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作别故土(3 / 4)
“姐姐放心。陛下很疼爱二皇子,将他照顾得很好。”
芜歌的手渐渐松了开,缓缓垂落:“是六嫂告诉你我回来的消息?”
庆之点头:“姐姐不该瞒着我,更不该瞒着陛下。”
芜歌心底微微恼怒。她对六嫂千叮万嘱,不料六嫂还是没听她的。虽然明知隐瞒是徒劳,她还是想掩耳盗铃地清净一段时日。
“我的心思,你该懂。”她移眸,看向成片的枯黄木槿,“从我南下那日起,就注定回不去了。人不能得陇望蜀。”她扭头看着弟弟:“若你当真想留在御前,我不拦你。若只是想守着晃儿,如今,你已守了当日的承诺。”
她暗吸一气,故作平淡清冷:“儿孙自有儿孙福。晃儿姓拓跋,他的上半生有皇父,下半生靠自身。你不必再留在宫闱了。”
庆之蹙眉:“你我是姐弟。姐姐又何苦逞强嘴硬?母子连心,姐姐,你若在建康也就罢了。如今回了魏国,又怎可能狠得下心不见二皇子?”
芜歌的心泛起酸涩的疼痛。她敛眸,语气强硬:“我的事,自有主张。这一年多来,晃儿多谢你在宫闱照顾。只往后,不需要了。你别回平城了,更别回宫了。是留在郯郡,还是游历别处,一切看你,只不要再回宋国就好——”
“姐姐,我是不会离开皇宫的。”庆之打断她的话。
芜歌不解地看着弟弟。
“五岁认字,七岁习文,十岁通达天下。徐家儿郎,志在社稷。我虽身有残疾,却也不想一生就此庸碌葬送。”庆之说得慷慨动容,“起初改名留在宫里,确实是为了方便照看二皇子。陛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觉得留在御前,不失为一展生平之志的唯一法子。”
“别天真了。后宫尚且不能干政,更何况宦官?”芜歌一针见血地试图破灭弟弟的幻念,话从口出,又自觉残忍,有些心虚愧疚地垂了睑。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大勇。”庆之半点不为所动,语气依旧慷慨,“姐姐,我已十六岁了,哥哥在我这个年纪时已经才冠建康了。父亲和娘从不阻挠子女之志,若是娘还健在,相信也会支持我的。”
芜歌被噎得哑口无言。
庆之仰头望着空濛的天际:“明明自有天注定。姐姐还记得天一的命批吗?凰舞九天,贵不可言。”他勾唇轻笑,带着一丝苦涩轻嘲的意味,“也许,我就是那个注定要在宫里与姐姐守望相助的人。”
他扭头,笃定地看向姐姐:“姐姐,有我在,绝不允许那些魑魅魍魉近姐姐的身,那些莺莺燕燕也休想打陛下的主意。”
“庆儿。”芜歌不悦地打断他。那个命批于她无异于一道诅咒。那句“下克宗族、上乱朝纲”早已应验。潘淑妃的妖妃之名,早在袁皇后被废时,就在宋地传得沸沸扬扬。
在建康复仇的种种,都是不得不哑忍的身不由己。
如今北归故里,她只想堂堂正正地为自己活一回。
而庆之显然不懂一个女子的隐痛和苦楚,还在兀自说着:“姐姐,你不在的这段时日,姐姐在魏国的一切,我都有帮姐姐守着。陛下对姐姐一往情深,这回倒真叫我和月妈妈刮目相看。他虽没明说,但我看得出,他一直都等姐姐。”
芜歌的面色由薄怒褪作苍白,微颤的眸光显然染了一丝震惊和无措。她移眸,有些心乱地望向北墙一角:“别说了。”
“姐姐,我知道,你未必在意那个位子。但二皇子需要母亲。”庆之的声音染了几分哀戚,“没有娘的日子,有多难捱,没人比你我更清楚了。”
芜歌觉得眉眼酸楚。她按捺下酸楚再扭头看回弟弟时,庆之早已抽身离去。看着弟弟纤瘦的背影,芜歌才发现,曾经的小小少年早已成人。
……
拓跋焘是晌午过后,抵达郯郡离宫的。
庆之赶在銮驾抵达之前,赶到离宫相迎。他身侧并没那抹身影。
其实,拓跋焘也并未指望那个矫情任性的女子会迫不及待地随着弟弟一同来见他。可是,当那丝隐秘的希冀被破灭时,他还是失落和不甘,甚至有些愤怒。
他千里迢迢从平城,日夜兼程地赶来郯郡,竟也换不来她的一眼回眸。呵,他心底苦笑,拓跋焘,你当真是出息。
庆之跟随他有些时日,早摸清了他的脾性,不动声色地说道:“陛下,姐姐是昨日黄昏赶到郯郡的。这一路北上,风餐露宿提心吊胆,姐姐的身子不好,才到家就病倒了。”
拓跋焘陡地住步,原本已跨入殿门的那只脚也不自觉地缩了回来:“她人呢?可请大夫瞧了?” ↑返回顶部↑
芜歌的手渐渐松了开,缓缓垂落:“是六嫂告诉你我回来的消息?”
