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2 / 4)
虽然他行动仍是十分不便,在四名宦官的扶持之下才勉强坐上了龙椅,可是身上那股炎炎龙威仍是没有半分淡去。只凭他往那龙椅上一坐,整个大唐仿佛就从昏沉的睡梦中苏醒了过来,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朕,偶染小疾荒废朝政数日,今日,重回金銮。”李世民的开场白十分简短,群臣侧耳而听。
朝堂之内,鸦雀无声。
“继关西大捷平定吐蕃之后,再传喜讯。关西军统帅秦慕白不辱使命,已征服西域,正率军凯旋归来。”李世民说道,“朕,着令中书省、尚书省与宗正寺,依律按章,给予关西军众将士嘉奖褒赏。”
“臣等遵旨!”中书令岑文本、尚书左右仆射长孙无忌与萧瑀,以及宗正卿等人,一并出班应诺。
“关西军主帅秦慕白,抵御外寇拓疆万里,立鼎江山功高寰宇,朕,要亲自封赏。”李世民说道,“秦氏一门,英烈神武。已故翼国公秦叔宝,追赠检校兵部尚书,改封胡国公,一品镇国大将军。秦家长子秦通,袭秦叔宝爵禄,封翼国公,食五百户,拔右卫大将军。封百骑监副令秦斌为昭应候,食三百户。二人各赐良田百顷,金五百,珠十斛,仆三十,缎二百匹。秦通承父勋门,立戟十二,以昭秦氏之大功于社稷!秦家主母刘氏,育儿有功持家得法,封一品胡国夫人,食两百户。赐珠十斛,缎百匹,婢十人,从此皆由国家供养,使老夫人怡养天年。”
“微臣叩谢皇恩!”秦通兄弟俩慌忙出列跪谢。
“秦慕白……”李世民停顿了一下,说道,“爵加一等,勋列二品。至于职官与其他赏赐,待其回朝述职,朕再行亲封。”
众臣听了无不惊叹错谔!
爵加一等,秦慕白已经是蓝田候,再加一等不就是公了?从此,秦氏一门三公,炫赫无比,就连长安望族韦杜两家都无可攀比啊!
因军功而勋列二品,那就是“上柱国”。开唐以来,除了今天李世民追封秦叔宝为一品镇国大将军的勋官,上柱国已是十二转勋官中的最高级!曾经,秦叔宝在世时就是上柱国。
爵位与勋略已是如此的登峰造极,不难想像,假使秦慕白归朝,必定官拜大将军,而且很有可能是近来皇帝陛下新创的两卫精锐亲勋——左右龙武卫大将军之一,位居十六卫大将军之首!
至于入主阁部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看来对秦慕白来说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因为眼前局势已是十分明朗,吴王被立为太子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做为新太子的左膀右臂,那必是秦慕白无疑!
这样的军界翘楚,如果不入主阁部成为宰相,再兼任“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之类的职务,才是最大的不合理。
如果是这样,那么,至此朝堂之上如同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牌,以即将入主东宫的李恪为中心,文官仍是长孙无忌一派,武将以秦慕白为首的关西军众将,与以往军界的首脑李勣、尉迟敬德、李道宗等辈,都将紧紧围绕新太子李恪,组成新的朝堂班底。
与以往相比所不同的是,太子李恪已是一枝独秀,再不存在因为夺嫡立储一事,而形成朝臣分野。魏王一把火自焚,也保全了许多曾经跟随于他的党羽,不至于在李恪归朝之后,再激发惨烈的派系之争、导致过多的流血与清洗。
从某种意义上讲,魏王临死,总算是为身处惊涛险境中的大唐,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唐的江山神器与东宫根基,在一系列的巨大动荡与危机之后,有惊无险的归于平稳。
眼前这个局面,也许,正是李世民一直想要的。为此,他才不惜……剜肉补疮!在亲情与霸业之间,他再一次——选择了霸业!
只不过,魏王的自焚不在他计划之中,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这个变数,再度在李世民的心头,狠狠的宰了一刀!
现在,只等皇帝李世民宣布李恪立为太子,历时多年的东宫之争,就该尘埃落定。
只不过群臣心里都清楚,要立李恪为太子,虽是大势所趋,现在仍不是最佳的时机。最起码,要等秦慕白与关西军回朝之后,再定此事。
原因很简单,要组建新的朝堂班底,以李恪为中心建立新的文武派系,秦慕白的角色至关重要。他将成为李恪身边最有力的臂膀,举起军方的旗帜站在李恪身边,维持这一次东宫立储的稳定。
这就像是要栽下一颗新树,除了先要挖坑,还要埋下新的土壤维持树的根基。
而秦慕白与关西军,就是李恪的第一抔土壤!
