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1 / 4)
等诸将跟着他出了长江口到了大海上之后,一帮陆师的军将们这才知道厉害,根本不识水性的他们,被海浪这么轻轻的颠簸了几下之后,便集体宣布晕菜,一个个在船上是大吐而特吐,特别是刘耀本这货,险一些把胆汁都吐了出来,躺在船板上说什么都不起来,连什么君臣的礼仪都顾及不上了。
肖天健故意让这帮人在水手的舱室之中住了一个晚上,让这帮陆师的军将们体验了一下在海上行船的滋味,体会了体会生活在昏暗逼仄的舱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气味,等从宁波府回南京的时候,这帮陆师的军将们便一个屁都没有了。
肖天健回到南京城的时候,对这帮先前因为海军军饷超出陆军军饷的军将们问道:“这一趟你们可觉得如何?”
诸将当然明白肖天健为何这么做了,于是纷纷摇头表示海军兵将的日子不好过,表示彻底理解了海军的军饷为何要高于陆师了。
肖天健冷笑道:“不要以为朕是偏心海军,此乃各国的惯例,海师军饷高于陆军,本就是因为海军官兵付出更多,一旦在海上交战的话,官兵很多时候连马革裹尸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为国葬身在大海之中!
如果今后朕要是再听到有人说海师的军饷太高,朕偏心的话,那么这件事好办,朕将他调到海军去便是了!哪儿军饷高,有本事就去拿好了!”
诸将听罢之后,只得诺诺的答应下来,退了下去,从此传开之后,陆师的军将们便再无人敢埋怨海师的军俸超出他们了!
不过对于海师和陆师之间的这种竞争,肖天健却并未太过深入的干涉,自古以来,在中国水师其实一直都是陆师的附庸品,但是到了他这个时代,水师的地位第一次被他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完全独立成军,成为了一个彻底独立的兵种,所以海师方面在没有什么显赫的战功之前,被陆师歧视实属正常,这样也正好可以迫使海师的兵将们发愤图强,去争取建立他们的功勋,只有如此,海师才能逐步的成长起来,形成他们独特的海军文化。
作为海军眼下的临时总都统刘江,得到了肖天健的圣谕之后,赶紧出列答应了下来,这大半年来,他麾下刚刚成立起来的海军,实力增长的很快,肖天健这个皇帝对于他们海军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时常亲自到船厂巡视,并且短短半年之中,两次前往宁波府和松江府观摩海军的训练,只要海军需要的,他只要得知,便会着令诸部给予最快的解决,而且海军兵将的薪俸军饷远远超出陆师兵将的薪俸,可以说他们海军这半年多来,肖天健对他们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无不体现出了肖天健对于他们海军的重视程度。
面对着这样的隆恩,海军上下兵将们无不对肖天健感恩戴德,这也是他们在舟山对郑军水师一战之中,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兵将们还继续悍不畏死的奋勇向前,最终收复了舟山群岛的原因。
既然圣上这么重视他们海军,该给他们的都给了,现如今让他们表现一下,刘江又如何敢有半点怨言呢?所以刘江听旨之后,便立即在内心里面磨刀霍霍了起来,打定主意这一次南下作战,怎么他们海军也要再干出点功绩给陆师的兵将们看看,今后也让他们海军的兵将们可以在陆师面前挺起胸做人。
除了战船一条接着一条的下水交付他们之外,海军方面还在肖天健的圣意之下,组建起了两个陆战营,并且按照肖天健给他们提出的意见,这两个陆战营除了正常的按照陆师战兵营训练之外,还增加了随船出海的训练,装备上也和陆师有一些区别,陆战营不装备沉重的火炮,作为他们的火力支援,虎蹲炮成了他们的必备之物,这更方便于他们偕行,登陆的时候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
陆战营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打什么攻坚战,而是以突袭战为主,主要任务是配合海军对敌方控制区的岸边发动突然性的攻击,夺占滩头阵地之后,坚守到大批陆师兵马来援,虽然两个营人马不多,但是在肖天健的授意之下,全都是从诸军之中抽调出的精英军官构成,虽然成军时间很短,但是战斗力绝不容小视,舟山一战之中,两个陆战营虽然只有一个刚刚成军,投入到了作战之中,但是却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战斗力,就连刘耀本看罢了这个陆战营的战力之后,都馋的直流口水,想要将这一营陆战营给拉到他的麾下,要不是肖天健不准的话,保不准这个陆战营就被刘耀本给偷吃掉了。
现如今海军方面虽然还无力和郑军水师在大海上正面相抗,但是却也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只要小心行事,也能给福建沿海造成相当的压力。
第一百六十八章再议迁都
就在早朝之时,诸部官员再一次提出了定都之事,现如今大中朝已经建立过了一年时间,肖天健却还没有最后确定定都在何地,这对于大中朝的许多事务,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如今北京已经被肖天健攻克,收入了囊中,官员们在年前便开始多次讨论过定都之事。
