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3 / 4)
而原因的背后则是,我的眼界、行动早就跳脱了日常生活的范畴,与其他人──包含林妙壹──格格不入。
拿个粗浅的例子来说明。
林妙壹和其他人就好像生活在二维的平面世界,我则是位于三维的立体世界,我们从一开始所处的位置就不同,相处久了,自然会迸发矛盾。
这个例子举得不太好,可是,我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回溯时空」,唯有我和系统,拥有每一天的记忆,其他人难以和我有共同语言。
在这世界待得愈久,只怕我有一天会排斥这里的生活。
我往左看向林妙壹,懦弱地唤了她的名字。
她毫无反应,脸上纹丝不动。她已经进入拒绝与我沟通的状态,最好还是让她静一静比较好。
我所有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可由于我的不谨慎,却被林妙壹误以为我不重视她。
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吧。
明明努力去付出,却遭受责怪,这种苦涩的滋味,我也不是第一次尝到了。
高二时,我也犯了同样的错,不过,那一次是段很特别的经歷。先苦后甘的经歷。
高中时,我和林妙壹唸同一所女校,也上同一家补习班。
林妙壹在高一时,就到那家补习班补习,而我则是花了一年时间考虑后,于高二时选择补习,加强我的学习能力。
附近几家学校安排的课程都差不多,补习班就没有採男女分班,而是依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分班。
林妙壹在高一上学期时是b班,下学期则提升至a班,而我就是因为成绩开始跟不上,避免成绩下滑才来补习,自然没法进到a班,被排到b班去。
虽然没能和林妙壹读同一班,多少有些遗憾,但来补习班并非为了交朋友、聊天,而是以学业为重,所以我并没有纠结太久,就恢復平常心了。
偶尔能在休息时间,去找林妙壹说几句话,我便心满意足。
那个消息传出来,是在高三上学期过了三分之二的时候。
有人说,林妙壹被隔壁男校的张建兴甩了,也有人说他们两个分手,闹得不太愉快,总之,结论就是林妙壹伤透了心。
听到这个谣言,我先是感到不屑,可在思考过后,又觉得有几分可能。
高二到高三的这段日子,不晓得是不是课业压力大,林妙壹就变得愈来愈沉静寡言,单从一些表面的观察,根本就判断不出她具体的情绪为何。
然而从客观的角度看,林妙壹和张建兴的互动与交集,确实在那一个月内减少很多。
高二,我自她口中,首次听到张建兴这名字。
成绩差不多的人,容易形成小团体。林妙壹和张建兴也一样,他们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读书小组。
读书小组本来只是一个工作取向的小团体,目的是让同学彼此合作,解决疑竇,提升成绩,可是,随着成员相聚的次数增加,几人的感情渐增,这个小组就不再纯粹是为了课业,也是为了凝聚、联系情谊。
几个好同学就逐渐变成了好朋友。
这些事,部分是林妙壹主动向我透露,另外有些是我自己亲身观察而得到。
高三上学期,有人掉到b班,而我爬到了a班。
託林妙壹的福,早已停止收人的读书小组,破格让我加入。
我在几人当中,成绩排名算是靠后的,一旦有多馀时间,我都会找其他人请教。我不敢只找林妙壹,除了怕麻烦到她,也是不想和其他人產生嫌隙,让他们觉得我目中只有林妙壹。 ↑返回顶部↑
拿个粗浅的例子来说明。
林妙壹和其他人就好像生活在二维的平面世界,我则是位于三维的立体世界,我们从一开始所处的位置就不同,相处久了,自然会迸发矛盾。
这个例子举得不太好,可是,我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回溯时空」,唯有我和系统,拥有每一天的记忆,其他人难以和我有共同语言。
在这世界待得愈久,只怕我有一天会排斥这里的生活。
我往左看向林妙壹,懦弱地唤了她的名字。
她毫无反应,脸上纹丝不动。她已经进入拒绝与我沟通的状态,最好还是让她静一静比较好。
我所有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可由于我的不谨慎,却被林妙壹误以为我不重视她。
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吧。
明明努力去付出,却遭受责怪,这种苦涩的滋味,我也不是第一次尝到了。
高二时,我也犯了同样的错,不过,那一次是段很特别的经歷。先苦后甘的经歷。
高中时,我和林妙壹唸同一所女校,也上同一家补习班。
林妙壹在高一时,就到那家补习班补习,而我则是花了一年时间考虑后,于高二时选择补习,加强我的学习能力。
附近几家学校安排的课程都差不多,补习班就没有採男女分班,而是依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分班。
林妙壹在高一上学期时是b班,下学期则提升至a班,而我就是因为成绩开始跟不上,避免成绩下滑才来补习,自然没法进到a班,被排到b班去。
虽然没能和林妙壹读同一班,多少有些遗憾,但来补习班并非为了交朋友、聊天,而是以学业为重,所以我并没有纠结太久,就恢復平常心了。
偶尔能在休息时间,去找林妙壹说几句话,我便心满意足。
那个消息传出来,是在高三上学期过了三分之二的时候。
有人说,林妙壹被隔壁男校的张建兴甩了,也有人说他们两个分手,闹得不太愉快,总之,结论就是林妙壹伤透了心。
听到这个谣言,我先是感到不屑,可在思考过后,又觉得有几分可能。
高二到高三的这段日子,不晓得是不是课业压力大,林妙壹就变得愈来愈沉静寡言,单从一些表面的观察,根本就判断不出她具体的情绪为何。
然而从客观的角度看,林妙壹和张建兴的互动与交集,确实在那一个月内减少很多。
高二,我自她口中,首次听到张建兴这名字。
成绩差不多的人,容易形成小团体。林妙壹和张建兴也一样,他们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成立了读书小组。
读书小组本来只是一个工作取向的小团体,目的是让同学彼此合作,解决疑竇,提升成绩,可是,随着成员相聚的次数增加,几人的感情渐增,这个小组就不再纯粹是为了课业,也是为了凝聚、联系情谊。
几个好同学就逐渐变成了好朋友。
这些事,部分是林妙壹主动向我透露,另外有些是我自己亲身观察而得到。
高三上学期,有人掉到b班,而我爬到了a班。
託林妙壹的福,早已停止收人的读书小组,破格让我加入。
我在几人当中,成绩排名算是靠后的,一旦有多馀时间,我都会找其他人请教。我不敢只找林妙壹,除了怕麻烦到她,也是不想和其他人產生嫌隙,让他们觉得我目中只有林妙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