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3 / 4)
秋霜和洪嬷嬷说,让她带着药粉回慈庆宫,找机会藏到楚锦瑶身边,这些都是假的。淑妃不会给洪嬷嬷反水或者反咬一口的机会,只要洪嬷嬷一踏出坤宁宫,等在暗处的人就会一拥而上,发现小齐后的死亡,并且抓到洪嬷嬷这个“真凶”。
洪嬷嬷是东宫的人,即便洪嬷嬷对楚锦瑶并不重要,但是这也没什么要紧的。太子妃身边的嬷嬷深夜出现在坤宁宫,被人发现时候皇后已然遇害,而这个嬷嬷身上却带着害了皇后娘娘的药粉。
恰巧,时间发生在皇帝回宫的前夕,这其中的猫腻,便是宫外的黄口小儿也能想出来。
本来一切都按淑妃的计划走,只差最后一环,捉贼捉赃。只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被洪嬷嬷发现了破绽,或许是淑妃大费周折地把她带到坤宁宫,或许是坤宁宫安静的诡异,或许是秋霜说送她出去和侄女团聚时实在太过肯定,洪嬷嬷终于发现,她这世上最后一个亲人大概已经离开了,而她,也没有机会等到明天去和楚锦瑶说,她愿意去庄子上,在乡野里安静地度过后半生。
洪嬷嬷甚至意识到,她都不能走出坤宁宫。一旦她踏出这一步,她就会给太子妃惹来祸端。这祸端甚至来的毫无因由,这不是后宫中单纯的争权夺利,这是蓄意谋杀,这是身败名裂,这是后宫最肮脏龌龊的手段。洪嬷嬷在前半生见了许多,但是现在,她却不能让整个紫禁城的功臣,太子和太子妃蒙受这种不白之冤。
所以,洪嬷嬷用了今生最大的力气,触柱而亡。
谁都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老嬷嬷竟然有这种入微的洞察力,以及这样刚烈的心肠。洪嬷嬷的死打乱了淑妃的计划,但是问题并不大,因为小齐后已经死了。
小齐后都死了,剩下的问题,还重要吗?阖宫中谁最想让小齐后死,谁最怕让已被夺权的小齐后见到皇帝,这还用说吗?
不久,在坤宁宫当值的宫人秋霜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她的尖叫几乎惊动半个宫廷,看似匆忙起身的淑妃很快就到达坤宁宫,她神色慌张,一脸不可置信:“皇后娘娘竟然死了?这怎么可能!”
楚锦瑶已经换了衣服,正打算去床上一边看书一边等秦沂,突然听到屋外响起杂乱的脚步声。等楚锦瑶赶到坤宁宫,坤宁宫里里外外已经围了许多人。
楚锦瑶脸色沉重,小齐后服毒死了?楚锦瑶一丁点都不信。小齐后根本不是一个会自尽的人,更别说在这种时候。皇帝不日就将回宫,小齐后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都不会选择在这种关头自尽。
“太子妃。”玲珑几人面露踌躇,想拦住楚锦瑶,楚锦瑶摆了摆手,坚决地走了进去。
楚锦瑶曾无数次来往慈庆宫和坤宁宫,走在这条宫道上去给小齐后请安。那些或隐忍或针锋相对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但是楚锦瑶实在没有料到,有朝一日她站在同样的位置,竟然会看到这种景象。
小齐后死于内室,毒发身亡,而今日才刚见过的洪嬷嬷,死状惨烈,楚锦瑶仅看了一眼就调过视线,不忍再看。
淑妃看来已经站了许久,看到楚锦瑶,她嘴边微不可见地勾了勾:“太子妃,你来了。”
楚锦瑶的视线缓缓从宫殿转到淑妃身上,她面无表情,连眼神都很冷:“淑妃娘娘来的可真快。宫门都落锁了,淑妃却能立刻出现在坤宁宫。这消息,仿佛不需要人传,淑妃自己就能感应到一样。”
淑妃轻轻笑了笑:“太子妃管理内宫是大忙人,兴许是忙过了头,连脑子也不清楚了吧。倒着这里的,明明是太子妃宫里的人。”
楚锦瑶想起洪嬷嬷,心里不由叹了口气。自从小齐后被夺权后,她一直让人小心看着小齐后,然而每日天黑后各宫门都要落锁,坤宁宫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内廷,内外传消息不方便,淑妃的人便趁这段时间发难。其实别说楚锦瑶,就是小齐后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身边有头有脸、还算收重用的秋霜会突然发难,反过来给小齐后一刀。
“是我宫里的人,又能说明什么呢?”楚锦瑶对上淑妃的眼,眼神中并无丝毫示弱,“淑妃娘娘是不是知道什么,这才迫不及待。”
淑妃状似失望地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道:“太子妃如今身份贵重,宫内是你一人的天下,宫外也是太子的一言堂。我不过一个妃嫔,又哪敢说太子妃什么呢?只是,太子妃,你何必要赶尽杀绝。做事留一线,于人于己都好,即便皇上马上就要回来了,皇后已经成了这副模样,根本不会阻碍到你了,你何必非要让她死?”
