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4)
就和江苇青若是不应下太后的话,会叫马铃儿无地自容一样,他若不应下雷寅双的邀约,虽然雷寅双会遭人耻笑,他大概也不会落下什么好名声,至少也要被人评说没个君子风度的。
苏琰无奈地看看雷寅双,只得站起身来,一脸温和地笑道:“只要妹子不嫌弃。”却是又压低声音向雷寅双抱怨道:“干嘛拖我下水。”
雷寅双悄悄抛过去一个白眼儿,道:“谁叫你看我笑话的!”
——得,果然是这样!
苏琰看看她,默了默,道:“你可真不讲理,得罪你的人在上头,偏你拿我作筏子。”
雷寅双倒也不否认,看着他笑道:“谁叫我惹不起那位,偏偏恰正好能够惹得起你呢。”说着,却是悄悄往身后睇了一眼。
在她身后,长宁长公主正和花姐坐在一处。见雷寅双邀着自家儿子,长宁长公主的眼明显地亮了三分,只花姐不赞同地微拧了眉。
苏琰的眼忽闪了一下,笑道:“我母亲原都已经歇了这心思了,你这样,就不怕又勾起她的念头来?”
“不是有你嘛,”雷寅双笑道:“我可是跟着瑞儿一直叫你哥哥的,不能白叫了。”
他俩这般窃窃私语着,别人只当他们是在商量着合奏的曲目,倒也不曾在意,只太后见了心头一阵古怪。
和那些自卑着草根出身而愈发追求道学,努力想把自己培养成“上等人”的世家勋贵们不同,太后从不以自己的出身为耻。且她已年过七旬,世情经历得越多,她便看得越开,之所以不同意江苇青和雷寅双的事,也不过是因为她觉得这二人不合适而已。因此,她倒没有像那些道学之士一般,觉得雷寅双的举止有失体统。她只是觉得,这雷寅双的胆子有些忒大了——要知道,若是苏琰真不应下她,她这脸可就丢出整个大兴了。
而且……
不是说这丫头跟逸哥儿好上了吗?怎么这会儿她又当众邀约起苏琰来?!
太后不由看向江苇青。
这会儿江苇青看着倒是一脸的平静,只那捏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泛着白,看向苏琰的眼神里也带着股掩饰不住的不善。
顿时,太后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件大事——不会从头到尾,都是她家逸哥儿在一厢情愿吧?!
这般想着,太后看向雷寅双的眼神不由更加古怪了。
偏这会儿雷寅双和苏琰凑在一处窃窃私语的模样,看着根本就不像二人只是泛泛之交。
当年苏家夫妇征战沙场时,曾把年幼的苏琰交给太后带过一段时间,所以太后比谁都知道,这苏琰当着人面装得像个温驯君子,其实背后那禀性简直跟他那有个“狐狸”之称的父亲一样,是只狡猾的小狐狸。若他看不上雷寅双,是再不可能这般跟她虚与委蛇的,脸上更不可能露出这种亲昵的神态。
见江苇青似要把手里的酒杯捏破的趋势,太后赶紧扬声打断雷寅双和苏琰的窃窃私语,笑问着二人:“你俩可商量好了?合奏一曲什么?”
苏琰看看雷寅双,回身向太后禀道:“《旱春雷》。”
雷寅双则回头跟小内侍说了句什么。小内侍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却是抱了面琵琶过来。
此时雷寅双仍穿着那身大红劲装,紧束着衣袖,一头原本梳成繁复发髻的长发也因要跟郑霖演武而改了利落的束顶马尾。她和苏琰一前一后越众而出,于刚才她演武的那片空地上坐了,却是看着站在鼓架旁的苏琰微一点头,开始拨弄琴弦。
头一声弦响,便惊得众人猛一眨眼,竟真似旱地响起一声春雷一般。
临安长公主是个好音律的,她原正亲手替太后剥着一枚蜜桔,只这一声弦响,便叫她立时丢了手,回头看向雷寅双,一边喃喃道了句:“有些意思。”
太后并不通音律,便扭头看了一眼一旁负责给宴上奏乐的乐师们。
这会儿那些乐师也因这有力的一声弦响而纷纷直起腰,看着那场上埋头拨着弦的雷寅双。
那突兀的一声弦响后,雷寅双拨弦的动作忽然变得轻柔起来,似一声雷响惊起了一阵微风一般。那微风掠过树梢,吹落一地繁花似锦后风势转急,却是吹皱一池春水,又吹弯了田里的禾苗,吹得天际的云层翻滚,吹来一阵乌云压顶。在渐紧的风声里,行人压着被吹歪了的帽子,农人则喜悦地抬头观望着天际,盼着春雨能来得更急一些。那越来越密的弦响,勾得人似亲眼目睹了风雨欲来前的紧张一般。正提着心魄时,耳际忽然响起一声重鼓,似那闪电破开乌云,直惊得众人猛一眨眼,紧接着,耳畔的弦声变得细微而稀疏,似三两点雨落于地上,转瞬没了踪影。再细听时,那弦声如沙沙细雨般渐渐密集起来。密集的雨声中,那春雷时远时近,时急时缓,催得雨声时疏时密,时大时小。
雨声里,行人于檐下抱怨着春雨的不便,农人于田间展望着丰收的喜悦,那雨水打在屋檐上的叮咛,注入溪流的欢畅,却是一声声,全于雷寅双的指尖拨弄了出来,直惊得太后看着雷寅双一阵目瞪口呆。
太后的印象里,雷寅双便不算是不学无术,也全然是个不知什么是“文雅”二字的野丫头,却再想不到,她竟弹得一手的好琵琶。 ↑返回顶部↑
苏琰无奈地看看雷寅双,只得站起身来,一脸温和地笑道:“只要妹子不嫌弃。”却是又压低声音向雷寅双抱怨道:“干嘛拖我下水。”
雷寅双悄悄抛过去一个白眼儿,道:“谁叫你看我笑话的!”
