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男知青有个娃[七零] 第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玉芬左瞧右瞧没从周宗兰脸上看出个所以然来,将信将疑道:“那后生真不错?”
  别是打肿脸充胖子吧。
  周宗兰看了丈夫背影一眼,眉飞色舞道:“咱们家老三那脾气你们是知道的,护崽呢。小郗如果不行,别说我不同意,他肯定第一个不答应。”
  “别的知青什么样不清楚,我们也没多接触,不过小郗这人吧确实靠得住。”
  说着又把上次出海的事说了。
  胡玉芬撇撇嘴,还是不太信。
  但她不是那种看不懂眼色的憨货,没扯住这点不放,而是说:“啊呀,秀儿如果被选上了,这大学是念还是不念啊?”
  十七八岁的姑娘,到定亲嫁人的岁数了。
  前面已经被赵家耽搁,现在处了新对象还不马不停蹄结婚办酒?
  结了婚当然得赶紧要孩子呀,有了孩子还折腾什么,书念不念全都不重要。
  “……你看啊,咱从没听说哪个女人到外地读书,男人无怨无悔呆乡下照顾爹妈的事啊,这哪行?”
  胡玉芬大字不识两个,思维传统得不能再传统。
  在她的观念里,读书识字无非是为了说亲时提点身价。现下秀儿既然已经找着对象了,周宗兰两口子又没棒打鸳鸯的想法,那提身价这一步完全可以省略掉。
  读不读书都不影响米秀秀嫁人过日子。
  反倒因为读书,很可能把这个对象搞飞了,最后蹉跎成老姑娘。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读书人”在这个年代只花钱不进账。
  在这个家家户户余粮少,吃饭全看老天爷心情的年代,很少有人考虑填饱肚子以外的事。
  加之近些年风气也有些奇怪。
  全国各地都嚷嚷着要打倒臭老九,可千百年来对文化人的崇拜已经深深根植在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心间,这就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所有人被新旧观念裹挟撕扯,十分割裂。
  一方面认为读书多的人脑瓜子灵光,说出去家里人面上有光;
  另一方面呢,又觉得读书无用,换不来吃换不来喝,哪怕念到高中也没几个端得上铁饭碗,最后还是扛锄头的命。有上学的功夫,还不如早早下地赚工分减轻一大家子的负担。
  这不,前脚跟羡慕周宗兰生了个会读书的女儿,后脚就劝结婚生孩子,拉拉杂杂说了一大串。
  听得周宗兰无语连连,脑壳发昏。
  偏巧她晓得的,胡玉芬这个人没什么坏心眼子,说的全是肺腑之言。
  哪怕不认同也用不着给人家摆脸色。
  只能憋着气,淡淡说了一句:“以前没有,往后就有了。”
  “嘿,万一——”
  “万一等不住,那就一拍两散嘛。两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还能少?到时候我家秀儿就是大学生,什么对象找不着啊,你说是吧?”
  “这么说也对,那你跟老三咋能直接就承认她俩的事呢。万一,我是说万一那郗知青是个死心眼的,非得跟你家秀儿在一块,你们还真打算让她跟穷知青在一块过苦日子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