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81节(1 / 4)
进门第一步,便被这沉默又严肃的氛围给震慑住了。
第73章 男人都是狗1
刑部官署大门贴着一副极为通俗的对联:一把明镜心头挂, 两手横刀斩恶畜。
“刑”是一国良心的底线,能吃这口饭的人,必不能轻易被钱权色所诱哄。普通门第出身的士子, 难免心中有所贪婪, 因此刑部门槛极高,能进刑部者, 才华是敲门砖, 务实是必备条件,最终决定去留的, 还是看家世。
刑部官员,各个身家显赫, 显赫到什么程度——万两黄金都不足为奇。
当然, 如此形容刑部的年轻官员们,显得过于累赘。简而言之,这里有一窝子男版赵鸢。
刑部诸郎君, 因为都出自高门,又都有才华傍身,于是造成了彼此看不上的局面。
赵鸢来的时候, 他们各看各的书,明明晒着同一片太阳, 也恨不得隔出百八十道阴影来。
赵鸢作揖道:“诸位, 我是新来的主事赵鸢。”
鸦雀无声。
正如赵鸢瞧不起那些平庸男儿一样, 这些高傲的刑部青年也瞧不上她一个靠女皇和父亲上位的姑娘。
官场厮混了这段时间,赵鸢也学会了表面和颜悦色, 心中骂爹骂娘。
忽然间, 她感受到一股熟悉的寒气。赵鸢弯腰上前,同那自屋中走出来的人行礼:“孟侍郎。”
孟端阳道:“我要去都省会见尚书, 你把大理寺送来的案子归纳整理后,待我查阅。”
又是案头任务。赵鸢是个喜欢并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可分配给她的总是案头上的工作,原因是姑娘家心细,适合做案头工作。
厌烦归厌烦,刑部的这份差事是她自己求来的,还是得认真完成。
赵鸢小时候脑袋不灵光,学经作赋,都是靠大量的摘抄,因此她不但擅长书法,还格外擅长案头工作。抄了大半个月文书后,她将刑部近五年来的冤案都烂熟于心了,终于按捺不住,主动请求孟端阳给她更有难度的职务。
孟端阳不知道赵鸢在礼部有个外号,叫“赵损”,鸢即是隼,与损同音。赵鸢担任礼部侍郎佐吏的日子,为求各司办事,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得了此恶名。
于孟端阳而言,对赵鸢首要是护她周全,所以没有比案头工作更合适的了。赵鸢递上要更换职务的书函,他打算直接躲过去,每日天不亮就来到刑部,处理完事务,等赵鸢当值时,他正好外出。
这日孟端阳出门,不过抽空喂了几只流浪小猫,来到官署,天色已亮。
赵鸢坐在官署前的台阶上,手里正拿着一卷书,瞟两眼书,打一阵盹儿。
朝阳照在她身上,她身上浅青色的官服明亮皓洁。
“孟侍郎!”赵鸢听到脚步声,立刻起身行礼。
孟端阳不想浪费她的时间,直接说:“你不用每天拦我,调职之事没有余地。”
孟端阳不愧是父亲的学生,这一副冷脸的样子,和父亲如出一辙。
赵鸢早有准备:“若是没有余地的事,我定不会前来求你。我找你之前已经调查清楚了,欧阳主事因天花无法继续任职,典狱司主事暂无人选。”
孟端阳也没料到赵鸢竟会主动申请调去典狱司,他讶然道:“你可知刑部诏狱是什么地方?”