——得,果然是这样!
苏琰看看她,默了默,道:“你可真不讲理,得罪你的人在上头,偏你拿我作筏子。”
雷寅双倒也不否认,看着他笑道:“谁叫我惹不起那位,偏偏恰正好能够惹得起你呢。”说着,却是悄悄往身后睇了一眼。
在她身后,长宁长公主正和花姐坐在一处。见雷寅双邀着自家儿子,长宁长公主的眼明显地亮了三分,只花姐不赞同地微拧了眉。
苏琰的眼忽闪了一下,笑道:“我母亲原都已经歇了这心思了,你这样,就不怕又勾起她的念头来?”
“不是有你嘛,”雷寅双笑道:“我可是跟着瑞儿一直叫你哥哥的,不能白叫了。”
他俩这般窃窃私语着,别人只当他们是在商量着合奏的曲目,倒也不曾在意,只太后见了心头一阵古怪。
和那些自卑着草根出身而愈发追求道学,努力想把自己培养成“上等人”的世家勋贵们不同,太后从不以自己的出身为耻。且她已年过七旬,世情经历得越多,她便看得越开,之所以不同意江苇青和雷寅双的事,也不过是因为她觉得这二人不合适而已。因此,她倒没有像那些道学之士一般,觉得雷寅双的举止有失体统。她只是觉得,这雷寅双的胆子有些忒大了——要知道,若是苏琰真不应下她,她这脸可就丢出整个大兴了。
而且……
不是说这丫头跟逸哥儿好上了吗?怎么这会儿她又当众邀约起苏琰来?!
太后不由看向江苇青。
这会儿江苇青看着倒是一脸的平静,只那捏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泛着白,看向苏琰的眼神里也带着股掩饰不住的不善。
顿时,太后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件大事——不会从头到尾,都是她家逸哥儿在一厢情愿吧?!
这般想着,太后看向雷寅双的眼神不由更加古怪了。
偏这会儿雷寅双和苏琰凑在一处窃窃私语的模样,看着根本就不像二人只是泛泛之交。
当年苏家夫妇征战沙场时,曾把年幼的苏琰交给太后带过一段时间,所以太后比谁都知道,这苏琰当着人面装得像个温驯君子,其实背后那禀性简直跟他那有个“狐狸”之称的父亲一样,是只狡猾的小狐狸。若他看不上雷寅双,是再不可能这般跟她虚与委蛇的,脸上更不可能露出这种亲昵的神态。
见江苇青似要把手里的酒杯捏破的趋势,太后赶紧扬声打断雷寅双和苏琰的窃窃私语,笑问着二人:“你俩可商量好了?合奏一曲什么?”
苏琰看看雷寅双,回身向太后禀道:“《旱春雷》。”
雷寅双则回头跟小内侍说了句什么。小内侍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却是抱了面琵琶过来。
此时雷寅双仍穿着那身大红劲装,紧束着衣袖,一头原本梳成繁复发髻的长发也因要跟郑霖演武而改了利落的束顶马尾。她和苏琰一前一后越众而出,于刚才她演武的那片空地上坐了,却是看着站在鼓架旁的苏琰微一点头,开始拨弄琴弦。
头一声弦响,便惊得众人猛一眨眼,竟真似旱地响起一声春雷一般。
临安长公主是个好音律的,她原正亲手替太后剥着一枚蜜桔,只这一声弦响,便叫她立时丢了手,回头看向雷寅双,一边喃喃道了句:“有些意思。”
太后并不通音律,便扭头看了一眼一旁负责给宴上奏乐的乐师们。
这会儿那些乐师也因这有力的一声弦响而纷纷直起腰,看着那场上埋头拨着弦的雷寅双。
那突兀的一声弦响后,雷寅双拨弦的动作忽然变得轻柔起来,似一声雷响惊起了一阵微风一般。那微风掠过树梢,吹落一地繁花似锦后风势转急,却是吹皱一池春水,又吹弯了田里的禾苗,吹得天际的云层翻滚,吹来一阵乌云压顶。在渐紧的风声里,行人压着被吹歪了的帽子,农人则喜悦地抬头观望着天际,盼着春雨能来得更急一些。那越来越密的弦响,勾得人似亲眼目睹了风雨欲来前的紧张一般。正提着心魄时,耳际忽然响起一声重鼓,似那闪电破开乌云,直惊得众人猛一眨眼,紧接着,耳畔的弦声变得细微而稀疏,似三两点雨落于地上,转瞬没了踪影。再细听时,那弦声如沙沙细雨般渐渐密集起来。密集的雨声中,那春雷时远时近,时急时缓,催得雨声时疏时密,时大时小。
雨声里,行人于檐下抱怨着春雨的不便,农人于田间展望着丰收的喜悦,那雨水打在屋檐上的叮咛,注入溪流的欢畅,却是一声声,全于雷寅双的指尖拨弄了出来,直惊得太后看着雷寅双一阵目瞪口呆。
太后的印象里,雷寅双便不算是不学无术,也全然是个不知什么是“文雅”二字的野丫头,却再想不到,她竟弹得一手的好琵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