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进退两难(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什么你就如此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这点儿蝇头小利?
  景阳也很着急,正在兴冲冲地准备在李牧的配合下打进潼关,为屈建报仇;
  给楚国雪耻,让自己扬名天下。
  一旦撤回,攻丧垂成,就好像在头上被浇了一桶冰水,当然令他很难接受。
  但是春申君单独给他的命令是必须撤回,违抗相国的后果是什么,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信陵君身上。
  楚军现在是联军的主力。
  如果撤出战场,兵力将严重不足,使自己陷于困境,灭秦之役势必流产。
  信陵君当然更着急,但他还在认为春申君是一时糊涂,更相信春申君与自己的友谊。
  便安慰景阳:
  “你回去继续备战,黄相国可能是不了解目前情况才提出‘南线’方案。
  等我向他做下解释,他就会收回成命。”
  然而,事情并没那么简单,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景阳走后天刚亮,魏国使者就连夜赶到大营。
  将安釐王的信面交信陵君。
  安釐王的措词委婉客气,毫无“命令”之意,全是商量:
  “西河十六城,虽不是大片国土;
  然自被商鞅诱俘公子卬诈骗夺去后,从惠王至今,世代都耿耿于怀。
  父王毙前还紧紧握着我的手,泪流满面的嘱咐:
  定要收回西河,方能雪耻解恨。
  可喜的是,在你的威慑之下,秦人已答应归还,你能否在百忙中代我就近接收?
  然后我就率百官到太庙去祭告列祖列宗,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而且,这对魏国人民也是盼望已久的大喜事啊……”
  信陵君一声长叹,颓然坐下,喃喃自语:
  “怎么办?怎么办?”
  被称为“智囊”的薛琦也默不作声,他非常清楚安釐王给信陵君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目前,秦国关外从各国夺来的占领区域,即使已正式划入版图,其郡县的驻军力量也都薄弱。
  在无力增援的形势下,对于各国来说,确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岂止楚、魏?
  燕、韩、赵也都像饿极了的孩子见到一盆肉,迫不及待地想要扑上去,只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张罗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