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章:报到(1 / 2)
京城东郊,依山傍水之下,一片古色生香的建筑拔地而起。其间殿堂亭阁,空地上多植竹子,种类不一,一丛丛的,形成大片的竹林。就算秋风西起,但片片叶子苍翠欲滴,不改颜色。
竹乃“岁寒三友”之一,不畏冰霜寒冷,四季长青,多有文人搔客以此入题,写文章歌赋,以竹自喻,表示风骨凛然。
读书人的风骨,本来就该如竹一般耿直。
这片片竹林,历史悠久,据说乃是国子监的缔造者董圣人,率领一众弟子亲自一根根地种植下来的。
竹林中的建筑,自然便是天统王朝中最富盛名的学院,国子监。
学院选址,之所以不选城中,而在郊外,却是响应董圣人的精神:“读书人本就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倘若在城内开院,临近红尘,耳目浸染繁华,无疑会使得心姓动摇,无心向学……”
圣人用心良苦,无奈如果生员们真有心红尘繁华,岂是短短路途所能隔绝的?
况且八股盛行,体制发展越发严厉,大大约束了才华思想,功利化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以前读书者,多抱有做学问之心;现如今,若不为官途,谁愿苦读书?
人心一变,学风渐烂,国子监早不复当年盛景。
……
婴宁施展出《望气术》,远远一观,见到国子监上空文气稀疏,甚现寥寂,对于她妖身的影响,甚至低于京城之内。
如此结果,大出意料之外。
陈剑臣淡然道:“如今《文字法》大行其道,字词文章,皆可入罪,哪里还能保持什么文气文风?”
婴宁点点头,忽道:“公子,那我们如何处之?”
陈剑臣道:“天下已乱,不好计算,只能暂且进读,待稳定了,便接母亲她们上京安置。”
这是早就定好的计划。
当下两者顺着一条石板路,迈步进入。
国子监乃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去处,堂皇冠冕,但里面的生员并不多,远不如现代的大学学府,动辄数以万计,过道上经常人来人往。
初来报道,陈剑臣先按照顾学政的吩咐,去找一位叫“伊凡”的先生,熟料问了人后,那人面色古怪地道:“伊凡做《云水集》,触犯《文字法》,已于十天前下狱了,你是?”
闻言陈剑臣大吃一惊,道:“在下陈剑臣,江州生员,是来国子监报到的新生。”
那人道:“报到该去找学监,喏,就在南边的那栋小楼处。”伸手一指,指出个地方。
陈剑臣道了声谢,移步而去,心里却直打鼓:抓人居然抓到国子监里头来了,简直就是无孔不入。
又想起路途上所见的那一大列囚车,辚辚北上,由此推知,这些曰子,天下间到底被抓了多少读书人,解压上京了?
那些读书人,其中不乏名家大儒,皆因犯了《文字法》上的条例,被捕下狱,许多都送往京城来,生死未卜,真是哀鸿一片。
这是要一网打尽吗?
陈剑臣心生警惕,本来就怀疑的心头,顿时涌起浓浓的阴谋味道。
正明帝如斯作为,到底想干什么?
去到小楼,那学监正坐在里面喝茶,禀明身份来意,奉上各类文书。学监仔细检验无误,便颁发了一面令牌,又分发了学舍,却是单人的,环境优雅。
横渠先生与顾学政联名推荐陈剑臣,那么他便等于是廪生,在国子监的衣食住行,皆为公费,可以节省一大笔银子。
陈剑臣固然不缺钱,但乱世席卷,谁嫌钱多?能享受朝廷福利,不受白不受。 ↑返回顶部↑
竹乃“岁寒三友”之一,不畏冰霜寒冷,四季长青,多有文人搔客以此入题,写文章歌赋,以竹自喻,表示风骨凛然。
读书人的风骨,本来就该如竹一般耿直。
这片片竹林,历史悠久,据说乃是国子监的缔造者董圣人,率领一众弟子亲自一根根地种植下来的。
竹林中的建筑,自然便是天统王朝中最富盛名的学院,国子监。
学院选址,之所以不选城中,而在郊外,却是响应董圣人的精神:“读书人本就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倘若在城内开院,临近红尘,耳目浸染繁华,无疑会使得心姓动摇,无心向学……”
圣人用心良苦,无奈如果生员们真有心红尘繁华,岂是短短路途所能隔绝的?
况且八股盛行,体制发展越发严厉,大大约束了才华思想,功利化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以前读书者,多抱有做学问之心;现如今,若不为官途,谁愿苦读书?
人心一变,学风渐烂,国子监早不复当年盛景。
……
婴宁施展出《望气术》,远远一观,见到国子监上空文气稀疏,甚现寥寂,对于她妖身的影响,甚至低于京城之内。
如此结果,大出意料之外。
陈剑臣淡然道:“如今《文字法》大行其道,字词文章,皆可入罪,哪里还能保持什么文气文风?”
婴宁点点头,忽道:“公子,那我们如何处之?”
陈剑臣道:“天下已乱,不好计算,只能暂且进读,待稳定了,便接母亲她们上京安置。”
这是早就定好的计划。
当下两者顺着一条石板路,迈步进入。
国子监乃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去处,堂皇冠冕,但里面的生员并不多,远不如现代的大学学府,动辄数以万计,过道上经常人来人往。
初来报道,陈剑臣先按照顾学政的吩咐,去找一位叫“伊凡”的先生,熟料问了人后,那人面色古怪地道:“伊凡做《云水集》,触犯《文字法》,已于十天前下狱了,你是?”
闻言陈剑臣大吃一惊,道:“在下陈剑臣,江州生员,是来国子监报到的新生。”
那人道:“报到该去找学监,喏,就在南边的那栋小楼处。”伸手一指,指出个地方。
陈剑臣道了声谢,移步而去,心里却直打鼓:抓人居然抓到国子监里头来了,简直就是无孔不入。
又想起路途上所见的那一大列囚车,辚辚北上,由此推知,这些曰子,天下间到底被抓了多少读书人,解压上京了?
那些读书人,其中不乏名家大儒,皆因犯了《文字法》上的条例,被捕下狱,许多都送往京城来,生死未卜,真是哀鸿一片。
这是要一网打尽吗?
陈剑臣心生警惕,本来就怀疑的心头,顿时涌起浓浓的阴谋味道。
正明帝如斯作为,到底想干什么?
去到小楼,那学监正坐在里面喝茶,禀明身份来意,奉上各类文书。学监仔细检验无误,便颁发了一面令牌,又分发了学舍,却是单人的,环境优雅。
横渠先生与顾学政联名推荐陈剑臣,那么他便等于是廪生,在国子监的衣食住行,皆为公费,可以节省一大笔银子。
陈剑臣固然不缺钱,但乱世席卷,谁嫌钱多?能享受朝廷福利,不受白不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