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1 / 3)
薛崇训没有表态,过了一会儿问殷辞:“如果你是崔启高,会怎么破这个局面?两头都是死路他总不能挑死胡同走吧?”
殷辞沉吟良久道:“假设是这样,朝廷调来精兵虽然装备精良,人数却少,加上真正的崔启高并不清楚神策军的战斗力、更不知道火器的优势,‘我’会在滑州破釜沉舟一战,寄希望于打胜第一仗赢得更多扩张的时间;如果不幸战败,应率余部迅速渡过黄河向河北撤退。在这种时候要是契丹、奚兵南下攻击幽州各地,‘我’就能趁机率众进入安东府试图夺取榆关等要地,切断营州到河北的补给线。接下来营州的兵马太多、粮食太少,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可能重新被蛮夷占领,崔启高就可以勾结契丹分享营州、安东府各地的地盘,凭借契丹帮助和地形在一隅苟延残喘。当然这只是假想的可能,实际上契丹能不能让崔启高依靠、是不是会及时策应也很有难度,其中存在太多变数。不过崔启高一个流放犯又是逃犯,等同于亡命徒,他只能多走一步是一步。”
薛崇训点点头道:“那就先打下滑州再说,朕也很想与崔启高的主力摆开了一战试试火器战法。传令下去,明天一早就出兵,沿黄河南岸直取滑州,不用给崔启高太多时间准备了。”
……郑州城到滑州城相距三百余里,如果以神策军步骑的作战行军速度,三天就能到;但是这次出兵携带了大量的辎重,单火炮就有四十多门,虽然改良的小型龙虎炮更适合野战可以用马车运输,但是依然很慢。加上有大量的弹药粮草,神策军显得更加笨重缓慢。估计要到达滑州城要五天以上。
真正行军时的队伍就没有在朱雀大街那么好看了,众军为了节约体力都是以松散的队列行军,而且其中还夹杂着驼东西的骡马、伙夫杂役,后军更难看有很多征发来的民丁,车马运载各种各样的东西,像是在搬家一样。
时值五月底,天气已经比较炎热了,特别是晴天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不过薛崇训还是披坚执锐骑马,很久没有过这样的苦日子确实不怎么习惯,三娘带着一顶大帏帽看不见脸,一直在薛崇训身后形影不离。大路两边都是庄稼地,不过田地中间的小道上也有零星的哨骑延伸横向视线,一点都不踩到庄稼却是不容易,除非没有警戒大摇大摆地闷着脑袋行军。
“天气是热了点。”薛崇训转头对殷辞说道,“但是我真怕它下雨,一下雨火器用不上。”
殷辞抱拳道:“陛下,神策军不用火器照样能一战击溃敌兵。”
薛崇训道:“可是这样我就看不到想看的场面了,只能见着步骑冲杀,这样的情形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以前在河陇和吐蕃大战,几十万人漫山遍野地厮杀都见过。对了,这次战役还是你来号令,我不插手,瞧瞧热闹就行。”
当天晚上安营扎寨后,宇文孝带来了新的情报,崔启高的主力已经在滑州城聚集了,薛崇训对殷辞说:你恐怕猜对了,崔启高就是想和咱们一较高下。
晚上睡觉时帐篷里点上草药驱蚊,味道很不好闻,熏得人眼睛都不想睁开,飞虎团将领进献香料代替草药被薛崇训拒绝了。薛崇训见三娘一直皱着眉头很不爽的样子,就说道:“还是点这玩意好,不料整个大帐香喷喷的太脂粉气,忍一忍吧。”
三娘低声道:“不是烟味,白天晒出一身汗,连澡也没法洗。”
薛崇训恍然大悟:“洗澡那得再等几天临战之前,到时候全军都要洗澡换干净衣服,防止受伤之后伤口容易恶化。”
这样连续行军三天,哨骑和细作已经把滑州内外的叛军布置探了个一清二楚。从兵力疏密可以判断,崔启高实际上是两道重点防线:第一道在主要路口选了个有利于他们的战场布置重兵,以逸待劳打算和官军摆开决战;第二道是滑州城工事以及靠近黄河的一处依山傍水的军营,想组成掎角之势。从滑州城细作报来的消息,崔启高在城防上用足了工夫,不仅加固城门,还囤积了火油、滚木、大量箭矢以及粮草。看来他是真舍不得自己的老家,想长期固守。