现如今朝中有两个意见在进行争论,一个意见是现如今北京已经攻克,而且因为北京在拿下来的时候,并未发生激战,在肖天健的严令之下,大中军入城之后军纪比较严明,北京城内的各个官府衙门以及皇城都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所以部分大臣认为,肖天健完全可以将京师定都在北京城之中,这样好处是随着京师定都北京之后,定会使得北方的经济恢复更快,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北迁,对于恢复因为战祸和天灾造成人口剧减的北方得以更快的恢复。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的意见是北京城距离关外太近,容易受到关外蒙古人抑或是建奴的侵扰,另外定都北京,要花费很大,倒不如就定都在南京城之中,而且南京城地处中国中间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兼顾到南方,再加南京城周边皆为富庶之地,定都南京可以减少对于北方的漕运负担。
这两种意见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大臣们也各抒己见,为此争论不已,所以眼看着北方局势逐步平定下来,这件事便再一次提了出来。
肖天健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而且他也是比较倾向于定都在北京城,因为一旦大中朝定都北京的话,政治中心注定会北移到北方,这对于北方经济和人口的恢复,无疑会助益良多,而且有助于下一步恢复对辽东乃至是蒙古的统治。
因为地缘的原因,中原政权这几千年来,屡屡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对于北方局势的稳定来说,定都北京都可以加强对于北方的控制,这一点肖天健是认同不少力主定都北京的大臣的意见的。
但是之所以肖天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马上定都北京城,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南方几省现如今尚未平定,现如今临时定都南京,对于他未来指挥平定南方几省有莫大的好处,另外现如今他正大力发展海军,许多有关组建海军的事情他要在南京城盯着办才行,毕竟这个时代的大臣们的陆权意识很强,没有几个人很重视海权,也没有几个人对yu大海今后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有很清晰的认知,这使得肖天健短时间之内并未打算到北京定都,他必须要先将海军的建设以及平定南方局势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才行,这也是他迟迟没有决定最终定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就是凭借着他对历史的了解,历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轻松的拿下了北京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大明王朝非常不利,那就是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整个华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非常大的鼠疫疫情,造成了大量的民众死亡,波及面非常之大,军队这样人员密集的地方,鼠疫的危害更是严重,造成了北方明军大批死亡抑或是丧失了战斗力。
结果在李自成在率军北上的时候,北京城之中基本上已经是十室九空,守御京畿的明军也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使得李自成相对比较轻松的拿下了北京城,控制了华北地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李自成想要轻松拿下北京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说这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大鼠疫,也是造成明朝覆亡的客观原因。
现如今如果按照历史上来说,才刚刚到了崇祯十五年间,肖天健不知道北方未来还会不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鼠疫情况,如果现在就立即定都北京城的话,势必要牵动大批人员和军队北移,一旦北方再按照历史上的那样,发生大规模的鼠疫的话,对于他大中朝来说,无疑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于可能动摇国家的根本。
故此有这一层顾虑,也是肖天健迟迟未下定决心定都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诸臣又一次提出了定都议题,很显然如果肖天健不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的话,对于今后政事的发展,肯定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听着两派意见各持己见,在朝堂下争论纷纷,肖天健咳嗽了一声抬手止住了正在争论的诸臣,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道:“诸卿都是为国着想,定都之事也确实不宜久拖不决,诸卿的话都有道理,看到诸卿为这件事争论,朕其实很高兴!
