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4)
学生甲:“他们来干什么?这么好的条件,难道也要回国?”
学生丙不高兴了:“你说的什么话, 回不回国是个人的选择,难不成都非要是混得不好的才回国?”
学生甲脸色不好,他就是混得不怎么样的人之一。虽说也算得上优秀毕业生,但这所谓的优秀在米国职场也不是就能畅通无阻了。
学生乙暗自摇头,就冲甲同学说话的调调,估计情商就不怎么样,米国社会也是人组成的, 这么说话,除非专业水平高到无可或缺,不然前途照样有限。
这一边,使馆赵秘书将两人领到座位上匆匆交谈几句便离开了。顾毓铮环视一圈,同桌的几个位置上已经到了五个。
“看来我们到的还不算晚。”安致远笑着与在座诸人打招呼。优秀学生圈子就这么点大,能坐到这一排的多少都互相知道点名号,都是同胞,搞好关系总是没错的。
其他几人也微笑致意,这种场合会犯傻的都是少数,众人三三两两聊了几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对于此次会议的主题只字不提。
安致远也抿唇微笑,心中对此早有预料,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
来之前大使馆方面就已经联系过他了,大使周先生更是私下与他见面聊过一次。
二十一世纪的华夏最缺的是人才,而这里,就聚集了一大批新一代顶尖人才。
连续十多年的不断输送,无数优秀的学子通过各种渠道来米国深造,可是每年最终学成归国的人才数目却远远小于出来的人数。这种状态对于华夏来说,是值得惋惜的。
人各有志,良禽择良木而栖。身为个人,为自己的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无可厚非,可祖国建设同样需要他们,能多挖一个回国都是好的。驻米国的外交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招揽一些学生回国。
驻米国大使周先生通过关系找到了安致远,他家与安家爷爷有些私交,在确认了安致远的归国意愿后请他帮忙游说其他学生。
对此安顾二人自然是欣然同意。只是优秀的人往往主意都挺大,是走还是留,又哪是这么容易说动的,只能看情况有机会再慢慢磨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厅里的人越来越多,圆桌边空着我位置被慢慢填满,前方的台子上出现了外交官们的身影。
如同每一次有领导参与的聚会一样,用餐开始之前必有领导讲话。好在能出来担任国家形象的官员作风都比较干脆,没有国内的那些空话套话,也没有长篇大论,几位领导的讲话都比较务实,三言两语间,主题点得十分明确。
在场的谁都不是笨蛋,也都不是闲人,特别是搞技术的更不爱理会政治家们那一套弯弯绕绕,想让他们回国,说废话是没用的,表现得真诚一些更能赢得某些心怀祖国的年轻人的好感。
吃饭只是程序,饭后的自由交流才是重头戏。
酒过三巡,食物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工作人员开始攻克自己的任务目标。
几个与安顾两人相熟的学生向他们围了过来。
“你们两是确定回国了?”问话的是一位学习金融的留学生,他已经在米国一家大银行找到了工作,属于确定不回去的人之一。
“嗯,回去,早就说好的事。”安致远笑着回答。对对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不管是回还是不回,他都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况且,不回国也不一定就代表不爱国,某些专业目前在华夏的发展并不好,确实是不如在国外来得更合适,再说了,只要爱国,在国外一样能给国家提供帮助。
“我也决定回去了。国内研究所的聘书已经发到我邮箱了,我可能更喜欢呼吸那边的空气。”旁边一位学物理的学生笑着打趣自己。
“你们三个都准备回去啊?”一个男生左右犹豫,他和顾毓铮一样是学生物的,“我也看到邮箱里的邀请函了,下不了决心。我打听过,现在国内待遇不好工资也不高。按我现在的学历和技术水平,可能留在米国发展会更好些吧。可是今天听了使馆人员的演讲,又觉得回去也不错。”
这种人正好是本次餐会举行的意义所在。一心留在米国发展的不会因为一个餐会动摇,坚定回国的也不会因为没来就改变决定,正是这些在回与不回间摇摆的人说不定被气氛一刺激就决定回了呢。
“国内的工资目前来说是和这边没法比。”安致远实事求是地分析,“但要说待遇多差也不会,起码生活上都是没问题的。华夏政府很重视人才的吸收与培养,正在努力提高科学研究者的福利待遇,同时对于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你好几年没回去了吧?现在国家发展的速度简直无法想象,二十年时间差不多追上了人家四十年,我相信,随着一批批归国学生的加入,这个差距很快就能缩短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如果没有一定要留在米国的理由的话,你完全可以回去的,参与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是一件很让人兴奋的事。”
“国内现在真的发展得很快?好几年没回去了,都不知道家里什么样了。”
人群不知不觉往这边靠拢过来,众人议论纷纷。
2000年以前的留学毕业生,出国后得到的国内消息有限,能够像安致远和顾毓铮这样隔一年就回去一次的都是极少数。
出来不容易,出来后学习更不容易。这时候的国内外消费水平差距甚大,就算是公费留学的也需要自己负担很大一部分生活费。 ↑返回顶部↑
学生丙不高兴了:“你说的什么话, 回不回国是个人的选择,难不成都非要是混得不好的才回国?”
