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1 / 6)
秦璟出现在城头, 秦军士气大振, 连城内的流言都少了许多。
经过一次试探, 汉军和秦军都对对手的实力有了清楚认识, 汉军收起轻敌之心, 严格按照桓容的命令, 实行围城之计。
秦军严守城头, 纵然汉军高挂免战牌,也时刻不放松警惕。
经过一场大战,双方陷入对峙。
汉军顿兵长安城下, 一围就是两个多月。
期间,桓嗣率兵拿下雍州,防备秦玖和秦玚的大军。
桓容采纳贾秉和郗超的建议, 每隔数日便派兵做攻城状, 并不实际进攻,却让守军的精神更为紧绷。
同时, 汉军斥候四出游弋, 切断长安同外界的所有联系。
至八月中, 战事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 桓容变得有些焦虑。
桓汉不缺粮, 但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可观,出兵以来, 消耗的粮秣已是天文数字。纵然家底丰厚,也渐渐开始感到吃力。
秦军同样焦虑。
城内存粮见底, 守军从每日两餐改为一餐, 由蒸饼改为稀粥,压根吃不饱。
战斗力再强,体质再好,也扛不住如此煎熬。
无需多长时间,只要再多十几日,城中的谷麦即将告罄。
将士饿着肚子没法打仗,百姓面临饥饿,一样坚持不住,总要为自己寻条生路。届时,不用汉军攻打,城内就会出现不稳。
汉军在城外焦虑,秦军在城内煎熬,彼此的日子都不好过。
临近八月底,北地依旧少雨,显然又是一个灾年。
大旱之年屡有蝗灾,九月初,忽有飞蝗自东而来。
换做寻常,见到蝗虫过境,百姓必定恨得咬牙切齿。如今则不然,不只是交战双方,连城内百姓的眼睛都绿了。
飞蝗铺天盖地而来,汉军、秦军和长安百姓张网举盆,使尽浑身解数,就为多抓些“口粮”。
雁过拔毛,虫过留腿。
不留下所有也要抓住大半!
临近秋收,南地虽然遇灾,粮食出现减产,依靠之前的储存,支撑一段时日总没有太大问题的。然而,能多一条“筹粮”的途径的总是好的。
城内的将士和百姓更不用说。
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包括之前闻蝗色变之人,都陆续加入捕蝗的队伍。
蝗虫嗡嗡而来,所过之地寸草不生。
路过长安时,变故陡生,队伍突然少了一大截,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从半空截断。与之相对,城内城外同时飘散焦香,堪谓奇景。
如果蝗虫有思想,肯定会为自己掬一把辛酸泪:自己吃点粮食算什么?这些两条腿的才是真正狠呐!
蝗虫数量终归有限,并不成完全代替军粮。
九月中旬之后,长安缺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虽不至于断炊,形势也是日渐严峻。 ↑返回顶部↑
经过一次试探, 汉军和秦军都对对手的实力有了清楚认识, 汉军收起轻敌之心, 严格按照桓容的命令, 实行围城之计。
秦军严守城头, 纵然汉军高挂免战牌,也时刻不放松警惕。
经过一场大战,双方陷入对峙。
汉军顿兵长安城下, 一围就是两个多月。
期间,桓嗣率兵拿下雍州,防备秦玖和秦玚的大军。
桓容采纳贾秉和郗超的建议, 每隔数日便派兵做攻城状, 并不实际进攻,却让守军的精神更为紧绷。
同时, 汉军斥候四出游弋, 切断长安同外界的所有联系。
至八月中, 战事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 桓容变得有些焦虑。
桓汉不缺粮, 但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可观,出兵以来, 消耗的粮秣已是天文数字。纵然家底丰厚,也渐渐开始感到吃力。
秦军同样焦虑。
城内存粮见底, 守军从每日两餐改为一餐, 由蒸饼改为稀粥,压根吃不饱。
战斗力再强,体质再好,也扛不住如此煎熬。
无需多长时间,只要再多十几日,城中的谷麦即将告罄。
将士饿着肚子没法打仗,百姓面临饥饿,一样坚持不住,总要为自己寻条生路。届时,不用汉军攻打,城内就会出现不稳。
汉军在城外焦虑,秦军在城内煎熬,彼此的日子都不好过。
临近八月底,北地依旧少雨,显然又是一个灾年。
大旱之年屡有蝗灾,九月初,忽有飞蝗自东而来。
换做寻常,见到蝗虫过境,百姓必定恨得咬牙切齿。如今则不然,不只是交战双方,连城内百姓的眼睛都绿了。
飞蝗铺天盖地而来,汉军、秦军和长安百姓张网举盆,使尽浑身解数,就为多抓些“口粮”。
雁过拔毛,虫过留腿。
不留下所有也要抓住大半!
临近秋收,南地虽然遇灾,粮食出现减产,依靠之前的储存,支撑一段时日总没有太大问题的。然而,能多一条“筹粮”的途径的总是好的。
城内的将士和百姓更不用说。
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包括之前闻蝗色变之人,都陆续加入捕蝗的队伍。
蝗虫嗡嗡而来,所过之地寸草不生。
路过长安时,变故陡生,队伍突然少了一大截,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从半空截断。与之相对,城内城外同时飘散焦香,堪谓奇景。
如果蝗虫有思想,肯定会为自己掬一把辛酸泪:自己吃点粮食算什么?这些两条腿的才是真正狠呐!
蝗虫数量终归有限,并不成完全代替军粮。
九月中旬之后,长安缺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虽不至于断炊,形势也是日渐严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