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2 / 4)
殷胥拍了下膝盖:“你也回来了,手里我要的东西都有了,还等什么呢。朕就要他说,要他把朕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在第二日宋晏还没上朝之前,正慢悠悠骑着马跟着几个同僚聊着,从宫门前侍卫之间而过,忽然有个小童从后头跑上来,满头大汗:“宋舍人,幸好是赶上了,这刚送到府上的消息!”
宋晏接过看了一眼,眉毛抖了抖,上头写道:“圣人决意正式审理竹承语被弹劾一案,且安王归朝,意欲控告钱尚书。”
圣人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查明了事情想掀到台面上?
一切的政治斗争,越往上走就越是赤裸裸的阳谋,到圣人这一层,就反而没什么太多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或利益关系,就真的只剩“社稷”二字了。
他宋晏备好了为社稷的这一天啊,能成一代名臣还是狱中囚犯,就看今日了。
第345章 327.0327.$
竹承语站在俱泰下手的位置, 这一对儿曾经的同年进士、后来的提携关系,如今因为户部的争端而割裂,群臣并不敢插嘴。竹承语面如寒霜的站着, 以前是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今日就是冰山孤寒, 触碰不得;俱泰则似有意一般, 大声的和崔式、尤朝在内的各部尚书说笑。
俱泰跟着圣人跑出去打仗,带走一批户部的官员为各地为大邺创收, 在各地协助新政展开。随着他们走过的地方逐渐平定, 各地陆陆续续也有商税上缴,这部分商税主要是蜀商与关中商人下江南,以及朝廷收了南方的茶铁盐凉金银等等的贩卖权。
其他还有江南各大寺庙囤积的大量财产,土地对外分发或拍卖, 金银或其他财产上缴朝廷。本来众人都没有把这个钱当作大数目,然而往往越是苦难,佛寺越大行其道, 单是江东一带的大型寺庙就有几百所,收缴的财产甚至让殷胥也惊愕不已。在平定南方之后,圣人带回来的高僧在佛教祖庭白马寺宣讲佛法,圣人暗中支持佛教,纵然这流派特殊了些,但好歹也是圣人这些年头一次对佛放宽了态度,各寺就算是与禅宗有理论上的矛盾,为了生路也不得不退让几分。
再者就是一些征讨世家在各地私兵与屯堡所得到的资产,但是这些钱大部分都留给了当地官府作为初建的朝廷拨款。
上到洛阳的银子倒是并没有想象的多。
但是支出则多的惊人,也不是说国库困苦承担不起,而是曾经长江以北的半个大邺,要养自己激增的百姓不说,还要养一个急需修复的半废的长江以南。
山东河朔占据地方不大,和发达城市距离近也河道纵横发达,朝廷轻轻松松就能养河朔一年,曾经的叛军之地在如今已经能够自立,而且粮产也几乎要超过关中一代。
但是江南,土地虽然肥沃,但是人口锐减,积贫积弱,面积又极为广阔,光是为了朝廷第一年不收农税的政策,就够掏空户部的底儿了。
还有疏通曾经因为战争被南周朝廷堵塞的南北运河,重建苏州、建康几座大城,重建因为战乱被毁坏的几十条官道。
殷胥也大概算过,知道户部肯定是要想些法子,但也不是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大邺这几年积累的财产等的就是这些日子。等到江南很快休整过来,钱自然还能回国库。
矛盾就发生在这方面,钱从来都是朝廷争执不断的话题。
