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4)
要是有办法能让钱像变魔术似的,一变十,十变百呢,池胜男的脑子里一下闪现四个字:炒原始股。
在九十年代最赚钱的莫过于炒原始股,她想起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上网时看到一段话。
80年代初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在他人歧视的眼光中富了,90年代第一批买原始股的人在其他人嘲笑的眼光中富了;九十年代末期买地皮的人,在其他人忙着下海炒股的时候也富了!
他们成了中产阶级,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能耐,而是因为他们看准先机,敢于在大多数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做出了实际行动。
当初在梧桐村的时候她就曾动过炒股的念头,当时之所以打消除了没有资金,也因为沙洲没有营业部,只能去深沪这些大城市而打消了。
当年的沙洲没有营业部,可如今的新远市有啊,新远市于1988年就开始进行股票交易市场试点,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看重股票,所以交易并不活跃。
直到1990年,随着企业股份制试点在全国热起来,股票买卖也逐步活跃,进行股票交易的人越来越多。新远的股票柜台交易不断升温。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出现拥挤现象,柜台买卖股票不得不靠发号进行,许多人一大早就排在证券营业部门前拿号。每天发200个号,领到号的200人就可以到场内报价配对成交,买卖价格写在黑板上。
最初新的股市缺乏严格的股票交易制度,所以整个股票买卖完全凭相互之间的信誉来进行。
举个例子,如果张三的股票卖给李四,成交后,他们把身份证号码互相记下来,股票就交割了。
由于当时并没有10%涨跌停板制,股市早期的股票价格涨得很快,今天成交还是每股27元,第二天就涨到30元以上了。张三可能就不干了,要反悔,不卖出已成交的股票,这样就会发生争执和斗殴等情况。尽管有很久纠纷,炒股影响还是越来越大,很多人跑到营业部门口去排队围观,很快就出现了新远市炒股狂热现象。
池胜男不懂怎么炒股,她只是知道这个年代炒股绝大多数都是赚钱,眼前既然自己手头还有几千块钱,又急需钱,这么个机会可不能错过了。那么是她自己去炒股,还是找个基金经理人帮自己炒?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宋千里又来找她了,这次他说话却不似往常的爽快,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池胜男听了半天都没弄明白他表达的重要,忍不住疑惑地问他:“宋千里,你到底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宋千里涨红了脸:“那个...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我...我给你打借条!三个月,只要三个月我双倍奉还!”想到要跟个女人借钱,他惭愧得无地自容,可他目前的确很需要钱!
池胜男看着宋千里脸红的样子,突然想大笑三声,宋千里啊宋千里,你可是叉宝网的创始人!中/国未/来的首富啊!这样的人,居然要问自己借!钱!
“你要借多少啊?八千块钱够不够啊。”
“啊?”宋千里一下呆了,八千块钱在当时也不算小数目了,也许就是她全部的存款了,她为什么这么放心把钱借给自己?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你都不问我拿钱干什么吗?”
池胜男心想,反正我拿着八千块钱也买不起房子,还不如借给你这个未来的首富,反正也不愁你还不上钱,怕什么!
不过面上还是客套一些吧,免得他以为自己对他图谋不轨呢:“我是觉得你是个不轻易向人开口借钱的人,你既然开口了,而钱我也有,你帮过我这么多忙,这次借钱就算是我回报你吧。借条就不用打了,三个月后你不用给我一万六,按银行利息算就可以了。”
☆、第135章 决定买房
宋千里手头本来还有些闲钱,可录像厅是租的,每个月都要交房租,他也试着跟朋友借钱,朋友本来也愿意慷慨解囊,可一听说他借钱是拿去炒股的,态度马上犹豫起来。在他们看来炒股就是把钱往水里扔,赚了钱还好,万一亏得血本无归,宋千里拿什么还?
宋千里不想勉强他们,就这么问了好几个朋友,他们不是接受不了新事物,可他们做的生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股票在他们眼里只是营业部黑板上的一串数字而已,就这样让他们拿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他们望而却步了。
那些敢闯敢拼的大男人尚且对股票如此抵触,所以宋千里问池胜男借钱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随口问问,没想到她不仅愿意借钱,索性连自己借钱的理由都不管不问,连借条都不打!
她为什么如此信任自己?宋千里想来想去都只能想到一个原因。
想到这里宋千里脸上有点发烧——这个傻姑娘也太容易轻信别人了,还好遇到的人是他,要是换了别人,就算是一开始是借,时间一久就未必愿意还了,借钱这种事太考验人性了。
不过,也许是她还不知道自己借钱是去炒股的缘故?
宋千里犹豫片刻还是决定把自己借钱的目的告诉她,就算她听了自己改变借钱的主意,也不能瞒着她做这件事。
他一把原因跟她说完,然后看了下她的脸色说:“其实你要是改变主意也没关系...”
池胜男愣了下,宋千里居然跟她想到一块去了!
她微笑了下:“其实我这段时间也在考虑炒股的事情...”
