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2 / 4)
这张邦昌的为官之道颇为高明,郑居中当政时,他不依附于郑居中,也不反对郑居中。等耿南仲当政时,他也同样始终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所以在两次政治大乱中他虽说没立什么功,也幸运的没沾惹什么祸,既没有平步青云、一飞冲天,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扎实的向上发展,再加上这个人极好说话,对谁都客客气气,凡事能严则严,不能就松,也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深得朝中上下的喜爱,立他为相,顿时引来朝中一片赞誉之声。
张邦昌当了宰相后,马上废除了欧阳珣等人的那一套尖锐的改革策略,转而采取温和……或者说是温和的有些过头的方法,他所颁布的政令虽然有很多都是好的,但仍延续了他一贯的为官之道,就是不强求,我下达我该下的可以帮助国家振兴的命令,那是我的责任,但下边的人会不会按照我所说的去执行就不管我的事了,我又没有三头六臂十二颗脑袋,可管不了那么多,也犯不着跟别人因为公事结仇。
此举果然受到了朝中上下的一致欢迎,装装样子谁不会?装完样子大家该发财的还是发财,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就是了。
顿时,与朝中不久前疯狂弹劾欧阳珣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连批评张邦昌的都屈指可数。
赵桓并未就此放心,他吸取耿南仲的教训,又派人秘密调查张邦昌为相后的德行,但是你想,以张邦昌只愿做“太平官”的为官之道,本身巨额的宰相俸禄就够他花的了,他怎么可能会铤而走险收受不义之财自毁前程呢?
据说抢着给张邦昌送礼的人都从他家门口排到两条街以外了,张府却愣是大门紧闭,一概不收,张邦昌本人出门都要从后门偷偷走。
又据说张邦昌的小儿子在他一个朋友家里吃了顿饭,吃饭倒没什么,只是回来的时候又“友情”接受了那朋友送给他的一张名人字画,这可闯了祸,回去被张邦昌一顿训斥,当天夜里就把那幅字画连同那顿酒钱还回去了。
无论怎么看,张邦昌都是世间少有的清廉之官。
这些信息反馈到赵桓那里,赵桓这才放了心,越看张邦昌越满意起来,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清廉,又愿意给自己办事的好宰相,但他却不知,像张邦昌这样的宰相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耿南仲、唐恪之流,最起码那些人带给国家的危害是显还有办法预防,而像张邦昌这样的所带来的却如隐形的毒药一般,慢慢的麻痹着大宋和赵桓的神经,让他们在悄无声息间毫无所觉的步入深渊!
+++++++++++++++++++++++
大辽方面,耶律延禧在前两年的危机时刻也确实清醒过一段时间,无论是重用能臣,还是做出联夏抗金的举动都非常的及时和正确,让他的臣民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怎么说呢,有些人就像狗一样,永远改不了吃屎的毛病,
这几年,因为辽宋、南京道与大华国形成了数足鼎立的局面,让原本已岌岌可危的大辽终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耶律延禧好不容易再度过上了安稳的r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先把中京的行宫正式升级为皇宫,既然升级了,皇宫就该有个皇宫的样子,为了达到与上京的皇宫同样的规格,他竟从军费中拨款进行修缮扩建。而等皇宫修好了,里面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怎么能叫皇宫呢?他又在中京与西京内大肆选拔女子入宫服侍他,继续过起了比曾经在上京时更加骄奢生活!
这还没完,耶律延禧不知是出于什么思考,居然认为夏国已经完全离不开他,而他作为帮助夏国抵挡金国与大华国的屏障,理应从夏国获得更多的援助,于是他对夏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从钱粮到军队,无所不要,
李乾顺刚开始时还并未觉察出什么,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了,后来听说自己援助他的军费居然被他挪用去盖皇宫,自己援助他的粮草居然被他拿去卖了换钱好铺张奢侈的享受,简直气的肺都差点炸了!