“我知道,诏狱是关押陛下钦定犯人的地方,里面的都是罪大恶极,祸国殃民之人。可是,按照尚书省的升迁规矩,司中无主事,半月内必须有人填补空缺,并以本部人选为先。我虽有主事之责,干的却是下级主簿的闲活,如今典狱司需要主事,按规矩也该我去。”
孟端阳立刻否决:“不行。”
“我在太和县担任过县令,管过县城里的刑狱,在祠部司时,同五湖四海的僧道方士打交道,从未怠慢过,我又是你亲自教过的学生,《大邺律疏》我烂熟于心,放眼刑部,没有比我更有资格担任此职位的。若你担心我父亲会不同意,我去求他。” ↑返回顶部↑
第73章 男人都是狗1
刑部官署大门贴着一副极为通俗的对联:一把明镜心头挂, 两手横刀斩恶畜。
“刑”是一国良心的底线,能吃这口饭的人,必不能轻易被钱权色所诱哄。普通门第出身的士子, 难免心中有所贪婪, 因此刑部门槛极高,能进刑部者, 才华是敲门砖, 务实是必备条件,最终决定去留的, 还是看家世。
刑部官员,各个身家显赫, 显赫到什么程度——万两黄金都不足为奇。
当然, 如此形容刑部的年轻官员们,显得过于累赘。简而言之,这里有一窝子男版赵鸢。
刑部诸郎君, 因为都出自高门,又都有才华傍身,于是造成了彼此看不上的局面。
赵鸢来的时候, 他们各看各的书,明明晒着同一片太阳, 也恨不得隔出百八十道阴影来。
赵鸢作揖道:“诸位, 我是新来的主事赵鸢。”
鸦雀无声。
正如赵鸢瞧不起那些平庸男儿一样, 这些高傲的刑部青年也瞧不上她一个靠女皇和父亲上位的姑娘。
官场厮混了这段时间,赵鸢也学会了表面和颜悦色, 心中骂爹骂娘。
忽然间, 她感受到一股熟悉的寒气。赵鸢弯腰上前,同那自屋中走出来的人行礼:“孟侍郎。”
孟端阳道:“我要去都省会见尚书, 你把大理寺送来的案子归纳整理后,待我查阅。”
又是案头任务。赵鸢是个喜欢并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人,可分配给她的总是案头上的工作,原因是姑娘家心细,适合做案头工作。
厌烦归厌烦,刑部的这份差事是她自己求来的,还是得认真完成。
赵鸢小时候脑袋不灵光,学经作赋,都是靠大量的摘抄,因此她不但擅长书法,还格外擅长案头工作。抄了大半个月文书后,她将刑部近五年来的冤案都烂熟于心了,终于按捺不住,主动请求孟端阳给她更有难度的职务。
孟端阳不知道赵鸢在礼部有个外号,叫“赵损”,鸢即是隼,与损同音。赵鸢担任礼部侍郎佐吏的日子,为求各司办事,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得了此恶名。
于孟端阳而言,对赵鸢首要是护她周全,所以没有比案头工作更合适的了。赵鸢递上要更换职务的书函,他打算直接躲过去,每日天不亮就来到刑部,处理完事务,等赵鸢当值时,他正好外出。
这日孟端阳出门,不过抽空喂了几只流浪小猫,来到官署,天色已亮。
赵鸢坐在官署前的台阶上,手里正拿着一卷书,瞟两眼书,打一阵盹儿。
朝阳照在她身上,她身上浅青色的官服明亮皓洁。
“孟侍郎!”赵鸢听到脚步声,立刻起身行礼。
孟端阳不想浪费她的时间,直接说:“你不用每天拦我,调职之事没有余地。”
孟端阳不愧是父亲的学生,这一副冷脸的样子,和父亲如出一辙。
赵鸢早有准备:“若是没有余地的事,我定不会前来求你。我找你之前已经调查清楚了,欧阳主事因天花无法继续任职,典狱司主事暂无人选。”
孟端阳也没料到赵鸢竟会主动申请调去典狱司,他讶然道:“你可知刑部诏狱是什么地方?”
“我知道,诏狱是关押陛下钦定犯人的地方,里面的都是罪大恶极,祸国殃民之人。可是,按照尚书省的升迁规矩,司中无主事,半月内必须有人填补空缺,并以本部人选为先。我虽有主事之责,干的却是下级主簿的闲活,如今典狱司需要主事,按规矩也该我去。”
孟端阳立刻否决:“不行。”
“我在太和县担任过县令,管过县城里的刑狱,在祠部司时,同五湖四海的僧道方士打交道,从未怠慢过,我又是你亲自教过的学生,《大邺律疏》我烂熟于心,放眼刑部,没有比我更有资格担任此职位的。若你担心我父亲会不同意,我去求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