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请君入瓮(2 / 3)
一队一队的士兵冲上渡船,有几艘大船已掉转船头,慢慢离开码头,黑暗中只听见桨片划水声,大船晃晃荡荡,向无边无际的黑雾中驶去。
船去船来,一直到东天空露出一丝青明之色,运兵才渐渐到了尾声,最后未过河的都是粮草辎重,十万大军密密麻麻排列在河岸上,寒风凛冽,冻得他们直打哆嗦。
长孙全绪寻到了刚刚过河的卫伯玉,大笑道:“卫将军,‘中途击截’,这是谁说的话?”
卫伯玉寒着脸却不理他,就在这时,对岸隐隐传来一些动静,原来整齐的火光忽然凌乱起来,随即熄灭了不少。
长孙全绪大吃一惊,他策马冲到河边,拼命向对岸看去,但雾气深沉,除了隐隐的火光,什么也看不见,他心里明白,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难道是云梯太重,压塌了大船吗?不象!不象!’眼看对岸的火点越来越少,长孙全绪心急如焚,偏偏又得不到消息,忽然,对岸燃起一堆大火,火光冲天,在灰蒙蒙的雾中显得异常刺眼。
“长孙将军!赶快离开河岸,我们中埋伏了!”卫伯玉飞跑而来,跺脚大喊道:“这是袭击我们的粮草,但真正埋伏在我们这边!”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狂奔而来,大声报道:“大将军,二里外有大军将我们包围,足有数十万人,东、西、南三面皆无路可走!”
长孙全绪呆住了,他忽然明白过来,李清东去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在收拾自己,这样说来,所谓潼关三千兵,城池修缮等等,都不过是个诱饵,引自己上当罢了。
他慢慢走到卫伯玉面前,满面羞惭道:“伯玉,悔不听你之言,这下可如何是好?”
“长孙将军不用担心,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坏。”卫伯玉想了一想,沉声道:“我知道李清不会放过我们,本以为他会在我们渡河一半时截击,但没想到他还是放我们上岸,这就说明他无意消灭我们,恐怕只是想夺我们军权,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两条路可走。”
“卫将军请讲!”
“一条路就是体面地投降于他,将军权交出去,我们或许还能捞到一官半职,而另一条路嘛!”卫伯玉回头看了看被雾气笼罩的河水,叹了口气道:“刚才渡河时,我发现有些地方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如果运气好,再等两天,河面或许就能冻起来,那我们便可直接过河。”
长孙全绪抬头向东天望去,一抹霞光已经隐隐探出头,他不由苦笑一声,时令未到,怎么可能结得起冰,粮草还在对岸,不用说等两天,今天士兵们的早饭就已经没有着落了。
这时,远处一群士兵簇拥着一人快步走来,一名军士向长孙全绪禀报道:“将军,右相派人来了!”
说话间,李清的特使已经走来,只见他一副文官打扮,约三十余岁,步伐坚定,目光中透出自信,他上前施一礼道:“在下安西军判官韦应物,见过长孙将军!”
长孙全绪已经从紧张中平静下来,他亦拱手还礼道:“请问相国何在?”
韦应物回身一指远处道:“相国就在军营,命我来请长孙将军前去叙话!”
“这......”长孙全绪犹豫了,按理李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己理应受他节制,但自己渡了河,已经和他撕破了脸,以他的心狠手辣,自己还能不能从他手里活着出来,他心中一阵紧张,回头偷偷望了一眼卫伯玉,向他投去求援的目光。
卫伯玉却上前一步道:“相国有令,长孙将军自当遵从,末将卫伯玉不才,也愿陪长孙将军前往!”
韦应物心中对卫伯玉暗暗赞叹一声,这才是个有见识的人,果断敢当,比这个优柔寡断的世家嫡子可强得多,相国命他们去晋见,就是给他们一次机会,难道他们还什么翻盘的可能吗?不过,韦应物也越来越佩服李清的手腕,不费一兵一卒,举手之间,便将整个河东军收入囊中。
“卫大将军过谦了,不过相国的意思,不仅是长孙将军一人,各军主将皆要去见他。”他又回头对长孙全绪道:“相国请长孙将军牵头,联系诸将一齐去参见!”
长孙全绪见李清对他与诸将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只得叹口气应道:“好吧!我这就去请他们,随你一同去见相国!”
李清的大营就在两里外,除了辛云杲带走二万军从洛阳渡黄河去抄长孙全绪的后路外,李清足足带了二十余万大军来包围渡河的河东军,不过他并不打算消灭他 们,毕竟他们不是叛军,过度的杀戮会影响他在民间的声望,事实上他也不需要动武,他是大唐右相,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义在他这一边,他只须施加足够的压力,就完全能将这十万军收服。
此刻,李清的大帐内灯火通明,他正斜靠在软椅上看书,等待着韦应物的消息,忽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即听见郭子仪焦急的声音,“快与我通报,我要立即见相国!”
“相国有令,今晚概不讨论军务!”亲兵冷冷地拒绝了他。
李清走到帐前笑道:“郭老将军可以特殊,请他进来吧!”
就算他不来,李清也要派人去请他,郭子仪是这次东征的副帅,但事实上,除了他的二万余人,李清的大军他压根就指挥不动,每日他只随大军行军,一句话也不多说,可到了洛阳,大军却又忽然掉头返回,弄得他心中十分迷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告诉他,直到得知河东军渡河,他才恍然大悟。
郭子仪匆匆走进大帐,劈头便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国真的就容不下河东十万儿郎吗?”