学生甲脸色不好,他就是混得不怎么样的人之一。虽说也算得上优秀毕业生,但这所谓的优秀在米国职场也不是就能畅通无阻了。
学生乙暗自摇头,就冲甲同学说话的调调,估计情商就不怎么样,米国社会也是人组成的, 这么说话,除非专业水平高到无可或缺,不然前途照样有限。
这一边,使馆赵秘书将两人领到座位上匆匆交谈几句便离开了。顾毓铮环视一圈,同桌的几个位置上已经到了五个。
“看来我们到的还不算晚。”安致远笑着与在座诸人打招呼。优秀学生圈子就这么点大,能坐到这一排的多少都互相知道点名号,都是同胞,搞好关系总是没错的。
其他几人也微笑致意,这种场合会犯傻的都是少数,众人三三两两聊了几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对于此次会议的主题只字不提。
安致远也抿唇微笑,心中对此早有预料,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
来之前大使馆方面就已经联系过他了,大使周先生更是私下与他见面聊过一次。
二十一世纪的华夏最缺的是人才,而这里,就聚集了一大批新一代顶尖人才。
连续十多年的不断输送,无数优秀的学子通过各种渠道来米国深造,可是每年最终学成归国的人才数目却远远小于出来的人数。这种状态对于华夏来说,是值得惋惜的。
人各有志,良禽择良木而栖。身为个人,为自己的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无可厚非,可祖国建设同样需要他们,能多挖一个回国都是好的。驻米国的外交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招揽一些学生回国。
驻米国大使周先生通过关系找到了安致远,他家与安家爷爷有些私交,在确认了安致远的归国意愿后请他帮忙游说其他学生。
对此安顾二人自然是欣然同意。只是优秀的人往往主意都挺大,是走还是留,又哪是这么容易说动的,只能看情况有机会再慢慢磨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厅里的人越来越多,圆桌边空着我位置被慢慢填满,前方的台子上出现了外交官们的身影。
如同每一次有领导参与的聚会一样,用餐开始之前必有领导讲话。好在能出来担任国家形象的官员作风都比较干脆,没有国内的那些空话套话,也没有长篇大论,几位领导的讲话都比较务实,三言两语间,主题点得十分明确。
在场的谁都不是笨蛋,也都不是闲人,特别是搞技术的更不爱理会政治家们那一套弯弯绕绕,想让他们回国,说废话是没用的,表现得真诚一些更能赢得某些心怀祖国的年轻人的好感。
吃饭只是程序,饭后的自由交流才是重头戏。
酒过三巡,食物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工作人员开始攻克自己的任务目标。
几个与安顾两人相熟的学生向他们围了过来。
“你们两是确定回国了?”问话的是一位学习金融的留学生,他已经在米国一家大银行找到了工作,属于确定不回去的人之一。
“嗯,回去,早就说好的事。”安致远笑着回答。对对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不管是回还是不回,他都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况且,不回国也不一定就代表不爱国,某些专业目前在华夏的发展并不好,确实是不如在国外来得更合适,再说了,只要爱国,在国外一样能给国家提供帮助。
“我也决定回去了。国内研究所的聘书已经发到我邮箱了,我可能更喜欢呼吸那边的空气。”旁边一位学物理的学生笑着打趣自己。
“你们三个都准备回去啊?”一个男生左右犹豫,他和顾毓铮一样是学生物的,“我也看到邮箱里的邀请函了,下不了决心。我打听过,现在国内待遇不好工资也不高。按我现在的学历和技术水平,可能留在米国发展会更好些吧。可是今天听了使馆人员的演讲,又觉得回去也不错。”
这种人正好是本次餐会举行的意义所在。一心留在米国发展的不会因为一个餐会动摇,坚定回国的也不会因为没来就改变决定,正是这些在回与不回间摇摆的人说不定被气氛一刺激就决定回了呢。
“国内的工资目前来说是和这边没法比。”安致远实事求是地分析,“但要说待遇多差也不会,起码生活上都是没问题的。华夏政府很重视人才的吸收与培养,正在努力提高科学研究者的福利待遇,同时对于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你好几年没回去了吧?现在国家发展的速度简直无法想象,二十年时间差不多追上了人家四十年,我相信,随着一批批归国学生的加入,这个差距很快就能缩短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如果没有一定要留在米国的理由的话,你完全可以回去的,参与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是一件很让人兴奋的事。”
“国内现在真的发展得很快?好几年没回去了,都不知道家里什么样了。”
人群不知不觉往这边靠拢过来,众人议论纷纷。
2000年以前的留学毕业生,出国后得到的国内消息有限,能够像安致远和顾毓铮这样隔一年就回去一次的都是极少数。
出来不容易,出来后学习更不容易。这时候的国内外消费水平差距甚大,就算是公费留学的也需要自己负担很大一部分生活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