至于文官一系反倒是一目了然,李世民仍然在世,长孙无忌就不可能被放弃或是被清洗。只不过,李世民还得花点时间来说服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恪派”,并让李恪与长孙无忌握手言和。
现在大家都明白,为何当初吴王遇刺皇帝气急攻心发了急病;而魏王自焚,皇帝陛下虽然伤心欲绝,却要硬撑着出来主持大局了。
或许,皇帝陛下心中早已认定李恪是未来太子人选;再者,现在正处于大唐政局“破而后立”的节骨眼上,如果皇帝再一病不起不理朝政,那么,大唐的朝廷可就真的“破”了。大唐的未来,必将陷入无止境的混乱之中,再无起死回生的重“立”可能。
正值丧子之痛的李世民,在这一刻,不得不抛弃了自己做为一个“父亲”的身份,从而无可回避的肩负起一位帝王的使命。
至于他心中的滋味,恐怕永远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能够体会了。
…… ↑返回顶部↑
“朕,偶染小疾荒废朝政数日,今日,重回金銮。”李世民的开场白十分简短,群臣侧耳而听。
朝堂之内,鸦雀无声。
“继关西大捷平定吐蕃之后,再传喜讯。关西军统帅秦慕白不辱使命,已征服西域,正率军凯旋归来。”李世民说道,“朕,着令中书省、尚书省与宗正寺,依律按章,给予关西军众将士嘉奖褒赏。”
“臣等遵旨!”中书令岑文本、尚书左右仆射长孙无忌与萧瑀,以及宗正卿等人,一并出班应诺。
“关西军主帅秦慕白,抵御外寇拓疆万里,立鼎江山功高寰宇,朕,要亲自封赏。”李世民说道,“秦氏一门,英烈神武。已故翼国公秦叔宝,追赠检校兵部尚书,改封胡国公,一品镇国大将军。秦家长子秦通,袭秦叔宝爵禄,封翼国公,食五百户,拔右卫大将军。封百骑监副令秦斌为昭应候,食三百户。二人各赐良田百顷,金五百,珠十斛,仆三十,缎二百匹。秦通承父勋门,立戟十二,以昭秦氏之大功于社稷!秦家主母刘氏,育儿有功持家得法,封一品胡国夫人,食两百户。赐珠十斛,缎百匹,婢十人,从此皆由国家供养,使老夫人怡养天年。”
“微臣叩谢皇恩!”秦通兄弟俩慌忙出列跪谢。
“秦慕白……”李世民停顿了一下,说道,“爵加一等,勋列二品。至于职官与其他赏赐,待其回朝述职,朕再行亲封。”
众臣听了无不惊叹错谔!
爵加一等,秦慕白已经是蓝田候,再加一等不就是公了?从此,秦氏一门三公,炫赫无比,就连长安望族韦杜两家都无可攀比啊!
因军功而勋列二品,那就是“上柱国”。开唐以来,除了今天李世民追封秦叔宝为一品镇国大将军的勋官,上柱国已是十二转勋官中的最高级!曾经,秦叔宝在世时就是上柱国。
爵位与勋略已是如此的登峰造极,不难想像,假使秦慕白归朝,必定官拜大将军,而且很有可能是近来皇帝陛下新创的两卫精锐亲勋——左右龙武卫大将军之一,位居十六卫大将军之首!
至于入主阁部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看来对秦慕白来说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因为眼前局势已是十分明朗,吴王被立为太子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做为新太子的左膀右臂,那必是秦慕白无疑!
这样的军界翘楚,如果不入主阁部成为宰相,再兼任“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之类的职务,才是最大的不合理。
如果是这样,那么,至此朝堂之上如同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牌,以即将入主东宫的李恪为中心,文官仍是长孙无忌一派,武将以秦慕白为首的关西军众将,与以往军界的首脑李勣、尉迟敬德、李道宗等辈,都将紧紧围绕新太子李恪,组成新的朝堂班底。
与以往相比所不同的是,太子李恪已是一枝独秀,再不存在因为夺嫡立储一事,而形成朝臣分野。魏王一把火自焚,也保全了许多曾经跟随于他的党羽,不至于在李恪归朝之后,再激发惨烈的派系之争、导致过多的流血与清洗。
从某种意义上讲,魏王临死,总算是为身处惊涛险境中的大唐,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唐的江山神器与东宫根基,在一系列的巨大动荡与危机之后,有惊无险的归于平稳。
眼前这个局面,也许,正是李世民一直想要的。为此,他才不惜……剜肉补疮!在亲情与霸业之间,他再一次——选择了霸业!
只不过,魏王的自焚不在他计划之中,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这个变数,再度在李世民的心头,狠狠的宰了一刀!
现在,只等皇帝李世民宣布李恪立为太子,历时多年的东宫之争,就该尘埃落定。
只不过群臣心里都清楚,要立李恪为太子,虽是大势所趋,现在仍不是最佳的时机。最起码,要等秦慕白与关西军回朝之后,再定此事。
原因很简单,要组建新的朝堂班底,以李恪为中心建立新的文武派系,秦慕白的角色至关重要。他将成为李恪身边最有力的臂膀,举起军方的旗帜站在李恪身边,维持这一次东宫立储的稳定。
这就像是要栽下一颗新树,除了先要挖坑,还要埋下新的土壤维持树的根基。
而秦慕白与关西军,就是李恪的第一抔土壤!
至于文官一系反倒是一目了然,李世民仍然在世,长孙无忌就不可能被放弃或是被清洗。只不过,李世民还得花点时间来说服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恪派”,并让李恪与长孙无忌握手言和。
现在大家都明白,为何当初吴王遇刺皇帝气急攻心发了急病;而魏王自焚,皇帝陛下虽然伤心欲绝,却要硬撑着出来主持大局了。
或许,皇帝陛下心中早已认定李恪是未来太子人选;再者,现在正处于大唐政局“破而后立”的节骨眼上,如果皇帝再一病不起不理朝政,那么,大唐的朝廷可就真的“破”了。大唐的未来,必将陷入无止境的混乱之中,再无起死回生的重“立”可能。
正值丧子之痛的李世民,在这一刻,不得不抛弃了自己做为一个“父亲”的身份,从而无可回避的肩负起一位帝王的使命。
至于他心中的滋味,恐怕永远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能够体会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