楚锦瑶轻轻挑眉:“怎么,淑妃什么证据都没有,便已经给我定了罪?你当着皇后的宫殿说这些,也不怕招惹到未散的亡灵。”
淑妃对此只是笑了笑,显然成功在即,饶是好耐性如淑妃也忍不住了,她隐含得意,对着楚锦瑶轻声一笑:“皇后之死,这种事我们谁都主不了。定罪,得看皇上的意思。”
淑妃随即就带着随从走了。楚锦瑶站在寒风里,兜帽上的绒毛被风吹得四处飘舞,她就这样足足立了一炷香。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拉小齐后下水,说服皇帝去亲征,之后六部空悬太子监国,最后,那场近乎荒唐的大败仗。
宣府事变,根本不是偶然,这是这些人精心策划的阴谋。
如今走到这一天,她和秦沂已经无法收手,而肃王却以迎立之功送皇帝回朝,淑妃也在皇帝回宫前夜弄死了皇后。毕竟除了他们自己人,还有谁会这样清楚皇帝的归程日期呢?自从入关之后秦沂对皇帝的行踪掌握就总是不及时,而现在,楚锦瑶非常确定,皇帝明天一定回来。
楚锦瑶对着冷得明净的夜空,长长呼出一口气,在冷风中凝成白雾,又渐渐消散在华丽却死寂的坤宁宫雕花中。
另一边,秦沂也拆开暗卫传来的消息。
半年以前,有人曾见过一个瘦弱书生出入过肃王府,后来这个人失踪了,等再见到他,他已经成了瓦剌军营里的军师。 ↑返回顶部↑
洪嬷嬷是东宫的人,即便洪嬷嬷对楚锦瑶并不重要,但是这也没什么要紧的。太子妃身边的嬷嬷深夜出现在坤宁宫,被人发现时候皇后已然遇害,而这个嬷嬷身上却带着害了皇后娘娘的药粉。
恰巧,时间发生在皇帝回宫的前夕,这其中的猫腻,便是宫外的黄口小儿也能想出来。
本来一切都按淑妃的计划走,只差最后一环,捉贼捉赃。只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被洪嬷嬷发现了破绽,或许是淑妃大费周折地把她带到坤宁宫,或许是坤宁宫安静的诡异,或许是秋霜说送她出去和侄女团聚时实在太过肯定,洪嬷嬷终于发现,她这世上最后一个亲人大概已经离开了,而她,也没有机会等到明天去和楚锦瑶说,她愿意去庄子上,在乡野里安静地度过后半生。
洪嬷嬷甚至意识到,她都不能走出坤宁宫。一旦她踏出这一步,她就会给太子妃惹来祸端。这祸端甚至来的毫无因由,这不是后宫中单纯的争权夺利,这是蓄意谋杀,这是身败名裂,这是后宫最肮脏龌龊的手段。洪嬷嬷在前半生见了许多,但是现在,她却不能让整个紫禁城的功臣,太子和太子妃蒙受这种不白之冤。
所以,洪嬷嬷用了今生最大的力气,触柱而亡。
谁都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老嬷嬷竟然有这种入微的洞察力,以及这样刚烈的心肠。洪嬷嬷的死打乱了淑妃的计划,但是问题并不大,因为小齐后已经死了。
小齐后都死了,剩下的问题,还重要吗?阖宫中谁最想让小齐后死,谁最怕让已被夺权的小齐后见到皇帝,这还用说吗?
不久,在坤宁宫当值的宫人秋霜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她的尖叫几乎惊动半个宫廷,看似匆忙起身的淑妃很快就到达坤宁宫,她神色慌张,一脸不可置信:“皇后娘娘竟然死了?这怎么可能!”
