抗联带来实质上的损失,只是多费了一番口舌而已。
老帅和李延平没有说什么,杨震则闭上眼睛不知道再想着什么。就在别人以为他睡着了的时候,他却睁开眼睛对着李延平道:“老李,现在谈判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我们都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部队的整编和训练中。”
“眼下军区是没有精力去抓这些事情,可新任东北政府主席还没有到位。这样,你将谈判的内容和协议,尽快的向总指挥移交。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什么都抓在手中不放。该移交地方政府的,利用这次难得的暂时平静机会,全部移交给地方政府。”
“你和总指挥谈一下,让东北局和地方政府抓紧时间落实下去。在基建上,宁可让厂房和工人等设备,也绝对不能让设备等厂房和工人。该拟定计划明年该开工的基建项目,东北局要拿出一个计划来。不要舍不得投入,我们紧一两年,我们今后就会松快许多的。”
“另外,美国人明年开始每年的经济援助,我想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资金,会以设备和物资的名义冲抵,能有一半是现金就不错了。搞不好,什么钢盔、水壶、帐篷一类的东西,都会被美国人冲抵这笔援助。”
“这样,你让东北局和东北政府抓紧时间做一个预算。不过有两件事情,在预算之中要作为重点。一,每年上缴中央的资金,提前留出足够的额度。每年要不少于五百万美元,并根据中央的需要,保证可以增加三到五百万的补充数额。”
“二每年的教育经费要保证足额下发,每年的教育预算一定要做到充足。要保证让学生们吃饱、穿暖如果资金不足,宁可部队和机关少吃一顿饭,但是教育经费一分都不能少。宿舍该整修的整修,火炕实在不行就都改成暖气。去年冬季方正学校宿舍煤气中毒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第1528章 锱铢必较
杨震的这番话听完,李延平却是在噗呲一乐之后,摇了摇头道:“老杨,你让我说你什么好?首先你是军区司令员,这么干涉地方的工作不好吧。其次总指挥在这些事情上,处理的经验更加丰富。再说军区负责与地方政府联络的是项主任,我去插手也不是很好。”
“再说,你说的这几件事情。给中央的资金,总指挥没有参与此次谈判,目前还不知道每年都有这笔钱,一时还决定不了。至于教育经费的事情,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都是按人头下拨的资金。宁可拖欠机关办公经费,也没有差过一文钱的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
“每年冬季的取暖用煤,也都优先保障,而且全都是鹤岗和七台河出产的上等煤。去年的事情发生之后,东北局已经要求各地所有带宿舍的学校,每年上秋全部火炕都要重新盘并彻底的清理一遍,坚决杜绝这种事情再次的发生。”
“而且所有下拨的学校用煤,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都要不定期的派人抽查。以保证下拨煤炭质量和数量,不被挪为它用。虽说没有按照你刚才的要求,全部改为暖气,但是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老杨,总指挥考虑问题的很全面,而且地方工作经验远比我们丰富,我看地方工作咱们还是不要插手的为好。你既然已经决定退出地方工作,那么还是不要去当婆婆为好。毕竟我们现在并不是军政一体化,军队太过于干涉地方工作,很容易引起纷争的。”
李延平的提醒,杨震一愣之后不由的一拍自己脑袋:“政委,你批评的对,我这的确是有些婆婆嘴了。这样老李,你将协议涉及到地方政府执行的一块分出来,转交给东北局。涉及到军区的那部分,等那帮家伙走后我们开个会定下来。”
说罢,杨震有些不顾形象的抻了一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后道:“老首长、政委,我得去休息一会了。估计晚上还要和韦维尔上将接着磨,这个家伙虽说放弃了让我们出兵东南亚。但是在战略问题配合上,恐怕会很挑剔。”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是相当现实的,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这帮家伙,绝对不会让我们白拿装备和物资的。他们估计在战略配合上,会提出苛刻要求的。所以我得有相当得耐心,去和他们一点点得磨。”
杨震这些话倒不是虚言,两支军队协同作战的事情本身就是复杂之极。再加上又是一南一北,相距千里的两个大的战略方向,又岂是简单的策应两个字能够说明白的?尤其是两方面相互之间,又是都在算计着对方,信任度可想而知的情况之下。
晚饭后与韦维尔上将之间的谈判,整整进行了一夜。直到天色已经放亮,才就两军战略协同问题上,勉强达成了大致的一致。英国方面同意在年底之前,提供一批坦克以及转让一批战术飞机给抗联。 ↑返回顶部↑
而且这两种火炮重量以及还可以的威力,都很适合挺进军作为主力火炮使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七九口径的轻武器,为挺进军换装的数量缺口较大。这批武器,得等到年底苏联人答应的转运过来之后,才能给他们换装。
没有在坚持下去的杨震,将头转向了李延平道:“政委,这段时间我主要考虑对美英谈判的事情。一直没有想起来问,你到苏联领事馆抗议的事情,究竟怎么样了?苏联人给予我们什么答复没有?”
