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横扫如卷席(十三)(3 / 3)
或许是心有灵犀,在周处发出突围令的时候。吴军右阵的沈莹也指挥着解烦军向北侧开始突围。
唯一死战不退的,是中军的绕帐。
作为东吴精锐中的精锐,绕帐军的组成极为严格:宗室子弟、烈士子弟。毕竟,这是绕帐啊,是君王最亲近的贴身警卫啊。
而且,他们的统帅,还是张悌!
不过,不管是什么人统帅,不管是什么人组成的部队。终究还是挡不住客观实力的差距。到了战斗开打后两个时辰,周处、沈莹已经率领参与部队突围后。鸳鸯阵兵开始合拢绕帐军。
伤亡迅速增大了,不少士兵终于承受不住战斗中的绝望和无力,开始自发的丢弃武器,向汉军士兵投降。
然后,在军阵最中间的张悌,仍然大呼酣战,完全没有任何想放弃的意思。
时间来到了未时。绕帐军阵亡的阵亡,投降的投降。到了此时,只剩下了一队约莫两百余人的部队,簇拥着张悌,被数万汉军团团包围。
张遵在此时踏马上前,稍稍一抬手,制止住了本方士兵的前进后,站到了阵前:“对面的吴将报上名来!”
“大吴尚书令张悌!”
“原来是张巨先。本将大汉前将军张遵。巨先兄,战到此时已经足矣,投降吧,这个时候投降,不丢人。”
“呵呵呵呵~~我张悌自幼年时便受诸葛元逊赏识,屡受关照教导。陛下登基之后,又将我从一个校尉一手提拔为尚书令。张悌深受国恩,如何能降?再说了,若是大吴将亡,没有君臣为其殉葬。那大吴这个国家,岂不是会被万世所耻笑。今日张悌绝不会降,愿为国家而死!为国而死,人生至乐也!”
“我等誓死追随尚书令,为国而死!”
“哎~~吴国,还是有国士的。”悠悠的叹了一口气,张遵右手轻轻举起:“放箭!”
……
“这就败了?败了……”
“陛下,战情就是如此。巨先殉国,子隐、子光败走。现在,汉军已经朝着建业开进!”
“……这么大一个国家,从敌人出兵开始,三个月不到就亡国了。文彬,自古以来,有如此快就亡国的大国么?”
“陛下,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汉军转瞬及至。何去何从,还请一言而决!”
“哈哈哈哈~朕岂是贪生怕死之人。顺民!召集你麾下的典校,然后出动我大吴的最后两万‘精锐’,朕要御驾亲征。便是战死在战场之上,也能坦然去见各位先帝了。”
“陛下,臣惶恐。现在不管是臣下面的典校,还是那两万大军,都差不多已经逃光了。整个建业,已经没有可战之兵。”
“嘿~~”咂咂嘴,孙皓很快就笑了起来:“善,诸位臣工,大家到底君臣一场。到了这个时候,朕也不为难你们了。朕待会就去后(防和谐)宫,先杀妻儿,然后自裁。诸君何去何从,请自便吧。”
这话当然也就是说说罢了,皇帝本身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主动说出投降两个字的。当初之所以留着万彧不上战场,不就是在这个时候给皇帝安台阶的么?
“陛下,何至于此。莫不如看看司马家,他们开城投降后,汉室也没有为难他们什么啊。相反,根据典校的情报,你也知道司马家现在其实在凉州过得很不错。陛下不如就此投降吧,以汉吴多年盟友的关系,想来汉室终究是不会为难陛下的。”
“是啊,陛下,降了吧。汉军马上就要入城,即使是为了建业这数十万百姓不被遭受兵灾这一点,陛下也应该早点派人送上降表……”
“哐当~”佩剑很是爽快的被仍在了地上:“非是朕贪生怕死,实在是为了我大吴的百姓,不得已出降尔。这就算朕这个大吴皇帝,为百姓们做的最后一件事吧。”
西元277年十二月十六日,东吴丞相万彧出城,在距离建业仅仅五里路的地方向季汉前将军张遵递交了孙皓的降表。
从孙权于西元229年正式称帝开始,东吴这个国家,历四十八年,四帝,至此亡了。
从西元184年,张角三兄弟起事,东汉政府开始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掌控,乱世开始算起。长达九十三年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点。 ↑返回顶部↑
唯一死战不退的,是中军的绕帐。
作为东吴精锐中的精锐,绕帐军的组成极为严格:宗室子弟、烈士子弟。毕竟,这是绕帐啊,是君王最亲近的贴身警卫啊。
而且,他们的统帅,还是张悌!