“郭老将军且勿激动,请坐下说话!” ↑返回顶部↑
船去船来,一直到东天空露出一丝青明之色,运兵才渐渐到了尾声,最后未过河的都是粮草辎重,十万大军密密麻麻排列在河岸上,寒风凛冽,冻得他们直打哆嗦。
长孙全绪寻到了刚刚过河的卫伯玉,大笑道:“卫将军,‘中途击截’,这是谁说的话?”
卫伯玉寒着脸却不理他,就在这时,对岸隐隐传来一些动静,原来整齐的火光忽然凌乱起来,随即熄灭了不少。
长孙全绪大吃一惊,他策马冲到河边,拼命向对岸看去,但雾气深沉,除了隐隐的火光,什么也看不见,他心里明白,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难道是云梯太重,压塌了大船吗?不象!不象!’眼看对岸的火点越来越少,长孙全绪心急如焚,偏偏又得不到消息,忽然,对岸燃起一堆大火,火光冲天,在灰蒙蒙的雾中显得异常刺眼。
“长孙将军!赶快离开河岸,我们中埋伏了!”卫伯玉飞跑而来,跺脚大喊道:“这是袭击我们的粮草,但真正埋伏在我们这边!”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狂奔而来,大声报道:“大将军,二里外有大军将我们包围,足有数十万人,东、西、南三面皆无路可走!”
长孙全绪呆住了,他忽然明白过来,李清东去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在收拾自己,这样说来,所谓潼关三千兵,城池修缮等等,都不过是个诱饵,引自己上当罢了。
他慢慢走到卫伯玉面前,满面羞惭道:“伯玉,悔不听你之言,这下可如何是好?”
“长孙将军不用担心,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坏。”卫伯玉想了一想,沉声道:“我知道李清不会放过我们,本以为他会在我们渡河一半时截击,但没想到他还是放我们上岸,这就说明他无意消灭我们,恐怕只是想夺我们军权,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两条路可走。”
“卫将军请讲!”
“一条路就是体面地投降于他,将军权交出去,我们或许还能捞到一官半职,而另一条路嘛!”卫伯玉回头看了看被雾气笼罩的河水,叹了口气道:“刚才渡河时,我发现有些地方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如果运气好,再等两天,河面或许就能冻起来,那我们便可直接过河。”
长孙全绪抬头向东天望去,一抹霞光已经隐隐探出头,他不由苦笑一声,时令未到,怎么可能结得起冰,粮草还在对岸,不用说等两天,今天士兵们的早饭就已经没有着落了。
这时,远处一群士兵簇拥着一人快步走来,一名军士向长孙全绪禀报道:“将军,右相派人来了!”
说话间,李清的特使已经走来,只见他一副文官打扮,约三十余岁,步伐坚定,目光中透出自信,他上前施一礼道:“在下安西军判官韦应物,见过长孙将军!”
长孙全绪已经从紧张中平静下来,他亦拱手还礼道:“请问相国何在?”
韦应物回身一指远处道:“相国就在军营,命我来请长孙将军前去叙话!”
“这......”长孙全绪犹豫了,按理李清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己理应受他节制,但自己渡了河,已经和他撕破了脸,以他的心狠手辣,自己还能不能从他手里活着出来,他心中一阵紧张,回头偷偷望了一眼卫伯玉,向他投去求援的目光。
卫伯玉却上前一步道:“相国有令,长孙将军自当遵从,末将卫伯玉不才,也愿陪长孙将军前往!”
韦应物心中对卫伯玉暗暗赞叹一声,这才是个有见识的人,果断敢当,比这个优柔寡断的世家嫡子可强得多,相国命他们去晋见,就是给他们一次机会,难道他们还什么翻盘的可能吗?不过,韦应物也越来越佩服李清的手腕,不费一兵一卒,举手之间,便将整个河东军收入囊中。
“卫大将军过谦了,不过相国的意思,不仅是长孙将军一人,各军主将皆要去见他。”他又回头对长孙全绪道:“相国请长孙将军牵头,联系诸将一齐去参见!”
长孙全绪见李清对他与诸将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只得叹口气应道:“好吧!我这就去请他们,随你一同去见相国!”
李清的大营就在两里外,除了辛云杲带走二万军从洛阳渡黄河去抄长孙全绪的后路外,李清足足带了二十余万大军来包围渡河的河东军,不过他并不打算消灭他 们,毕竟他们不是叛军,过度的杀戮会影响他在民间的声望,事实上他也不需要动武,他是大唐右相,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大义在他这一边,他只须施加足够的压力,就完全能将这十万军收服。
此刻,李清的大帐内灯火通明,他正斜靠在软椅上看书,等待着韦应物的消息,忽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即听见郭子仪焦急的声音,“快与我通报,我要立即见相国!”
“相国有令,今晚概不讨论军务!”亲兵冷冷地拒绝了他。
李清走到帐前笑道:“郭老将军可以特殊,请他进来吧!”
就算他不来,李清也要派人去请他,郭子仪是这次东征的副帅,但事实上,除了他的二万余人,李清的大军他压根就指挥不动,每日他只随大军行军,一句话也不多说,可到了洛阳,大军却又忽然掉头返回,弄得他心中十分迷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告诉他,直到得知河东军渡河,他才恍然大悟。
郭子仪匆匆走进大帐,劈头便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国真的就容不下河东十万儿郎吗?”
“郭老将军且勿激动,请坐下说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