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哗变(2 / 3)
司马绍还以为南顿王宗有什么奇谋妙策呢,一听这话,不禁现出了失望之色。
西阳王羕连忙道:“臣与延祚(南顿王宗表字)商议了下,或有策可行险一搏,就看陛下敢不敢为。”
司马绍哼道:“朕已抱了必死之心,将死之人,有何不敢?”
西阳王羕道:“陶侃所部,多为俚僚,不通礼仪,不服管教,近些日子以来,已怨气暗生,军心浮动,臣等可使人于其军中密散流言,说陶侃已向明王投降,明王将调其部往漠北,围歼慕容部残余,想那俚僚皆为南方土人,怎肯去北方苦寒之地作战,再由有心人煽动,军中必生哗变。
届时只要掌握住明王行程,待其接近建康时,突然发动,以俚僚之残暴,必洗劫全城,而明王好名,岂能不平乱,一旦平乱,他兵力必散,臣等则与大王合兵,集中全力,攻打于他,只要能斩得明王,明军将不战自溃,建康可保,大晋亦可保啊!”
南顿王宗补充道:“甚至陶侃因制止兵变无力,自知罪孽深重,不容于明王,重投陛下亦非不可能,若有陶侃相助,陛下如虎添翼!”
“好!”
司马绍大叫了声好,声音都因激动而颤抖起来。
这哪里是行险一搏,分明是奇谋妙计啊!
陶侃军的情况他是清楚的,自陶侃入主建康以来,麾下军卒多有劫掠百姓,零零星星,禁之不绝,这还是陶侃极力弹压的结果,现今大势已去,人心慌乱,又有流言推波助澜,以俚僚的本性,必大索全城。
这条计策可谓歹毒之极,以建康满城士庶的性命作为筹码,以求那一线生机,不过司马绍顾不得,正如一名行将溺死的人,看见一根稻草也要去抓,只要能保住大晋江山,纵使天下人陪葬又能如何?
“拜托两位叔父了!”
司马绍深深一躬。
南顿王宗与西阳王羕生受了这一礼,各自拱手道:“此策若不成,无非一死而己,请陛下放心,臣等尽力为之,臣这就告退!”
说完,二人大步离去。
看着那渐渐遁入黑暗中的背影,司马绍的眼神明灭不定,既有希望,狞狰,又有不安,忐忑!
……
天色渐渐亮了,明军继续渡江,直到中午才渡完,全军向建康行去。
由江乘到建康,虽仅四十来里,但队伍太过于庞杂,行进速度无比缓慢,预计还要在幕府山扎一次营,次日正午才能抵达建康,而明军拨营的消息也随着各路探马被带回了建康。
又是一天过去,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不眠夜,陶侃便是再度站上石头城,眺望着黑暗中的幕府山,仿佛他可以看到,幕府山脚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寨。
‘该何去何从?要不要在明王抵达前先一步投降?’
陶侃心里委实难决。
可就在这时,后方的山上传来了喧闹声和火光!
“怎么回事?”
陶侃猛的回头。
“阿翁,阿翁,哗变,哗变了!”
陶瞻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陶侃顿如五雷轰顶,皇甫方回那迟则生变的劝说,竟一语成谶,可这时也顾不得懊恼,急问道:“为何会哗变?”
陶瞻急声道:“儿也不能确定,突然之间,各营俚僚纷纷鼓燥,好象有传言,阿翁已投降明王,将立功赎罪,率俚僚往漠北与鲜卑人作战,俚僚自然不愿,群起而闹事,有营中校尉弹压,结果被杀,因见了血,俚僚狂燥难制,于倾刻间便呈燎原之式。
现在都在传,明军明日将来,今晚是唯一的逃生机会,俚僚欲夺门而逃。” ↑返回顶部↑
西阳王羕连忙道:“臣与延祚(南顿王宗表字)商议了下,或有策可行险一搏,就看陛下敢不敢为。”
司马绍哼道:“朕已抱了必死之心,将死之人,有何不敢?”
西阳王羕道:“陶侃所部,多为俚僚,不通礼仪,不服管教,近些日子以来,已怨气暗生,军心浮动,臣等可使人于其军中密散流言,说陶侃已向明王投降,明王将调其部往漠北,围歼慕容部残余,想那俚僚皆为南方土人,怎肯去北方苦寒之地作战,再由有心人煽动,军中必生哗变。
届时只要掌握住明王行程,待其接近建康时,突然发动,以俚僚之残暴,必洗劫全城,而明王好名,岂能不平乱,一旦平乱,他兵力必散,臣等则与大王合兵,集中全力,攻打于他,只要能斩得明王,明军将不战自溃,建康可保,大晋亦可保啊!”
南顿王宗补充道:“甚至陶侃因制止兵变无力,自知罪孽深重,不容于明王,重投陛下亦非不可能,若有陶侃相助,陛下如虎添翼!”
“好!”
司马绍大叫了声好,声音都因激动而颤抖起来。
这哪里是行险一搏,分明是奇谋妙计啊!
陶侃军的情况他是清楚的,自陶侃入主建康以来,麾下军卒多有劫掠百姓,零零星星,禁之不绝,这还是陶侃极力弹压的结果,现今大势已去,人心慌乱,又有流言推波助澜,以俚僚的本性,必大索全城。
这条计策可谓歹毒之极,以建康满城士庶的性命作为筹码,以求那一线生机,不过司马绍顾不得,正如一名行将溺死的人,看见一根稻草也要去抓,只要能保住大晋江山,纵使天下人陪葬又能如何?
“拜托两位叔父了!”
司马绍深深一躬。
南顿王宗与西阳王羕生受了这一礼,各自拱手道:“此策若不成,无非一死而己,请陛下放心,臣等尽力为之,臣这就告退!”
说完,二人大步离去。
看着那渐渐遁入黑暗中的背影,司马绍的眼神明灭不定,既有希望,狞狰,又有不安,忐忑!
……
天色渐渐亮了,明军继续渡江,直到中午才渡完,全军向建康行去。
由江乘到建康,虽仅四十来里,但队伍太过于庞杂,行进速度无比缓慢,预计还要在幕府山扎一次营,次日正午才能抵达建康,而明军拨营的消息也随着各路探马被带回了建康。
又是一天过去,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不眠夜,陶侃便是再度站上石头城,眺望着黑暗中的幕府山,仿佛他可以看到,幕府山脚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寨。
‘该何去何从?要不要在明王抵达前先一步投降?’
陶侃心里委实难决。
可就在这时,后方的山上传来了喧闹声和火光!
“怎么回事?”
陶侃猛的回头。
“阿翁,阿翁,哗变,哗变了!”
陶瞻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陶侃顿如五雷轰顶,皇甫方回那迟则生变的劝说,竟一语成谶,可这时也顾不得懊恼,急问道:“为何会哗变?”
陶瞻急声道:“儿也不能确定,突然之间,各营俚僚纷纷鼓燥,好象有传言,阿翁已投降明王,将立功赎罪,率俚僚往漠北与鲜卑人作战,俚僚自然不愿,群起而闹事,有营中校尉弹压,结果被杀,因见了血,俚僚狂燥难制,于倾刻间便呈燎原之式。
现在都在传,明军明日将来,今晚是唯一的逃生机会,俚僚欲夺门而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