不过,不管是什么人统帅,不管是什么人组成的部队。终究还是挡不住客观实力的差距。到了战斗开打后两个时辰,周处、沈莹已经率领参与部队突围后。鸳鸯阵兵开始合拢绕帐军。
伤亡迅速增大了,不少士兵终于承受不住战斗中的绝望和无力,开始自发的丢弃武器,向汉军士兵投降。
然后,在军阵最中间的张悌,仍然大呼酣战,完全没有任何想放弃的意思。
时间来到了未时。绕帐军阵亡的阵亡,投降的投降。到了此时,只剩下了一队约莫两百余人的部队,簇拥着张悌,被数万汉军团团包围。
张遵在此时踏马上前,稍稍一抬手,制止住了本方士兵的前进后,站到了阵前:“对面的吴将报上名来!”
“大吴尚书令张悌!”
“原来是张巨先。本将大汉前将军张遵。巨先兄,战到此时已经足矣,投降吧,这个时候投降,不丢人。”
“呵呵呵呵~~我张悌自幼年时便受诸葛元逊赏识,屡受关照教导。陛下登基之后,又将我从一个校尉一手提拔为尚书令。张悌深受国恩,如何能降?再说了,若是大吴将亡,没有君臣为其殉葬。那大吴这个国家,岂不是会被万世所耻笑。今日张悌绝不会降,愿为国家而死!为国而死,人生至乐也!”
“我等誓死追随尚书令,为国而死!”
“哎~~吴国,还是有国士的。”悠悠的叹了一口气,张遵右手轻轻举起:“放箭!”
……
“这就败了?败了……”
“陛下,战情就是如此。巨先殉国,子隐、子光败走。现在,汉军已经朝着建业开进!”
“……这么大一个国家,从敌人出兵开始,三个月不到就亡国了。文彬,自古以来,有如此快就亡国的大国么?”
“陛下,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汉军转瞬及至。何去何从,还请一言而决!”
“哈哈哈哈~朕岂是贪生怕死之人。顺民!召集你麾下的典校,然后出动我大吴的最后两万‘精锐’,朕要御驾亲征。便是战死在战场之上,也能坦然去见各位先帝了。”
“陛下,臣惶恐。现在不管是臣下面的典校,还是那两万大军,都差不多已经逃光了。整个建业,已经没有可战之兵。”
“嘿~~”咂咂嘴,孙皓很快就笑了起来:“善,诸位臣工,大家到底君臣一场。到了这个时候,朕也不为难你们了。朕待会就去后(防和谐)宫,先杀妻儿,然后自裁。诸君何去何从,请自便吧。”
这话当然也就是说说罢了,皇帝本身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主动说出投降两个字的。当初之所以留着万彧不上战场,不就是在这个时候给皇帝安台阶的么?
“陛下,何至于此。莫不如看看司马家,他们开城投降后,汉室也没有为难他们什么啊。相反,根据典校的情报,你也知道司马家现在其实在凉州过得很不错。陛下不如就此投降吧,以汉吴多年盟友的关系,想来汉室终究是不会为难陛下的。”
“是啊,陛下,降了吧。汉军马上就要入城,即使是为了建业这数十万百姓不被遭受兵灾这一点,陛下也应该早点派人送上降表……”
“哐当~”佩剑很是爽快的被仍在了地上:“非是朕贪生怕死,实在是为了我大吴的百姓,不得已出降尔。这就算朕这个大吴皇帝,为百姓们做的最后一件事吧。”
西元277年十二月十六日,东吴丞相万彧出城,在距离建业仅仅五里路的地方向季汉前将军张遵递交了孙皓的降表。
从孙权于西元229年正式称帝开始,东吴这个国家,历四十八年,四帝,至此亡了。
从西元184年,张角三兄弟起事,东汉政府开始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掌控,乱世开始算起。长达九十三年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