庆之点头:“姐姐不该瞒着我,更不该瞒着陛下。”
芜歌心底微微恼怒。她对六嫂千叮万嘱,不料六嫂还是没听她的。虽然明知隐瞒是徒劳,她还是想掩耳盗铃地清净一段时日。
“我的心思,你该懂。”她移眸,看向成片的枯黄木槿,“从我南下那日起,就注定回不去了。人不能得陇望蜀。”她扭头看着弟弟:“若你当真想留在御前,我不拦你。若只是想守着晃儿,如今,你已守了当日的承诺。”
她暗吸一气,故作平淡清冷:“儿孙自有儿孙福。晃儿姓拓跋,他的上半生有皇父,下半生靠自身。你不必再留在宫闱了。”
庆之蹙眉:“你我是姐弟。姐姐又何苦逞强嘴硬?母子连心,姐姐,你若在建康也就罢了。如今回了魏国,又怎可能狠得下心不见二皇子?”
芜歌的心泛起酸涩的疼痛。她敛眸,语气强硬:“我的事,自有主张。这一年多来,晃儿多谢你在宫闱照顾。只往后,不需要了。你别回平城了,更别回宫了。是留在郯郡,还是游历别处,一切看你,只不要再回宋国就好——”
“姐姐,我是不会离开皇宫的。”庆之打断她的话。
芜歌不解地看着弟弟。
“五岁认字,七岁习文,十岁通达天下。徐家儿郎,志在社稷。我虽身有残疾,却也不想一生就此庸碌葬送。”庆之说得慷慨动容,“起初改名留在宫里,确实是为了方便照看二皇子。陛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觉得留在御前,不失为一展生平之志的唯一法子。”
“别天真了。后宫尚且不能干政,更何况宦官?”芜歌一针见血地试图破灭弟弟的幻念,话从口出,又自觉残忍,有些心虚愧疚地垂了睑。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大勇。”庆之半点不为所动,语气依旧慷慨,“姐姐,我已十六岁了,哥哥在我这个年纪时已经才冠建康了。父亲和娘从不阻挠子女之志,若是娘还健在,相信也会支持我的。”
芜歌被噎得哑口无言。
庆之仰头望着空濛的天际:“明明自有天注定。姐姐还记得天一的命批吗?凰舞九天,贵不可言。”他勾唇轻笑,带着一丝苦涩轻嘲的意味,“也许,我就是那个注定要在宫里与姐姐守望相助的人。”
他扭头,笃定地看向姐姐:“姐姐,有我在,绝不允许那些魑魅魍魉近姐姐的身,那些莺莺燕燕也休想打陛下的主意。”
“庆儿。”芜歌不悦地打断他。那个命批于她无异于一道诅咒。那句“下克宗族、上乱朝纲”早已应验。潘淑妃的妖妃之名,早在袁皇后被废时,就在宋地传得沸沸扬扬。
在建康复仇的种种,都是不得不哑忍的身不由己。
如今北归故里,她只想堂堂正正地为自己活一回。
而庆之显然不懂一个女子的隐痛和苦楚,还在兀自说着:“姐姐,你不在的这段时日,姐姐在魏国的一切,我都有帮姐姐守着。陛下对姐姐一往情深,这回倒真叫我和月妈妈刮目相看。他虽没明说,但我看得出,他一直都等姐姐。”
芜歌的面色由薄怒褪作苍白,微颤的眸光显然染了一丝震惊和无措。她移眸,有些心乱地望向北墙一角:“别说了。”
“姐姐,我知道,你未必在意那个位子。但二皇子需要母亲。”庆之的声音染了几分哀戚,“没有娘的日子,有多难捱,没人比你我更清楚了。”
芜歌觉得眉眼酸楚。她按捺下酸楚再扭头看回弟弟时,庆之早已抽身离去。看着弟弟纤瘦的背影,芜歌才发现,曾经的小小少年早已成人。
……
拓跋焘是晌午过后,抵达郯郡离宫的。
庆之赶在銮驾抵达之前,赶到离宫相迎。他身侧并没那抹身影。
其实,拓跋焘也并未指望那个矫情任性的女子会迫不及待地随着弟弟一同来见他。可是,当那丝隐秘的希冀被破灭时,他还是失落和不甘,甚至有些愤怒。
他千里迢迢从平城,日夜兼程地赶来郯郡,竟也换不来她的一眼回眸。呵,他心底苦笑,拓跋焘,你当真是出息。
庆之跟随他有些时日,早摸清了他的脾性,不动声色地说道:“陛下,姐姐是昨日黄昏赶到郯郡的。这一路北上,风餐露宿提心吊胆,姐姐的身子不好,才到家就病倒了。”
拓跋焘陡地住步,原本已跨入殿门的那只脚也不自觉地缩了回来:“她人呢?可请大夫瞧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