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4 / 5)
这就能说得通了,为何当初杜首辅要把弟弟送庙里去跟少年的穆安之相处,虽然……因故,没有成功。
也能明白,为何穆安之一开府,杜首辅便把杜长史派到穆安之身边。
这些年的养育教导,殚精竭虑,岂是寻常付出?
杜首辅说的轻描淡写,但其间要付出多少心血,方能教导出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恩人之子?
柳家当年,仇家多,落井下石的多,背信弃义的多,但,也有杜家这样有情有义的人家,方使柳家一脉隐密又艰难的传承下来。
不使忠臣绝后。
杜首辅道,“当年,我父亲悄悄告知柳公爷此事,他走的很安心。”
杜首辅天生端肃,黎尚书却是个多愁善感的,当时眼泪就下来了。穆安之心里也不好受,想小杜一向无忧无虑,顶多有些娇气,这要是知道有这样一桩身世,这心里怎么受得住啊?
黎尚书流一回眼泪,哽咽道,“细想来,小杜的确有几分当年柳公爷的品格?”
卓御史年轻,出身寒门,不曾见过当年柳国公,不禁问,“小杜生得很像柳公爷么?”
“相貌倒是不像,但性格也有几分像。”
卓御史心说黎尚书你这也太会拍马了,柳国公要是有杜长史这本事,柳家也倒不了。就听黎尚书道,“有一回在刑部,我看小杜用饭,鸡汤喝了一口就说不对味儿,这肯定是童子鸡炖的汤,野鸡仔子的汤还要更鲜一些。柳公爷那时就这样,一口茶他都能喝出是哪个山头的水来。”
卓御史:原来是挑吃挑喝上相似。
黎尚书仿佛找到了无数共通点,“还有小杜穿衣裳,都一样的官服,他那衣襟露出的里衣领子,一个褶子都没有。还有屋里燃的香,都是上等沉水香,那沉水香多贵啊,杜大人平时从不用香,杜家教导子弟向以朴素端正著称,当时我就想,杜大人可真疼小杜,这样贵的香都舍得给他用。”
杜首辅听的都想翻白眼,这倒不是他舍不舍得,他不舍,那小子也要用,他不给钱,那小子就让铺子里记帐,闹得杜首辅总能收到大额帐单,简直气死个人。
杜首辅心说,我这恩可算报了。
可一想到以后那混账小子就不姓杜不是自己弟弟了,尽管这是二十几年一直期盼的事,心下却难免生出无数惆怅。
杜首辅还要提供有着杜长史身世的证据,这倒不难,杜长史一直有睿侯派人照顾,而且,血统总有神奇延续性,杜家从未出过善战之人,杜长史却是对军事一点就通,颇有乃祖之风。
穆安之私下问杜首辅,“秦廷出身?”
杜首辅道,“帝都郊外三里县李家,家中有几百亩肥田,那户人家的老爷多年无子,为家业传承,便租了个妾,只为生子。生下一子后,那老爷的正妻又有了身孕,生下来也是个儿子,前头这孩子便不受待见。那正妻着人将孩子打发了,照顾这孩子的嬷嬷心软,原想送到育婴堂。也是这孩子的命吧。”
“他知道吗?”
“我没说过。不过,陆仲阳后来与穆祈之决裂,但他一直以为秦廷是柳家子。穆祈之待他如一。”
穆安之心说,倘是连这样的刺都不在乎,穆祈之当真有些心胸。
秦廷逃往海外,穆安之眼下无力追捕他们,既然秦廷不是自家亲戚,穆安之也就不再多想,遂与杜首辅商量着这事怎么跟小杜说。
当然,也得着重赞叹杜首辅的大仁大义。
杜首辅都有些不好意思,“陛下莫再赞臣了,当年也头疼过,可也得到无上乐趣。”向来不苟言笑的脸上亦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要说陆老太太还大言不惭说杜首辅当年升官都是陆家秦家提携,就凭陆首辅当年年纪轻轻便能周旋陆秦两家,私下抚养杜长史长大来说,有没有人提携,一样升官。
只是,杜长史的身世仿佛白大人的火炮,砰的炸开在新伊城,把大家震的不行。李玉华等人还只是惊讶震惊,郡王妃这样刚烈的人,硬是一上午就拉着杜长史的手哭了三场,哭的杜长史都不好意思的说,“不会是我哥弄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啊?小时候我哥待我可严厉了,一放学就要去他衙门写课业,文章写不好把我骂的跟狗一样,我进士得个传胪他见天的黑着个脸,仿佛我犯了天大罪过一般。我要是他恩人之子,他不该对我百依百顺、好得不得了么?娘娘,您别哭了,您万一哭错了人,多浪费感情啊。”
郡王妃一边拭眼泪,硬是给这话气笑,说,“一听这混账话就知道你肯定是阿弟的孩子,你爹就是这样的人哪。”
郡王妃含泪细细端量杜长史,点头,“眉眼看不出大了,可你这性子就是跟你爹活脱脱的脱了个影。” ↑返回顶部↑
也能明白,为何穆安之一开府,杜首辅便把杜长史派到穆安之身边。
这些年的养育教导,殚精竭虑,岂是寻常付出?
