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450.背约小贼(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熹下令后退,只要远离岸边工事,敌军拿他们根本没有法子。江夏水军在江面上耀兵而还。
  这一仗,几乎把孙易的水军打残了,从此再不敢出寨,水上航道被江夏水军掌控。
  大胜之后,江夏军士气大振,赵熹的威望提升,众将对这场战争又有了信心。
  全军欢腾的时候,赵熹却有些忧心忡忡。
  他听说过连环霹雳车,荆州重镇黎丘便是被这种攻城利器轰开的。今天他真正见识了连环霹雳车的威力,自忖以西陵城的城防,绝对抵挡不住这种集中轰击。若是城被轰破了,水军的基地都没有了,战斗力再强也没有用处了。
  大家都有了守城的信心,赵熹却觉得很可能守不住了,他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战略。
  沙羡和西陵周围是大江流域的平原地带,虽然水网密布,但陆地也足够开阔,敌军可任意来去驰骋,建世汉军兵力占优,又有攻城利器,很难防守。
  西陵下游是邾县和鄂县,开始进入山区,平原地带收窄,比西陵地势要好了许多,但是城池小而不坚,而且仍旧未能深入山区,地势还不够险要。
  再往下游是江北的蕲春和江南的下雉,也是夹江而立的两座城池,蕲春在上游,下雉在下游。那里已深入山区,地势凹凸不平,不利驰骋,江北的蕲春一带地势还比较宽敞,蕲春下游的下雉城便是真正的险要之地了。
  下雉是春秋时伍子胥所筑,最早时叫子胥城。它位于天岳山脚下,大江在此有一段细细的狭谷,两岸高山夹峙,是大江东去的咽喉之地,自古即为军事要地。
  赵熹细细地琢磨着,若是战事不利,不得不放弃西陵,他只能退兵下雉,控制水路,据险而守,卡死大江的咽喉。在那样一个山间狭窄之地,攻城器械不能发挥,敌军要破城是非常难的。
  如今刘宏还在沙羡顶着,自从前两天来人求援之后,再也没有消息过来,想必是战况激烈,消息送不出了。
  赵熹打算率水军逆流而上,救援沙羡,看能不能打通航道,将刘宏捞出来,两人再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他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将西陵的物资装上船,向下游转运,一边集合水军,准备向沙羡进军。
  大军正要出发之际,忽然来了后方的信使,邾县的吕县令送来急报:马援派一支偏师,自陆路进兵,已攻占了邾县对岸的鄂县,邾县也已危在旦夕了。
  赵熹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知道大事不妙了。
  马援深懂用兵之道,而且也敢于用兵,竟然派孤军深入敌后,趁着江夏重兵都在前线之机,来一招釜底抽薪,抄了他们的后路。
  一旦下游的邾县和鄂县全都陷落,两城夹江卡住水路,前线的刘宏和赵熹退兵的难度就大了许多,至少水上是不好走了,走陆路的话,敌军轻骑追逐,恐怕要变成一场歼灭战。
  而且敌军恐怕不满足于占据邾县和鄂县,若是直接再向前突,趁着下游没有防备,迅速拿下下雉也是大有可能。到了那时,便不须讨论退兵的难度了,因为根本就无路可退了。
  他们被困死江夏还在其次,下雉一旦失守,接下去就是大片的平原,一马平川,无可阻敌之处,敌军就可顺流而下,直至东海,几乎可以在扬州大地任意驰骋。
  赵熹心急如焚,也顾不得沙羡的刘宏军,立即下令全军顺流而下,直奔下雉,同时派人送信给邾县吕县令,要他也即刻率军去下雉会合。
  命令下达得极其突然,出发的也极快,西陵士卒来不及反应,糊里糊涂地便跟着撤了军,但是许多人并非情愿,因为这些士卒中将近一半都是本地人。
  赵熹从西陵带出了一万士卒和大批辎重,在他走后,西陵将领并没有按照命令随后出发,而是立即开城投降,迎接孙易军入城。
  世事难料,打了胜仗的赵熹竟然仓惶退兵,而刚经历一场大败的孙易却兵不血刃进入西陵城。
  孙易虽然得了西陵,心里却极其不爽。他一向以为羽林军无敌于天下,可以所向披靡,没想到在水战中完全落于下风,在大江沿线水网密布、地形复杂的地带,想只靠步兵决胜是不可能的。
  孙易立即命人回南郡,从襄阳、黎丘等地征发水军,立即支援前线,原本他根本看不上这些郡兵,如今看来,水战还得靠他们。马援的船队中就有许多夷陵、江陵等地的水军,战斗力也很强,在与刘宏的战斗中不落下风。
  孙易没有足够的船只,不能顺江追击,但却立即派出羽林骑兵一千余人,延着江岸向下游追击,他自己亲自带领步兵随后。至于沙羡的刘宏,马援与张允足够应付了。
  赵熹率军顺流而下,船速极快,过邾县停都没停,继续南下,很快便到了下雉,赵熹刚一入城,便有汉军随后而来,顿兵城下。
  赵熹刚松下来的一口气立即又提了起来。
  此时战况已极为恶劣,整个江夏郡几乎已全部失守,沙羡的刘宏已成为孤军。万幸的是他决断做得够快,及时撤军,抢先一步进了下雉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