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礼部新气象(十四)(2 / 4)
吴师长眼睛一瞪,“你们想不上也不行!俺和你们一起上,部队指挥交给支部长。”
支部长想劝,又没劝,只是说了句,“师长,你要是死了,俺若是打不赢,就上阵和你一起拼死!”
吴师长回头看了看支部长,看他的样子,像是想挤出个笑容。然而在此时,便是面部因为想笑而抽搐,却毫无笑的心思。吴师长突然立正,向支部长敬了个军礼。
支部长也立刻立正,还以军礼。其他军人也不禁跟着敬礼。在战场上,众人猛然发现只有军礼才能表达自己此时的所有情绪。
“走!”吴师长拎起步枪,大步向前而进。
军校里面早就把匍匐前进,翻滚,跳跃的基本训练教的透彻。吴师长却发现,自己第一次真正明白了这些基本战术的‘基本’二字从何而来。
爬过那些沟壑,只能靠匍匐前进。翻过沟壑间的空地,翻滚,然而快速蹬地,通过地形的起伏隐藏身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能躲在遮蔽物后面。
便是如此,清军对着阵地间空地上的异动进行了排枪射击,子弹嗖嗖飞过,甚至距离自己很近的位置划破空气。即便知道自己不会被打中,吴师长心中的的惊恐,以及感受到自己惊恐而引发的羞耻,都鲜活的刺激着吴师长的神经。
以前指挥大部队排枪作战,大家生死就看命。天知道飞过来的子弹会击中谁。第一排的士兵的确受伤几率很大,然而受伤的人中间,第一排的人比例并不算格外的高。倒霉么,天知道哪个人更倒霉呢!
所以吴师长就算是在第一排指挥放排枪,也慢慢习惯了。甚至让吴师长认为自己是个无所畏惧的男子。
然而此时的感觉却不同。以前是抱着人死球朝上,不死乱晃荡的心思。那叫听天由命。
吴师长通过一个个战术动作,与部队一起避开了敌人的射击,靠近了敌人的阵地。这完全是自己决定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越是成功,吴师长和战士们就越靠近死亡。
便是以为自己内心坚若磐石,吴师长依旧感觉神经紧绷,恐惧感无法遏制的冒出来。正因为感受到了恐惧,吴师长才格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活着。
躲开了子弹,自己就活到了下一瞬。
清军三面受敌,承受着华夏军不断的炮击。乌尔班将军此时也已经能够不再因为华夏军的炮击而微微颤抖。
华夏军的火炮的确非常猛,比起清军火炮,打的又远又快,持续性还格外的长。
为了缓和气氛,乌尔班将军对周边的人说道:“等咱们打败了贼军,捉了霍崇献给皇上。贼军里面的工匠可得留着。咱们还得让他们给咱们铸炮。”
周围的人看着乌尔班将军如此从容自若,说的又是必胜的信心,连忙跟着附和。
某种意义上来说,乌尔班将军的确比之前的前辈强了很多。他的前辈们只是在华夏军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就难以维持阵列。此时吸取了前辈们用生命试探出来的经验,清军的阵地在防炮性上的确得到了长足进展。
士兵们躲在壕沟靠着敌人的那边,炮弹便是落入壕沟,也没办法立刻造成杀伤。
更不用说有些士兵费力挖出了类似后世猫耳洞的玩意。防炮效果更是拉满。
猫耳洞的名字,据称还是内战时期粟裕他们创造的。在内战中,粟裕大将曾经有过一段极为艰难的转战时期,当时苏中苏北都被国军反攻夺取,虽然在山东孟良崮歼灭了74师等几个国军主力师,但是自身也消耗过大。在国军反攻下,很快又丢了山东几个主要解放区。1948年,华野在粟裕领导下转战国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河南,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由于当时山东解放区是国军重点进攻最主要的战场,大量国军美械一流部队都参战,火炮非常厉害。解放军在阵地战中,大量使用猫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东战役开始前,粟裕视察阻击胡琏兵团的十纵部队。当时十纵虽然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但是在国军打击下伤亡也极为惨重。几个主力师兵员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众多伤兵很伤心,对十纵29师师长萧锋说:你们伤亡这么重,真不容易,我们指挥员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考虑把你们师先撤下来。
但是萧锋是一个斗士。他说:粟司令放心,我虽然还剩5000多人,但是面对新五军,也能打个十天半个月。粟裕说:第五军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火炮飞机坦克都很多,不能轻敌。我看你们没有什么重武器,兵员又不足,恐怕坚持不住的。
萧锋回答:您放心,我们战士已经发明了猫耳洞,抗击炮击,坦克,飞机都很管用。
粟裕问:什么是猫耳洞?
萧锋说:就是这些小型的防炮洞,战士们自己挖的!不需要什么材料,几根木头就能挖成,比战壕的防炮能力强的多。您看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一个猫耳朵,这是战士们给起的名字。
虽然时空不同,局面更不相同。但是清军士兵们也是惜命的,不愿意站在火炮范围内干挨揍。而且这时代的火炮又是实心炮弹,铁球过来,被直接打死还算是幸运。被射中手臂或者腿,肢体直接被拍爆。
那可是货真价值的炸开,血肉与骨头一起碎裂飞溅。而人在剧痛中逐渐走向死亡。
霍崇的火炮与光头的美械师完全无法比,清军只用轻松的挖掘,就能获得绝对的安全。这办法很快就在清军阵地上流行开来。 ↑返回顶部↑
支部长想劝,又没劝,只是说了句,“师长,你要是死了,俺若是打不赢,就上阵和你一起拼死!”