李乾顺似乎有点想通了为何曾经在自己眼中无比强大的大辽帝国居然会以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没落至此,耶律延禧这个昏君绝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此时,来自夏国国内反对辽夏结盟的声音也是愈发的高涨起来,他们认为当前辽国与宋国的衰落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未来将是大金与大华两个超级大国的天下,夏国要想继续像以前那样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必须尽快另谋出路,依附于其中一个大国,而不是被辽国与耶律延禧拖下水。
两大国中,咱们与华国那是血海深仇,自然不行,那唯一的选择就是金国了,咱们虽然援助了辽国,可与金国还没有打过什么死仗,并无深仇大恨,现在去跟金国讲和还来得及,若再继续等下去,一旦真的开战,咱们就与金一点退路也没有了,到时候,两个超级大国都视咱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话,咱们还怎么可能有生路?更关键的是,咱们夏国本来就是个穷国,靠着贫瘠的大漠戈壁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耶律延禧又是个贪得无厌只知荒乐的昏君,咱们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点钱粮都援助他供他享受去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以往,李乾顺并不会接受这些建议,但眼下耶律延禧过分的举动终于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乾顺做出决定,派人带着他的亲笔信偷偷去金国,表达想成为金之藩国的意愿。
夏国的使者饶了一个大圈抵达金国,见到了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对李乾顺的依附之举惊喜异常,如此一来,有了夏军的里应外合,再灭辽岂不是易如反掌,而且又能为自己拉到一个强援!
但由于南京道和耶律定的前车之鉴,完颜阿骨打吸取教训,他给李乾顺回信说,若真想归顺我们大金当然可以,我们也愿意接受,但你们必须首先拿出诚意来,让我们能看到你们是真心反辽归金,而不是欺骗我们。
许久之后,李乾顺收到消息,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再度派出使者秘密使金,承诺将完全配合金国的行动,只要金在灭辽之后能将辽的部分国土割让给夏国。
完颜阿骨打再度收到信,看罢大笑不止,当即同意了李乾顺的要求,两国秘密签订了协议。
大华四年四月,在耶律延禧及成安公主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辽国境内的十万夏军突然倒戈,攻击辽军,并引金军入境,
辽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加上耶律延禧的无道,辽军中选择为国战死者甚少,选择降金或降夏者众多,辽国的国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沦陷在夏金两军之下。
耶律延禧得到消息,仓皇逃出中京,一路向西逃窜,但这次他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应州附近为金兵截住被俘,消息传出,辽国上下更是全无斗志,金军一到便献城投降,
就这样,仅用了不到一个月,辽国仅存的中京道与西京道全部落进了金国与夏国手中,
消息传到夏国,成安公主在悲愤中自尽,据说李乾顺伤心不已,仍按皇后礼葬之。
而由于夏国的倒戈与辽国的被灭所发生的时间太快,根本不足以给郑飞反应的时间,当郑飞得到消息时,堂堂大辽早已不复存在,在原本大辽的国土上,只留下金、夏与南京道对峙着,金夏两国的下一个目标,将不是南京道,就是宋国。 ↑返回顶部↑
张邦昌当了宰相后,马上废除了欧阳珣等人的那一套尖锐的改革策略,转而采取温和……或者说是温和的有些过头的方法,他所颁布的政令虽然有很多都是好的,但仍延续了他一贯的为官之道,就是不强求,我下达我该下的可以帮助国家振兴的命令,那是我的责任,但下边的人会不会按照我所说的去执行就不管我的事了,我又没有三头六臂十二颗脑袋,可管不了那么多,也犯不着跟别人因为公事结仇。
此举果然受到了朝中上下的一致欢迎,装装样子谁不会?装完样子大家该发财的还是发财,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就是了。
顿时,与朝中不久前疯狂弹劾欧阳珣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连批评张邦昌的都屈指可数。
赵桓并未就此放心,他吸取耿南仲的教训,又派人秘密调查张邦昌为相后的德行,但是你想,以张邦昌只愿做“太平官”的为官之道,本身巨额的宰相俸禄就够他花的了,他怎么可能会铤而走险收受不义之财自毁前程呢?
据说抢着给张邦昌送礼的人都从他家门口排到两条街以外了,张府却愣是大门紧闭,一概不收,张邦昌本人出门都要从后门偷偷走。
又据说张邦昌的小儿子在他一个朋友家里吃了顿饭,吃饭倒没什么,只是回来的时候又“友情”接受了那朋友送给他的一张名人字画,这可闯了祸,回去被张邦昌一顿训斥,当天夜里就把那幅字画连同那顿酒钱还回去了。
无论怎么看,张邦昌都是世间少有的清廉之官。
这些信息反馈到赵桓那里,赵桓这才放了心,越看张邦昌越满意起来,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清廉,又愿意给自己办事的好宰相,但他却不知,像张邦昌这样的宰相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耿南仲、唐恪之流,最起码那些人带给国家的危害是显还有办法预防,而像张邦昌这样的所带来的却如隐形的毒药一般,慢慢的麻痹着大宋和赵桓的神经,让他们在悄无声息间毫无所觉的步入深渊!
