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血脉凋零到枝繁叶茂,琅琊王氏嫡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让人羡慕的是,王氏郎君各个才智过人,大有同当年的谢氏玉树比肩之势。王氏女郎聪慧灵秀,年纪尚幼,已有家族写信来人,欲要彼此联姻。
  按理,家族兴旺如此,长辈都该高兴才是。
  偏偏情况完全不同。
  随着郎君们逐渐长成,陆续选官出仕,都开始一门心思的往外跑。
  此时,都城已迁至长安。
  郎君们想要一展长才,实现幼时的梦想,势必要离开北地,往南都建康或是西域都护府为官。
  西域都护府的职能不用多提,从驻扎在边州的军队就能看出一二。
  南都建康,则关系着桓汉的一条重要经济支柱:海贸。
  建康设海上都护府,专管朝廷派遣的船队。民间船队出海需到此备案,领取代表海商身份的文书。
  凭此文书,海商可得各种便利,还能得官船保护。当然,该交的税不能落下。
  海外商人想要登船,需要另交一笔费用,验证身份之后,才能领到相关凭证。如果没有代表身份的木牌,妄图混上海船,甭管官船还是民船,一律严惩。
  敢不服,关起来是轻的,扔进海里都有可能。
  手段之所以严酷,概因有番邦的探子借朝贡之机,意图刺探桓汉造船的工坊。甚者,收买匠人和船工,想要得到造船的图纸。
  事后查明,牵涉进来的匠人船工不下三十余人。
  经过此事,朝廷对工坊的管理愈发严格,务必不令事情重演。
  王静之出仕,主动请往建康。
  由他带头,琅琊王氏的郎君,有一个算一个,少有留在长安。等到王献之等人察觉不对,想要把人“召回”,哪里还能找得回来!
  大的抓不回来,只能对小的严防死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最直接的后果,王静之最小的弟弟和从弟成功掉坑。有长辈站在深坑四周,手持铁锹虎视眈眈,小郎君们想爬都爬不出来。
  史书记载,终文帝一朝,朝廷人才济济。凡士族选官,皆年少英才。
  这是客气的说法。
  换成不客气的,年长的撒丫子跑没影,各种出去浪,找都找不回来。年纪小的被坑,实在跑不出去,只能捏着鼻子扛起重担,继承家主之位,不“年少有为”可能吗?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不同的高门之中。
  套一句后世的话来形容,何谓坑兄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