薛崇训也在琢磨,用小型龙虎炮对着滑州城墙乱轰,不知道威力够不够,毕竟这批主要用于野战的火炮的威力远远不如以前那批重达几千斤的火炮。
中军的幕僚把崔启高选择的战场画了一副图文并茂的图,但是薛崇训看得很迷糊,只得让他们口述解释才搞清楚。崔启高确实是算盘打得很响,这地势对于西来的人马非常不利:正东面地势较高而且开阔,官军正面进攻就是仰攻;西面有山,横向开阔地不宽,不利于摆开。而且叛军已经在那里安营扎寨等着了,吃好喝好睡好以逸待劳,人马也多,占尽了很多好处;这厮手下肯定有深谙兵法的人才。
此地可以说是东去滑州的必经之路,虽然有别的路可以绕开,但是道路不好走,对于有大量辎重的神策军来说比较费事,并且可能被袭击后军辎重。
殷辞也建议正面攻击,但是要想办法引敌兵来攻,不然直接佯攻的道路太窄不便于进退调动。而薛崇训没别的想法,只希望这几天不要下雨,夏天的暴雨那是说来就来,运气别那么背就行了。
第二十五章 大战
六月初二日,天气晴有风。薛崇训带着卫队从营地向东骑马走了五六里地左右,就来到了地图上早就见过的战场,这地方是崔启高挑的。
战场上人马穿梭吆喝四起甚是热闹,还没开打,双方都在动员准备。薛崇训在附近找到一个小山丘,带着骑兵跑上去观察状况,今早没有雾风不太大,视线很好从山丘上望过去什么都看得见。殷辞在中军坐镇,薛崇训觉得这高处看得更清楚就不打算过去了,让他来指挥战役。
两军相距约一里多地,薛崇训不知道为啥崔启高把前军摆在大炮射程之内,大概是因为一里多远远在弓弩射程外。两边都各自占据着开阔地,对面的地势明显高一些,军队阵营摆在一片大豆地上,庄稼早就被踩没了;只有中间还绿油油的,不过等会儿骑兵一冲肯定全部豆苗就报废了。
中间那一片长约一里多的田不太宽,北面有道水渠在山脉脚下;南面山脚下正好有个村庄,不过里面估计没人了。平坦好走的地盘就像一个“小”字,驿道大路也在中间。显然崔启高的意图是按兵不动,等着官军从大路上往上佯攻,然后造成局部优势三面围着打冲上去的人马。
一眼望去,对面的人马很多,少说也有五万,衣甲不太整齐但队伍还像那么回事,分成了六部,前面三个方阵横向摆开;后面隔了一段距离又是左中右三部。后军北侧有一股轻骑兵,其他人马是步骑混合,少数骑马的在前步军在后。敌兵衣甲颜色杂乱,不过头上都包了白布,有点披麻戴孝的感觉。薛崇训正纳闷这种打扮的含义,隐约看见一根最高的旗杆上写着“唐”字,心下大约了解了,崔启高是打着李唐的旗号,但是李唐宗室已经被薛崇训杀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们要为君主戴孝报仇……兴许就是这么回事。
而就近处摆开的神策军队列横平竖直,建制就十分分明了。前军横向约有一里多宽,十个团拿火枪的以团为单位分三排横队;火枪兵后面还有十个步军团,披重甲配弩和短兵,手持长兵器无盾。接着是四十多门炮集中放置,这玩意就很壮观了。大炮后面是殷辞的中军,左右两侧有骑兵各几千。
从高处看神策军的阵营,人数虽然没对面多,但是满眼仿佛都是金属。盔甲、兵刃、火炮全是铁的,黄豆地上摆了一片钢铁。两相对比差距太大,好像不是一个同世界的人。
僵持了许久,双方大约都准备好了,动静也越来越小,队列之间只有骑马的传令兵在活动,其他人都站着不动。过得一会儿,一骑从神策军队伍中奔了出来,举着一面小旗上书“劝降”,马匹跑得快没一会就靠近敌军前军了,不料还没开口就听得“砰砰”几声弦响,几支箭飞了过来,那骑兵二话不说调头就跑,幸好没射着,对面的人群中腾起一阵大笑和喧哗。那骑兵跑回中军报告道:“禀将军,叛贼不愿意投降!”这好像就是一个仪式,表示官军仁至义尽。
殷辞回头仰望山坡上的薛崇训,薛崇训点点头。
“咚咚咚……”具有特别节奏的鼓声响起来了,对面高处的敌兵也活动起来,准备迎接官军的第一次冲击。
不料前军步兵不进反退,很有秩序地撤到大炮之后列队。这时红旗摇动,一众军士拿着冒烟的火把纷纷跑进了炮针,没一会就听到将领的吆喝声,“轰!”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浓烟忽地腾起,然后对面的前军人马一片哗然,几匹受惊的马乱跑出来但整体阵营没有移动,好像炮弹没打中。 ↑返回顶部↑