楚锦瑶已经换了衣服,正打算去床上一边看书一边等秦沂,突然听到屋外响起杂乱的脚步声。等楚锦瑶赶到坤宁宫,坤宁宫里里外外已经围了许多人。
楚锦瑶脸色沉重,小齐后服毒死了?楚锦瑶一丁点都不信。小齐后根本不是一个会自尽的人,更别说在这种时候。皇帝不日就将回宫,小齐后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都不会选择在这种关头自尽。
“太子妃。”玲珑几人面露踌躇,想拦住楚锦瑶,楚锦瑶摆了摆手,坚决地走了进去。
楚锦瑶曾无数次来往慈庆宫和坤宁宫,走在这条宫道上去给小齐后请安。那些或隐忍或针锋相对的日子还历历在目,但是楚锦瑶实在没有料到,有朝一日她站在同样的位置,竟然会看到这种景象。
小齐后死于内室,毒发身亡,而今日才刚见过的洪嬷嬷,死状惨烈,楚锦瑶仅看了一眼就调过视线,不忍再看。
淑妃看来已经站了许久,看到楚锦瑶,她嘴边微不可见地勾了勾:“太子妃,你来了。”
楚锦瑶的视线缓缓从宫殿转到淑妃身上,她面无表情,连眼神都很冷:“淑妃娘娘来的可真快。宫门都落锁了,淑妃却能立刻出现在坤宁宫。这消息,仿佛不需要人传,淑妃自己就能感应到一样。”
淑妃轻轻笑了笑:“太子妃管理内宫是大忙人,兴许是忙过了头,连脑子也不清楚了吧。倒着这里的,明明是太子妃宫里的人。”
楚锦瑶想起洪嬷嬷,心里不由叹了口气。自从小齐后被夺权后,她一直让人小心看着小齐后,然而每日天黑后各宫门都要落锁,坤宁宫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内廷,内外传消息不方便,淑妃的人便趁这段时间发难。其实别说楚锦瑶,就是小齐后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身边有头有脸、还算收重用的秋霜会突然发难,反过来给小齐后一刀。
“是我宫里的人,又能说明什么呢?”楚锦瑶对上淑妃的眼,眼神中并无丝毫示弱,“淑妃娘娘是不是知道什么,这才迫不及待。”
淑妃状似失望地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道:“太子妃如今身份贵重,宫内是你一人的天下,宫外也是太子的一言堂。我不过一个妃嫔,又哪敢说太子妃什么呢?只是,太子妃,你何必要赶尽杀绝。做事留一线,于人于己都好,即便皇上马上就要回来了,皇后已经成了这副模样,根本不会阻碍到你了,你何必非要让她死?”
楚锦瑶轻轻挑眉:“怎么,淑妃什么证据都没有,便已经给我定了罪?你当着皇后的宫殿说这些,也不怕招惹到未散的亡灵。”
淑妃对此只是笑了笑,显然成功在即,饶是好耐性如淑妃也忍不住了,她隐含得意,对着楚锦瑶轻声一笑:“皇后之死,这种事我们谁都主不了。定罪,得看皇上的意思。”
淑妃随即就带着随从走了。楚锦瑶站在寒风里,兜帽上的绒毛被风吹得四处飘舞,她就这样足足立了一炷香。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拉小齐后下水,说服皇帝去亲征,之后六部空悬太子监国,最后,那场近乎荒唐的大败仗。
宣府事变,根本不是偶然,这是这些人精心策划的阴谋。
如今走到这一天,她和秦沂已经无法收手,而肃王却以迎立之功送皇帝回朝,淑妃也在皇帝回宫前夜弄死了皇后。毕竟除了他们自己人,还有谁会这样清楚皇帝的归程日期呢?自从入关之后秦沂对皇帝的行踪掌握就总是不及时,而现在,楚锦瑶非常确定,皇帝明天一定回来。
楚锦瑶对着冷得明净的夜空,长长呼出一口气,在冷风中凝成白雾,又渐渐消散在华丽却死寂的坤宁宫雕花中。
另一边,秦沂也拆开暗卫传来的消息。
半年以前,有人曾见过一个瘦弱书生出入过肃王府,后来这个人失踪了,等再见到他,他已经成了瓦剌军营里的军师。 ↑返回顶部↑