听到杨震提起这件事情,李延平摇头苦笑道:“老杨,我找过科瓦廖夫了。他劝说我们不要在追究这件事情了,也不要再提起这件事情了。远东军区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被莫斯科整顿的很厉害。”
“此次谈判结束之后,苏联代表团刚一返回苏联境内。原来一直负责与我们联系的远东军区参谋丈夫格里格连科少将在机场就被撤职,随同代表团一同离开远东军区,而且还是被远东军区内务部派人押上飞机的。”
“而远东军区司令阿巴那申克大将,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与结束之后也多次受到莫斯科的严厉训斥,几乎差一点没有撤销职务。他劝我们就算为了阿巴那申克大将,最好也要暂时忍耐一下。”
“反正这件事情也没有给我们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还是就此算了为好。而且他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这件事情不要再揪着不放。我们最好考虑一下有资格能下这个决心的人之后,再提其他的事情。”
“如果一直支持我们的阿巴那申克大将出事了,对我们的影响就太大了。还有他告诉我,他也接到回莫斯科述职的要求。如果他回不来的话,也就意味着莫斯科对我们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让我们自己在今后多加小心,有些事情别太过于斤斤计较了。”
对于李延平的答复,杨震微微一愣,随即苦笑道:“这是莫斯科的那个老头因为这次谈判,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在拿远东军区出气呢。不过阿巴那申克大将,至少目前在远东军区还无人可以代替,他不会有什么事的。至于科瓦廖夫那个家伙,可就保不准了。”
“如果他真的也因为此事受到牵连的话,那么恐怕在也回不来了。不过考虑到他位置,我想应该这个可能不会太大。罪是要遭一些的,但是如果说莫斯科让他彻底消失,可能性也不会很大。毕竟他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即便发泄怒火也轮不到他。”
在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杨震摇了摇头道:“虽说他的这个答复很让人生气,但是有一点他说的不错。阿巴那申克大将要是真的被撤职,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如果换了一个惟莫斯科之命是从的家伙,我们的麻烦更多。还是算了吧,此事到此就算为止了。”
杨震这番语气之中充满的不甘与无奈,老帅和李延平都听了出来。只是在这件事情上,两个人都不好再说什么。生命线在人家手中握着,要想掐死你们就在弹指之间。而根据杨震之前讲的那些来看,美国人是不会为了抗联与苏联人彻底闹翻的。
在这件事情,抗联几乎没有任何的反击手段。不忍下来怎么办?闹大了对抗联只有坏处,而没有任何的好处。好在虽说泄露了一些机密,但是总算在杨震的巧言令色之下,并未给抗联带来实质上的损失,只是多费了一番口舌而已。
老帅和李延平没有说什么,杨震则闭上眼睛不知道再想着什么。就在别人以为他睡着了的时候,他却睁开眼睛对着李延平道:“老李,现在谈判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我们都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部队的整编和训练中。”
“眼下军区是没有精力去抓这些事情,可新任东北政府主席还没有到位。这样,你将谈判的内容和协议,尽快的向总指挥移交。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什么都抓在手中不放。该移交地方政府的,利用这次难得的暂时平静机会,全部移交给地方政府。”
“你和总指挥谈一下,让东北局和地方政府抓紧时间落实下去。在基建上,宁可让厂房和工人等设备,也绝对不能让设备等厂房和工人。该拟定计划明年该开工的基建项目,东北局要拿出一个计划来。不要舍不得投入,我们紧一两年,我们今后就会松快许多的。”