殷辞沉吟良久道:“假设是这样,朝廷调来精兵虽然装备精良,人数却少,加上真正的崔启高并不清楚神策军的战斗力、更不知道火器的优势,‘我’会在滑州破釜沉舟一战,寄希望于打胜第一仗赢得更多扩张的时间;如果不幸战败,应率余部迅速渡过黄河向河北撤退。在这种时候要是契丹、奚兵南下攻击幽州各地,‘我’就能趁机率众进入安东府试图夺取榆关等要地,切断营州到河北的补给线。接下来营州的兵马太多、粮食太少,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可能重新被蛮夷占领,崔启高就可以勾结契丹分享营州、安东府各地的地盘,凭借契丹帮助和地形在一隅苟延残喘。当然这只是假想的可能,实际上契丹能不能让崔启高依靠、是不是会及时策应也很有难度,其中存在太多变数。不过崔启高一个流放犯又是逃犯,等同于亡命徒,他只能多走一步是一步。”
薛崇训点点头道:“那就先打下滑州再说,朕也很想与崔启高的主力摆开了一战试试火器战法。传令下去,明天一早就出兵,沿黄河南岸直取滑州,不用给崔启高太多时间准备了。”
……郑州城到滑州城相距三百余里,如果以神策军步骑的作战行军速度,三天就能到;但是这次出兵携带了大量的辎重,单火炮就有四十多门,虽然改良的小型龙虎炮更适合野战可以用马车运输,但是依然很慢。加上有大量的弹药粮草,神策军显得更加笨重缓慢。估计要到达滑州城要五天以上。
真正行军时的队伍就没有在朱雀大街那么好看了,众军为了节约体力都是以松散的队列行军,而且其中还夹杂着驼东西的骡马、伙夫杂役,后军更难看有很多征发来的民丁,车马运载各种各样的东西,像是在搬家一样。
时值五月底,天气已经比较炎热了,特别是晴天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不过薛崇训还是披坚执锐骑马,很久没有过这样的苦日子确实不怎么习惯,三娘带着一顶大帏帽看不见脸,一直在薛崇训身后形影不离。大路两边都是庄稼地,不过田地中间的小道上也有零星的哨骑延伸横向视线,一点都不踩到庄稼却是不容易,除非没有警戒大摇大摆地闷着脑袋行军。
“天气是热了点。”薛崇训转头对殷辞说道,“但是我真怕它下雨,一下雨火器用不上。”
殷辞抱拳道:“陛下,神策军不用火器照样能一战击溃敌兵。”
薛崇训道:“可是这样我就看不到想看的场面了,只能见着步骑冲杀,这样的情形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以前在河陇和吐蕃大战,几十万人漫山遍野地厮杀都见过。对了,这次战役还是你来号令,我不插手,瞧瞧热闹就行。”
当天晚上安营扎寨后,宇文孝带来了新的情报,崔启高的主力已经在滑州城聚集了,薛崇训对殷辞说:你恐怕猜对了,崔启高就是想和咱们一较高下。
晚上睡觉时帐篷里点上草药驱蚊,味道很不好闻,熏得人眼睛都不想睁开,飞虎团将领进献香料代替草药被薛崇训拒绝了。薛崇训见三娘一直皱着眉头很不爽的样子,就说道:“还是点这玩意好,不料整个大帐香喷喷的太脂粉气,忍一忍吧。”
三娘低声道:“不是烟味,白天晒出一身汗,连澡也没法洗。”
薛崇训恍然大悟:“洗澡那得再等几天临战之前,到时候全军都要洗澡换干净衣服,防止受伤之后伤口容易恶化。”
这样连续行军三天,哨骑和细作已经把滑州内外的叛军布置探了个一清二楚。从兵力疏密可以判断,崔启高实际上是两道重点防线:第一道在主要路口选了个有利于他们的战场布置重兵,以逸待劳打算和官军摆开决战;第二道是滑州城工事以及靠近黄河的一处依山傍水的军营,想组成掎角之势。从滑州城细作报来的消息,崔启高在城防上用足了工夫,不仅加固城门,还囤积了火油、滚木、大量箭矢以及粮草。看来他是真舍不得自己的老家,想长期固守。
薛崇训也在琢磨,用小型龙虎炮对着滑州城墙乱轰,不知道威力够不够,毕竟这批主要用于野战的火炮的威力远远不如以前那批重达几千斤的火炮。