+++++++++++++++++++++++
大辽方面,耶律延禧在前两年的危机时刻也确实清醒过一段时间,无论是重用能臣,还是做出联夏抗金的举动都非常的及时和正确,让他的臣民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怎么说呢,有些人就像狗一样,永远改不了吃屎的毛病,
这几年,因为辽宋、南京道与大华国形成了数足鼎立的局面,让原本已岌岌可危的大辽终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耶律延禧好不容易再度过上了安稳的r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先把中京的行宫正式升级为皇宫,既然升级了,皇宫就该有个皇宫的样子,为了达到与上京的皇宫同样的规格,他竟从军费中拨款进行修缮扩建。而等皇宫修好了,里面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怎么能叫皇宫呢?他又在中京与西京内大肆选拔女子入宫服侍他,继续过起了比曾经在上京时更加骄奢生活!
这还没完,耶律延禧不知是出于什么思考,居然认为夏国已经完全离不开他,而他作为帮助夏国抵挡金国与大华国的屏障,理应从夏国获得更多的援助,于是他对夏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从钱粮到军队,无所不要,
李乾顺刚开始时还并未觉察出什么,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了,后来听说自己援助他的军费居然被他挪用去盖皇宫,自己援助他的粮草居然被他拿去卖了换钱好铺张奢侈的享受,简直气的肺都差点炸了!
李乾顺似乎有点想通了为何曾经在自己眼中无比强大的大辽帝国居然会以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没落至此,耶律延禧这个昏君绝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此时,来自夏国国内反对辽夏结盟的声音也是愈发的高涨起来,他们认为当前辽国与宋国的衰落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未来将是大金与大华两个超级大国的天下,夏国要想继续像以前那样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必须尽快另谋出路,依附于其中一个大国,而不是被辽国与耶律延禧拖下水。
两大国中,咱们与华国那是血海深仇,自然不行,那唯一的选择就是金国了,咱们虽然援助了辽国,可与金国还没有打过什么死仗,并无深仇大恨,现在去跟金国讲和还来得及,若再继续等下去,一旦真的开战,咱们就与金一点退路也没有了,到时候,两个超级大国都视咱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话,咱们还怎么可能有生路?更关键的是,咱们夏国本来就是个穷国,靠着贫瘠的大漠戈壁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耶律延禧又是个贪得无厌只知荒乐的昏君,咱们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点钱粮都援助他供他享受去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以往,李乾顺并不会接受这些建议,但眼下耶律延禧过分的举动终于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乾顺做出决定,派人带着他的亲笔信偷偷去金国,表达想成为金之藩国的意愿。
夏国的使者饶了一个大圈抵达金国,见到了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对李乾顺的依附之举惊喜异常,如此一来,有了夏军的里应外合,再灭辽岂不是易如反掌,而且又能为自己拉到一个强援!
但由于南京道和耶律定的前车之鉴,完颜阿骨打吸取教训,他给李乾顺回信说,若真想归顺我们大金当然可以,我们也愿意接受,但你们必须首先拿出诚意来,让我们能看到你们是真心反辽归金,而不是欺骗我们。
许久之后,李乾顺收到消息,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再度派出使者秘密使金,承诺将完全配合金国的行动,只要金在灭辽之后能将辽的部分国土割让给夏国。
完颜阿骨打再度收到信,看罢大笑不止,当即同意了李乾顺的要求,两国秘密签订了协议。
大华四年四月,在耶律延禧及成安公主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辽国境内的十万夏军突然倒戈,攻击辽军,并引金军入境,
辽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加上耶律延禧的无道,辽军中选择为国战死者甚少,选择降金或降夏者众多,辽国的国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沦陷在夏金两军之下。
耶律延禧得到消息,仓皇逃出中京,一路向西逃窜,但这次他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应州附近为金兵截住被俘,消息传出,辽国上下更是全无斗志,金军一到便献城投降,
就这样,仅用了不到一个月,辽国仅存的中京道与西京道全部落进了金国与夏国手中,
消息传到夏国,成安公主在悲愤中自尽,据说李乾顺伤心不已,仍按皇后礼葬之。
而由于夏国的倒戈与辽国的被灭所发生的时间太快,根本不足以给郑飞反应的时间,当郑飞得到消息时,堂堂大辽早已不复存在,在原本大辽的国土上,只留下金、夏与南京道对峙着,金夏两国的下一个目标,将不是南京道,就是宋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