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内在因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帝国在掌握了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发起攻打纽兰本土的作战行动,最为关键的就是,哪怕依托部署到前沿基地的岸基航空兵,帝国海军都没有绝对优势可言。
  “真正的关键,其实是内部问题。”
  “纽兰共和国?”李天凌追问了一句。
  丁镇南点点头,说道:“就你开始提到的,三年的战争开支,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能承受,也必然会对纽兰的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关键是,除了利用战时状态来推行一些在平时没办法实施的法案与政策之外,纽兰当局必然会借此机会,对把控着国家命脉的利益集团下手。也就是我开始提到的,纽兰当局必须在大战结束之前,做好在战后跟我们长期对抗的准备。”
  “这……”
  “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收回铸币权。”
  白华伟的眉头迅速抽动几下,李天凌也显得非常的震惊。
  “真要说,战争开支是小头。今后长达数十年,甚至持续更久的全面对抗,以及在对抗期间不可避免的代言人战争,哪怕只是打造现代化军队,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所需的资金都会超过战争开支。更何况,这是在和平时期,没有战时的便利条件。如果纽兰当局没有办法赶在大战结束前收回至关重要的铸币权,那么在战后,最多只能坚持五十年,或许二十年之后就会完蛋。”
  “真要是如此,恐怕三年都不够。”说出这句话后,李天凌叹了口气。
  白华伟没接话,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对于纽兰共和国的这个问题,三个军人其实都没多少发言权,毕竟这需要足够丰富与精深的专业知识。
  当然,关键就一点。
  纽兰当局对国家的控制力度,根本没法跟帝国当局相提并论。
  说得简单一点,纽兰的华城政府更像是一家集团公司的总部,各个州,以及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尤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就是集团下的子公司与分公司,集团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与分公司并不是隶属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出于维护成员的共同利益,需要一个总部性质的管理机构。
  可见,纽兰共和国更像是一个联合体。
  虽然纽兰共和国也是中央集权的政体,但是跟梁夏帝国的中央集权比,差距很明显,控制力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铸币权。
  纽兰共和国的铸币权掌握在民间金融机构手上,由几十家银行联合成立的机构掌控,华城当局没有发型货币的权利,只能够发型政府债券,或者说是让掌握铸币权的银行购买政府债券。
  关键就是,债券肯定要偿还,而且不是说华城当局想要发型债券,银行就愿意购买。
  相比之下,梁夏帝国的铸币权一直掌握在帝国当局手里,因此帝国当局能够通过控制发型的货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该方式把金融资本关进了牢笼。
  从这个角度看,在完成对本国金融体系的整顿,至少是在夺得铸币权之前,纽兰当局绝不会结束这场大战。关键是,纽兰的金融资本家也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心甘情愿的交出铸币权。
  不要忘了,掌握铸币权的那些金融资本家,已经存在上百年,早已经掌握纽兰共和国的经济命脉。
  可见,三年时间还未必够用!
  当然,讨论到这里,也就没必要继续说下去了。
  大战还会持续,至少在3年之内不会结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