中军的幕僚把崔启高选择的战场画了一副图文并茂的图,但是薛崇训看得很迷糊,只得让他们口述解释才搞清楚。崔启高确实是算盘打得很响,这地势对于西来的人马非常不利:正东面地势较高而且开阔,官军正面进攻就是仰攻;西面有山,横向开阔地不宽,不利于摆开。而且叛军已经在那里安营扎寨等着了,吃好喝好睡好以逸待劳,人马也多,占尽了很多好处;这厮手下肯定有深谙兵法的人才。
此地可以说是东去滑州的必经之路,虽然有别的路可以绕开,但是道路不好走,对于有大量辎重的神策军来说比较费事,并且可能被袭击后军辎重。
殷辞也建议正面攻击,但是要想办法引敌兵来攻,不然直接佯攻的道路太窄不便于进退调动。而薛崇训没别的想法,只希望这几天不要下雨,夏天的暴雨那是说来就来,运气别那么背就行了。
第二十五章 大战
六月初二日,天气晴有风。薛崇训带着卫队从营地向东骑马走了五六里地左右,就来到了地图上早就见过的战场,这地方是崔启高挑的。
战场上人马穿梭吆喝四起甚是热闹,还没开打,双方都在动员准备。薛崇训在附近找到一个小山丘,带着骑兵跑上去观察状况,今早没有雾风不太大,视线很好从山丘上望过去什么都看得见。殷辞在中军坐镇,薛崇训觉得这高处看得更清楚就不打算过去了,让他来指挥战役。
两军相距约一里多地,薛崇训不知道为啥崔启高把前军摆在大炮射程之内,大概是因为一里多远远在弓弩射程外。两边都各自占据着开阔地,对面的地势明显高一些,军队阵营摆在一片大豆地上,庄稼早就被踩没了;只有中间还绿油油的,不过等会儿骑兵一冲肯定全部豆苗就报废了。
中间那一片长约一里多的田不太宽,北面有道水渠在山脉脚下;南面山脚下正好有个村庄,不过里面估计没人了。平坦好走的地盘就像一个“小”字,驿道大路也在中间。显然崔启高的意图是按兵不动,等着官军从大路上往上佯攻,然后造成局部优势三面围着打冲上去的人马。
一眼望去,对面的人马很多,少说也有五万,衣甲不太整齐但队伍还像那么回事,分成了六部,前面三个方阵横向摆开;后面隔了一段距离又是左中右三部。后军北侧有一股轻骑兵,其他人马是步骑混合,少数骑马的在前步军在后。敌兵衣甲颜色杂乱,不过头上都包了白布,有点披麻戴孝的感觉。薛崇训正纳闷这种打扮的含义,隐约看见一根最高的旗杆上写着“唐”字,心下大约了解了,崔启高是打着李唐的旗号,但是李唐宗室已经被薛崇训杀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们要为君主戴孝报仇……兴许就是这么回事。
而就近处摆开的神策军队列横平竖直,建制就十分分明了。前军横向约有一里多宽,十个团拿火枪的以团为单位分三排横队;火枪兵后面还有十个步军团,披重甲配弩和短兵,手持长兵器无盾。接着是四十多门炮集中放置,这玩意就很壮观了。大炮后面是殷辞的中军,左右两侧有骑兵各几千。
从高处看神策军的阵营,人数虽然没对面多,但是满眼仿佛都是金属。盔甲、兵刃、火炮全是铁的,黄豆地上摆了一片钢铁。两相对比差距太大,好像不是一个同世界的人。
僵持了许久,双方大约都准备好了,动静也越来越小,队列之间只有骑马的传令兵在活动,其他人都站着不动。过得一会儿,一骑从神策军队伍中奔了出来,举着一面小旗上书“劝降”,马匹跑得快没一会就靠近敌军前军了,不料还没开口就听得“砰砰”几声弦响,几支箭飞了过来,那骑兵二话不说调头就跑,幸好没射着,对面的人群中腾起一阵大笑和喧哗。那骑兵跑回中军报告道:“禀将军,叛贼不愿意投降!”这好像就是一个仪式,表示官军仁至义尽。
殷辞回头仰望山坡上的薛崇训,薛崇训点点头。
“咚咚咚……”具有特别节奏的鼓声响起来了,对面高处的敌兵也活动起来,准备迎接官军的第一次冲击。
不料前军步兵不进反退,很有秩序地撤到大炮之后列队。这时红旗摇动,一众军士拿着冒烟的火把纷纷跑进了炮针,没一会就听到将领的吆喝声,“轰!”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浓烟忽地腾起,然后对面的前军人马一片哗然,几匹受惊的马乱跑出来但整体阵营没有移动,好像炮弹没打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