杜首辅说的轻描淡写,但其间要付出多少心血,方能教导出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恩人之子?
柳家当年,仇家多,落井下石的多,背信弃义的多,但,也有杜家这样有情有义的人家,方使柳家一脉隐密又艰难的传承下来。
不使忠臣绝后。
杜首辅道,“当年,我父亲悄悄告知柳公爷此事,他走的很安心。”
杜首辅天生端肃,黎尚书却是个多愁善感的,当时眼泪就下来了。穆安之心里也不好受,想小杜一向无忧无虑,顶多有些娇气,这要是知道有这样一桩身世,这心里怎么受得住啊?
黎尚书流一回眼泪,哽咽道,“细想来,小杜的确有几分当年柳公爷的品格?”
卓御史年轻,出身寒门,不曾见过当年柳国公,不禁问,“小杜生得很像柳公爷么?”
“相貌倒是不像,但性格也有几分像。”
卓御史心说黎尚书你这也太会拍马了,柳国公要是有杜长史这本事,柳家也倒不了。就听黎尚书道,“有一回在刑部,我看小杜用饭,鸡汤喝了一口就说不对味儿,这肯定是童子鸡炖的汤,野鸡仔子的汤还要更鲜一些。柳公爷那时就这样,一口茶他都能喝出是哪个山头的水来。”
卓御史:原来是挑吃挑喝上相似。
黎尚书仿佛找到了无数共通点,“还有小杜穿衣裳,都一样的官服,他那衣襟露出的里衣领子,一个褶子都没有。还有屋里燃的香,都是上等沉水香,那沉水香多贵啊,杜大人平时从不用香,杜家教导子弟向以朴素端正著称,当时我就想,杜大人可真疼小杜,这样贵的香都舍得给他用。”
杜首辅听的都想翻白眼,这倒不是他舍不舍得,他不舍,那小子也要用,他不给钱,那小子就让铺子里记帐,闹得杜首辅总能收到大额帐单,简直气死个人。
杜首辅心说,我这恩可算报了。
可一想到以后那混账小子就不姓杜不是自己弟弟了,尽管这是二十几年一直期盼的事,心下却难免生出无数惆怅。
杜首辅还要提供有着杜长史身世的证据,这倒不难,杜长史一直有睿侯派人照顾,而且,血统总有神奇延续性,杜家从未出过善战之人,杜长史却是对军事一点就通,颇有乃祖之风。
穆安之私下问杜首辅,“秦廷出身?”
杜首辅道,“帝都郊外三里县李家,家中有几百亩肥田,那户人家的老爷多年无子,为家业传承,便租了个妾,只为生子。生下一子后,那老爷的正妻又有了身孕,生下来也是个儿子,前头这孩子便不受待见。那正妻着人将孩子打发了,照顾这孩子的嬷嬷心软,原想送到育婴堂。也是这孩子的命吧。”
“他知道吗?”
“我没说过。不过,陆仲阳后来与穆祈之决裂,但他一直以为秦廷是柳家子。穆祈之待他如一。”
穆安之心说,倘是连这样的刺都不在乎,穆祈之当真有些心胸。
秦廷逃往海外,穆安之眼下无力追捕他们,既然秦廷不是自家亲戚,穆安之也就不再多想,遂与杜首辅商量着这事怎么跟小杜说。
当然,也得着重赞叹杜首辅的大仁大义。
杜首辅都有些不好意思,“陛下莫再赞臣了,当年也头疼过,可也得到无上乐趣。”向来不苟言笑的脸上亦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要说陆老太太还大言不惭说杜首辅当年升官都是陆家秦家提携,就凭陆首辅当年年纪轻轻便能周旋陆秦两家,私下抚养杜长史长大来说,有没有人提携,一样升官。
只是,杜长史的身世仿佛白大人的火炮,砰的炸开在新伊城,把大家震的不行。李玉华等人还只是惊讶震惊,郡王妃这样刚烈的人,硬是一上午就拉着杜长史的手哭了三场,哭的杜长史都不好意思的说,“不会是我哥弄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啊?小时候我哥待我可严厉了,一放学就要去他衙门写课业,文章写不好把我骂的跟狗一样,我进士得个传胪他见天的黑着个脸,仿佛我犯了天大罪过一般。我要是他恩人之子,他不该对我百依百顺、好得不得了么?娘娘,您别哭了,您万一哭错了人,多浪费感情啊。”
郡王妃一边拭眼泪,硬是给这话气笑,说,“一听这混账话就知道你肯定是阿弟的孩子,你爹就是这样的人哪。”
郡王妃含泪细细端量杜长史,点头,“眉眼看不出大了,可你这性子就是跟你爹活脱脱的脱了个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