至于定都于南京还是北京这件事上,两厢都有好处,但是也都有缺点,朕意还真是一时难断呀! ↑返回顶部↑
肖天健故意让这帮人在水手的舱室之中住了一个晚上,让这帮陆师的军将们体验了一下在海上行船的滋味,体会了体会生活在昏暗逼仄的舱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气味,等从宁波府回南京的时候,这帮陆师的军将们便一个屁都没有了。
肖天健回到南京城的时候,对这帮先前因为海军军饷超出陆军军饷的军将们问道:“这一趟你们可觉得如何?”
诸将当然明白肖天健为何这么做了,于是纷纷摇头表示海军兵将的日子不好过,表示彻底理解了海军的军饷为何要高于陆师了。
肖天健冷笑道:“不要以为朕是偏心海军,此乃各国的惯例,海师军饷高于陆军,本就是因为海军官兵付出更多,一旦在海上交战的话,官兵很多时候连马革裹尸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为国葬身在大海之中!
如果今后朕要是再听到有人说海师的军饷太高,朕偏心的话,那么这件事好办,朕将他调到海军去便是了!哪儿军饷高,有本事就去拿好了!”
诸将听罢之后,只得诺诺的答应下来,退了下去,从此传开之后,陆师的军将们便再无人敢埋怨海师的军俸超出他们了!
不过对于海师和陆师之间的这种竞争,肖天健却并未太过深入的干涉,自古以来,在中国水师其实一直都是陆师的附庸品,但是到了他这个时代,水师的地位第一次被他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完全独立成军,成为了一个彻底独立的兵种,所以海师方面在没有什么显赫的战功之前,被陆师歧视实属正常,这样也正好可以迫使海师的兵将们发愤图强,去争取建立他们的功勋,只有如此,海师才能逐步的成长起来,形成他们独特的海军文化。
作为海军眼下的临时总都统刘江,得到了肖天健的圣谕之后,赶紧出列答应了下来,这大半年来,他麾下刚刚成立起来的海军,实力增长的很快,肖天健这个皇帝对于他们海军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时常亲自到船厂巡视,并且短短半年之中,两次前往宁波府和松江府观摩海军的训练,只要海军需要的,他只要得知,便会着令诸部给予最快的解决,而且海军兵将的薪俸军饷远远超出陆师兵将的薪俸,可以说他们海军这半年多来,肖天健对他们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无不体现出了肖天健对于他们海军的重视程度。
面对着这样的隆恩,海军上下兵将们无不对肖天健感恩戴德,这也是他们在舟山对郑军水师一战之中,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兵将们还继续悍不畏死的奋勇向前,最终收复了舟山群岛的原因。
既然圣上这么重视他们海军,该给他们的都给了,现如今让他们表现一下,刘江又如何敢有半点怨言呢?所以刘江听旨之后,便立即在内心里面磨刀霍霍了起来,打定主意这一次南下作战,怎么他们海军也要再干出点功绩给陆师的兵将们看看,今后也让他们海军的兵将们可以在陆师面前挺起胸做人。
除了战船一条接着一条的下水交付他们之外,海军方面还在肖天健的圣意之下,组建起了两个陆战营,并且按照肖天健给他们提出的意见,这两个陆战营除了正常的按照陆师战兵营训练之外,还增加了随船出海的训练,装备上也和陆师有一些区别,陆战营不装备沉重的火炮,作为他们的火力支援,虎蹲炮成了他们的必备之物,这更方便于他们偕行,登陆的时候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
陆战营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打什么攻坚战,而是以突袭战为主,主要任务是配合海军对敌方控制区的岸边发动突然性的攻击,夺占滩头阵地之后,坚守到大批陆师兵马来援,虽然两个营人马不多,但是在肖天健的授意之下,全都是从诸军之中抽调出的精英军官构成,虽然成军时间很短,但是战斗力绝不容小视,舟山一战之中,两个陆战营虽然只有一个刚刚成军,投入到了作战之中,但是却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战斗力,就连刘耀本看罢了这个陆战营的战力之后,都馋的直流口水,想要将这一营陆战营给拉到他的麾下,要不是肖天健不准的话,保不准这个陆战营就被刘耀本给偷吃掉了。
现如今海军方面虽然还无力和郑军水师在大海上正面相抗,但是却也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只要小心行事,也能给福建沿海造成相当的压力。
第一百六十八章再议迁都
就在早朝之时,诸部官员再一次提出了定都之事,现如今大中朝已经建立过了一年时间,肖天健却还没有最后确定定都在何地,这对于大中朝的许多事务,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如今北京已经被肖天健攻克,收入了囊中,官员们在年前便开始多次讨论过定都之事。