吴师长回头看了看支部长,看他的样子,像是想挤出个笑容。然而在此时,便是面部因为想笑而抽搐,却毫无笑的心思。吴师长突然立正,向支部长敬了个军礼。
支部长也立刻立正,还以军礼。其他军人也不禁跟着敬礼。在战场上,众人猛然发现只有军礼才能表达自己此时的所有情绪。
“走!”吴师长拎起步枪,大步向前而进。
军校里面早就把匍匐前进,翻滚,跳跃的基本训练教的透彻。吴师长却发现,自己第一次真正明白了这些基本战术的‘基本’二字从何而来。
爬过那些沟壑,只能靠匍匐前进。翻过沟壑间的空地,翻滚,然而快速蹬地,通过地形的起伏隐藏身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能躲在遮蔽物后面。
便是如此,清军对着阵地间空地上的异动进行了排枪射击,子弹嗖嗖飞过,甚至距离自己很近的位置划破空气。即便知道自己不会被打中,吴师长心中的的惊恐,以及感受到自己惊恐而引发的羞耻,都鲜活的刺激着吴师长的神经。
以前指挥大部队排枪作战,大家生死就看命。天知道飞过来的子弹会击中谁。第一排的士兵的确受伤几率很大,然而受伤的人中间,第一排的人比例并不算格外的高。倒霉么,天知道哪个人更倒霉呢!
所以吴师长就算是在第一排指挥放排枪,也慢慢习惯了。甚至让吴师长认为自己是个无所畏惧的男子。
然而此时的感觉却不同。以前是抱着人死球朝上,不死乱晃荡的心思。那叫听天由命。
吴师长通过一个个战术动作,与部队一起避开了敌人的射击,靠近了敌人的阵地。这完全是自己决定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越是成功,吴师长和战士们就越靠近死亡。
便是以为自己内心坚若磐石,吴师长依旧感觉神经紧绷,恐惧感无法遏制的冒出来。正因为感受到了恐惧,吴师长才格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活着。
躲开了子弹,自己就活到了下一瞬。
清军三面受敌,承受着华夏军不断的炮击。乌尔班将军此时也已经能够不再因为华夏军的炮击而微微颤抖。
华夏军的火炮的确非常猛,比起清军火炮,打的又远又快,持续性还格外的长。
为了缓和气氛,乌尔班将军对周边的人说道:“等咱们打败了贼军,捉了霍崇献给皇上。贼军里面的工匠可得留着。咱们还得让他们给咱们铸炮。”
周围的人看着乌尔班将军如此从容自若,说的又是必胜的信心,连忙跟着附和。
某种意义上来说,乌尔班将军的确比之前的前辈强了很多。他的前辈们只是在华夏军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就难以维持阵列。此时吸取了前辈们用生命试探出来的经验,清军的阵地在防炮性上的确得到了长足进展。
士兵们躲在壕沟靠着敌人的那边,炮弹便是落入壕沟,也没办法立刻造成杀伤。
更不用说有些士兵费力挖出了类似后世猫耳洞的玩意。防炮效果更是拉满。
猫耳洞的名字,据称还是内战时期粟裕他们创造的。在内战中,粟裕大将曾经有过一段极为艰难的转战时期,当时苏中苏北都被国军反攻夺取,虽然在山东孟良崮歼灭了74师等几个国军主力师,但是自身也消耗过大。在国军反攻下,很快又丢了山东几个主要解放区。1948年,华野在粟裕领导下转战国军力量比较薄弱的河南,发动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由于当时山东解放区是国军重点进攻最主要的战场,大量国军美械一流部队都参战,火炮非常厉害。解放军在阵地战中,大量使用猫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东战役开始前,粟裕视察阻击胡琏兵团的十纵部队。当时十纵虽然歼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但是在国军打击下伤亡也极为惨重。几个主力师兵员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众多伤兵很伤心,对十纵29师师长萧锋说:你们伤亡这么重,真不容易,我们指挥员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考虑把你们师先撤下来。
但是萧锋是一个斗士。他说:粟司令放心,我虽然还剩5000多人,但是面对新五军,也能打个十天半个月。粟裕说:第五军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火炮飞机坦克都很多,不能轻敌。我看你们没有什么重武器,兵员又不足,恐怕坚持不住的。
萧锋回答:您放心,我们战士已经发明了猫耳洞,抗击炮击,坦克,飞机都很管用。
粟裕问:什么是猫耳洞?
萧锋说:就是这些小型的防炮洞,战士们自己挖的!不需要什么材料,几根木头就能挖成,比战壕的防炮能力强的多。您看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一个猫耳朵,这是战士们给起的名字。
虽然时空不同,局面更不相同。但是清军士兵们也是惜命的,不愿意站在火炮范围内干挨揍。而且这时代的火炮又是实心炮弹,铁球过来,被直接打死还算是幸运。被射中手臂或者腿,肢体直接被拍爆。
那可是货真价值的炸开,血肉与骨头一起碎裂飞溅。而人在剧痛中逐渐走向死亡。
霍崇的火炮与光头的美械师完全无法比,清军只用轻松的挖掘,就能获得绝对的安全。这办法很快就在清军阵地上流行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