圣人今日来的也算早些,朝廷上规矩不重,等到赞者喊起来,群臣这才归队没说话。殷胥依旧穿着常服来的,偶尔来听朝会的太子搬了小凳坐在圣人右手边的位置,今日却多了一个人。安王殿下是从中宫来的,坐轿进殿,圣人赐座,在崔南邦前一个位置,更靠中间,左手边和如今在朝的武将中官位最高的季子介相对。
崔季明觉得不太好,又往后退了半步,让泽更靠前一些,泽转过头来,虽然这些年没有见过她,然而看见容貌,那些什么季将军出身绿林的留言也不攻而破。他笑着对崔季明点了点头,崔季明也听殷胥说了些他的近况,微笑着躬身回礼。
然而她在意的是坐在殷胥手边的博。博也好奇的看着被软轿抬进来的泽,一会儿又抬头看看殷胥,似乎在找这两个兄弟之间的相似之处,掰着指头不知道在数什么。
泽更像是有意避开不去直视博,他一直在注视群臣或者低着头。
或许博好奇的目光太直接了,或许他也压抑不住自己,抬起头望了博一眼。博一下子跟他对视上,吓了一跳,毕竟群臣偶尔抬头也是跟殷胥对视,很少有人会看他,他还觉得是自己不守规矩被发现了,连忙低下头去,两只手揪着袖边。
再度偷偷抬头,安王的目光仍然望着他,眼底有些红,那边殷胥已经在说话了,他却仍然弯了眼睛对博轻轻一笑。
博有点吓到,连忙回以一个笑容。
这位叔伯倒是看起来跟阿耶很像又很不像啊。等到泽撇开眼神,博一次一次的偷瞄着想到。
简单的几件事说完之后,最先发难的就是竹承语的事情。
圣人要的支援建康重建的开支一直没能下来,工部与兵部的帐目也有些对不上,竹承语多次联合门下的官员,向圣人上书改低重建建康的开支,圣人没有理会,门下态度暧昧,她就拖着不做不批,就算是俱泰向下施压,但两位侍郎均反对,加上大半个户部不配合,怎么都下不来。
太后说过实行她所提出的新交引法令,竹承语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而且俱泰认为她不但不配合,私下还将交引的漏洞透露给蜀商。
甚至有人认为蜀商在这政令开始实行后不到一个月,就在洛阳办了交引铺市,开始收买交引就是因为竹承语与朝外的联系,将朝廷政策透露给了商贾。 ↑返回顶部↑
在第二日宋晏还没上朝之前,正慢悠悠骑着马跟着几个同僚聊着,从宫门前侍卫之间而过,忽然有个小童从后头跑上来,满头大汗:“宋舍人,幸好是赶上了,这刚送到府上的消息!”
宋晏接过看了一眼,眉毛抖了抖,上头写道:“圣人决意正式审理竹承语被弹劾一案,且安王归朝,意欲控告钱尚书。”
圣人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查明了事情想掀到台面上?
一切的政治斗争,越往上走就越是赤裸裸的阳谋,到圣人这一层,就反而没什么太多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或利益关系,就真的只剩“社稷”二字了。
他宋晏备好了为社稷的这一天啊,能成一代名臣还是狱中囚犯,就看今日了。
第345章 327.0327.$
竹承语站在俱泰下手的位置, 这一对儿曾经的同年进士、后来的提携关系,如今因为户部的争端而割裂,群臣并不敢插嘴。竹承语面如寒霜的站着, 以前是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今日就是冰山孤寒, 触碰不得;俱泰则似有意一般, 大声的和崔式、尤朝在内的各部尚书说笑。
俱泰跟着圣人跑出去打仗,带走一批户部的官员为各地为大邺创收, 在各地协助新政展开。随着他们走过的地方逐渐平定, 各地陆陆续续也有商税上缴,这部分商税主要是蜀商与关中商人下江南,以及朝廷收了南方的茶铁盐凉金银等等的贩卖权。