现如今朝中有两个意见在进行争论,一个意见是现如今北京已经攻克,而且因为北京在拿下来的时候,并未发生激战,在肖天健的严令之下,大中军入城之后军纪比较严明,北京城内的各个官府衙门以及皇城都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所以部分大臣认为,肖天健完全可以将京师定都在北京城之中,这样好处是随着京师定都北京之后,定会使得北方的经济恢复更快,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北迁,对于恢复因为战祸和天灾造成人口剧减的北方得以更快的恢复。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臣的意见是北京城距离关外太近,容易受到关外蒙古人抑或是建奴的侵扰,另外定都北京,要花费很大,倒不如就定都在南京城之中,而且南京城地处中国中间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兼顾到南方,再加南京城周边皆为富庶之地,定都南京可以减少对于北方的漕运负担。
这两种意见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大臣们也各抒己见,为此争论不已,所以眼看着北方局势逐步平定下来,这件事便再一次提了出来。
肖天健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件事,而且他也是比较倾向于定都在北京城,因为一旦大中朝定都北京的话,政治中心注定会北移到北方,这对于北方经济和人口的恢复,无疑会助益良多,而且有助于下一步恢复对辽东乃至是蒙古的统治。
因为地缘的原因,中原政权这几千年来,屡屡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对于北方局势的稳定来说,定都北京都可以加强对于北方的控制,这一点肖天健是认同不少力主定都北京的大臣的意见的。
但是之所以肖天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马上定都北京城,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南方几省现如今尚未平定,现如今临时定都南京,对于他未来指挥平定南方几省有莫大的好处,另外现如今他正大力发展海军,许多有关组建海军的事情他要在南京城盯着办才行,毕竟这个时代的大臣们的陆权意识很强,没有几个人很重视海权,也没有几个人对yu大海今后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有很清晰的认知,这使得肖天健短时间之内并未打算到北京定都,他必须要先将海军的建设以及平定南方局势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才行,这也是他迟迟没有决定最终定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就是凭借着他对历史的了解,历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轻松的拿下了北京城,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大明王朝非常不利,那就是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整个华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非常大的鼠疫疫情,造成了大量的民众死亡,波及面非常之大,军队这样人员密集的地方,鼠疫的危害更是严重,造成了北方明军大批死亡抑或是丧失了战斗力。
结果在李自成在率军北上的时候,北京城之中基本上已经是十室九空,守御京畿的明军也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使得李自成相对比较轻松的拿下了北京城,控制了华北地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李自成想要轻松拿下北京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说这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大鼠疫,也是造成明朝覆亡的客观原因。
现如今如果按照历史上来说,才刚刚到了崇祯十五年间,肖天健不知道北方未来还会不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鼠疫情况,如果现在就立即定都北京城的话,势必要牵动大批人员和军队北移,一旦北方再按照历史上的那样,发生大规模的鼠疫的话,对于他大中朝来说,无疑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于可能动摇国家的根本。
故此有这一层顾虑,也是肖天健迟迟未下定决心定都北京城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诸臣又一次提出了定都议题,很显然如果肖天健不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的话,对于今后政事的发展,肯定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听着两派意见各持己见,在朝堂下争论纷纷,肖天健咳嗽了一声抬手止住了正在争论的诸臣,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道:“诸卿都是为国着想,定都之事也确实不宜久拖不决,诸卿的话都有道理,看到诸卿为这件事争论,朕其实很高兴!
至于定都于南京还是北京这件事上,两厢都有好处,但是也都有缺点,朕意还真是一时难断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