宋千里惊了,虽然经过这几年炒股已经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可听池胜男的口气好像对炒股这件事非常有把握,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风险,他忍不住提醒她:“胜男,其实我只是个新手,虽然对股市我也有一些了解,但我不确定具体炒作起来会不会赔钱...要是万一赔本了...” ↑返回顶部↑
在九十年代最赚钱的莫过于炒原始股,她想起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上网时看到一段话。
80年代初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在他人歧视的眼光中富了,90年代第一批买原始股的人在其他人嘲笑的眼光中富了;九十年代末期买地皮的人,在其他人忙着下海炒股的时候也富了!
他们成了中产阶级,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能耐,而是因为他们看准先机,敢于在大多数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做出了实际行动。
当初在梧桐村的时候她就曾动过炒股的念头,当时之所以打消除了没有资金,也因为沙洲没有营业部,只能去深沪这些大城市而打消了。
当年的沙洲没有营业部,可如今的新远市有啊,新远市于1988年就开始进行股票交易市场试点,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看重股票,所以交易并不活跃。
直到1990年,随着企业股份制试点在全国热起来,股票买卖也逐步活跃,进行股票交易的人越来越多。新远的股票柜台交易不断升温。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出现拥挤现象,柜台买卖股票不得不靠发号进行,许多人一大早就排在证券营业部门前拿号。每天发200个号,领到号的200人就可以到场内报价配对成交,买卖价格写在黑板上。
最初新的股市缺乏严格的股票交易制度,所以整个股票买卖完全凭相互之间的信誉来进行。
举个例子,如果张三的股票卖给李四,成交后,他们把身份证号码互相记下来,股票就交割了。
由于当时并没有10%涨跌停板制,股市早期的股票价格涨得很快,今天成交还是每股27元,第二天就涨到30元以上了。张三可能就不干了,要反悔,不卖出已成交的股票,这样就会发生争执和斗殴等情况。尽管有很久纠纷,炒股影响还是越来越大,很多人跑到营业部门口去排队围观,很快就出现了新远市炒股狂热现象。
池胜男不懂怎么炒股,她只是知道这个年代炒股绝大多数都是赚钱,眼前既然自己手头还有几千块钱,又急需钱,这么个机会可不能错过了。那么是她自己去炒股,还是找个基金经理人帮自己炒?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宋千里又来找她了,这次他说话却不似往常的爽快,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池胜男听了半天都没弄明白他表达的重要,忍不住疑惑地问他:“宋千里,你到底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宋千里涨红了脸:“那个...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我...我给你打借条!三个月,只要三个月我双倍奉还!”想到要跟个女人借钱,他惭愧得无地自容,可他目前的确很需要钱!
池胜男看着宋千里脸红的样子,突然想大笑三声,宋千里啊宋千里,你可是叉宝网的创始人!中/国未/来的首富啊!这样的人,居然要问自己借!钱!
“你要借多少啊?八千块钱够不够啊。”
“啊?”宋千里一下呆了,八千块钱在当时也不算小数目了,也许就是她全部的存款了,她为什么这么放心把钱借给自己?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你都不问我拿钱干什么吗?”
池胜男心想,反正我拿着八千块钱也买不起房子,还不如借给你这个未来的首富,反正也不愁你还不上钱,怕什么!
不过面上还是客套一些吧,免得他以为自己对他图谋不轨呢:“我是觉得你是个不轻易向人开口借钱的人,你既然开口了,而钱我也有,你帮过我这么多忙,这次借钱就算是我回报你吧。借条就不用打了,三个月后你不用给我一万六,按银行利息算就可以了。”
☆、第135章 决定买房
宋千里手头本来还有些闲钱,可录像厅是租的,每个月都要交房租,他也试着跟朋友借钱,朋友本来也愿意慷慨解囊,可一听说他借钱是拿去炒股的,态度马上犹豫起来。在他们看来炒股就是把钱往水里扔,赚了钱还好,万一亏得血本无归,宋千里拿什么还?
宋千里不想勉强他们,就这么问了好几个朋友,他们不是接受不了新事物,可他们做的生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股票在他们眼里只是营业部黑板上的一串数字而已,就这样让他们拿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他们望而却步了。
那些敢闯敢拼的大男人尚且对股票如此抵触,所以宋千里问池胜男借钱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随口问问,没想到她不仅愿意借钱,索性连自己借钱的理由都不管不问,连借条都不打!
她为什么如此信任自己?宋千里想来想去都只能想到一个原因。
想到这里宋千里脸上有点发烧——这个傻姑娘也太容易轻信别人了,还好遇到的人是他,要是换了别人,就算是一开始是借,时间一久就未必愿意还了,借钱这种事太考验人性了。
不过,也许是她还不知道自己借钱是去炒股的缘故?
宋千里犹豫片刻还是决定把自己借钱的目的告诉她,就算她听了自己改变借钱的主意,也不能瞒着她做这件事。
他一把原因跟她说完,然后看了下她的脸色说:“其实你要是改变主意也没关系...”
池胜男愣了下,宋千里居然跟她想到一块去了!
她微笑了下:“其实我这段时间也在考虑炒股的事情...”
宋千里惊了,虽然经过这几年炒股已经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可听池胜男的口气好像对炒股这件事非常有把握,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风险,他忍不住提醒她:“胜男,其实我只是个新手,虽然对股市我也有一些了解,但我不确定具体炒作起来会不会赔钱...要是万一赔本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