“另外,美国人明年开始每年的经济援助,我想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资金,会以设备和物资的名义冲抵,能有一半是现金就不错了。搞不好,什么钢盔、水壶、帐篷一类的东西,都会被美国人冲抵这笔援助。”
“这样,你让东北局和东北政府抓紧时间做一个预算。不过有两件事情,在预算之中要作为重点。一,每年上缴中央的资金,提前留出足够的额度。每年要不少于五百万美元,并根据中央的需要,保证可以增加三到五百万的补充数额。”
“二每年的教育经费要保证足额下发,每年的教育预算一定要做到充足。要保证让学生们吃饱、穿暖如果资金不足,宁可部队和机关少吃一顿饭,但是教育经费一分都不能少。宿舍该整修的整修,火炕实在不行就都改成暖气。去年冬季方正学校宿舍煤气中毒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第1528章 锱铢必较
杨震的这番话听完,李延平却是在噗呲一乐之后,摇了摇头道:“老杨,你让我说你什么好?首先你是军区司令员,这么干涉地方的工作不好吧。其次总指挥在这些事情上,处理的经验更加丰富。再说军区负责与地方政府联络的是项主任,我去插手也不是很好。”
“再说,你说的这几件事情。给中央的资金,总指挥没有参与此次谈判,目前还不知道每年都有这笔钱,一时还决定不了。至于教育经费的事情,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都是按人头下拨的资金。宁可拖欠机关办公经费,也没有差过一文钱的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
“每年冬季的取暖用煤,也都优先保障,而且全都是鹤岗和七台河出产的上等煤。去年的事情发生之后,东北局已经要求各地所有带宿舍的学校,每年上秋全部火炕都要重新盘并彻底的清理一遍,坚决杜绝这种事情再次的发生。”
“而且所有下拨的学校用煤,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都要不定期的派人抽查。以保证下拨煤炭质量和数量,不被挪为它用。虽说没有按照你刚才的要求,全部改为暖气,但是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老杨,总指挥考虑问题的很全面,而且地方工作经验远比我们丰富,我看地方工作咱们还是不要插手的为好。你既然已经决定退出地方工作,那么还是不要去当婆婆为好。毕竟我们现在并不是军政一体化,军队太过于干涉地方工作,很容易引起纷争的。”
李延平的提醒,杨震一愣之后不由的一拍自己脑袋:“政委,你批评的对,我这的确是有些婆婆嘴了。这样老李,你将协议涉及到地方政府执行的一块分出来,转交给东北局。涉及到军区的那部分,等那帮家伙走后我们开个会定下来。”
说罢,杨震有些不顾形象的抻了一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后道:“老首长、政委,我得去休息一会了。估计晚上还要和韦维尔上将接着磨,这个家伙虽说放弃了让我们出兵东南亚。但是在战略问题配合上,恐怕会很挑剔。”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是相当现实的,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这帮家伙,绝对不会让我们白拿装备和物资的。他们估计在战略配合上,会提出苛刻要求的。所以我得有相当得耐心,去和他们一点点得磨。”
杨震这些话倒不是虚言,两支军队协同作战的事情本身就是复杂之极。再加上又是一南一北,相距千里的两个大的战略方向,又岂是简单的策应两个字能够说明白的?尤其是两方面相互之间,又是都在算计着对方,信任度可想而知的情况之下。
晚饭后与韦维尔上将之间的谈判,整整进行了一夜。直到天色已经放亮,才就两军战略协同问题上,勉强达成了大致的一致。英国方面同意在年底之前,提供一批坦克以及转让一批战术飞机给抗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