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撩拨(2 / 3)
接过张丽华捧来的茶杯,李笠慢慢喝了起来,等对方帮自己扎好发髻,吩咐:“行了,一会,你们服侍萧娘子吧。”
“是。”张丽华应了一声,等李笠喝完茶,接过茶杯。
张丽华用兰花指捏着茶杯,李笠只觉对方收手的时候,小手指在自己手背上划过,愈发哭笑不得。
你是佛祖请来的妖精,专门考验我的“人品”么?
因为今日不用上朝,所以李笠不急着去书房处理公务,慢慢吃起早餐。
一手拿着蒸饼,慢慢啃,另一只手拿起昨日黄昏发行的“晚报”,慢慢看起来。
“晚报”,即傍晚时分、宵禁开始前发行的报纸,之所以选这个时间点,是为了让人们在宵禁开始后,有一份内容丰富的刊物打发时间。
亦或是让那些在娱乐场所过夜的客人们,有一份谈资。
但李笠晚上很忙,所以当日晚报经常留到次日早上看。
现在,他手中报纸的“头版”,就是一则重大消息:突厥大军压境,幽州形势不容乐观!
这是大标题,李笠仔细一看,小标题倒还好:官军准备就绪,突厥大军动向尽在掌握之中!
他没有看内容,翻过一页,看第二版的新闻。
幽州的军情,他第一时间收到了,并不担心什么,因为夏天时拿下幽州州治蓟城后,就做了相应的布置。
李笠和将领们判断,突厥人在秋冬季节很可能会袭击幽州,此举主要是探探动静,未必会真的全力进攻。
当然,一旦楚军应对不当,让突厥人认为有机可乘,那才会导致幽州局势急转直下。
李笠的注意力很快被第二版的新闻标题吸引:饶州乐安铜矿,今年年产破九百万斤已成定局!
虽然他不需要靠看报纸来得知这个喜讯,但看了报纸上刊载的新闻,还是很高兴:
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朝廷不缺铜(相对而言),那么,铜价继续缓慢下跌的大势不会扭转。
再看其他新闻,多为发生在楚国各地的事件,譬如湘州临湘附近的湘水河段,出现了疑似鳄鱼的水中生物。
又有邓州穰城前不久发生的灭门惨案,以及河北邺城赛马会开赛日发生轻微踩踏事件等等。
虽然这新闻的时效性大多在数日乃至十余日,但不可否仍,报纸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消息媒介。
人们可以凭借报纸,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事。
所以,各大城池以及商埠,报纸的发行量都在增加。
即便当地许多百姓不认识字、看不懂报纸,也买不起报纸,却不妨碍他们渐渐养成习惯,跑到茶肆、食肆、酒肆听说书人“说”报纸。
因为发行报纸的“报馆”,都在有司的管理之下,所以,朝廷掌握了新的舆论渠道,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舆论控制在手中。
年轻的报纸,已经渐渐成长起来,这种舆论工具不会被士族们控制,却能得到市井百姓的接受,这才是李笠最关心的。
而且,“训练有素”的报社编辑,可以化身“标题党”,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适当“调整”的新闻报道内容,暗中挑动社会矛盾,引发大辩论。
譬如,适龄未婚男女两情相悦,却不得父母认可,于是私奔(这个时代称之为淫奔)到外地定居、共同生活。
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认可这段婚姻呢?
或者,适龄未婚男女,在自己暂居的地方有了工作和住处,又两情相悦,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支持他们在没有父母认可的情况下,在当地合法成婚? ↑返回顶部↑
“是。”张丽华应了一声,等李笠喝完茶,接过茶杯。
张丽华用兰花指捏着茶杯,李笠只觉对方收手的时候,小手指在自己手背上划过,愈发哭笑不得。
你是佛祖请来的妖精,专门考验我的“人品”么?
因为今日不用上朝,所以李笠不急着去书房处理公务,慢慢吃起早餐。
一手拿着蒸饼,慢慢啃,另一只手拿起昨日黄昏发行的“晚报”,慢慢看起来。
“晚报”,即傍晚时分、宵禁开始前发行的报纸,之所以选这个时间点,是为了让人们在宵禁开始后,有一份内容丰富的刊物打发时间。
亦或是让那些在娱乐场所过夜的客人们,有一份谈资。
但李笠晚上很忙,所以当日晚报经常留到次日早上看。
现在,他手中报纸的“头版”,就是一则重大消息:突厥大军压境,幽州形势不容乐观!
这是大标题,李笠仔细一看,小标题倒还好:官军准备就绪,突厥大军动向尽在掌握之中!
他没有看内容,翻过一页,看第二版的新闻。
幽州的军情,他第一时间收到了,并不担心什么,因为夏天时拿下幽州州治蓟城后,就做了相应的布置。
李笠和将领们判断,突厥人在秋冬季节很可能会袭击幽州,此举主要是探探动静,未必会真的全力进攻。
当然,一旦楚军应对不当,让突厥人认为有机可乘,那才会导致幽州局势急转直下。
李笠的注意力很快被第二版的新闻标题吸引:饶州乐安铜矿,今年年产破九百万斤已成定局!
虽然他不需要靠看报纸来得知这个喜讯,但看了报纸上刊载的新闻,还是很高兴:
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朝廷不缺铜(相对而言),那么,铜价继续缓慢下跌的大势不会扭转。
再看其他新闻,多为发生在楚国各地的事件,譬如湘州临湘附近的湘水河段,出现了疑似鳄鱼的水中生物。
又有邓州穰城前不久发生的灭门惨案,以及河北邺城赛马会开赛日发生轻微踩踏事件等等。
虽然这新闻的时效性大多在数日乃至十余日,但不可否仍,报纸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消息媒介。
人们可以凭借报纸,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事。
所以,各大城池以及商埠,报纸的发行量都在增加。
即便当地许多百姓不认识字、看不懂报纸,也买不起报纸,却不妨碍他们渐渐养成习惯,跑到茶肆、食肆、酒肆听说书人“说”报纸。
因为发行报纸的“报馆”,都在有司的管理之下,所以,朝廷掌握了新的舆论渠道,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舆论控制在手中。
年轻的报纸,已经渐渐成长起来,这种舆论工具不会被士族们控制,却能得到市井百姓的接受,这才是李笠最关心的。
而且,“训练有素”的报社编辑,可以化身“标题党”,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适当“调整”的新闻报道内容,暗中挑动社会矛盾,引发大辩论。
譬如,适龄未婚男女两情相悦,却不得父母认可,于是私奔(这个时代称之为淫奔)到外地定居、共同生活。
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认可这段婚姻呢?
或者,适龄未婚男女,在自己暂居的地方有了工作和住处,又两情相悦,那么,当地官府,该不该支持他们在没有父母认可的情况下,在当地合法成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