其他还有江南各大寺庙囤积的大量财产,土地对外分发或拍卖, 金银或其他财产上缴朝廷。本来众人都没有把这个钱当作大数目,然而往往越是苦难,佛寺越大行其道, 单是江东一带的大型寺庙就有几百所,收缴的财产甚至让殷胥也惊愕不已。在平定南方之后,圣人带回来的高僧在佛教祖庭白马寺宣讲佛法,圣人暗中支持佛教,纵然这流派特殊了些,但好歹也是圣人这些年头一次对佛放宽了态度,各寺就算是与禅宗有理论上的矛盾,为了生路也不得不退让几分。
再者就是一些征讨世家在各地私兵与屯堡所得到的资产,但是这些钱大部分都留给了当地官府作为初建的朝廷拨款。
上到洛阳的银子倒是并没有想象的多。
但是支出则多的惊人,也不是说国库困苦承担不起,而是曾经长江以北的半个大邺,要养自己激增的百姓不说,还要养一个急需修复的半废的长江以南。
山东河朔占据地方不大,和发达城市距离近也河道纵横发达,朝廷轻轻松松就能养河朔一年,曾经的叛军之地在如今已经能够自立,而且粮产也几乎要超过关中一代。
但是江南,土地虽然肥沃,但是人口锐减,积贫积弱,面积又极为广阔,光是为了朝廷第一年不收农税的政策,就够掏空户部的底儿了。
还有疏通曾经因为战争被南周朝廷堵塞的南北运河,重建苏州、建康几座大城,重建因为战乱被毁坏的几十条官道。
殷胥也大概算过,知道户部肯定是要想些法子,但也不是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大邺这几年积累的财产等的就是这些日子。等到江南很快休整过来,钱自然还能回国库。
矛盾就发生在这方面,钱从来都是朝廷争执不断的话题。
圣人今日来的也算早些,朝廷上规矩不重,等到赞者喊起来,群臣这才归队没说话。殷胥依旧穿着常服来的,偶尔来听朝会的太子搬了小凳坐在圣人右手边的位置,今日却多了一个人。安王殿下是从中宫来的,坐轿进殿,圣人赐座,在崔南邦前一个位置,更靠中间,左手边和如今在朝的武将中官位最高的季子介相对。
崔季明觉得不太好,又往后退了半步,让泽更靠前一些,泽转过头来,虽然这些年没有见过她,然而看见容貌,那些什么季将军出身绿林的留言也不攻而破。他笑着对崔季明点了点头,崔季明也听殷胥说了些他的近况,微笑着躬身回礼。
然而她在意的是坐在殷胥手边的博。博也好奇的看着被软轿抬进来的泽,一会儿又抬头看看殷胥,似乎在找这两个兄弟之间的相似之处,掰着指头不知道在数什么。
泽更像是有意避开不去直视博,他一直在注视群臣或者低着头。
或许博好奇的目光太直接了,或许他也压抑不住自己,抬起头望了博一眼。博一下子跟他对视上,吓了一跳,毕竟群臣偶尔抬头也是跟殷胥对视,很少有人会看他,他还觉得是自己不守规矩被发现了,连忙低下头去,两只手揪着袖边。
再度偷偷抬头,安王的目光仍然望着他,眼底有些红,那边殷胥已经在说话了,他却仍然弯了眼睛对博轻轻一笑。
博有点吓到,连忙回以一个笑容。
这位叔伯倒是看起来跟阿耶很像又很不像啊。等到泽撇开眼神,博一次一次的偷瞄着想到。
简单的几件事说完之后,最先发难的就是竹承语的事情。
圣人要的支援建康重建的开支一直没能下来,工部与兵部的帐目也有些对不上,竹承语多次联合门下的官员,向圣人上书改低重建建康的开支,圣人没有理会,门下态度暧昧,她就拖着不做不批,就算是俱泰向下施压,但两位侍郎均反对,加上大半个户部不配合,怎么都下不来。
太后说过实行她所提出的新交引法令,竹承语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而且俱泰认为她不但不配合,私下还将交引的漏洞透露给蜀商。
甚至有人认为蜀商在这政令开始实行后不到一个月,就在洛阳办了交引铺市,开始收买交引就是因为竹承语与朝外的联系,将朝廷政策透露给了商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